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发(作者:理论网)
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解读客户需求与协同价值创造
——以乐视公司为例
摘要: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首先对供给侧改革相关概念的产生与内涵进行
了分析与介绍,并对从多个角度出发对供给侧与需求侧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分析
了乐视公司在供给侧改革客户需求与协同价值创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形成的的独特竞争
力,最后对行业内相关企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需求侧;改革;价值创造
1 背景分析
世界经济环境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全球经济结束了
大稳定的“旧常态”而进入了“新常态”。我国经济在“三期叠加”阶段,面临着生产成
本不断上升、产品供需错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市场机制运行不畅等结构性问题,要求
我国必须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今的手机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产能过剩的行业。按照赛诺数据统计,2014年,国内
手机市场出货量为4.6亿台,2015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4.7亿台,预计2016年出
货量仍为4.7亿台。市场总量不再增加,品牌之间的相互侵蚀则成为了未来竞争的主题。
手机市场增速放缓,同质化竞争严重,低层次的价格战又限制了行业的发展。根据经
济学常识或是中央的号召来看,手机行业是一个典型的需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降成本、补短板”的行业。激活市场、促进消费、扩大销量这条路既不适应大势所趋,也
不是手机厂商可以决定的。所以只有通过供给侧的改革,也就是手机厂商需要作出改革和
调整,不断依靠提供高价值的“供给”,包括内容和服务,才能创造更高的利润空间,为
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供给侧改革介绍
2.1 供给学派的产生与发展
供给学派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实践而逐渐形成的。供应学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如下:
(1) 萨伊定理。供给学派的“鼻祖”萨伊提出了“供给创造需求”,“产品是以产品
购买”的著名论断。萨伊认为,一项商品生产出来并与他人交换,这使生产者具有购买其
他商品的需求。人们总是拥有无穷的欲望,但欲望却不都是需求。只有提高生产水平,创
造和他人交换的价值,才具有消费能力。因此,萨伊主张打破垄断、减少管制、减少税收,
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供求均衡。但是,20 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使“萨伊定理”
失效,导致“凯恩斯主义”得以流行,被称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批评“萨伊定理”忽
视了货币参加流通使得产品在买和卖的时空上发生分立,明确提出消费不足是造成经济危
机的根源。凯恩斯主张,由国家实施调控,刺激消费,通过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西
方在经历短暂的繁荣后,到20 世纪70年代,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滞胀”的局面,即
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为解决“滞胀”这个发展难题,美国学者阿瑟.拉弗提出了
“拉弗曲线”理论。
(2)拉弗曲线。为纠正“凯恩斯主义”过分注重刺激需求的错误做法,新供给学派
认为人们欲望无穷,消费只是生产的自然结果,根本不需要考虑刺激政策的问题。因此,
当消费产生不足的时候,那就是因为生产环节即生产侧出现了问题。这就必须通过减免税
收来促进企业生产,以达到增加税收的实际效果,此即为“减税的目的是为了加税”。
(3)供给革命
20 世纪70年代的“滞胀”现象,不仅对凯恩斯经济学构成根本性挑战,也掀起了社
会各界对自由派政策的不满。里根的施政纲领主张,通过大幅度的减税计划来支持企业发
展、解除对部分行业的竞争管制来激活市场机制、削减社会福利来缩减政府规模、减少政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828530a232682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