2020年徐汇区高三一模范文:丰田与宝马 2篇

2020年徐汇区高三一模范文:丰田与宝马 2篇


2024年5月1日发(作者:迷你世界体验服)

徐汇区

三、写作(70分)

25.丰田旗下的花冠车型各项性能均衡,却被评价为“它的优点是没有缺点,而缺点

就是没有优点”。宝马3系车为充分实现其操控性放弃了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却被称为是

“每个男人都该拥有”的汽车。这也可以启发我们去思考自己该如何成长。

请自拟题目,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命题者说】

写作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现象,往往启人思索。与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一样,

这个作文题也提供了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不同的是,这个题目由车说起,意在借此引发对

成长的思考。

要审清这个题目,首先要读懂材料中对两种车型的描述:丰田花冠性能均衡,宝马3

系风格突出;丰田花冠不追求某一方面的性能优势,做到了稳定可靠,“没有缺点”,宝马

3系“放弃了后排乘客的舒适性”,让人充分享受到驾驶的乐趣。由此,我们可以大体了解

这两款车型各自的特征,也可发现,它们的这种特点都是在有所扬弃的前提下形成的。

进一步看,我们还需要理解材料中人们对这两款车的评价。这评价一方面是对车型特

征的交代,另一方面反映着人们的需求:认为花冠车型的“没有优点”的人,需要的一定

不是四平八稳;认为宝马3系不够舒适的人,也不追求速度与激情。无论是丰田花冠车还

是宝马3系车,它们所呈现的特点都是迎合市场需求的结果。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者就

提供什么,这就是市场的逻辑。

由此,我们才算把材料中和车有关的部分基本读清楚了。这部分关乎人们对车辆性能

的需求,关乎生产商在这种需求驱动下做出的选择,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车辆的性能特征。

当然,材料谈车,目的并不在车,而在于由车类比到人的成长。

这两种车型显然可以对应到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一种人各方面均衡发展,也许没什么

突出的优势,却沉稳踏实;另一种人特长突出,术业有专攻,但相对缺陷也更明显。我们

选择做怎样的人呢?这个问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但从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中,我们无疑可以确定两点。其一是,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

要了解社会的需求。因为,就如同车是市场需求的产物一样,个人的发展方向也会受到社

会的影响,需要顺应社会的召唤。其二是,无论是平均着力还是工于一点,这必然是基于

不同目标的、差异化的成长方式,选择本身即代表了有所取舍。

这应该就是车带给人的关于“成长”的启示。

但人与车毕竟不同。车是完全顺应市场需求的产物,人却不是工业化的产品。人有独

立的意志,其发展也要基于自身既有的条件,因此,人对社会需求的反应不是被动的。人

的成长固然是基于自身特点又兼顾社会需求的权衡的结果。但即使不能顺应社会的需求,

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失败,一个强大的个体甚至可以引领社会、改造社会。这又是由车而引

发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了。

总之,在围绕这则材料展开联想和思考时,可以考虑外部需求与内在自我的关系、目

标与行动的关系、“优点”和“缺点”的关系、“取”与“舍”的关系……可以从车与人的

共性去思考,也可以对车与人的差异进行比较。入手不难,腾挪的空间也大,但得分的关

键还在于分析,在于思考的角度和层次。这一点,下面的两篇一类卷可为借鉴。(程 元)

【一类卷作文1】

舍弃与突破(一类中)

韩愈曾言:“术业有专攻。”而在后工业化的21世纪,发挥个人专长、作为社会机械

中高效高能的齿轮似乎正变得越发重要。正如性能均衡的丰田花冠因为缺乏突出的优点,

评价不如操控性优越的宝马3系一样,这个时代更青睐在某一领域表现卓越的人才,而非

样样均衡的能人。

诚然,一个人成才的路上必须经受通识教育,在各个领略有所涉猎。此后,发掘自己

的专长并将其发挥至要极致才是明智之选。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妄图样样都学、门

门都精,不仅将收获与初衷相背的结果,还将沦为“没分晓的钝汉”。

无论从社会现象上观察,还是从自然科学角度推究,舍弃部分特性或功能而成就另一

方面的突破,都是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发挥功能的必要条件。始祖鸟舍弃了祖先恐龙

庞大而有力的身躯,进化出可滑翔的翼才得以在严酷的灾难中存续;合金舍弃了金属原本

的硬度才获得了诸多更为实用的特性。这是一个已经被诸多实例证明了的命题。放弃一部

分的能力并不意味着退步,而是新的发展空间与机遇。对于人的成长也是同样。当我们进

入大学乃至社会,是否还需像以升学为主导的中学一样将各门学科都放在同等优先?具有

成长性思维的人应当意识到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并将从其他事务上节约的精力投入其中,

获得长足的发展所需的积淀。

学会扬长避短还不够,进入社会的我们必须保证自己能契合社会需要。宝马3系之所

以敢于舍弃后排乘客的舒适性以加强操控体验,是因为它将目标定位于男性用户,并自信

目标客户会为此设计买单。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快,人的时间成本日益升高,如果在开端就

没能做好充足的调查而误入歧途,那么我们投入的精力就会被置于浪费的风险之下。几年

前炙手可热的财会专业现今大有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就着实令人叹息扼腕。

更进一层思考,人的发展与自我成长始终是动态的过程。世界在变,为了适应环境,

我们所需加深加强的优点不也在不断变化吗?近年柯斯达等日本企业纷纷抛售其部分产能,

这难道是象征萧条吗?绝非如此,正是舍弃了落后而低效的产能,它们才能轻装上阵、继

续进步。这种敢于追逐时代的勇气和进取心,值得我们学习。

为了成才,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改善自身、用自己的强处立足于社会是有必要的。自然,

人终究与汽车不同,我们的生命思想更灵活,也应更丰盈。或许保留些无用之用也自有其

意义?不过,这都是先适应好社会的后话了。

【点 评】

这篇文章最值得肯定的是,它在论述中做到了有序地层层推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比

较周密、清晰的思考过程。

文章开头就直截了当地说明,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做有专长的人,亮明了自己的态度。

随后便围绕这个议题,从人为什么要有专长、又如何做到有所专长的角度展开论述。

先从反面说起,点明面面俱到的害处,明确了成就专精的必要性。再借科学事实说明,

成就专长就必定要有所舍弃。接着,扣住“放弃”并非“退步”,提出“放弃”的意义是为

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由此再进一步,阐述放弃之后的发展既需要符合自我的特点,又

需要契合社会的需求。至此,作者似乎是将材料中与成长相关的要素,将个体与社会、放

弃与成就都讨论清楚了,行文却意犹未尽,又做了“更进一层的思考”。

在我们读到的有些作文中,“更进一层”无非是个幌子,这篇作文中的“更进一层”却

不是摆摆样子,而是深入地讨论了两个问题。其一是,成长与社会的发展都是动态的过程,

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放弃的东西并非一成不变;其二是,“无用之用”亦有其价值。

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这位作者所具备的系统性认识,更表明了他(她)已经能够脱离功

利的陷阱,不仅对个体的成长,更对生命的价值有了真正的理解。这样的眼界与认识,着

实可贵。

【一类卷作文2】

取舍之道(一类下)

性能均衡的花冠车型被评价为“它的优点是没有缺点,而缺点就是没有优点”,为操

控性放弃后排舒适性的宝马3系车却饱受好评,这看似不合理的一组对比背后,蕴含了对

成长的启迪——为人须懂取舍,少不了有所侧重。

花冠车型的功与过,皆在于设计者对性能均衡的执着追求。这类完全均衡在本质上是

为了最小化缺点,而对事物的个性化进行的无情抹杀,在尽可能规避诟病的同时,也将潜

在的闪光点一并抹去。这在充斥着各式大规模生产的今天绝非个案,应试化教育、模板化

生产等苛求完全均衡的套路早已在不知不觉成为当下主流。其弊端不言自明——制造出的

“产品”无论人还是物都缺乏个性与特色,随之而来的是生产意义的消失:我们真的需要

那么多近乎一模一样的均衡“产品”吗?没有优点也没有缺点的东西,其存在的意义何在?

与一味均衡的乏善可陈相对的,更懂得取舍、有所侧重的价值愈发为人看重。这份取

舍绝非简单的二选一,其根本在于明确自身需要后做出的主观选择,要求我们基于自身的

主动意志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因而,在取舍中,明确自己的内心需要,成为了不可或缺

的前提。当李娟重返草原的牧场,她放弃的是现代城市中的舒适安逸,得到的则是粗砺风

霜裹挟者草场的泥沙袭来,这恰恰是她所求之物,取舍也随之有了意义。须知,这意义源

于她内心对“荒野花园”的渴求,与他人则未必存在。换句话说,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

时,你得知道哪个才是你的“熊掌”。

要想学会在成长中取舍,更重要的是一份做出抉择的勇气,这份取舍可能为世人不解,

可能为凡俗所诟病,故而更需要特立独行之勇。等陶五柳辞官种豆,当张季鹰思莼鲈而归

乡,当他们舍弃世俗的利禄时,少不了承受非议与讥评。王尔德曾言,愿做一个在水沟中

仰望星空的人。然而比仰望星空更难的是舍弃自己于地面上拥有的一切,转而奔向无垠夜

空。非有异乎常人之勇者,难以至此。

当你舍弃了一些东西,实践了“取舍”的行动后,更为艰难的其实是接纳舍弃部分所

有物的后果——一时的冲动可以驱使人的取舍,但随之而来的变化往往令人后悔不迭。但

真正的舍得之人,懂得取舍的奥义,泰然自若地接纳取舍带来的一切。因而,我更钦佩《月

亮与六便士》中那个在小岛上安然创作的画家,而非他做出抛弃一切前往荒岛的决定,那

固然不易,但包容自己的取舍更为难能可贵。这份包容需要的乃是一份细水长流的从容。

诚然,均衡的发展有其意义,也更符合木桶效应中的“最优”解释。但在我们成长的

路上,总得明确其舍,明白“行大礼不辞小让”背后的衡量。有取有舍,方有所得。

【点 评】

与前一篇相同的是,这篇文章也以较为丰富的层次论述了为什么“为人须懂得取舍”。

先通过简单的分析表明态度:培养人才若追求均衡,则负面作用明显,因此要懂得取舍。

而在这种选择中,个人意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这方面的论述充分说明:尽管是

将车与人进行类比,但人和车毕竟不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点明

这种选择需要勇气就比较顺理成章了。文章层次的进一步推进,也恰体现在对这“勇气”

的阐述当中,除了选择本身需要勇气,勇气还包括能接纳选择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思考

所及,可以见出作者具备了自我质疑的态度,这种自我质疑,从他(她)行文的思路便可

显示,可以概括为:从不要均衡而要从心而选,到这样做会遇到什么外在和自我的阻力,

进而,自身能否承担这后果。这一系列的自我追问和回答,使文章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

系统。

不同于前一篇的是,此文在强调遵从内心,扬己所长之后,没有讨论这种自我选择和

社会需求的关系,这就显得在与材料的契合度以及辩证思维上稍逊于前文一筹,因而得分

也略低了一些。反过来说,若能在这一点上展开思考,文章又将翻出一层新的空间。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555919a2469205.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