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mx330显卡什么级别)
龙源期刊网
交响管乐作品《加勒比海盗》简析
作者:李娴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7期
【摘 要】交响管乐作品《加勒比海盗》主题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John Wasson先生以
Klaus Badelt先生的《加勒比海盗》电影主题曲为原型改编而来的,在电影配乐中堪称里程碑
式的艺术精品。电影电视音乐是当今音乐主题中较为新颖的一种,我们应提倡对电影电视领域
的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为今后发现艺术特色、创新作曲理论、诠释音乐作品提供理论基
础。
【关键词】交响管乐;加勒比海盗;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72-02
一、曲式与作品分析
交响管乐作品是由John Wasson先生在Klaus Badelt先生所带领的团队为系列电影《加勒
比海盗》所作主题曲的基础上改变而成的。已上映的四部《加勒比海盗》中,每一部都有自己
所侧重的曲目,其中有交响乐演奏、乐器独奏,也有歌者演唱,风格方式迥然不同,但每首作
品都有很好的口碑。接下来我们对这五部作品进行一一分析,以便读者对该交响管乐作品更清
晰的了解。
(一)套曲一《The medallion calls》。交响管乐作品《加勒比海盗》主题曲是由《The
medallion calls》作为第一首小品开始的。这首小品是在一系列的散板速度的长音引发的思考下
开始了整部作品的航行。整首曲子从作品结构来看为典型的单三部曲式,如表一所示:
电影画面描述的是放浪不羁、亦正亦邪的船长杰克·史派罗,他是加勒比海有名的海盗船
长,他所拥有的“黑珍珠号”是让所有人闻风丧胆的海盗船,他最惬意的是驾驶着所向披靡的海
盗船打劫来往欧洲和美洲的所有船只。本段开始描绘的是海盗船照例准备起航时的壮观情景,
“黑珍珠号”踏着海浪霸气十足,准备征战下一个目标。
该作品是科幻冒险主题电影的主题曲,是欧洲典型的古典曲风,意为表现充满惊喜和波澜
的海盗生活。旋律的进行方式以级进为主,表达了较平和、自信满满的情绪,旋律的进行方向
是波状的旋律线,表达了委婉优美的情绪,叙述了充满神奇和变数的生活。该作品从A段出
发到B段再到A’,都是在d自然小调的调式上进行的,折射出海盗们安逸的生活中时刻充满
着危险和惊喜。在和声方面,该曲相对稳定的和声进行叙述着海盗们在安逸的生活中自信地踏
上了征程,并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遐想。该曲和声虽然在一个自然小调上进行,但稳定的和声
所叙述的色彩却是明朗的,乐曲在开始阶段所有声部就已介入其中,音区在中低音区的反响较
龙源期刊网
多,该曲在节奏上大量使用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奏出了所要描绘的海盗船起航时声势浩大的情
景,较轻的力度在中速的映衬下使起航的画面显得尤为有条不紊,随着A1段所有乐器的加
入,音响力度加强,海盗船在众人的努力下进入高速的航行,在B段中较为密集的节奏性及大
量的重音出现,把海盗们矛盾的心态表现得尤为准确。开始阶段A段的主题是由木管组的单
簧管、萨克斯及铜管组的圆号演奏的,音色比较柔和,意味着海盗的一天平静如常,随后A
段主题由所有木管组和圆号来演奏,大家都参与到有条不紊的工作中来,B段中萨克斯组走出
了一组夯实有力的音符,打破了大家对平稳生活的思索,A’木管组再现了A段的主题,多种
其他声部的乐器也加入演奏该旋律的和声,并在结尾处低音乐器一呼一应,描绘出他们坚定的
步伐。在织体方面,主调织体主要以和弦音形式为主,其他声部给主旋律加以伴奏辅助陪衬。
(二)套曲二《The black pearl》。交响管乐作品《加勒比海盗》主题曲是由《The black
pearl》作为第二部分呈现给大家的。经历了第一部分的平静,大家了解到了海盗光鲜的一面,
都被他们自信和气势所撼动,然后随着一个极不和谐的和弦进入到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按照
单三部曲式组织的作品结构,如表二所示:
以“黑珍珠号”命名的第二段叙述的是危险和恐惧一步步向海盗船靠近,“黑珍珠号”骁勇善
战,努力捍卫着加勒比海第一海盗船的名誉。海盗们在杰克船长的指挥下对此次战事得心应
手,两船交锋勇者胜,他们一步一步取得战役的优势,可见“黑珍珠号”的船员们是一支极具战
斗力的海盗王者。
本段作品叙述的内容从平静的故事情节急转直下,到危险临近,并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
战斗,本段运用了古典曲风中的典型元素,对战斗中的画面进行了细微的描述。本段中的旋律
选择了跳进的进行方式,描绘了战斗前的恐怖气氛和战斗中的激烈场面,上行的趋势也把战斗
中海盗们高涨的情绪表露无疑。整段依旧在d自然小调中进行,偶尔会出现的属和弦极具倾向
性,海盗们大敌当前定会英勇地冲向前。该小品是在一个阴暗恐怖的减七和弦中开始的,自然
小调的运用也昭示着不管是危险的临近还是残酷的战争都是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中进行的。本段
乐曲的色彩属性是阴暗寒冷的。本段大量地运用较为平均的二八节奏和四分音符,反映出船员
们知道危险的一步步临近,也知道战斗的残忍,但依然勇往向前,因为他们有赢下任何战争的
信心。在A2段中,还出现了具有倾向性的三连音,把战斗的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本段在
A1段的速度低沉,以弱音的形式走出,渲染出恐怖的气氛,在剩余的段落中速度加快一倍,
强度提高,将战争的场面清晰地呈现出来。在A1段中,巴松和次中音萨克斯演绎主旋律的阴
森恐怖,在A2段中单簧管演绎了发现目标的画面,C1段中高音萨克斯和圆号出现表示发现目
标,随后其余声部的加入表示锁定了目标并集中火力,这些旋律为我们叙述的是一个闭起眼睛
就能联想到的场景,战斗中真实、激烈的景象映入眼帘。
(三)套曲三《 To the pirate’s cave》。交响管乐作品《加勒比海盗》主题曲第三部分呈
现给大家的是《 To the pirate’s cave》。John Wasson先生能在中间套曲的位置安排这段音乐,
可见这段音乐对整个曲子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起承转合。电影的故事情节显示杰克船长在经历了
龙源期刊网
重重难关后,这次又遇到了一个强大的、非比寻常的对手,必须得使出自己的杀手锏,深入地
方老巢才能制服对方。本首作品采用的是单一部曲式结构,如表三所示:
本段小品音乐叙述的不仅是战斗的场面,而且把战斗中决定“到海盗洞穴去”的计划、潜入
并展开战斗的场面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大家。
近些年,电影配乐的发展离不开交响理论,电影音乐所反映的波澜壮阔、温文尔雅、恐怖
惊悚都离不开音响效果较完整的交响乐团,尤其是定音鼓等打击乐的运用,可以为画面塑造气
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段作品的旋律线选择跳进的方式,展现出战争之激烈,同样上行的
进行方向一次次把紧张度推向最高。整段依旧使用d小调的调式进行,但在和声进行上大量地
使用离调手法,让本段的调式一直感觉不稳定,也把本次战斗中的艰难情景展现给所有听众,
让大家都为杰克船长捏了一把汗。和弦中的减七和弦是本段的特点,极不协和的和弦运用把现
场的紧张气氛表露出来,场面十分严肃。A段开始仅仅是中低音乐器演奏主题,经过一番扩展
在A’段中演变成所有乐器一起演奏,在音响效果上进一步加强,营造出一个热烈的场景。
(四)套曲四《One last shot》。《One last shot》作为交响管乐《加勒比海盗》主题曲的
第四部分出现,是过渡性的一段,是为最后高潮的出现做的一个铺垫。整首乐曲比较缓和,内
容也很简单,时间也最短。本段小品是典型的单一部曲式结构,如表四所示:
《One last shot》直译为最后一枪,是由杰克船长带领的海盗船为打响最后一仗做的最后
准备,大家在听到本段旋律时估计会觉得这一部分的旋律好像是一样的,旋律简单、琅琅上
口,使得听众第一时间可以接受,接下来连续使用离调曲式,让这个本就简单的旋律多次映入
大家脑海,可以短时间内牢记住它。本段的调式和前几篇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前三首曲子使
用的都是d小调,进入本段后,乐曲转入c自然小调中,因为第三部分结尾的乐句是在离调中
进行的,是在为第四段的转调做准备,所以本段调式的改变从听觉上是自然的。乐曲转入c小
调后仅把主题勾勒出来,Klaus Badelt先生就开始了一次离调,主题再次呈现后又进行了一次
离调,连续的离调突出了主题的重要性,也使整个乐曲进入了一个深思阶段。
(五)套曲五《He’s pirate》。交响管乐作品《加勒比海盗》主题曲的第五部分是《He’s
pirate》,这段乐曲在整部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整部作品的高潮。整首作品高产迭
起,每个乐句都是值得大家铭记的。本首作品使用的是典型的单三部曲式,如表五所示:
《He’s pirate》是《加勒比海盗》主题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将本首作品作为整部作品的高
潮部分再合适不过。电影主人公迎来了他的最后一场恶战,战争的猛烈程度就像本段大量使用
的三连音一样相继向我们袭来一样,但是海盗们毕竟是身经百战的战士,与最终的对手展开了
殊死搏斗。经过第四乐章的离调过渡,本段又再次回到d自然小调中,本段小调的运用让故事
发生显得是那么的不稳定,鹿死谁手我们无从得知。本乐曲经过上一乐章柔和的过渡之后,进
入一个较快的速度中,塑造起战斗中的紧张的场面来。本段的特色为大量的两拍内三连音,并
且在很多地方发生演变,比如三连音的前两个四分音符的合并,或三连音中最后一个四分音符
龙源期刊网
拆成两个八分音符等等,这把原本4/4的节奏演变成12/8、6/4,增添了许多运动的成分。该乐
曲较多地使用了音色较重的中低音乐器和铜管乐器,对描写战斗中残酷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
用。此外,本段使用了长音和弦式、柱形和弦式的主调织体,为主旋律平添了几分色彩。
参考文献:
[1]《新世纪青少年艺术素质培养丛书》编委会.指挥入门与鉴赏[M].北京:中国出版集
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2]康德拉申.指挥家的境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朴东生.指挥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辟斯顿.配器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5]蓬勃.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6]李虻.曲式与作品分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修订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龙源期刊网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146988a239055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