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实习报告

摄影的实习报告


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佳能1000d参数)

摄影的实习报告

精选摄影的实习报告4篇

摄影的实习报告 篇1

转眼间,三个月的专业媒体实习就过去了,如我所愿,我来到了位于祖国南端

的海南岛,并且在海南日报的摄影部度过了这三个月的时光。相比于其他大部分同

学来说,我在摄影部的实习相对来说更加的有挑战性,因为以前的师兄师姐到摄影

部实习的并不多,没有一些可以遵循的道路或者经验,即使是有的在新华社的摄影

部,也是作为图片编辑,更多情况下是单纯和相片与文字打交道,而直接与人进行

交流,参与到一线的摄影采访的机会比较少。

三个月的实习只能是管中窥豹,并不能完全的融入到报社当中,但是这次“涉

‘摄’未深”的实习经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在实习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来说记

忆深刻,或者说让我对摄影、摄影记者以及图片与报纸的理解有着重大的影响的,

有几个事件,也许这些东西对别人看来是非常浅显的,但是这是我在实习中切实体

会到的,而这些东西也是实实在在值得总结的。

一、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相片?

这个思考源于一次摄影部与总编室的讨论会,众所周知,总编室的编辑们是决

定最后上版的文章和图片的“老板”,与文字的可修改性不同,相片只能替换而不

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而这就牵涉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选择什么样

的相片上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相片印在我们的报纸上?

这样的讨论其实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媒体从业人士的讨论,即使是在我们清新的

实践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疑问,近些年来,“读图时代”被众多媒体宣称到来,许多

的报刊杂志也突出了新闻相片在各自的媒体当中的比重,但是相片多了,选择相片

又成了一个问题。

在我实习期间的这次讨论可以说也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讨论会上,摄影

记者选择了一些自己传回报社的稿件,将自己觉得应该见报的相片和实际见报的相

片放到一起,让大家一起品评。其中很多相片的选择不仅仅是摄影记者与编辑产生

了很大的分歧,而且在编辑中间对于相片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分歧。

在这次讨论中,我虽然没有能够发言,但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知道了大

部分的编辑在选择相片的时候是关注什么的,而且我感觉到随着摄影记者水平的提

高,新闻相片质量的提高,编辑对于相片的认知和评价标准也在上升,以前觉得编

辑对于相片是门外汉,其实他们可以说“阅片无数”,对于新闻相片的选择都有着

自己独到的标准。

“新闻性第一”与“画面性第一”是这次讨论争论比较激烈的一对冲突,许多

编辑认为作为一张新闻相片要有涵盖整个新闻事件的能力,要做到“一图胜千言”;

而认为应该将“画面”作为第一位的摄影记者和一些编辑则认为,既然已经有文字

来说明新闻事件,新闻相片为什么不能采用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特写性质的相

片,因为这些相片更能够体现出摄影记者的摄影技术和水平。

其实我觉得这种讨论的根本还是在于对于新闻图片的理解上,不仅仅是摄影记

者需要提高,编辑也应该转换思路。作为摄影记者,我们要在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的

技术,将画面的美观与新闻相结合,而作为编辑,应该大胆的采用一些新颖的新闻

图片,让画面好的相片上版,利用文字加以补充,甚至尝试着去用文字配合新闻相

片,这样不仅仅有助于提高摄影记者拍摄好的新闻相片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为新闻

相片与文字、版面的配合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新京报》、《新民晚报》、《新快报》等一些媒体在图片使用上给

国内的媒体树立了一面旗帜,他们都有自己的图片总监,对上版图片进行把关和建

议,可以说极大的促进了自己媒体上图片使用美观性与新闻性的最大程度的融合。

新华社的老社长穆青同志曾经这样评价我们报刊的发展,尤其是在对待新闻图

片的使用的时候说,图片和文字一样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的报刊和报

道要做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做到的,而且要为两者寻

找最优结合点,实现最大的“效益”。

二、什么样的条件决定你要做、能做出什么样的新闻相片。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作为刚刚从高等学校里面毕业出来的学生或者是说

实习生来说,做起来比说起来要难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实习生来到报社之后

都会在报社的资料室里面翻阅一周的报纸的缘故。

最初来到摄影部,老师让我到报社资料室看报纸,让我去看到底什么样的相片

适合我们的报纸刊载,然而就从这最开始,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我并没有将自己置

身其中,而是单纯的置身事外的评价一张片子,用学校里面拍摄“糖水”的眼光来

评判。结果一周下来,我记在自己的采访本上的仅仅是某年某月某日哪张相片感觉

不错,而不是将相片放到一个新闻事件中。

后来摄影部的王军主任跟我聊天的时候跟我说,其实新闻记者并非不能拍到好

相片,而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你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比如报纸的定位,比

如编辑的眼光,还有更重要的现场的条件。“为什么我们说一张看上去并没有什么

出彩的东西的片子拍得好,就是因为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

件下拍摄出这种适合各种条条框框的相片的时候,摄影记者用摄影的语言把所有能

够表达的东西表达了出来。”

摄影的实习报告 篇2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

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

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摄影岗位

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摄影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

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

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

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

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

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

'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

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摄影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

真学习的摄影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

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

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摄影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

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摄影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

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

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

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

摄影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摄影岗位工作的

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心尽力

完成摄影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

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摄影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

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

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

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

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

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

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

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

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

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

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

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

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

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

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

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

增值效应。

五、存在的问题。

几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

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摄影岗位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

些问题,我决心实习报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

地做好本职工作。

针对实习期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打算做好以下几点

摄影的实习报告 篇3

七月流火。随着炎夏的热浪刚刚翻过,我们也进入了新的学期,大学时光过

半。不舍又兴奋,两年来的磨砺和学习,得失对半开。大二第一个学期时候开了摄

影课,学习了一年,经过对相机的认识,黑白人像临摹,彩色临摹,黑白胶卷的冲

洗时光荏苒,转眼到了暑期摄影实习的时候,我以为,终于可以摆脱了枯燥的临摹

学习可以大展一把自己的对世界感官认知的宏图。

也仅是我以为。

我的摄影实习是在家进行的。恰好友有一台旧式的单反机,就拿过来拍了一个

暑假。第一卷胶卷我是去“扫街”的,像一个行脚僧一样穿梭在大街小巷,破败的

老房子,富豪新买的漂亮跑车,城市改建下的残垣断壁,卖水果的,修自行车的,

打台球穿背心的年轻人。我以为,我可以像哲学家一样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起落,可

以像大师那样用自己的双眼和胶卷记录别人悲苦和自己的情绪,可是相片洗出来

后,大失所望――全然不是我想的那样,甚至要糟糕很多。大大出乎所料。

我原以为,摄影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光圈,景深,快门速度,曝光率,感

光度,只要正确运用,只要掌握得当,轻轻一按快门,剩下也就是胶卷和相机电池

的工作。真的是我以为,也真的仅是我以为。

面对自己拍出来的一大堆相片,本以为是很漂亮城市风景的,在那五寸大小的

世界里完全没有重点,我预想中饱满的人物表情在那五寸的无言世界里,也都是那

么平淡。我精心调对的焦距和景深完全没有达到我自以为可以的水平,一摞三十五

张的相片,全部都跟我印象中傻瓜相机拍出来的一样。之前所有要展“宏图”的雄

心,那满的要溢出来的信心全部都烟消云散。

摄影真不容易。

接下来,我并没有那么着急地再去“扫街”,寻找找我心中可以表现的城市画

面。我在朋友的介绍下去关注摄影论坛,去蜂鸟,去色影无忌看,也去寻找大师的

作品看,去了解世界摄影师――原来世界那么大。那些颗粒粗大的黑白老相片,写

满了人性的渴望,战争的残酷,各种诱-惑,各种不同的命运,也让我认识了一大

串名字――克拉克,梅普拉索普,布拉沃,比阿德,细江公英,鲍德里亚,布勒

松,杰夫-沃尔。

摄影是什么?

我似乎更迷茫了,我只是明白了一点,摄影不只是快门和光圈的故事,也不是

胶卷的五色生涯。之后的之后,我更加小心的,更加谨慎也更加谦虚地去拍一些小

东西,拍一些更能表现光与影的东西。画面越来越接近我现阶段差强人意的结果。

但是我仍旧不知道我在拍什么,学校让挑五张自己的相片做实习成果,我挑了半天

也不知道自己挑出来的是什么。每次我似乎要摸着摄影之门的门环的时候,又感觉

什么都是那么飘渺。但是,慢慢地我开始习惯在摄影中沉静自己,开始习惯地审视

自己的看待周围的态度。摄影,一个假期让我明白了很多,不只是快门,也不只是

光圈。摄影,不是哲学却胜似哲学。

知道现在,我不知道我在一个长达四十天的暑假拍出了什么东西,拍出了那些

自认为的好相片,但是我学到了一句话,荒木经惟讲过的――“比起很多人,我的

情欲也许比较弱,但我的镜头永远勃起。”

如此坚定。

摄影的实习报告 篇4

本学期的最后一周,我们开始了摄影测量学的实习。通过实习我认识到摄影测

量学是 通过获取立体影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性质

和相互关系的一门信息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教学实习是“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习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深入掌握摄影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原

理,加强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

力。通过实际使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了解数字摄影测量的内定向、相对定向、

绝对定向、测图过程及方法;编制数字影像分割程序,使学生掌握数字摄影测量基

本方法与实现,为今后从事有关应用遥感立体影像和数字摄影测量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本周实习的是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操作,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是基于数字

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

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从而

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目视化产品。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是摄影测量自动化的必

然产物。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从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到测绘地形图的全套

整体作业流程解决方案,大大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测绘模式。VirtuoZo大部分的操

作不需要人工干预,可以批处理地自动进行,用户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作

业方式,提高了行业的生产效率。它不仅是制作各种比例尺的4D 测绘产品的强有

力的工具,也为虚拟现实和GIS 提供了基础数据,是3S 集成、三维景观和城市建

模等最强有力的操作平台。

本次实习是采用VirtuoZo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教学版),实习目的:了解数字

摄影测 量系统,掌握操作过程。实习主要内容:

1.数据准备,包括摄影比例尺、相机内方位元素、航高、航带数、像片排列、

控制点分布等;

2. 建立测区、设置测区参数;

3. 建立模型、设置模型参数;

4. 模型定向,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方法与步骤。 其基本步骤

是:建立测区、引入影象、建立模型、检查(修改)影象参数、建立相机参数文件、

建立加密点文件、设置成果输出参数、模型影象内定向、模型的相对定向、模型的

绝对定向、核线影象生成、匹配预处理、影象匹配、匹配结果的编辑、DEM生成、

DOM及等高线影象生成、叠加影象生成、矢量测图、图廓整饰等。 通过本次实习

使学生掌握摄影测量的内涵、摄影测量的基础知识、解析摄影测量原理与方法、双

像解析摄影测量,了解并能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在完

成以上的内容后,我们紧接着要做的是编写K平均区域分割程序,其基本原理是将

图像初步分成K个区域,计算每个区域的灰度平均值,将图像中每一像素分别与K

个区域灰度平均值进行比较,差值最小的区域与该像素最为接近,该像素分配给对

应区域。整个图像扫描完成,重新计算每个区域的灰度平均值,重复上述比较。

K-均值算法是迭代算法,每完成一次图像迭代,区域灰度平均值就重新计算一

次,经过多次迭代,使区域灰度平均值趋于稳定。

K平均区域分割算法步骤:

(1)任意选择K个初始区域,计算每个区域的灰度平均值。

(2)使用最小距离判别准则,将图像全部像素分配给K类区域;

(3)用步骤(2)分类结果,重新计算各区域灰度平均值,并以此作为新的区域均

值;

(4)比较两次区域均值之差,若小于某一阈值,则类中心稳定,终止算法;否则

返回步骤(2)。

参数设定:图像初始分割区域数 K=2*2,两次区域灰度平均值之差(阈

值)=10 。编写与调试图像K平均区域分割程序,输入图像名:‘’。

完成以上步骤后,我们的摄影测量的实习就算告一段落了。实习虽然只有短短

的一周时间,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摄影测量学,把平时所

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加真实的呈现在我面前,希望以后还会有这样的实习。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100347a2381247.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