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4日发(作者:华为畅享9价格多少)
《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
在二战之前的世界海军五强中,法国海军在整体实力上略逊于英美日三国,但与主要
对手意大利海军不相伯仲。然而,在二战中由于法国在陆地战场上早早落败,使得法国海
军迅速沦为配角,鲜有闪光表现,加上在米尔斯克比尔遭遇英军反目痛殴以及在土伦的无
奈自沉,尽染一层悲戚之色,使得法国战舰的知名度逊于其他强国海军。实际上,自帆船
时代起,法国的海军技术就居于世界前列,设计建造了很多富于创新、战力出众的一流战
舰。在两次大战之间,除了画风清奇的全四联装主炮战列舰敦刻尔克级和黎塞留级之外,
法国在巡洋舰、驱逐舰及潜艇的设计上也不乏佳作。本文介绍的拉加利索尼埃级是法国海
军在20世纪30年代初建造的一款轻巡洋舰,该级舰在各项性能要求上进行了出色的均衡,
较同期各国同等吨位的轻巡洋舰更为优秀,实为法制战舰之精良代表。
■ 法国海军敦刻尔克级战列舰主炮群的近距离特写。拥有两座四联装主炮的敦刻尔克
级和黎塞留级战列舰是二战时期法国海军最著名的战舰。设计背景
作为1922年《华盛顿条约》的延续和补充,1930年《伦敦条约》产生了两大后果:
首先规定了缔约国(英美日)保有巡洋舰以下作战舰艇的吨位比例;其次将条约型巡洋舰
区分为两类:主炮口径超过155毫米的为a型巡洋舰,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重巡洋舰;主炮
口径不超过155毫米的为b型巡洋舰,也就是轻巡洋舰。法国和意大利在主力舰吨位比例
上已经占据了较小份额,不愿意在巡洋舰吨位上继续受到限制,所以拒绝签署《伦敦条约》
中有关巡洋舰的条款,不过两国在1930年之后的巡洋舰建造策略上实际上遵循了《伦敦
条约》的精神,不约而同地停止了重巡洋舰的建造,而将重心置于发展新型轻巡洋舰。在
《伦敦条约》生效时,法国海军中能归类为轻巡洋舰的舰只有5艘,包括3艘迪盖·特鲁安
级、布雷巡洋舰“冥王星”和训练巡洋舰“贞德”号。迪盖·特鲁安级是基于一战时期的设
计建造的,装备8门155毫米舰炮,航速33节,但装甲贫弱,仅在少数重点部位设有20~
30毫米的装甲;“冥王星”和“贞德”号基本属于辅助舰船,战斗力有限。法国海军当时
正在设计的“埃米尔·贝尔坦”号布雷巡洋舰更为现代化,舰型俊美,装备3座新型三联装
152毫米舰炮,动力强劲,在后来的试航中创下了39节的速度记录,但是在防护设计上
依然是薄皮大馅,装甲防护水平与迪盖·特鲁安级相仿。
■ 法国海军“埃米尔·贝尔坦”号布雷巡洋舰在海上疾驰的雄姿。该舰于1934年竣工,
排水量5886吨,装备152毫米舰炮9门、90毫米高射炮4门、550毫米发射管6具,
设计航速34节,曾创造了39节的速度记录。
在新型轻巡洋舰的设计上,法国海军无意像英美日那样追求装备12~15门主炮的万
吨级大型轻巡洋舰,而是选择7500吨左右的中型轻巡洋舰,其对抗目标是宿敌意大利海
军正在建造的佣兵队长型轻巡洋舰以及德国海军新造的柯尼斯堡级及其改进型。此外,新
型轻巡洋舰还要能够与同期设计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配合作战。基于上述目的,法国海军
决定以“埃米尔·贝尔坦”号为基础,结合重巡洋舰“阿尔及利亚”号的防护设计,以牺牲
航速为代价强化防御能力,从而完成了新型轻巡洋舰的设计,列入1931、1932年度的造
舰计划,这就是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
■ 意大利海军“阿曼多·迪亚斯”号轻巡洋舰,属于佣兵队长型轻巡洋舰的第二批,
1933年服役,排水量5400吨,航速36.5节,装备152毫米舰炮8门、100毫米高射炮
6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舷侧装甲厚度为20毫米。佣兵队长型的早期批次是为了
对抗法国海军的大型驱逐舰而设计的,普遍航速较快而装甲贫弱。设计特点
拉加利索尼埃级的标准排水量为7600吨,满载排水量9120吨,全长179米,宽17.5
米,吃水5.35米,其吨位比“埃米尔·贝尔坦”号增加了约1700吨。舰上和平时期的编制
人员为540人,战时增至764人。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078231a217852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