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屡禁不止——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反思

为何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屡禁不止——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反思


2024年4月22日发(作者:诺基亚最后一款windows手机)

为何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屡禁不止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反思

张红彩

摘要: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屡禁不止,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双汇集团“瘦肉精”

食品安全事件,给国内行业发展、消费者信心、政府公信力、国际形象等各方面造成较大

冲击,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继知名企业三鹿集团“毒奶粉”事件后,近期我国又发生双汇集团“瘦肉精”食品安

全事件,给国内行业发展、消费者信心、政府公信力、国际形象等各方面造成重大冲击。

痛定思痛后,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国内知名食品企业也过不了安全关?为何食品安全事件

在国内频繁发生,屡禁不止?背后的缘由需要我们认真思索,深刻反思。分析认为,有四

大因素值得我们关注。

一、食品企业偏重规模扩张,忽视对产业链条的上游控制

食品加工牵涉到原料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在发展过程中,食品生产或加工

企业往往偏重规模扩张,却忽视了对产业链条,特别是上游原料环节的控制,给食品安全

事件留下隐患。

近年来双汇集团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达1500万头,

年产肉制品100多万吨,在高温肉制品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2010年中国最有价

值品牌评价中,其品牌价值196.52亿元。在规模扩张中,双汇集团自建猪场的生猪供应

跟不上,只能在各地收购生猪,而各地生猪的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从中小养殖场收购生

猪,质量难以把控,最终出现“瘦肉精”事件。因三聚氰胺事件倒闭的三鹿集团当时也面

临同样的困境。企业在规模扩张中自建奶场跟不上,奶源主要由小规模的商品奶场或由分

散的奶农提供,对上游原料奶的质量把控不严,最终造成企业倒闭。

正是由于食品企业的过度扩张,加剧了原料收购市场竞争,导致质量难以控制,最终

出现各类食品安全事件。

二、食品具有鲜活特性和同质性,消费者只能通过感知判断其价值大小

食用农产品具有鲜活特性,有的自身就是鲜活农产品,有的则是以鲜活农产品为原料,

消费者往往通过外在的鲜活度感观来判断其价值大小。在流通过程中,食用农产品的鲜活

度逐步减退,其价值也随之贬值。不法经营者为保持食品鲜活度或营养成分,倾向于添加

各类禁用添加剂,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如“染色姜”、“镉大米”、“毒豇豆”等,都

是人为添加禁用物,欺骗消费者的感观判断。

同品种食用农产品具有同质性,其物理外形和内在营养价值并没有大的差异,不象电

脑、手机等工业耐用消费品能通过外观和功能设计轻易实现差异化,消费者能轻易判断其

价值大小。例如,同样是电脑,却可以开发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

脑等一系列产品,价格各不相同,消费者能毫不费力地辨别其性能和效用差异。而供食用

的生猪或饮用的原料奶,很难再继续细分品种,品类单一,外形一致,食用价值趋同,消

费者只能通过外观、经验常识、包装信息等感知来判断其价值大小。利用食品的同质性特

征以及消费者对食品的感官判断,不法经营者往往凭借“人为制造看起来不错的差异”来

获取竞争优势和非法收益,如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作用是为了让其看上去更有营养价值,

在饲料中掺入“瘦肉精”的作用是为了提高瘦肉所占的比例,这就为食品安全事件留下了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790057a231903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