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奔驰glb200)
6位航天员奋斗的经历
01聂海胜:从放牛娃到"航天"英雄
从放牛娃到“航天"英雄,聂海胜的人生也可算是传奇。
出生于湖北边远小村庄的他,航天梦生根发芽于他放牛的途中看
见战斗机飞过的那一刻。等到高中招飞,聂海胜便突破重围,通过层
层筛选与考试,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十几年间,他秉持着吃苦耐劳
的精神,实现了知识与体能的双开花。然而他依然没有忘记心中那个
小小的航天梦。
1996年,“啥也不想,只管飞"的聂海胜在得知国家要从飞行员
中招募航天员时,他便毅然报名,如愿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航
天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02刘伯明:两次进太空的“辍学少年"
曾经两次进太空的刘伯明,也曾经是一名"辍学少年"。
刘伯明家中共有七个兄弟姐妹,而他的父母仅仅只是最普通的农
民。可想而知,抚养八个孩子对于他们而言有多大压力。因此,懂事
的他便在高一时辍学,选择在家附近的工厂当小工,帮补家里。可刘
伯明的父母却坚持让他返回校园,坚定地认为"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经过一番波折,他终于重返了校园。
因为这段辍学经历,他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高三那年,
得知“当兵就不用交学费了",为了不给家庭增加负担,他选择报名
空军招飞,如愿成为了飞行学院的一名飞行员,在飞行路上继续前进,
最后实现航天梦想。
03汤洪波:苦等十一年航天梦现
很少人知道,作为“神舟十二号"航天英雄之一的汤洪波最初只
是一名普通的空军飞行员。8年的艰苦训练,将其打造成飞行大队的
大队长。而后他再用5年的青春奋斗,如愿成为了我国第二批预备航
天员。然而真正航天梦现,却让他苦等了十一年。
这十一年期间,他曾无数次接近梦想成真,却总是事不如人意,
无法到达梦想的彼岸。离得最近的一次,他被选拔成为神舟十一号的
备份飞行员,可最终也还是没有被选中执行飞行任务。可在2019年,
上天终于眷顾了他--成功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这中间一次又一次都是等待,这个过程其实需要的就是坚持,
很漫长。"在无数次怀疑自己中,他都坚定自我,苦等十一年终究航
天梦现。
04翟志刚
2008年初,翟志刚如愿入选神舟七号航天员乘组,并于9月25
日21时10分开始了飞天之旅。两天后,他穿上“飞天”舱外航天服
准备漫步太空时,舱门却怎么也打不开。用力拉了3次,舱门却丝毫
没有反应。用辅助工具撬了2次,每次舱门刚打开一点缝隙,残留的
气压就会把舱门紧紧压住。最后,他拼尽全身力气,用力打开了连接
浩瀚太空的舱门。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的映衬下,翟志刚挥动鲜艳
的国旗向祖国报告:“神舟七号已出舱,身体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
向世界人民问候。”
2008年,他随团访问香港。一名小学生问他:“去太空的时候,
怕不怕死?”当时他这样回答:“怕死。但打开舱门的那一刻,我没
有考虑过生死,也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生死考验。那一刻,心里只有
任务。”这,也正是每一名中国航天员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最本能
的反应。
神七任务结束后,翟志刚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成了一
名公众人物。但他深知,是千千万万航天人铺就了飞天之路,“身体
会失重,但心灵永不失重”。为此,他归零成绩、归零经历、归零心
态,一切从头开始继续准备飞天的工作。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多年来,他仍日复一日地训练,一次次接受挑选。如今年过半百,
翟志刚的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记者问:“用得着这么
拼吗?”他答:“党和人民给予我们崇高荣誉,祖国托举我们飞上太
空,我们唯一的使命就是为国出征,只要一声令下随时准备再上太空。
05王亚平
1980年1月,王亚平出生于山东的一户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
在那个年代,她的父母求生的方式和大多数农村人一样,就是种庄稼。
作为首批八零后女孩,王亚平的童年生活也是很单调的。她没有
玩具,更没有丰富多彩的兴趣班,更没有公主裙。
那时候的王亚平,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娃。但也是单调的农村生
活,让王亚平养成了乖巧、懂事的性格。虽然家境普通,但是父母很
支持王亚平求学,而且她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是一个大学生的苗
子。不过在学校的选择上,王亚平和父母还是有过一次分歧。中考的
时候,父母的建议是让她考师范类的院校,一是女孩子当老师很不错,
二是家里还有一个孩子在读书,王亚平早点毕业,也可以减轻家里的
经济负担。但王亚平却想读大学,这样自己人生的选择会更大。于是,
她瞒着父母报考了高中,并顺利被录取,父母得知也选择了支持她。
正是这次的“叛逆”,才有了后来王亚平报考空军部队的机会为
了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王亚平再次走进了高压的生活、工作模式。
为了增加知识储备,王亚平开始系统地学习天文、动力学等知识。白
天,她认真听课,晚上她熬夜复习,甚至节假日也不休息。除了知识
储备外,体能训练也更加残酷。
10公里强行军,野外搭建营地等等,还有高难度的重力训练,
尤其是重力训练。每次离心机启动后,王亚平都能明显地感觉到心跳
加速,呼吸也越发急促,仿佛要窒息了一般。每次训练完,王亚平都
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但下一次她依然会坚持,甚至速度要求越
来越快,因为你若想合格,就必须克服所有。
所有的路都不白走,所有的泥泞之后,必定是晴空。经历过高难
度、高强度的训练后,王亚平终于实现了登陆太空的心愿。从普通的
农村女孩,到中国首位两次登录太空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创造历史的
同时也向世人证明,男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女人同样可以做到。
而在这次执行任务前,王亚平曾对女儿温柔地说:“妈妈去太空
给你摘星星了!”如今,摘星星的妈妈终于回家了。
你们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强大,致敬!
06陈冬
陈冬出生在洛阳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97年参加高考,他
选择报考长春飞行学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飞行学员,实现了他从小
一直以来的梦想。
初入军营的陈冬因为体能不过关、被子叠不好,进入了“攻关队”。
“在练习叠被子时,需要用胳膊肘去压,跪在地上压,那段时间我的
胳膊和膝盖都是肿的。”严酷的军营磨砺了陈冬的意志,被子慢慢叠
成了“豆腐块”,陈冬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2003年,当陈冬在电视直播中看到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
天飞船驶向太空的时候,航天员的梦想就此在他心里慢慢生根发芽。
后来经过不断努力,2010年5月,陈冬正式成为了航天员大队的一
员。
面对30多门陌生的航天基础知识理论课程,陈冬没有休息日,
没有娱乐时间,没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每天宿舍、教室两点一
线,靠着风油精为自己解困,进入近乎“疯狂”的学习状态,在一年
内就完成了学习任务。无论是常规训练,还是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陈
冬在同批航天员中总是名列前茅。
在航天员大队的6年时间里,陈冬在追逐梦想,也在慢慢地理解
生活。“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知道那会离我的梦想越来越远。”陈
冬相信,坚持与努力终有回报。
从追梦到圆梦,只要定下目标就不轻言放弃
“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的33天时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次。
如果没有上过太空,你就体会不到祖国在你心中的地位,你就体会不
到地球的渺小和宇宙的浩瀚,你就体会不到宇宙景色的美丽和奇妙,
更体会不到失重带来的神奇感觉。”在一次采访中,陈冬曾这样回忆
起当时太空飞行的情景。
2016年10月17日,陈冬与景海鹏搭乘“神舟十一号”载人航
天飞船执行任务,完成与“天宫二号”的对接,并于11月18日顺利
返回。
“我和景海鹏师兄首次突破30天的在轨驻留任务,完成了近40
项空间科学试验,为将来实现长期载人飞行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后
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陈冬说。
回顾自己从追梦到圆梦的历程,陈冬说,人这一生是由许许多多
的小梦想串联起来的,其中的一些梦想,通过“蹦一蹦”“跳一跳”
就可以去实现的。所以,只要你定下目标,且梦想贴近现实,就应该
不遗余力、勇往直前,不要轻言放弃,梦想有时虽遥不可及,但却值
得我们用生命去追寻,因为拼搏的人生最壮美!”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233435a2208718.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