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发(作者:2021最火壁纸全屏)
感动中国神舟十二聂海胜事迹心得5篇
感动中国神舟十二聂海胜事迹心得1
聂海胜儿时贫困的生活常常让父母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
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
聂海胜姐弟六人,他排老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
生活拮据。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印象里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红薯面
做的黑窝子、杂面饼,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
此直到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味就犯恶心。
聂海胜对待学习,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
的内容,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清清楚楚。读小学时他经常穿着姐姐
的旧布衫,打着赤脚,但学习很刻苦,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经常考满
分。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那个假期,他搬木材、下地干活,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整个杨
垱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
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
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
上高中的学费。
感动中国神舟十二聂海胜事迹心得2
在北京,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
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女儿聂天翔非常活泼可爱。跟所有
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
也非常和睦,这是飞行员的传统。
当初接受航天员选拔时,聂海胜的体重就稍稍有点超标。于是,
如何帮他“减重”成为整个家庭十分关注的课题。航天员在训练中身
体消耗很大,不吃东西不行,吃不好也不行。如何减重?只有通过加
大运动量来实现。妻子聂捷琳说:“这几年,他在体能训练上的付出,
比别人要大得多。我们全家跟着他都成了‘运动员’。”
聂捷琳是一位细心的女人,除了给丈夫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持
以外,她每天都和女儿为聂海胜叠幸运星,希望这样能够给聂海胜带
来平安和幸运。聂捷琳对远在湖北的婆婆也照顾得非常好,每个月定
期给老人寄200元钱,逢年过节寄1000元,还常常把老人接到北京
玩,但老人对北京的生活不习惯。
2005年10月,“神六”发射成功后,在湖北省枣阳市杨垱镇聂
海胜家门口,襄阳市委、市政府,枣阳市委、市政府,举办了隆重的
文艺演出进行庆祝。当地政府授予聂海胜家为“航天之家”称号,并
授予聂海胜的母亲“英雄母亲”称号。
如今,执飞“神十”,聂海胜将成为我国飞向太空的最年长航天
员。而她最敬重的母亲已于2009年去世。当时,聂海胜因在执行任
务没有办法来赶回老家。聂海胜说他只能以刻苦地训练来回馈老人的
真情。
2005年第一次飞天以来的8年间,当他的普通同龄人经历着正
常的生理衰退时,聂海胜的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骨骼
代谢变化不大,出色的心肺和心血管功能更是普通人无法相比。这是
一项属于聂海胜的中国纪录。这是一个职业航天员时刻准备出征的状
态。
2013年4月,聂海胜以优秀成绩入选“神十”飞行乘组。在担
任指令长的同时,他还将承担手控交会对接的操作任务。在我国载人
航天飞行史上,这两项艰巨任务首次由同一人承担。
一年前,刘旺手控操作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聂海胜
在地面提供技术支持。这一次要自己上阵了,他很有信心:“压力肯
定有,但我们经历了千锤百炼,绝对不会被压力打垮! ”
这是名副其实的千锤百炼:执行任务前,聂海胜的地面模拟训练
已超过2000次。
感动中国神舟十二聂海胜事迹心得3
6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当天9时22分,
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
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成功那一刻,太空舱内,指令长聂海胜打开航天面罩,对着镜头
微笑,比了个胜利手势。
这是57岁的聂海胜第三次探苍穹。
聂海胜的童年艰苦,家庭贫困,吃不起饭,差点辍学。但他觉得
这是一笔宝贵财富,用他的自己的话说:童年的艰难困苦,奠定了人
生的坚实基础。
聂海胜读高中时,已展现出了飞行员的潜质:平衡能力超强。进
入部队以后,他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8年,他成为航天员,完成了航空到航天的转变。
第三次上太空前,好友金邦才劝他,太空有诸多未知,能不飞就
不飞。他回答,祖国需要,就一定会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就是聂海胜诠释出来的航天精神。
1964年9月,聂海胜出生在湖北枣阳市杨垱镇樊庄村。该镇位
于枣阳西北,鄂北岗地,湖北的“旱极”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1949年到1989年的41年间,鄂北地区平均每4
年发生1次严重干旱或特大干旱;1990年到2009年的20年间,平均
每两年发生1次;2009年到2013年,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五连旱”。
直到2020年1月6日,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一期顺利实现通水,鄂
北焦渴缺水的历史才终结。
物资匮乏的年代,“雨停地干、十年九旱”的杨垱,绝大多数人
的光景艰苦。
50多岁的刘来玉是聂海胜幼时伙伴。如今衣食无忧的他几乎不
吃红薯,原因是之前吃得太多,想起就反胃。
刘来玉回忆,年幼时,主食是红薯面,菜是红薯叶;穿的是哥哥
姐姐穿小了打着各种补丁的衣服;冬天拾不到柴(岗地柴少)的他只好
冻着。在枣阳市区读高中时,他拿不出5毛钱车费,放假时只好步行
四五个小时回家,从傍晚走到深夜。“走得无聊时,就看星星。”
刘来玉说,聂海胜家比他家还穷,吃的、穿的、用的,比他还差。
读小学时,聂海胜常穿着他姐姐的花衣裳,同学都笑他。聂海胜兄妹
8人,聂父去世得早,家中重担全压在聂母身上。聂海胜为减轻母亲
负担,揽下了很多农活:放牛、割麦、割野菜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
家,聂海胜深知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读书。
聂海胜曾在一篇自述文章中写到:“家里兄弟姐妹多,但父母想
尽一切办法也要让我读书,有一次交到老师手中的学费,竟是一只兔
子。”
聂海胜的小学、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同学们称他“数学
王”。刘来玉介绍,数学满分是100分,但聂海胜常考105分。老师
鼓励学生早交卷,最先交卷的学生有5分奖励。聂海胜10次有9次
第一个交卷。
感动中国神舟十二聂海胜事迹心得4
1983年,空军来到枣阳一中招募飞行员。招飞考试中,聂海胜
的各项考核和体检全部顺利过关,考入长春飞行学院。
聂海胜被录取后,金邦才才恍然大悟,他有当飞行员的潜质:平
衡能力强。金邦才介绍,学校附近田地里有一根灌溉管,长10余米,
宽度只能容下一只脚。别的同学走几步,就会失去平衡,跳进田里;
张开双臂的聂海胜每次都能走完,而且通过时间越来越快。
同学刘为众也认为,聂海胜的平衡能力强,是为飞行而生的人。
“我觉得他的平衡能力超强,有天生的原因,也离不开刻苦训练。”
刘为众和聂海胜一同考入长春飞行学院。6月17日,刘为众向
上游新闻记者介绍,彼时,训练设备不如现在先进。训练时,手和脚
容易磨起泡是常有的事,血水不停地渗,聂海胜从来不叫苦。他和聂
海胜开的是歼击机,对平衡能力要求极高。1985年,他因为平衡能
力欠缺,只好转业。但聂海胜还留了下来,还是同行中第一个单飞的
人。
公开报道显示,聂海胜驾着歼击机飞向4000多米的高空时,只
听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发动机停车了。瞬间,飞机转速、高度
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他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试图排除
故障。所有的办法都尝试过了,飞机还在下坠。这时,地面指挥同意
他跳伞。但聂海胜还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把飞机开回
来。
他试着让飞机滑行,但因距离太远没有成功。此时,飞机距离地
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飞机带来巨大的超重过载,动一下都很
困难。最后,他不得不按下弹射开关,此时他已出现了瞬间黑视,什
么也不知道了。
等他睁开眼,自己已落在稻田里,飞机摔在离自己一百多米远的
山沟里,扎进土里十几米深,着火了。
后来经查明,事故原因是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
鉴于聂海胜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
飞机的勇敢精神,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聂海胜先后驾驶过歼五、歼六、歼七3种机型,安全飞行1480
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感动中国神舟十二聂海胜事迹心得5
聂海胜1964年出生于湖北枣阳杨垱镇一个小村庄里。儿时贫困
的生活常常让父母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
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
聂海胜姐弟六人,他排老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
生活拮据。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印象里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红薯面
做的黑窝子、杂面饼,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
此直到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味就犯恶心。
聂海胜对待学习,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
的内容,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清清楚楚。读小学时他经常穿着姐姐
的旧布衫,打着赤脚,但学习很刻苦,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经常考满
分。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那个假期,他搬木材、
下地干活,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整个杨垱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
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
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
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552782a2271772.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