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用飞机在国际市场的出口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军用飞机在国际市场的出口营销策略研究


2024年4月23日发(作者:笔记本电脑性能排行榜2021)

中国军用飞机在国际市场的出口营销策

略研究

[摘要]近年来,中国军用飞机在国际军火贸易市场上越发成为焦点,自打

2015年以来,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军火出口国。这些进步离不开

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科技水平的提升,也离不开中国军机覆盖低中高端市场的

全面发展。本文分析国际市场上军用飞机的需求,阐述我国军用飞机在国际市场

中的出口现状,对中国军用飞机在国际市场出口目标及战略进行研究,旨在为我

国军用飞机在国际拥有更好的出口市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国军用军机;出口;营销策略

一、军用飞机在国际市场需求分析

2021年全球军用飞机市场销售额达到了575.2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

64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7%(2022-2028)。北美是最大的军用

飞机市场,约占22%的市场份额,其次是中国,约占20%的市场份额。

主要的生产厂商有Lockheed Martin, AVIC, Boeing, Airbus, United

Aircraft Corporation,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eonardo SpA,

Embraer, 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Korea Aerospace Industries,

Pilatus Aircraft等。排名前三的厂商约占55%的市场份额。

二、中国军用飞机在国际市场的出口现状

1.战斗机出口

战斗机出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出口埃及一事。当然,当时的中

国并不像现在这般可以出口高端产品,因此在当时出口的以歼-6为主。而如今,

中国已然建立起了歼-10CE——枭龙——L-15——FTG-2000G战斗机四级体系,囊

括了低中高端战斗机和战斗教练机,国内飞机制造厂甚至具备大量向外国倾销战

斗机的实力。

中国、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斗机是目前中国战斗机出口的拳头产

品。巴基斯坦空军虽然在此前向中国采购了253架歼-6战斗机、40架强-5III强

击机和90余架歼-7PG战机,可惜这些低端战斗机的出口金额并不算大。中巴在

航空领域的最大的贸易记录还是在2006年签署的枭龙战机引进合同:当年,巴

基斯坦方面宣布采购150架枭龙战斗机并引进“枭龙”战斗机的生产线,光是这

一笔订单的金额就达到了空前的75亿美元。

2.无人机外贸

近几年我国的无人机在国外大卖。继美国之后,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无人机

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无论是民用无人机还是军用无人机,中国都占有遍布亚非欧

甚至美洲的极大的国际性市场。就以沙特为例,沙特曾经斥资24亿美元一口气

引进了300架来自中国的“彩虹-4”战斗无人机以及组装生产线,这一纪录迄今

为止也难以打破。

三、中国军用飞机在国际市场出口目标及战略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航空客流大幅减少,导致绝大部分航空公

司陷入亏损状态,面临停飞、裁员甚至倒闭的局面,延滞了航空制造商的飞机生产

和交付。与2003年非典疫情和“911”恐怖袭击事件相比,此次疫情造成的影响

范围更大,持续时间也更长。

1.出口目标市场现状

在八九十年代,中国出口了大量歼7战机,在主要冲突地区,如缅甸内战,

两伊战争,斯里兰卡内战等,都能看见歼7的身影,它在非洲国家也频频亮相,

和歼7同时出场的歼教7,K8教练机,直9直升机,运8运输机也都出口多国,

为国家增光不少。

但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空军飞机出口成绩却远远不如八九十年代,如枭龙战

机,他的产权在巴基斯坦,除了“原产国”巴基斯坦外,其他国家没什么人对它

感兴趣。缅甸订购了16架,15年下的订单,到了现在只到货7架,据说是因为

18年缅甸内乱,巴基斯坦在供应六架后暂缓了继续供应,尼日利亚买了3架。L-

15 教练10猎鹰教练机,只有赞比亚买了6架,它的成绩比全国产的教练9 山鹰

还要差,好歹山鹰在苏丹有6架,柬埔寨也买了6架,出口量是猎鹰的一倍。而

自媒体吹爆的歼10,目前出口订单只有巴基斯坦的25架,除此外,就都是在吹

牛了,跟歼10同命运的还有直10,出口国也只有巴基斯坦。

2.营销策略特征

(1)提升军机性能

近期,先是歼-10CP得到巴基斯坦官方证实,25架战机即将加入巴方空军,

随后又有8架“枭龙”Block3正式下线,标志着巴国空军开始装备三代半战机;

就在近日,巴方又公开表示,正在与中国讨论采购武直-10ME型武装直升机。在

经历颇多挫折之后才最终成功,背后蕴含的意味值得深思。

在这三款装备从最初遭拒到成功出口的转变阶段,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

那就是推出了经过大幅度改进的先进型号。其中,歼-10CP换装了国产涡扇-10

的最新型号,武直-10EM搭载了推力提升至1200千瓦的最新涡轴-9,“枭龙”更

是改进了两个版本才彻底脱胎换骨,最终获得巴基斯坦的认可。而连续三次转变

的背后,凸显了一个很容易受到外界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中航工业出口装备性价

比、性能特性的变化。国产战斗机出口实际上到了歼-7时代才形成规模,并曾经

开创了外贸出口的辉煌成绩。在官方宣传及现实表现中,歼-7确实具备价格低廉、

性能适中的特点,外界在提及国产战斗机时,也往往将性价比放在第一位,这也

成为国产战斗机最具吸引力卖点。应该来说,这种情况与歼-7的出口境遇是比较

吻合的,许多国家之所以进口歼-7,是因为歼-7是当时国际上单价最低的全新战

斗机,不少买家想解决的也仅仅是有无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性价比或者说单

价优势,确实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这一点对巴基斯坦来说并不成立。

(2)提高军机性价比

作为屡次与印度空军实战交手的精锐空中力量,巴基斯坦空军向来以训练有

素、眼光独到著称。其培养出来的优秀飞行员,经常作为志愿队前往中东地区参

战,眼光、经验及技术水平,远远不是很多早期歼-7的采购国能够比拟。更重要

的是,巴基斯坦虽然在1982年先于印度获得第三代战斗机(美制F-16A/B),但

总共40架的装备规模,显然无法与印度随后引进的70余架米格-29、近50架幻

影-2000相比。雪上加霜的是,原本承载巴基斯坦空军希望的“和平之门”Ⅱ、

Ⅲ两项采购,共计71架F-16战斗机,因巴方发展核武器被美国取消,前期支付

的6.85亿美元也随之冻结,这使得资金本就紧张的巴基斯坦空军难以为继。受

此影响,后续的战斗机采购不得不重点考虑性价比因素,当然,这仍然有个前提

条件,那就是战斗机性能能否达到及格线,或者说能否满足基本需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从第三代战斗机开始,中型机开始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

发展方向。其典型的理念,是以60%的成本获得同时代重型机70~80%的性能,以

更高的性价比优势充分利用采购资金。但这种情况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中型

机性能必须要满足装备要求,如果部队认为中型机只有达到重型机85%的性能才

能满足需求,那么中型机无论有多高的性价比,都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第二

代后期改进型号,往往能以40%的造价实现50%甚至60%的性能,却并没有哪个国

家愿意采购,这就是作战需求高于性价比的现实情况。换句话说,巴基斯坦空军

在采购歼-10、“枭龙”、武直-10时,首先要求战机必须符合自身需求,然后才

会考虑性价比的问题。明确这一点之后,就很容易理解歼-10、“枭龙”、武直-

10,为何会出现先遭到巴基斯坦拒绝,之后又大获成功的情况。

(3)国外竞争激烈

至于歼-10B,当时应该能够满足巴基斯坦的性能需求。但美国却几乎是以零

成本,向巴基斯坦提供了14架F-16C/D,这批飞机是巴基斯坦早年订购的71架

F-16之中,已经生产出来的一部分,后来交由美国海空军假想敌部队使用,已消

耗了一定寿命。并且美方还愿意提供先进航电设备,为巴基斯坦早期装备的F-

16A/B进行改进,甚至可以提供巴方梦寐以求的AIM-120,这样一个内容丰富的

“大礼包”,综合性价比确实超出当时我国能提供的歼-10B。

因此,即使不考虑歼-10B当时尚存的可靠性不足,及使用俄制AL-31F发动

机的问题,其吸引力也无法与美国提出的方案相比。不过,当歼-10C最终解决发

动机问题,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及先进航电之后,不到5000万美元的单价,相

比于美国近1亿美元的F-16终极改进型号,其性价比优势又重新确立。正是由

此,外界之前普遍认为,巴基斯坦最终会引进歼-10C,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至于武直-10,其实与歼-10有些类似。早期参加巴基斯坦竞标的武直-10,

发动机功率是个非常明显的硬伤。输出功率1000千瓦左右的涡轴-9,两台总功

率只有不到2000千瓦,在承载武直-10超过5吨的自重后,携带的燃料和弹药重

量实在勉强。尤其是巴基斯坦的高原山地和沙漠广泛,气压、干燥、高温等因素,

又严重影响发动机本就勉强地富余功率。美国“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阿富汗地

区作战时,甚至取下了引以为傲的“长弓”毫米波雷达,以减轻400余千克重量,

保证有充沛的富余动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巴基斯坦最终出于现实考虑,

第一次并未采购武直-10其实也属于正常操作,只是进一步暴露了涡轴-9功率不

足等问题,我们很多人对此也颇难接受。当涡轴-9改进型号,功率大幅度提升至

1200千瓦之后,当初拒绝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新出现的武直-10ME得到巴基斯

坦认可,也就理所当然了。事实上,虽然土耳其长期无法提供T-129,令巴基斯

坦陷入困境,但如果武直-10ME的发动机功率没有大幅度提升,也很难被巴基斯

坦接受。

结论

中国军事装备的出口经历了从无偿军援到有偿外贸的两大时代,中国军事装

备的发展史概括起来也是“从无到有”四个字。随着艰难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

迎来了极大幅度的发展,中国军事贸易同样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超俄追美的趋

势。在以往,中国制造是廉价品的代名词,从军火到民用品一向如此;如今,中

国制造不再只是廉价品,既能做到物美价廉,又可以是价高质必优。总体来说,

这是中国国防实力的体现。曾经两伊战争带给中国的巨额军事订单,体现的是中

国在空前巨大的边防压力下应运而生的强大军火产能。之所以是廉价的代名词,

也是因为当时国家经济发展不景气、军队员额规模庞大的背景。而今,中国拥有

的是跻身于世界先列的科技水平,也拥有着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低中

高端军贸产品一应俱全,自然也就能取得优秀的军贸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江,雷晓刚.基于Multi-Agent技术的大型航天研发项目风险分析方

法[J].科技大学学报. 2012(6).

[2] 李东帆.飞机结构的腐蚀与防护[J].装备环境工程,2016,(01):57-

61.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832817a232770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