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丰满的音响诠释原始的画面—记原生态舞蹈大赛音响采拾

让丰满的音响诠释原始的画面—记原生态舞蹈大赛音响采拾


2024年4月23日发(作者:投影电视一体机)

维普资讯

e

c

h

no

l

o

g

)

贵州

打击

自身的脚

的伴奏类

击乐

依族

鼓舞

L【

排的

松桃

木鼓

(

)

在打

类中除

鼓声

伴奏

锣声

丰满

{

高度

活后

动力勤劳

苗家

反思

与眷

如此

声奏

好的

怀

们常

也就

20

0

7

丰收

的场

吹奏

乐如

彩贵

态组

伴奏

的舞蹈

阵原

((

锦鸡舞》《滚

份在

少数

徙进

着先民

的极

间舞

,、

这次

的锦

鸡帮

最后

为了

最原

的舞

委会

别规

苗族

民便

鸡舞

怀

个舞

至八

奏芦

_}

所有

能先

期录

的伴

以现

在舞台

成美

的舞台

于原

的伴奏音响完

其他舞

形式

以各

具如

有安

顺屯

簸箕

竿等

苗族

扁担

|

簸箕

竿等

自制的

器如

木鼓

竿

依和

树叶

所发

的节

族劳

节等

J

多数

蹈是

式出

现于

说他

奏音响

的舞

映布

民欢庆丰收

场景

粑棒

拍打

表演

行敲

1

画面

给电

视录

带来

奏的

穿

视观

欣赏到美

》相

徙南

!

丰富

我们

的扁担

敲打

有节奏的音

纷纷

仿效挥

这美

j

代电

技)Ic

20083

维普资讯

戚托》。这个舞蹈一般由六人、八人或十二人一组手拉手 在 

无伴奏的情况下起舞,以各种不同的步伐变化敲打舞台.发 

出富有节奏的各种轻重缓急的脚步声.这种 以足传情”的 

其采拾到的音响既丰满又富有变化。以充分展示芦笙舞的自 

由奔放、簸箕舞的质朴自然、花棍舞的粗旷豪迈。 

第三,在舞台的两侧分别布置了两支德国纽曼KM 185 

超心性电容话筒.这是一种宽动态范围、低自身噪音的专业 

录音话筒,特点是能够准确、清晰捕捉到多种乐器声,特别 

适合在电视、电影、扩音系统中使用。这四支话筒主要是对 

舞蹈演员活动到舞台边缘的时候对其伴奏音响及歌唱声的采 

特殊表现形式,被人们赞誉为”东方踢踏舞”。 

由于原生态舞蹈在舞台上表演的特殊性,在其音响的采 

集。如苗族的《锦鸡舞》,其芦笙伴奏基本上是在舞台的两侧 

以小范围的队形变化相对固定的方式吹奏芦笙.这时芦笙作 

为主要音响.舞台中央24名舞蹈演员在变幻的各种队形中 

其身上的银饰随身体的摆动发出的声音为芦笙作衬托,使该 

舞蹈的音响在优美的芦笙旋律中变得丰满而富有层次。 

集时要充分考虑到舞蹈伴奏形式的多样性及流动性,同时还 

要兼顾到电视画面的美观。因此.作为一名电视音响工作人 

员,还得把工作做到舞台之外.在彩排过程中充分与各个舞 

蹈的编导或演员交流.了解每一个舞蹈的伴奏形式、主要乐 

器、主要音响及在舞台上音响的流动方式等。我们通过这些 

信息确定~个舞蹈的音响.重点采集那些音响来表现舞蹈的 

内容。由于电视画面的要求和音响工作人员少.因此只能在 

舞台上布置固定话筒 在正式录制和直播中根据彩排的音响 

记录来取舍和平衡舞台上的话筒。为此我们作如图1所示的 

舞台话筒布局。 

第一.在舞台口 

用三支SHENHSER 

0 0 

虽然目前电视的播出还是单声道方式,但在舞蹈大赛比 

赛期间我们进行了同期立体声录音。在话筒的制式上.以AB 

制的方式为主。根据彩排时各舞蹈音响的变化情况,~些舞 

蹈以台口的三支话筒为主话筒,其他的话筒为辅助话筒.如 

《阿妹戚托》等。一些舞蹈则以舞台上吊装的三支话筒为主话 

筒,其他的作为辅助话筒.如《滚仲芦笙舞》等。另一些舞 MKH435话筒.考虑 

到电视画面,我们采 

用矮座安放,距台面 

只有约30cm.进行 

左、中、右相距1.5m 

布设。这三支话筒是 

蹈则以两侧的话筒为主.如《锦鸡舞》。在主辅话筒之间调整 

好比例.并对辅助话筒作适当的延时。这样既突出了每~个 

舞蹈的伴奏主旋律.又兼顾到舞蹈的一些次要音响。 

通过以上较为周密细致的考虑.在”多彩贵州”舞蹈大 

赛中.对五场原生态舞蹈的伴奏音响采集是成功的,该节目 

在送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组织的电视音频节目年度评比中得到 

专家的一致好评。 

电视是一种图文并茂、声色具有的媒体。过去,搞电视 

的人常常重视画面.忽略音响。其实画面再好,如无音响.就 

如同20世纪40年代以前看哑巴电影一样,毫无兴趣,因此 

声音是电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过去的一种伴音 

而已。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伴音从单声道发展到立体声、再 

到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环绕声,从单一的伴音发展到家庭的 

环绕声音响系统。作为电视中的一名音频人员必须随着时代 

的脚步,加强学习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在探 

索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充分将音频技术和声音艺术结 

笔者从省电台借来的.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德国森海塞 

尔(SHENHSER)公司生产的经典舞台录音超心型话筒.它 

的特点是音质细丽.频响平坦,音色丰富而有层次。我们用 

这三支话筒主要拾取舞蹈演员的脚步声、演员身上各种银饰 

在舞蹈中发出的音响以及演员不时发出的喊声和歌唱声。如 

苗族舞蹈《阿妹戚托》。充分拾取各种轻盈变化的脚步声,以 

完美展示”东方踢踏舞”的韵味。 

第二,在舞台的顶部吊装了三支日本铁三金角AT835超 

指向性话筒,该话筒具有狭长的接收角度,特别适合于长距 

离拾音,其侧面和后面的声音基本不会进入拾音范围,这种 

型号的话筒中高频频响较好,用来采集芦笙、唢呐、锣等吹 

奏及打击乐较为理想。在吊装时,为了减少对画面的影响,吊 

合起来,让电视观众在欣赏美丽画面的同时,也享受到丰富、 

装位置较高,距舞台面约4m。在舞蹈《粑棒、簸箕舞》、《滚 

悦耳的伴奏音响。圈 

Advanced Televis on 

Engineering 

2008f3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862355a233331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