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很纠结ipad9还是air5)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语 文

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1.全卷共8页,共24道小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

卷。

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规范、端正、整洁地使用楷体字答题,此题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

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2023年5月26日,以“数实相融算启未来”为年度主题的2023中国国际大

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在贵阳举行。本次数博会,不仅面向全球展

示了大数据的最新技术创新与成就,还彰显了贵阳作为“中国数谷”的风采。参

展单位既有家喻户晓的大型企业,又有首次亮相的新兴团体。大数据企业在此期

间,jí③取丰富营养、收获创新智慧。众多行业精英拜谒贵阳,市民游客纷至tà①

来,各个展区门庭若市。参展人员脸上都yáng yì②着愉悦的笑容。

1.

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彰显

若市

【答案】

1.

①沓 ②洋溢 ③汲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纷至沓来(

fēn zhì tà lái

):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洋溢(

yáng yì

):充满,广泛传播;充分流露、显示;水充溢流动的样子。

汲取(

jí qǔ

):吸取、吸收。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 页 共 页

B.

家喻户晓

C.

拜谒

D.

门庭

2. C

A.

彰显:显赫,明显,显著,鲜明地显示。正确;

B.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正确;

C.

拜谒:拜访,谒见,拜见。不能指去贵阳游玩,有误;

D.

门庭若市: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

人很多,非常热闹。正确;

故选

C

3.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的内容。

______

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列子《愚公移山》

②庭中有奇树,

______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______

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④夕阳西下,

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______

?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⑥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

_____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

______

⑧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以明月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_

【答案】

.

子子孙孙

.

绿叶发华滋

.

闲来垂钓

.

肠人在天涯

.

俗子胸襟谁识我

.

怀恋

.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

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

不少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易错字有“滋、涯、襟、厦、庇、俱、婵娟”。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其言辞往往恭敬、恳切,以真

诚打动人。

B.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小石潭记》选自《柳

河东集》。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第 页 共 页

C.

叶圣陶,作家、编辑家、散文家。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叶圣陶先

生二三事》。

D.

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该》《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

《丑小鸭》。

【答案】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写的一篇文章,出自张中行的《谈文论语集》;

故选

C

三、阅读能力(共14道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5.

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他”是( )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

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

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

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朱赫来

C.

《海底两万里》的尼摩船长

【答案】

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人物。

结合“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

反者”可知,他是《红星照耀中国》的周恩来。

故选

B

6.

下面是小说主人公有过重要经历的地点,请任选一处,分别概述其离开和回

来的原因。

①简·爱与桑菲尔德庄园

②唐僧师徒四人与大雷音寺

③祥子与人和车厂

B.

《红星照耀中国》的周恩来

D.

《朝花夕拾》的范爱农

【答案】示例:①简·爱发现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她悲伤地离去,被圣约翰一

家收留。但一年后,她发现自己还是爱着罗切斯特,于是又回到桑菲尔德庄园。

第 页 共 页

②唐僧师徒四人用从大雷音寺取得经书离开后,却发现得到的是无字真经,因此

又回到大雷音寺,用紫金钵重新换取了有字真经。

③祥子为躲避虎妞纠缠离开了人和车厂,落脚曹先生家。后来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买车的钱,曹先生避难离开,他走投无路只好又回到人和车厂。(祥子从多次离

开又返回人和车厂,只要情节概括及原因分析正确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

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是因为她发现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回来是因为发

现自己还是爱着罗切斯特;

②唐僧师徒四人离开大雷音寺是因为发现得到的是无字真经,回来是因为重新换

取了有字真经;

③祥子离开人和车厂是为了躲避虎妞纠缠,回来是因为他走投无路。

示例:简·爱在桑菲尔遇到德罗切斯特,发现罗切斯特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刚

毅,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开始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举行婚礼时,梅森先生突

然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反映了简•爱

自爱自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爱风餐露

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沼地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学校任

教;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

印度。简·爱发现自己还是爱着罗切斯特,拒绝了圣约翰,并决定回到桑菲尔德

庄园,最终和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结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

童伴

魏强

①这天,晓树和麦芒这两个小伙伴认真琢磨起钓鱼的事情。

②没有像样的鱼竿,那就用普通竹竿代替。鱼线是普通的缝衣线;把大头针

放到火上烤一烤,一弯就成了鱼钩。现在还缺鱼漂,当然要用鹅毛啦,雪白的一

串,鱼咬钩时看得一清二楚,由于两家都没有养鹅,他们就去河边寻找鹅褪下的

毛。奇怪的是,一根都没有找到。

③他们沿着河边又找了几趟,连草丛都扒拉过了,还是没有找到。

第 页 共 页

④草丛里一种叫作“唧唧灰”的雀儿钻进钻出,吵得人心烦。麦芒盯着河边

的几只大白鹅走神。晓树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顿时就明白了他的心思。

⑤无巧不巧的是,一只公鹅竟踱着步子走过来。先是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和麦

芒对视,不一会儿,它似乎觉得这种对视很无聊,它收回了目光,忽而又扫了晓

树几眼,“昂昂昂”地示威几声,竟伸长了脖子要扑过来揪一口。

⑥晓树一惊,心想着:这鹅真不要脸,欺软怕硬,看我个子矮就想欺负我,

正慌着,他瞥见麦芒矮下身子,动作轻盈,像一只狸猫那样蹿了出去。

⑦大白鹅顿住了脚步,一愣,很没有骨气地转身就逃,一边拍打着翅膀,一

边“昂昂”地发出惊叫。

⑧麦芒扑了个空,落地后没有丝毫停顿,拔腿就追了上去。

⑨不知道大白鹅是吓傻了还是怎么的,它竟然忘了往水里跑,而是一头进茂

密的芦苇地里。

⑩狭长的芦苇叶子划过脸庞,带来火辣辣的疼痛,麦芒深一脚浅一脚循着声

音追赶,越追越远。晓树在后面喊“麦芒,麦芒”,却没有得到回应。

⑪麦芒越追越觉得奇怪,开始的时候他还能听到鹅的叫唤,后来就什么都听

不到了,只有双臂拨开芦苇叶时发出的“哗哗”声,单调得让人心慌。

⑫麦芒找不到鹅,也找不到路,他把自己弄丢了。

⑬直到眼前的芦苇丛骤然稠密,而且粗壮,麦芒才惊觉——这是不小心闯进

了黑鳗滩!他想要回头,入目的却是无尽的芦苇,分不清东西南北,那些芦苇挤

挤挨挨得似乎要把他困住,哪里还能看到来时的路?

⑭他不敢再往前走,他知道黑鳗滩里有三座大墓,据说是许多年前开凿云河

累死的民工安葬之处。他想起有人说过,靠近水边的墓里会有鳗鱼,那些鳗鱼就

生活在棺材里,既脏又邪气。

⑮他感到脚板和鞋底接触的地方黏糊糊的,原来鞋子早就湿掉了。他小心翼

翼地往回走,一脚踩下去,湿地里就洇出一滩水来,还发出“叽叽叽”的声响,

令人牙酸。他有些担心草丛覆盖的泥土下面会突然钻出来一条滑溜溜的鳗鱼。他

又想,电影《地雷战》里面的鬼子,走路时一定也是这般胆战心惊吧。

⑯他终于找到了一块干燥的地方——一块被牛梗草覆盖的小土坡,顶上蜿蜒

着一片碧绿的马泡儿,不过还没有开花,等再过段时间入了夏,就会开出一朵朵

第 页 共 页

小黄花,然后结出一枚枚鸽子蛋大小的“小西瓜”。

⑰麦芒犹豫了一下,爬上土坡,他把鞋子脱了下来,一双脚踩在牛梗草上蹭

净了泥水。如果不是还在芦苇丛中,他会试着躺下去,闭上眼睛迷迷糊糊地睡一

会儿。不过这里是黑鳗滩,他的心情总是不能放松下来。

⑱他想要辨明方向,竖起耳朵听了一会儿,没有听见水声,只有鸟儿的叫声。

他就这样静静地坐着。

⑲有一段时间,他觉得世界似乎消失了,只剩下一望无尽的芦苇,它们在盯

着他,它们扭动着腰肢,发出热情的邀请:“留下来吧,留下来吧!”

⑳终于——他听到了晓树的呼喊,他一跃而起,高声叫着:“晓树,我在这

里!我在这里!”

㉑他又担心晓树寻不到他,套上鞋子,扯下一片狭长的芦苇叶,迅速卷出一

支苇哨,将扁圆的一端咬在嘴里:

㉒“呜啦啦——呜啦啦——”牛吼一样的声音在芦苇丛里传播开去。

㉓于是,晓树循着苇哨声找到了麦芒。

㉔晓树汗涔涔的脑袋从芦苇丛里探出来,微微泛黄的细发湿哒哒地黏在额头

上,麦芒“噗嗤”一乐:“哈哈!你现在就像是一条伸长了舌头的小狗!”

㉕“你才是小狗!”晓树灿烂地笑。

㉖麦芒从晓树身上嗅到了一股热烘烘的味道,像是刚出壳的小鸡,又有点儿

像新生的狗崽子。他记得曾经在哪篇课文里看到过的小男孩插图,像极了此时的

晓树。他记不清,所以没有说,只是笑。

选自《童伴》,有删改。

7.

下列事件不是晓树和麦芒都做过的一项是( )

A.

去钓鱼

8.

随着环境的转变,麦芒的情绪也在随之变化。请根据小说内容,完成下列表

格。

环境描写

只有双臂拨开芦苇叶时发出的“哗哗”

麦芒的心情

B.

找鹅毛

C.

追公鹅

D.

入苇

_______

第 页 共 页

无尽的芦苇,分不清东西南北

________________

一块被牛梗草覆盖的小土坡,顶上蜿蜒

着一片碧绿的马泡儿

“呜啦啦

——

呜啦啦

——

”牛吼一样的

声音在芦苇丛里传播开去

心惊

担心

不能放松

______

9.

文中麦芒之前还“总是不能放松下来”,但他似乎很快就冷静了。结合上下文,

推断划线句“他就这样静静地坐着”的原因。

10.

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7. C

【答案】

8.

.

心慌

.

一脚踩下去,湿地里就洇出一滩水来,

还发出“叽叽叽”的声响……

.

欣喜

9.

麦芒“没有听见水声”,他也不知道方向,他觉得靠自己找到出路已成为不可

能;他看着“无尽的芦苇”,张牙舞爪的样子,仿佛要将他淹没在这里,虽然害

怕,但是一想到童伴晓树一定会找到他,他对同伴充满信心,相信他一定会,也

一定能找到自己。于是“静静坐下”,细听同伴的声音,等待晓树找来。

10.

主人公是麦芒和晓树。从标题上看,《童伴》指的是童年的伙伴。这篇小说

围绕着麦芒和晓树二人展开叙述。他们不仅是玩耍的伙伴,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

还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小说赞美了孩子之间真诚的友谊。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第⑤-

段“他瞥见麦芒矮下身子,动作轻盈,像

一只狸猫那样蹿了出去”“麦芒扑了个空,落地后没有丝毫停顿,拔腿就追了上

去”“麦芒深一脚浅一脚循着声音追赶,越追越远。晓树在后面喊‘麦芒,麦

芒’,却没有得到回应”“麦芒找不到鹅,也找不到路,他把自己弄丢了”可知,

追公鹅是麦芒自己做的事。

故选

C

第 页 共 页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

“只有双臂拨开芦苇叶时发出的‘哗哗’声”在第

段,结合“单调得让人心

慌”可得:心慌;

“担心”在第

段,结合“他小心翼翼地往回走,一脚踩下去,湿地里就洇出

一滩水来,还发出‘叽叽叽’的声响,令人牙酸”可得:一脚踩下去,湿地里就

洇出一滩水来,还发出“叽叽叽”的声响……;

“‘呜啦啦

——

呜啦啦

——

’牛吼一样的声音在芦苇丛里传播开去”在第

段,

结合第

段“麦芒‘噗嗤’一乐:‘哈哈!你现在就像是一条伸长了舌头的小

狗!’”可得:欣喜。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

段“他想要辨明方向,竖起耳朵听了一会儿,没有听见水声,只有鸟

儿的叫声”可知,麦芒“没有听见水声”,他也不知道方向,他觉得靠自己找到

出路已成为不可能;

结合第

段“有一段时间,他觉得世界似乎消失了,只剩下一望无尽的芦苇,

它们在盯着他,它们扭动着腰肢,发出热情的邀请:‘留下来吧,留下来

吧!’”,第

段“他又担心晓树寻不到他,套上鞋子,扯下一片狭长的芦苇叶,

迅速卷出一支苇哨,将扁圆的一端咬在嘴里”可知,他看着“无尽的芦苇”,张

牙舞爪的样子,仿佛要将他淹没在这里,虽然害怕,但是一想到童伴晓树一定会

找到他,他对同伴充满信心,相信他一定会,也一定能找到自己。于是“静静坐

下”,细听同伴的声音,等待晓树找来。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的主人公的理解。主人公是作者为揭示主旨而着力刻画的主要人

物。

从标题上看,《童伴》指的是童年的伙伴。因此,主人公是麦芒和晓树。

从内容和主题上看,这篇小说围绕着麦芒和晓树二人展开叙述。第①-④段写他

们是玩耍

伙伴,第⑤至

段写麦芒因为追赶公鹅,陷入无尽的芦苇,虽然他很

第 页 共 页

害怕,但是一想到童伴晓树一定会找到他,他对同伴充满信心,相信他一定会,

也一定能找到自己,而晓树也是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麦芒,写他们在遇到困难和

危险时,还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小说的主题是赞美孩子之间真诚的友谊。因此,

主人公是麦芒和晓树。

没有一片信息碎片是无辜的

黄小邪

①前几日到图书馆借阅文献,发现绞尽脑汁也记不起自己想借的是哪本书,

又想起最近总拿着手机找手机,或突然记不起昨天打过招呼的邻居姓什么。细思

极恐,十分怀疑自己因工作压力大,导致老年痴呆症状提前。

②预约的医生很快了然,问:“平时遇到不清楚的东西,你会如何处理

呢?”“快速打开手机查询。”我说。医生告知“病”因——过度依赖技术已让

我的记忆系统变得懒惰,习惯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使得大脑对信息的记忆能力

变差。除此之外,碎片化信息的干扰也会导致人们难以集中注意力去记忆。

③于是,我便快速回顾自己经历的“碎片化”过程:拿起手机准备查阅资料,

却被搜索页面弹出的小视频吸引,视频中某个信息又让我有了共鸣,于是去翻看

写过的稿子,一小时过去,我才猛然惊醒,需要的资料还没查。信息时代,又有

多少人和我有着相似的经历呢?碎片化为什么会让我出现“老年痴呆”的症状呢?

④要思考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知识。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

是事实,二是联系。事实就是一个个点,联系则是把点连接起来的线,它们所构

成的网络,就是我们的知识结构。

⑤事实决定了知识的广度,联系决定了知识的深度,如果了解事物之间的联

系,即使只知道ABC,但也可以根据它们的内在逻辑得出DE,甚至F,这个过程

就叫做思考。

⑥因此,当我们接收碎片信息时,实际上是在扩充事实,但并没有增加联系。

长此以往,会使我们的知识结构变成一张浮点图:孤零零的知识点漂浮在各个位

置,却缺乏一个将它们有序串联起来的网络。

⑦以我的经历为例,我也买过一些所谓的快速提升课程,最后发现不过是一

些拼拼凑凑的课件,开门见山讲结果,毫无推演过程。编程课程只教你某个视频

的复制叠加全步骤,而不会告诉你后期软件应用的逻辑;国画课程只教你完成几

第 页 共 页

幅能够拿得出手的作品,却连基本的勾、皴、擦、点、染也不会告知你;哲学课

程是从中外书籍中撷取部分来讲解的;所谓励志,乃是偶像人物拿着别人撰写的

脚本在镜头前复述……这些课程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

非逻辑,往往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往往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往往不够严

谨全面。简而言之,为了达到易于学习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最明

显的方式就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它们往往只告诉人们表面上的东西,却不告

诉人们背后的原理,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⑧一开始,我们确实每天都会在丰富多彩的碎片化信息中产生某种“啊,我

又掌握了新东西”的喜悦,后来渐渐会发现,这些获得的信息因为缺少跟其他信

息的联系,会被挤压在记忆底部,因此也极容易被遗忘。就我的经历看,在长达

两个月的、昂贵的、全方位的碎片化时间系统学习中,我以为自己得到了很多,

但其实什么都没有得到,至多只有一些广告营销和打“鸡血”,对职场规划乃至

个人提升毫无意义。

⑨要承认的是,碎片化信息也的确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题目不会做,上

网查答案;饭菜不会煮,上网搜教程;事业遇瓶颈,上网找专家;微课、慕课的

大量出现,更是让获取知识的成本低到史无前例的地步。碎片化知识在某种程度

上说,更有利于学生选择性的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我们不反对答案本身,而

担忧的是快速搜出的答案,让你不再思考;我们希望得到生活与工作的建议,但

要警惕用鼓励的知识点看问题,警惕方法大于努力的想法,警惕不再对事物进行

更深入的剖析……因为,长此以往,最直观的结果是,遇到任何问题时,我们本

能的反应只有搜索,只有直接获得。只要你想知道的,马上就能搜索到,你看似

得到很多、了解很多,长此以往却会弱化自己对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甚至不愿

去记忆。

⑩不仅如此,碎片化信息正以短视频形式全面侵蚀下一代。在古时,幼童的

审美从“天对地,雨对风”开始,品味秋月晚霞,触碰意蕴气象。而现在,短视

频的泛滥,并因其质量的泥沙俱下,正裹挟着网络语言,带来一场语言环境的坍

塌。三年级的学生作文已惊现“扎心”“干饭人”“YYDS(永远的神)”等词汇。

新生代欢呼着网络盛宴,他们认为这是时髦,却从来看不见事物背后的真相以及

更深的内核。年长一些的人,生怕自己落伍,于是为了维持“少年感”和“少女

第 页 共 页

感”,更是不遗余力抓取网络视频中的碎片化产物,积极加入年轻人的队伍。加

油是“奥利给”,无奈是“咱们说是个大无语”,“绝绝子”则可代表世间一切美

好但无法言说的事物,这些粗鄙的词语基本来自一些碎片化信息平台,以及快捷

的、不容思考的短视频。在某脱口秀节目中,“00后”更是因大量使用网络词

汇而获得一致好评,开场是“我真的会谢”,结尾是“小丑竟是我自己”。语言环

境的垮塌,没有一片信息碎片是无辜的。

⑪通俗劲爆的信息总能瞬间抓人眼球,但快速满足之后,不妨自问真正得到

了什么。信息化时代,即便应有尽有,也请保持思考的深度,否则用不了多久,

真有可能人间尽是“痴呆客”。

11.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信息碎片”的一项是( )

A.

搜索页面弹出来的小视频

C.

直接教画作品的国画课程

B.

视频后期软件的应用逻辑

D.

网络中搜寻到的做饭教程

12.

下面是对本文的缩写,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补写相应内容,注意语言

准确、简洁、连贯。

作者以自己的就医经历开篇,回顾了①,引出对技术和碎片化信息的反思。

再通过对“知识是什么”的追问,结合自己的经历,分析了碎片化信息产生负面

影响的原因在于②。最后,对碎片化信息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肯定了其带来了便

利的同时,提出了碎片化信息的两个危害:第一,弱化自己对复杂事物的思考能

力,甚至不愿去记忆;③。最后作者发出呼吁,信息化时代要保持思考的深度。

13.

标题若改为“警惕信息碎片”,意思变化不大,但表达效果却不同。请品析

原标题的表达效果。

14.

请结合文章内容,为班刊专栏:“扬长避短,有效利用网络学习”提供两条

建议。

【答案】

11. B 12.

①自己经历

“碎片化”过程 ②获取的信息缺乏跟其

他信息的联系 ③第二,短视频的泛滥,并因其质量的泥沙俱下,正裹挟着网

络语言,带来一场语言环境的坍塌。

13.

原标题直接表明碎片化信息对人的负面影响,强调所有的碎片化信息都会带

来负面影响,表达了作者对碎片化信息的批判之意,感情强烈。

14.

答题示例:①遇到问题,不要立即搜索,应先思考再搜寻;②利用网络便利

第 页 共 页

搜集的信息,要对其价值、质量进行辨别,深度思考,对信息进行有序串联;③

查询资料时,不要被弹窗视频干扰;④即使要用网络查找答案,要分析答案的原

因。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⑥段“因此,当我们接收碎片信息时,实际上是在扩充事实,但并没有增

加联系”,第⑦段“简而言之,为了达到易于学习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

成本,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它们往往只告诉人们表面上的东

西,却不告诉人们背后的原理,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信息碎片”

的特点;

根据第③段“于是,我便快速回顾自己经历的‘碎片化’过程:拿起手机准备查

阅资料,却被搜索页面弹出的小视频吸引,视频中某个信息又让我有了共鸣,于

是去翻看写过的稿子,一小时过去,我才猛然惊醒,需要的资料还没查”可知,A

项提及的“搜索页面弹出来的小视频”属于“信息碎片”;

根据第⑦段“以我的经历为例,我也买过一些所谓的快速提升课程,最后发现不

过是一些拼拼凑凑的课件,开门见山讲结果,毫无推演过程。编程课程只教你某

个视频的复制叠加全步骤,而不会告诉你后期软件应用的逻辑;国画课程只教你

完成几幅能够拿得出手的作品,却连基本的勾、皴、擦、点、染也不会告知你;

哲学课程是从中外书籍中撷取部分来讲解的;所谓励志,乃是偶像人物拿着别人

撰写的脚本在镜头前复述……这些课程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

集合而非逻辑,往往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往往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往往

不够严谨全面”可知,“一些拼拼凑凑的课件,开门见山讲结果”“编程课程只

教你某个视频的复制叠加全步骤”“国画课程只教你完成几幅能够拿得出手的作

品”“哲学课程是从中外书籍中撷取部分来讲解的”“所谓励志,乃是偶像人物

拿着别人撰写的脚本在镜头前复述”均属于“信息碎片”;缺少背后的联系;C

项“直接教画作品的国画课程”包含其中,属于“信息碎片”;而“告诉你后期

软件应用的逻辑”使编程课程不再是“只教你某个视频的复制叠加全步骤”,而

是告诉你其背后的逻辑,就不属于“信息碎片”了,所以B项提及的“视频后期

第 页 共 页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115095a238414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