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4日发(作者:小米note3摄像头参数)
方面不受天气影响,另一方面程序简单。估计空调出口仍将继续稳步
增长。
空调市场调查报告 1
产品:向高端过渡
低端产品销量的下降及高端产品的增加,与厂家的实质性转型有
概况:国内浮现负增长
着直接的关系。 其实, 当 20xx 年 7 月末空调厂家提前一个月匆忙结束 该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1—4 月空调器出口告别了去年的低迷状态,
冷冻年度,就已经预示着空调厂家要在经历过利润的滑坡之后势必 开
1—4 月出口 1586。07 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 18。38%。
始转变战略。 20xx 年,空调器行业的整体赢利能力平均仅有百分之 零
对于国内市场呈现的这一局面, 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在接
点几!这直接促使空调厂家开始向高端转型,并真正落实到实处。
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20xx 年初空调厂家刚一亮相,便旗帜鲜明地打出了高端转型的口
其一,五一之后至今向来没有浮现炽热天气; 其二,城市市场愈益饱和,
号,比如美的“天钻星”空调、志高“三超”空调,这是两个转型较 为明
但又未到产品更新换代时期,同时
显的主流空调品牌, 因为在此之前两者均游离在中低端范围之内。
三、 四级市场的开辟还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 在上下的挤压下, 空
对于本已定位高端的品牌则加大了新品的投入,比如海尔推出的
调器在国内市场几乎没有释放的空间。
“三超双新风变频空调”、“鲜风宝”等,以及 lg、三星、松下等外
国外市场的快速增长, 也与这两方面的因素有关, 正是国内市场出
现的这一压力, 才导致空调企业加大了出口的力度。 而在出口方面, 一
资空调品牌在外观上更加高端的打造,如韩系印花图案的运用、松下
第 1 页 共 18 页
效等级,以及健康技术的升级等。业内人士对价格的上涨普遍持肯定
态度。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姜凤在一次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
时明确表示:“今年空调行业不得不涨价。”
资金:利润和应收账款均攀升
变频技术、 健康功能的深度开掘; 而另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 大金空
调对高端的直接切入,此以全面进入大卖场为主要表征。
对于 1500 元以下的空调,目前市场已不多见。
价格:经历多次上调
向高端的过渡, 直接带来价格的上涨, 但近半年来, 国内空调器市
场价格并不只是因产品结构变化上调, 而是浮现多次涨幅, 首次为年初
推新品价格的调整,第二次调价是在三四月份,第三次调价则是在 4
月末并延续到 5 月末。 后两次调价均因原材料铜、 铝价格的暴涨, 特别 是
在五一过后数天,伦敦金属交易所期铜价格飞涨至每吨 8185 美元, 而
这两组数据暴露出了整个空调器行业在资金周转上的危机。而对
于空调业来说,资金的良性周转是空调器厂家生存的关键,乐华、澳
柯玛等空调器厂家的轰然倒下无一不是因资金问题。因此,出口和整
体利润率的上升局面,都难以掩盖空调器行业潜伏的危机。
品牌:前三占有率超四成
可以看出,空调器市场虽然全面向高端过渡,但并没有因此影响
国产品牌的占有量。这与产品有关,因为从市场来看,国产品牌在产
品的更新上并不逊于外资品牌,在关键技术上也都有差异性表现,比
如海信在变频技术上的率先性。而部份外资品牌在外观上的改进并不
会对空调产品产生根本性变化。向高端转化,对国产品牌来说难度不
去年同期仅为 3000 美元。国美、苏宁等连锁卖场在接受《中国电子 报》
记者采访时甚至表示, 有的空调厂家已经不止 3 次调价, 从 3 月到 5 月末
已经有多次调价的行为。
除去原材料上涨压力的原因, 空调器涨价的另一大主因还是上述行
业向高端的转型,即产品本身附加值的提升,如全面达标 2。6 最低能
第 2 页 共 18 页
业洗牌以及高端转型的过渡,未来将可进入良性发展期。目前的任务
是共同维护空调器产业安全,正如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在年初
大。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数据均是赛诺、中怡康监测
一、二级市场数据获得,并不全面。如果加之
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所说:“要提高产业集中度,保持合
理的出口速度,尽量避免贸易壁垒,严格产业技术标准,特殊是加强
主导企业的沟通和建立正常的竞争合作关系,用整体的力量维护产业
的安全。”
空调市场调查报告 2
三、四级市场的量,这一排名顺位会有些许变化。
趋势:严峻考验在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国内市场销量的难以释放、 应收账款和库
存占用资金的继续攀升、原材料价格未见下降的趋势以及品牌之间的残
酷竞争,都将集合起来严重考验今年的空调器行业。
虽然空调器出口目前表现出大幅度增长的态势, 但是专家表示, 越
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以及环保壁垒亦正在考验中国空调业的出口。 日前土
耳其反倾销案已经显现了这一趋势,此外 7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 rohs 指 令
也将进一步加大空调器的成本, 挤压中国空调业的利润。 出口利润下 滑
的潜在危机,有可能令空调器行业目前的利润增长失去光采。
但也需要指出的是, 若空调器行业顶住现阶段的压力, 顺利完成行
根据 XX 年各品牌的年报显示, 格力电器营收最高, 稳坐空调品类
第一的位置,其营收几乎是其他本土上市家电厂商空调业务的总和。
美的集团空调业务营收尽管排第二,却也远远超过排名后面的青岛海
尔、海信科龙和志高空调。
XX 年美的集团空调业务收入 727 亿,同比增长 16.9%;青岛海尔空
调业务收入 200 亿,同比增长 11.6%;海信科龙空调业务营收为113 亿,
第 3 页 共 18 页
和 13.8%。
同比增 22.8%;志高空调业务营收 83 亿, 同比增长 0.9%。最大的空调企
业格力电器还未发布全年财报,但据其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 XX 年营
收将达到 1400 亿, 同比增长 16.6%。参照格力空调业务去年 88%的总营
收占比,估计格力空调业务去年的营收约为 1230 亿,同比增长约为
13.8%。海信科龙的空调业务主要来自家庭消费市场,其商用空调业
务 主要由海信日立负责,后者 XX 年营收 41.29 亿。但这仍然无碍海信
在 整个市场上的排名。
根据统计数据,国内空调市场在 XX 年下半年增幅明显放缓,自 8 月
份起浮现负增长, XX 年度空调市场零售量同比下滑 1.35%。过去几年, 几
家厂商空调业务的增长幅度都在 15%以上, 但是今年不少厂商的增速 已
经达不到这一水平。以格力电器为例,其 XX 年空调业务营收同比增 长
18.7%,XX 年同比增长 16.5%,而今年同比增长约为 13.8%。海信科 龙
增速最快,其营收同比增长 22.84%。志高空调增速最慢,仅同比增
长 0.9%。而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增速都在放缓,分别同比增长 16.9%
空调市场调查报告 3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1-4 月空调器累计产量 2942.95 万台,比 去
年同期增长 6.82%;出口告别了去年的低迷状态, 1-4 月出口 1586.07 万
台,比去年同期增长 18.38%,但国内市场则浮现了较高的负增长率
约为-10.95%。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统计, 1-4 月占有率排名在前 10 位
的空调品牌中,除格力、松下外,其他品牌均浮现负增长,其中奥 克
斯等个别品牌负增长高达 30%以上。
而且,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1-4 月空调器应收账款继续攀升, 约
为 229.41 亿元,高于去年同期 25.51 个百分点;库存占用资金136.18 亿元,
比去年同期上升 5.55%。整个空调行业资金周转不仅没有好转 反而在
继续恶化, 这一点严重弱化了空调器行业利润增长的利好作用。
估计今年下半年或者是说在即将结束 20xx 年冷冻年的这两个月内, 受
第 4 页 共 18 页
对于国内市场呈现的这一局面,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在
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的
影响:其一,五一之后至今向来没有浮现炽热天气;其二,城市市场
愈益饱和,但又未到产品更新换代时期,同时三、四级市场的开辟还
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在上下的挤压下,空调器在国内市场几乎没有
释放的空间。
国外市场的快速增长,也与这两方面的因素有关,正是国内市场
浮现的这一压力, 才导致空调企业加大了出口的力度。 而在出口方面,
一方面不受天气影响,另一方面程序简单。估计空调出口仍将继续稳
步增长。
产品:向高端过渡
铜、铝原材料巨幅涨价的强烈冲击, 空调器行业所面临的形势将愈益恶
劣,极有可能无法扭转国内市场销量下滑的整体趋势。
概况:国内浮现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1-4 月空调器出口告别了去年的低迷状态,
1-4 月出口 1586.07 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 18.38%。
相对于国际市场的大幅增长, 国内市场销量却呈现出了严重的负增
长局面。 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 1-4 月调查数据显示, 包括窗机、 挂 机、
柜机在内的总零售量 772.7 万台,同比下降 10.95%,零售额为 209.5 亿元,
同比下降 6.16%。零售额下降幅度略低于零售量,说明空调器行 业正逐
渐向高端转型,但这无法掩盖行业的国内市场整体下滑的局面。
在排名前 10 位的空调品牌中, 累计零售量仅格力浮现了 0.9%的小
幅度增长外,其他空调品牌均浮现了平均在 15%摆布的大幅度下降,
其 中奥克斯高达 42.6%;累计零售额虽好于零售量,但仍然是大面积
的负
增长,幅度平均上来看同样超过 15%摆布,其中奥克斯高达 35.3%。
据赛诺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 20xx 年 1-5 月累计, 20xx 元 以
上挂机和 5000 元以上柜机的份额均有明显上升,其中 3000 元以上
机同比上升 3.54 个百分点, 而 6000 元以上柜机份额上升了 4.49 个百
第 5 页 共 18 页
对于 1500 元以下的空调,目前市场已不多见。
价格:经历多次上调
分点; 1500 元以下的则下降了 10.16%。
低端产品销量的下降及高端产品的增加, 与厂家的实质性转型有着
直接的关系。其实,当 20xx 年 7 月末空调厂家提前一个月匆忙结束该
冷冻年度,就已经预示着空调厂家要在经历过利润的滑坡之后势必开始
转变战略。 20xx 年,空调器行业的整体赢利能力平均仅有百分之零点
几!这直接促使空调厂家开始向高端转型,并真正落实到实处。
20xx 年初空调厂家刚一亮相,便旗帜鲜明地打出了高端转型的口
号,比如美的“天钻星”空调、志高“三超”空调,这是两个转型较为 明显
的主流空调品牌,因为在此之前两者均游离在中低端范围之内。
对于本已定位高端的品牌则加大了新品的投入,比如海尔推出的 “
三超双新风变频空调”、“鲜风宝”等,以及 lg、三星、松下等外 资空调
品牌在外观上更加高端的打造, 如韩系印花图案的运用、 松下变 频技术、
健康功能的深度开掘; 而另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 大金空调
对高端的直接切入,此以全面进入大卖场为主要表征。
向高端的过渡,直接带来价格的上涨,但近半年来,国内空调器
市场价格并不只是因产品结构变化上调,而是浮现多次涨幅,首次为
年初推新品价格的调整,第二次调价是在三四月份,第三次调价则是
在 4 月末并延续到 5 月末。后两次调价均因原材料铜、铝价格的暴涨, 特
别是在五一过后数天, 伦敦金属交易所期铜价格飞涨至每吨 8185 美 元,
而去年同期仅为 3000 美元。国美、苏宁等连锁卖场在接受《中国 电子
报》记者采访时甚至表示,有的空调厂家已经不止 3 次调价,从 3 月到
5 月末已经有多次调价的行为。
根据赛诺统计的数据显示, 4 月份空调器国内市场价格平均为
2664 元,同比增长了 8.9%,1-4 月累计平均价格为 2745 元,同比增 长
了 7.1%。5 月份的统计数据虽然没有发布 ,但据商家反映, 5 月份
的这次涨价应该在 4 月价格基础上再涨 5%以上,这样 5 月空调器价格
第 6 页 共 18 页
比增长 32.63%。美的空调方面也表示,利润的增长与其施行的高端
战 略有着直接的关系。据美的空调第一季度财报公告,空调净利润
同比 增长 30%。
与利润增长类似的是,空调器行业的应收账款也在继续攀升。根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1-4 月家用空调器应收账款 229.41 亿元, 4 月 比
上月上升 8.14 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 25.51 个百分点。
在应收账款攀升的同时, 空调器库存占用资金的问题也显现出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1-4 月空调器厂家成品存货占用资金 136.18 亿
元,比上月上升 2.62%,比去年同期上升 5.55%。
这两组数据暴露出了整个空调器行业在资金周转上的危机。而对
于空调业来说,资金的良性周转是空调器厂家生存的关键,乐华、澳
柯玛等空调器厂家的轰然倒下无一不是因资金问题。因此,出口和整
体利润率的上升局面,都难以掩盖空调器行业潜伏的危机。
品牌:前三占有率超四成
同比增长的幅度大约 15%摆布。
除去原材料上涨压力的原因, 空调器涨价的另一大主因还是上述行
业向高端的转型, 即产品本身附加值的提升, 如全面达标 2.6 最低能效 等
级,以及健康技术的升级等。业内人士对价格的上涨普遍持肯定态度。
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姜凤在一次接受 《中国电子报》 记者采访时明确表
示:“今年空调行业不得不涨价。”
资金:利润和应收账款均攀升
在全行业转型高端、 价格普遍上涨的近半年内, 利润率开始有所回
升。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1-4 月份空调行业主营业务收入 656.58 亿 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16.35%,利税总额 27.56 亿元,比去年增长 12%; 利润
总额 14.69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6.94%。
青岛海尔 20xx 年第一季报发布公告称,开辟了一系列高附加值、
差异化的产品,在“三超双新风变频空调”等产品的拉动下,使得公司
20xx 年首季主营利润同比有较大增幅,实现净利润 8385.81 万元,同
第 7 页 共 18 页
更新上并不逊于外资品牌,在关键技术上也都有差异性表现,比如海
信在变频技术上的率先性。而部份外资品牌在外观上的改进并不会对
空调产品产生根本性变化。向高端转化,对国产品牌来说难度不大。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数据均是赛诺、中怡康监测一、二级市场数
据获得,并不全面。如果加之三、四级市场的量,这一排名顺位会有
些许变化。
趋势:
空调器行业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从行业洗牌的加剧也可窥见一斑。据
中怡康统计的数据显示, 1-5 月份前 10 位空调器品牌的市场零售量占 有
率已经高达 77.28%,市场零售额占有率也已经高达 74.91%。前三位
的空调品牌市场零售量占有率都已经高达 43.16%,接下来这种集中度
必然还将进一步提升,二线以下品牌的生存空间愈益狭窄。
同时,赛诺和中怡康的数据同时显示,前三位分别是海尔、美的、
格力,赛诺数据显示的 1-4 月累计销售量分别是: 263579 台、 213520 台、
181031 台(仅为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监测到的数据),中怡康数据显 示的 1-
5 月份累计零售量市场占有率分别是: 16.09%、13.82%、13.25%; 外资品
牌仅松下和 lg 进入前 10 分别位列第 8 位和第 9 位,赛诺数据显 示的 1-4 月
累计销售量分别是: 76987 台、 52875 台,中怡康数据显示 的 1-5 月份累
计零售量市场占有率分别是: 5.17%、3.65%。
可以看出, 空调器市场虽然全面向高端过渡, 但并没有因此影响国
产品牌的占有量。 这与产品有关, 因为从市场来看, 国产品牌在产品的
严峻考验在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市场销量的难以释放、应收账款和
库存占用资金的继续攀升、原材料价格未见下降的趋势以及品牌之间
的残酷竞争,都将集合起来严重考验今年的空调器行业。
虽然空调器出口目前表现出大幅度增长的态势,但是专家表示,
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以及环保壁垒亦正在考验中国空调业的出口。日
前土耳其反倾销案已经显现了这一趋势,此外 7 月1 日正式实施的rohs
第 8 页 共 18 页
日常人流量近 12 万人次,节假日高峰时竟达 35 万。这里的营业额以
25%的增幅快速增长。
随着永乐、苏宁、 五星等家电专营连锁店纷纷进驻苏州市场以来,
苏州的家电销售格局也悄悄起了些变化,改变了传统大型百货商店长
期以来在经营家电领域占领统治地位的局面,但苏州市人民商场股
指令也将进一步加大空调器的成本, 挤压中国空调业的利润。 出口利润
下滑的潜在危机,有可能令空调器行业目前的利润增长失去光采。
但也需要指出的是, 若空调器行业顶住现阶段的压力, 顺利完成行 业
洗牌以及高端转型的过渡, 未来将可进入良性发展期。 目前的任务是 共同
维护空调器产业安全, 正如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在年初接受 《中
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所说: “要提高产业集中度,保持合理的出 口速度,
分 有限公司、苏州市石路国际商城、苏州长发商厦、苏州泰华商城
尽量避免贸易壁垒, 严格产业技术标准, 特殊是加强主导企业 的沟通和建
立正常的竞争合作关系,用整体的力量维护产业的安全。”
空调市场调查报告 4
等凭 借其良好的信誉、优美的环境、大而全的商品,仍是泛博消费
者的首 选之地。此外一些小的家电商家,凭借其灵便的销售方式及
相关渠道 也占有相当的一些市场份额。
据统计数字表明,空调在苏州家庭的普及率为 45%以上,今年苏
调查地点:苏州
州的空调市场容量近 6 亿多,可见苏州空调市场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
间。
今年苏州整个空调市场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均衡态
势,这和居民消费的理性化有很大关联。空调销售市场受到家电专营
调查项目:空调在苏州的销售情况
苏州观前街是苏州经济文化中心, 数百个中外商家毗邻而设, 商品
种类丰富,消费层次鲜明,老字号体面依然,新商家大批涌入。观前街
第 9 页 共 18 页
起步比较晚,所以全年总的份额相对较低。同时,我们在调研中也发
现,春兰在苏州市场上的销量平平,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可能与消
费者对该品牌的认知程度有关。
空调市场调查报告 5
店的一些冲击, 专营店中以苏宁、 永乐和五星为三大巨头, 百货商厦中
又以苏州市人民商场股分有限公司和苏州市石路国际商城见长。苏宁空
调的销量要略好于其它商家, 总体来说连锁的家电专营店的份额较之百
货商厦要高,基本上两者之间市场份额比为 60%:40%。
苏州消费者在选择空调上首先考虑的是品牌, 一些高中档产品普遍
受到欢迎,品牌意味着质量和售后服务。目前,在苏州市场上,空调销
售占主要地位的是海尔、美的、新科、奥克斯、格力等国产品牌,这几
个品牌占领了苏州空调市场的 60%摆布的份额。 据各大专营店和商厦销
售数据显示,海尔在苏州空调市场位列第一,占了约 19%的市场份额。
主要原因是在于其品牌认知度高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 其次为美的, 占
了约 16%的市场份额。新科和奥克斯在苏州市场上也有不俗的表现,各
自抢占了约 10%的市场份额, 格力在苏州的销量尚可, 占领了 5%的市场
份额。
此外, 苏州本地品牌三星空调今年的表现也不错, 但由于三星空调
20xx 年的夏天,《中央空调市场》曾经在苏州走访市场发展状况,
彼时,作为传统工业大市苏州的工业形势已初现萧条景象,政府投资
项目不温不火,地产家装零售市场如火如荼。 20xx 年的春天,《中央
空调市场》再次踏入这个苏南经济中心,此时,苏州的传统工业仍在
衰退,政府项目更加希少,惟一的市场增长点仅在于家装零售市场。
行走在苏州的大街小巷,时不时地会看见一家中央空调专卖店,家装
红火的程度可见一斑。
先看一组政府发布的数据, 20xx 年, 苏州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 35
767 亿元,比 20xx 年增长 0.1%。苏州全市工业投资 1 982.29 亿元,
第 10 页 共 18 页
值得一提的是, 20xx 年苏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 691
元,继续位居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水平 17 606 元高出 10 085 元, 比
第二位的无锡 26 158 元高出 1 533 元。据政府颁发的相关数据显示, 随着
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医疗保健消费快速增长,居住、生活用品及 服务、
医疗保健消费三项支出成为农村消费支出的重要增长点。显然 的是,
家用中央空调产品就在“居住”这一大类之中。
应该说,在前些年的时候,苏州工业园区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大
批工业厂房的建设纷纷启动,带动了相关的下游产业的发展,其中就
为中央空调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据《中央空调市场》了解,
不少的中央空调厂家也在这一波的建设浪潮中,收获了不少的项目和
不错的市场业绩。然而,这两年来,随着园区建设的逐步完成,之前
所释放的项目慢慢减少,甚至浮现透支的情况,与之发展成正比的中
央空调行业在工业项目上的增长也随之放缓,甚至浮现明显的下滑。
近两年来,苏州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
下降 9.9%,全年完成民间投资 3 237.93 亿元,比 20xx 年下降 1.4%。
20xx 年末,苏州市常住人口 1 062.57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802.24 万 人。
应该说,作为江苏省的“排头兵”,苏州前些年称得上全国最大的 工
业城市之一。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改革转型的新阶段, 苏州市工业 化、
城市化发展得已十分成熟, 后工业化时代俨然随之到来。 苏州市县 级以下
的区域经济较为发达, 乡村已经趋于城镇化, 苏州本地人对房地 产的刚
需并非十分强烈。 而这两年苏州房价之所以飞速发展, 很大程 度上来自
于外来人口的推动, 比如在上海买不起房而到苏州求其次的一 些人,以
及在苏州上班打工的白领蓝领们等等。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 江苏向来以来是各大中央空调厂家着力开
发的重点市场。而在江苏市场之中,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南通、
徐州等城市又是其中的重点市场, 而苏南城市中的 “桥头堡”苏州自然
也是重中之重的市场。
第 11 页 共 18 页
不支撑如此快速业绩的增长。但是,厂家也并非没有保持稳定增长
的底气,比如在被称为“净化之乡”的吴江金家坝地区,天加、浙江 国
祥等品牌每年在这个地方都有着几千万元的出货销量。
固然,比起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苏州房地产市场发
显。民间房地产投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20xx 年,苏州市民间房地产
开辟投资完成 1 496 亿元,比 20xx 年增长 16.3%,占全市房地产开辟 投
资的 69.2%,对房地产开辟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 70.3%,拉动房地产
开辟投资增长 11.3 个百分点。
从家装零售市场来看, 苏州作为江苏省内的经济强市, 人均收入较 高、
展还算比较理性,并没有如人们想象中浮现巨大的泡沫。而这也给家
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也相对较高, 这就保证了人们在家庭选择家用 中央
空调时不会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影响。 此外, 苏州毗邻上海, 消费观 念与上
装零售市场行业带来了利好,无论是苏州离上海较近,受上海消费观
念的辐射影响,还是老百姓家庭装修资金的压力相对较小等因素,家
海地区相近, 家用中央空调产品概念较早地融入当地消费者心中。 此外,
用中央空调行业的春天还将会延续下去。“第二春”、“第三春”也 许会
近两年来,苏州房地产市场发展不断加快,房价也水涨船高,家 用中央
空调产品的价格在整个房价中的比重较小, 中央空调产品价格与 家用机
价格越来越趋于对等, 这使得不少消费者在选购空调产品时, 更 愿意安装
家用中央空调产品。
向来地浮现。
空调市场调查报告 6
一、中央空调分类
(一)中央空调根据冷媒不同,可分为风管式系统、冷热水机组
系统和多联机型系统。
《中央空调市场》认为,在如今项目市场不景气的苏州区域,传统
水机厂家要想实现较高的增长水平比较艰难, 因为整体的市场大环境并
第 12 页 共 18 页
一个主机,会有多个主机,噪音较大。制冷效率较低,所以价格也较
低。
2、冷/热水机组 :冷/热水机组的输送介质通常为水或者乙二醇
溶液。 它通过室外主机产生出空调冷/热水,由管路系统输送至室内
的各末端装置, 在末端装置处冷/热水与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 产生
冷/热风,从而消除房间空调负荷。它是一种集中产生冷/热量,分散
处理个房间负荷的空调系统形式。 冷/热水机组的末端装置通常为风机
盘管。冷媒系统普通配备一台压缩机,冷凝器由空气冷却,末端设备
采用风机盘管。冷冻水系统由冷冻泵、补水阀、水箱、防空阀、平衡
阀和循环水管线组成。
优点:由于风机盘管可以调节风机转速,所以可以对每一个空调
房间进行单独调节。较为节能。水系统中央空调的价格要比氟系统中
央空调的价格便宜,水系统室内机和室外机都是通过水管连接的,辅
材比较便宜,所以水系统中央空调的价格要低于氟系统。另一个也是
1、风管式系统 :风管式系统顾名思义是以空气作为输送介质, 它 利
用冷水机组集中制取冷量,将新风冷却/加热,与回风混合后送入室 内。
如果没有新风,则只将回风加热/冷却。风管式系统的室外即可有 多台
压缩机和一台风冷冷凝器组成, 室内机是由蒸发器和循环风机组成, 其台
数与压缩机台数相同, 形式有多种如天花式, 暗藏天花式等。 该系 统的特
点是室外机的冷凝器采用空气冷却, 每台压缩机与室内机一对一 配置形
成独立系统,室外机的`冷凝器与室内机蒸发器之间的连接统管 最长可
达 25m,暗藏天花机(室内机)可接风管并根据室内空间情况能 将送风
口均匀布置在室内, 还可接入新风管引进新风, 系统彻底依靠冷 媒循环完
成空调要求, 该系统既有分体式空调的使用功能, 又有中央空 调的送风
效果。 优点:相对于其他的小型中央空调型式,风管式系统 (俗称一拖
一) 初投资较小。 新风系统使得空气质量提高, 人体舒适度 提高。 风管机
是三种中央空调系统中价格最低的, 风管机同氟系统 (多
联式) 和水系统中央空调不同, 它同分体空调一样也是一个室内机连接
第 13 页 共 18 页
统中央空调的技术更高。氟系统中央空调多采用变频技术,是所以中
央空调系统中节能省电效果最好的。其次,氟系统中央空调的辅材更
贵。氟系统中央空调是室内机和室外机是通过铜管连接的,而水系统
中央空调是通过水管连接, 铜管和水管的价 格差异大, 氟系统中央空
调的价格自然就贵了起来。
(二) 根据热泵不同分为空气源热泵、 水源热泵、 地源热泵空调。
热泵:通过做功,是热量从低温介质流向高温介质,和制冷剂是一种
装置的两种称谓。三种类型热泵主要优缺点如下:
螺杆式制冷机组、离心式制冷机组、吸收式制冷机组、燃气空调
机组、水源(地源)热泵机组、 冰蓄冷空调机组以及汽车空调机组等) 。
其中活塞式是最早的压缩机形式,费用低,效率低,噪声大;螺杆机
合用最广泛, 是现在最成熟稳定的压缩空气方式; 离心式维护费用高,
但是节能,无油,现在应用也已较广泛。
二、中国中央空调市场格局
技术问题,水系统要有大水箱。
3、多联机型系统 :多联机型系统,即制冷剂流量系统。顾名思义
是一种制冷剂系统, 它以压缩制冷剂为输送介质, 采用一台压缩机带动 多
台室内机, 室外主机由外侧换热器、 压缩机和其他附件组成。 室内机 由直
接蒸发式换热器和风机组成。制冷剂通过管路由室外机送至室内机, 通
过控制管路中制冷剂的流量以及进入室内各散热器的制冷流量, 来满 足
不同负荷房间对热湿的要求。 与其他冷媒型空调系统最主要的区别 为:
当系统处于低负荷时, 通过变频控制器控制压缩机转速, 使系统内 冷
媒的循环流量得以改变, 从而对制冷量进行自动控制以符合使用要求, 对
普通住宅用家用空调系统只需设一台变频或者数码压缩机优点: 可以 满
足不同房间的需求,节能,热体舒适性好(俗称一拖多)。
多联式系统的冷媒是氟, 氟系统中央空调价格是三大中央空调系统
中价格最高的, 为什么氟系统中央空调的价格会这么高呢?首先是氟系
第 14 页 共 18 页
鼎立,这三大派系各自凭借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划分属于自己的市场。
20xx 年中国中央空调市场呈现了“强者愈强”的态势,统计数据 分
析, 20xx 年中国中央空调市场共有 15 个品牌的销售额突破了 10 亿 元,
这 15 个 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 84。6%,而 20xx 年这一数据为 82。
7%。20xx 年中国中央空调市场在经济环境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同 比
20xx 年增长 9%,总出货额突破 700 亿。
中国中央空调市场主要品牌 20xx 年出货情况如下:
约克、麦克维尔、凯利、 特灵、顿罕布什、 克莱门特、 EK、美意、
枫叶能源、博世等组成欧美系品牌阵营。 20xx 年整体市场占有平稳,
欧美系品牌在中国水机市场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其
中约克、麦克维尔、凯利、特灵、顿罕布什五大品牌为领军力量。
大金、日立、东芝、三菱机电、三菱重工、三菱重工海尔、富士
通将军、广州日立、三星、 LG、荏原、松下组成日韩系品牌, 20xx 年
市场表现比较抢眼,得益于多联机产品,特别家用中央空调市场产品
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提速,不少以多联机产品为主营业务的日韩系品牌
销售额均有不小幅度的增长。东芝、三菱重工、三菱机电、富士通将
军等品牌 20xx 年增长率超过了 10%,东芝的增长率接近 20%。日韩系
品牌在多联机产品领域占领了主导地位,该产品领域第一、第二的宝
座由大金和日立把持。(备注:多联机系统由大金开创,大金向来在
该领域具有领导地位。)
销售额突破 90 亿元的有格力、美的、大金(日本); 50——90
亿元的有海信日立(合资)、约克(美国);
20——50 亿元的有特灵(美国);
10——20 亿元的有东芝、 天加、 三菱机电、 顿罕布什、 LG、荏原;
5—— 10 亿元的有 EK、三菱重工、 三菱重工海尔、 三星、广州日立、 富
士通将军、奥克斯、志高、盾安、远大、同方、克莱门特、国祥、双
良、申菱。
目前中国空调市场由欧美系、 日韩系和国产系三大派系的品牌三足
第 15 页 共 18 页
企业数量非常庞大,但整体市场占有率却有较大差距。但是,在一些
细分产品领域部份国家专业品牌则有优异表现, 拥有很大市场占有率,
比如天加在末端领域,申菱、雅士在特种空调领域,双良、远大在溴
化锂领域等,有些甚至占领主导地位。
三、多联式变频中央空调的发展
以格力、美的、海尔、奥克斯、志高、扬子、 TCL、长虹、海信等
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在 20xx 年也表现不俗,格力、美的、海尔三大国产
品牌在大基数的情况下, 20xx 年仍实现了销售额的进一步突破,而奥 克
斯、志高、扬子、 TCL、长虹等品牌一方面继续夯实其在重点产品如 单
元机、模块机领域的产品优势可市场优势。如奥克斯 20xx 年向市场 推
出了具有更高性能的 PACK 系列薄型低静压风管机以及 E 系列四面出 风嵌
入机。扬子中央空调于 20xx 年 10 月向市场推出 LSRF— 195 模块机, 刷新模
块机领域单台冷量新纪录,另一方面, 20xx 年他们又开始像其 他产品
领域发力,如多联机、螺杆机等。奥克斯、扬子、长虹等还开始 向家
用中央空调市场发力。另一国产品牌海信虽然进入中央空调市场时 间稍
晚,但 20xx 年发力很猛,在多联机市场和单元机市场领域都取得 了很
大的增长, 20xx 年海信中央空调出货额超过了 7 亿元。
而与国产家电系品牌相比,国产专业中央空调品牌 20xx 年整体表
现较为逊色, 他们与同样以水冷机组产品为主的欧美系品牌相比, 尽管
在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政策的推动下,变频空调市场推广提
速,快速发展成为市场的主流。在政府采购空调领域,超薄、变频、
定速、数码、节能等词汇已成为时代的新潮流。变频空调在政府
采购市场表现活跃,特别是变频多联式中央空调更是在采购中频繁出
现。与此同时,购买多联式变频中央空调俨然成为了时下政府采购市
场的热点,并将逐步取代分体机,逐步成为政府采购空调市场的新趋
势。所谓多联式空调是把分体空调集中到一个室外机中,如一拖五里
面有 5 台压缩机,但冷媒系统各自独立。
(一)多联式变频中央空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 16 页 共 18 页
以做到 25 分贝,再加之隐藏在天花板之中,噪音值可以降到最低。
1、节能省电。目前多联式变频中央空调采用的是采用直流变速压
缩机, 可根据室内实际需要来制冷制热, 每一个房间都能单独控制, 室
内 用多少, 室外机就提供多少冷量, 一定负荷下可能比用普通的分体机
更 加节能省电;
2、整体装璜效果佳。中央空调惟独一个外机,不会像传统空调破
坏整体外观,而且中央空调室内机安装“以藏为美”,通过简单的局部 吊
顶即可实现隐身安装。
3、舒适性较高。分体机送风角度有限,而且没有新风系统,所以
空调开久了会感觉室内空气很混浊。 中央空调的室内机有多种送风方式,
使气流分布更加均匀, 同时中央空调能够引入室外的新鲜空气即引入新
风,使人感觉更加舒适。
4、噪音低。中央空调室外机采用的压缩机是使转子与叶片结合成
一体,解决了由于转子与叶片磨擦形成的噪音,运转起来惟独 50 分贝
摆布。 在室内机方面, 住宅中用的使用较多的是内藏式风管机, 最低可
5、运行维护简单,费用低。系统简单,不需要运行管理,维护
保 养的工作量非常少。
( 二 )多联式变频中央空调采购时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1、采购人在制定采购需求前应当做好前期工作。 采购人首先应当
联系设计单位对整个空调系统进行设计,初步确定空调系统的方案、
平面布置图、系统图等。
2、设计院普通是按某一个品牌设计的, 采购人在提出多联式变频
中央空调采购需求时不能直接照抄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的设备清单
中的数据,主要技术参数如制冷量和制热量等技术参数填写时候应当
是一个数值范围,只提供制冷量和制热量的基准值,不是一个具
体数据,可采用“大于等于”或者“正负偏差在某某幅度内”这一类的
措词。
第 17 页 共 18 页
5、注重售后服务质量。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良好的维护保养,
浮现故障及时维修,能沟保障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3、准确统计主要空调设备的数量,如室外机、室内机、新风机等
主要空调设备, 填写采购明细表, 其他安装辅材和辅机可以不统计, 只
提供参考得设计图纸即可。 在采购技术要求中, 采购人可以提出空调机
的制冷量和制热量要求、冷媒要求、出风形式要求等。其他指标如噪声、
机器的尺寸要求、室内机的厚度要求、 COP 能效比、耗电量、电源
(380V/220V)、电功率等采购人如有要求也可以提出,但不能有歧
视 性。
4、注重安装要求。与分体空调相比,中央空调可谓完美,但作为
一项系统工程,中央空调向来有“三分生产,七分安装”的说法,所以 安
装的好坏是购买中央空调的关键, 如果不注意安装要求可能后患无穷, 因
此采购人应当提出投标供应商的安装资格要求。 中央空调属于机电产 品,
根据工程规模和造价安装单位资质需符合相应的机电工程施工总承 包资
质(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或者机电安装工程专业资质(分一
级、二级、三级)要求。
第 18 页 共 18 页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064282a2175701.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