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2日发(作者:中兴v880多少钱)
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2、综合配套能力弱,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强有力的产业集群的支撑
新型元器件发展滞后于整机发展,大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配套产
品依赖国外省外供给,生产所需的关键设备、仪器和 材料 基本依赖
进口。目前虽然拥有戴尔、冠捷、厦华、夏新、联想移动、中华映管、
松下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但这些企业的主要产品除显示器外均尚未
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如戴尔 计算机 的大多数零部件福建省都没
有生产,联想移动、夏新的手机配件多从深圳等地采购,福建省产品所
需的液晶显示屏大部分靠进口,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存在产值大、 成本 高、利润低的不利状况,总体竞争力不足。信息
产品制造业虽已初步形成包括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移
动 通信 产品等在内的23条产业链,但除CRT显示器已基本形成较完
善的产业链外,其余产品尚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省内配套率
低于三分之一。关键元器件发展滞后,核心元器件不能就地配套,产业
链关键环节缺乏,削弱了产业凝聚力。
3、资金缺乏,对外资企业的依附性强,自主创新不足
从资本来源上来看,福建省信息产业对外资的依附性强,如福州显
示器及计算机外设产业集群的所属企业大部分都是外商 投资 企业,
尤其几个龙头企业更是外商绝对控股。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上由于
资金缺乏,投入不足,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级人才,尤其是缺乏能承担系
统分析、高端设计、熟悉国际软件项目运作的项目带头人,以及既熟
悉软件技术又懂行业 管理 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缺乏加之企业技术投
入的不足,造成自主创新不足,产品基本处于国际产业链中下游环节。
三、加强福建 电子 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措施
1、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引导,提升福建信息产业整体
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政府与 市场 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的
职能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的定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福建也应在全
国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和规划框架下,找准福建信息产业发展的定位。
按照“建设一带,增强两极,对接融合”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信息产
业空间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不断增强福建承接海峡东岸以及两个三角
洲的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延伸、辐射能力,促进沿海与山区的产业对接
与融合,实现海峡西岸 经济 区与海峡东岸以及两个三角洲信息产业
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提升福建信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有效整合企业价值链,调整企业的选择行为,完善产业集群的支
撑体系
整合企业价值链。保留企业自身价值链上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部分,
分割、转出将对竞争力影响不大的部分,吸收、合并对企业竞争力有
重要影响的部分,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有效整合,使企业转为经营最
具相关性的几种产品和业务,增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并大大提
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内部的范围经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的目的。同时以现有的产品和市场为中心,实施相关产品的联合生主。
一方面考虑同种产品的规格多样化和同类产品的品种多样化的特点,
向左右横向扩展经营范围。另一方面对企业现有产品和业务的相关性
进行评估。对与现有产品和业务纵向具有很强相关性的多元化生产的
产品,实施纵向一体化,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
3、拓展 融资 的渠道,鼓励 金融 企业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资
金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电
子信息产业企业发行债券或增发股票、配股;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
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买“壳”上市;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电子信息产业
企业在国内外 证券 市场发行债券或股票,扩大电子信息产业利用证
券市场资金规模,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导和鼓励 金融机
构 和担保公司为信誉和市场前景较好的电子信息业提供融资和担保,
解决集群内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2] 刘志迎、周春花:高技术产业聚集的 经济学 分析[J].经济
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4).
[3] 王少华、汪佳蕾:浙江省企业集群成长的创新模式[J].中国
农村 经济,2002(8).
[4] 福建省信息产业厅网站[EB/OL].].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2937587a215156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