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苹果11配置参数详情)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问策略练习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
《令人羡慕的“家”》学习任务单
提问小技巧:
1. 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
2. 可以从课文的写法,如详写、略写、修
辞手法、前后照应等方面来提问;
3.
可以从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启发等角
度来提问;
4.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提问。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这篇短文,提出你的问题,并说说从什么角度提出
的?
令人羡慕的“家”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
总设计师杨利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家”太大了,太羡慕他们了。
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的关键舱段,它就好比是大树的树干,其他的舱段都会安装在
它的接口上,如同大树的根、枝、叶,不断向外延伸。所以,天和核心舱有一个庞大的躯体
和结实的身板。
据设计师施丽铭介绍,核心舱的体积非常大,长度比五层楼房还要高,直径比火车和地
铁的车厢还要宽不少,体积比国际空间站的任何一个舱段都大,航天员入驻后,活动空间非
常宽敞。此外,核心舱的重量相当于3辆大客车的空重重量,同样也超过国际空间站的任何
一个舱段。
副总设计师朱光辰曾经打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果神舟飞船是一辆轿车,天宫一号
和天宫二号就相当于一室一厅的房子,而空间站就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算是“豪宅”了。
据设计师张昊介绍,天和核心舱的密封舱内配置了工作区、睡眠区、卫生区、就餐区、
医监医保区和锻炼区六个区域。不仅能够保证每名航天员都有独立的睡眠环境和专用卫生间,
而且在就餐区配置了微波炉、冰箱、饮水机、折叠桌等家具家电,还配置了太空跑台、太空
自行车、抗阻拉力器等健身器材,以满足航天员日常锻炼;还配了天地视频通话设备,可以
实现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此外,还有可以支持航天员收发电子邮件的测控通信网和相关
设备。
难怪杨利伟会说,这个“家”太大了 !致敬中国科研工作者!
我的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从内容上问)
我的问题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写法上问)
我的问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的角度:
《令人羡慕的“家”》作业单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这篇短文,提出你的问题,并说说从什么角度
提出的?
太空一日——我看到了什么
杨利伟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
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飞行的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我们平
常在地理书上看到的球形地球照片,是由飞行轨道更高的同步卫星拍摄而来。
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因为飞船有预定的
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有图可
依,一目了然。
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以我们航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从山脉的轮廓,
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出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
正在经过哪个国家。
经过亚洲,特别是到中国上空时,我就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
个地区的上空飞过。
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
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
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迹,是不重复的,只有第14
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俯瞰
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
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
没看到长城。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
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
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
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不知道那是些什么,我认为那些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不那么纯净,会有
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
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
我的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的角度:
我的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的角度:
我的问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的角度: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233622a220875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