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2日发(作者:variety)
0
卷
学术专刊
第
4
吉首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9
年
6
月
不良校园网贷的经营
、
危害及归因
曹
辉
,
刘
妍
()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江苏镇江
212013
*
摘
要
: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校园贷为迎合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应运而生
,
但是由于监管不
严
,
审核不明
,
借贷风险大利率高等原因
,
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影响
。
本文主要对不良校园贷的经营模式和危害进
并对其进行归因
。
行分析
,
关键词
:
校园贷
;
发展
;
危害
;
归因
()
中图分类号
:
D922.16
文献标识码
:
00740742019S1028704
A
文章编号
:
1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
BFA180070
作者简介
:
曹
辉
,
男
,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
刘
妍
,
女
,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
党中央
、
国务院先后出台
“
互联网
+
”
近年来
,
发展方案
,
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鼓励和支持
。
这一背景下
,
以
p
2
p
网络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
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
P2P
顾名思义是指个体与
个体之间的小额贷款交易
。
p
2
p
平台作为借贷双
方之间的桥梁
,
借助网络手段为借贷双方互通交易
信息
,
核实信息及其他服务
,
促成双方交易
。
校园
贷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
,
是互联网金融在校园环境
中的衍生出来的又一产物
。
校园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
届时招商
002
年
,
银行看准市场需求
,
率先推出迎合学生需求的信用
卡业务
,
其他银行也紧随其后
,
一哄而上迅速抢占
市场
,
于是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得到推广为各个银行
赢得市场
,
但后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系列高违约
率
,
高坏账率等问题
。
2
我国银监会明确对
009
年
,
信用卡的发行的条件作出规定
,
指出未满十八岁的
未成年人不得申请办理银行信用卡业务
,
已满十八
岁的大学生如果需要办理信用卡也必须提供父母
等第二方还款来源
,
确认其偿还能力
。
也就是说
,
大学生办理信用卡须取得其监护人的同意
,
这一系
列的规定增加了学生办理信用卡的难度
。
与此同
时
,
与银行其他业务相比
,
学生信用卡业务贷款金
额小
,
坏账率高
,
使得传统金融机构望而生畏
。
于
是
,
大学生信用卡业务逐渐萎靡
。
大学生的经济来
虽然学生也可以通过奖学金
源主要由其父母提供
,
助学金或做兼职等方式获得资金
,
但远远不够
。
于
是学生有限收入与旺盛消费需求之间存在落差
,
在
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网络贷款进军大学生消费市场
的必然性
,
所以校园贷应运而生
。
校园贷是指一些
网络借贷平台针对大学生消费需求而推出的分期
购物或短期借贷服务
,
只要拥有在校大学生的身
份
,
通过网络提交材料
,
经后台去审核通过
,
支付一
定的手续费就能够很容易地申请到贷款
。
一
、
校园贷的经营模式及不良校
园贷的危害
校园贷自产生之初就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
,
呈
现野蛮式生长
。
从东南部沿海发达城市逐渐扩张
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展现出强大的
到中部内陆城市
,
生机
,
按照学生借贷的用途可以将校园贷分为两
类
:
第一类是商品类校园网络借贷
,
学生的贷款主
服饰
、
化妆品
、
奢侈品等具体品类
要用于电子产品
、
的消费
,
通过分期的方式偿还贷款
。
但是这一服务
类型并不能满足学生贷款消费的多样化以及非商
品类的消费需求
,
因此很快衍生出信用贷款和教育
贷款
。
这类信用贷款不限制学生必须用借贷资金
购买相应商品
,
而是在对学生信用信息进行审核后
*
收稿日期
:
20190314
--
288
净资金通过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账户直接转到
学生本人账户
。
这类贷款学生可以自主支配资金
用途
,
吸引力也大大增强
。
以分期乐这一软件为例
,
这个平台为消费者提
供各种商品的分期消费
,
分期数从
2
个月到
24
个
月不等
,
首付方式也可以选择
,
10%
到
50%
不等
。
时间越长利息越多
,
首付越少利息越多
。
我们以分
期乐平台上所售的
i
p
hone
XS
Max
为例
,
这款手机
标价是
9949
元
,
在零首付情况下如果分
15
期购
买
,
月供
731.52
元
,
到期需还
10
972.8
元
,
年利率
5%
,
服务费高达
1023.8
元
;
零首付的情况下如果
分
24
期购买
,
月供
482.4
元
,
到期需还
11
577.6
元
,
年利率大概是
15%
,
其中贷款服务费与高达
628.6
元
;
如果选择
50%
首付情况下分
24
期购
买
,
月供变成了
241.18
元
,
到期需还
5788.32
元再
加上首付
50%
,
也就是
4974.5
元
,
一共是
10
762.
2
元
,
年利率为
15%
,
其中服务费为
814.32
元
,
从
以上数据来看
,
几种分期方式均比同期银行的贷款
利率高
。
不难看出
,
分期乐的运营主要还是通过这
种分期之后变相的高利贷进行盈利
。
分期乐还为新用户提供五万元的额度用于消
费
,
其中有一半可以进行提现
。
此外还提供各种优
惠活动
,
比如为新人提供
4500
元免息活动
,
限时推
出
12
期免息活动等
。
分期乐注册方式首先是新用
户需要填写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
,
然后填写身份证
信息以及相关的学籍信息
、
家人联系信息和工作情
况
。
信息填写完成后
,
分期乐的后台工作人员会在
短时间内进行审核
,
审核完成即注册成功
,
可以进
行贷款
。
即使审核没有通过
,
也可交由人工进行审
核
,
届时后台会联系附近工作人员现场审核身份证
件
,
审核无误后即可获得贷款资格
。
校园贷的出现对学生来说有利有弊
,
一方面
,
校园贷是为了迎合学生需求并顺应时代潮流而出
现的产物
,
其显著的特点可以为学生带来便利
。
对
于那些实在是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的学生来说
,
校园
贷的出现无疑可以重新点燃了他们求学的希望
,
是
人生的重大转折
。
对于心怀梦想
,
想要自主创业
,
有所成就的大学生来说
,
校园贷是他们筑梦的翅
膀
。
与此同时
,
身负债务也是一种鞭策和警醒
,
这
种压力更能给予大学生一种向上的动力
。
但是
,
不可否认的是校园贷在发展过程中也暴
露出很多的风险和问题
,
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
一些不良贷款平台主要挑选出那些经常进行超出
自身支付能力消费的大学生对其进行诱骗
。
以大
吉首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学生小陈为例
。
他想要买一部价值
6000
元的新手
机
,
于是就向朋友借钱
,
出于哥们义气
,
秉承着一切
好商量的想法在没有商量利息和还款日期的情况
下就签了合同
。
签过合同之后被口头告知每天需
还款
500
元
,
如果还不上需要支付逾期费
300
元
。
这样小陈的欠款越来越高
。
这些不法分子为了垒
高小陈的债务
,
还假意帮小陈联系其他贷款平台帮
小陈平账
,
他们抓住小陈涉世未深
,
胆子小不想把
事情闹大的心理
,
唆使小陈向多家贷款公司借款
,
但实际上小陈借来的钱并没有落到自己的手上
,
都
被各个贷款公司瓜分
。
这样借新还旧的方式只能
让小陈虚增债务
,
最终这些不良贷款平台的目的就
是让学生家长还债
,
他们通过一些暴力手段
,
例如
电话骚扰
、
泼油漆
、
恐吓等方式逼迫家长
,
大多家长
会选择息事宁人
,
不想耽误自己孩子的前途
。
近年
来大学生因为高额的网络贷款无力偿还最终跳楼
自杀的事件层出不穷
,
此外暴力催收
、
裸条放贷等
骇人的方式给大学生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
一时
间将校园贷款成为负面的代言词
。
不仅将学生逼
上绝路
,
也为其家庭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
。
二
、
不良校园网贷的危害
(
一
)
为大学生灌输不良的消费价值观
各大网贷平台的广告不断涌现在学生眼前
,
不
少校园网络借贷平台为了追求成交率和交易量
,
在
宣传推广中鼓励学生过度消费
,
给学生灌输不良的
价值观
,
并且打出无需担保
,
贷款利率低
、
到账快之
类的广告不断刺激诱惑大学生
,
使得大学生可以轻
而易举地获得贷款
,
用于消费
。
大学生实际上并没
有经济来源并没有经济独立
,
仍需要父母的资助
,
也可以通过奖助学金及自己的一些勤工俭学获得
经济来源
,
但这些对于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来说只是
杯水车薪
,
简单快捷的校园贷让学生觉得金钱很容
易获得
,
消费起来似乎肆无忌惮起来
,
而且同学之
间会存在互相攀比的现象
,
进而产生不理性的消
费
。
这些高额的消费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超出学生
自己可以负担的水平
,
进而造成高违约率
,
学生无
法偿还的现象
。
(
二
)
一定程度涉嫌诱导欺诈使学生承担巨额
损失
许多不良网贷在向学生宣传讲解之初
,
并没有
向学生详细解释清楚贷款的现实风险
,
以及一些基
本信息
,
如借款的利率
、
逾期费
、
手续费等各种贷款
1
1
8
曹
辉
,
等
:
不良校园网贷的经营
、
危害及归因
计算方式
,
学生根本不了解这些费用计算出来之后
大概的数目
,
考虑不到最终的后果
。
由于学生金融
知识和安全意识的薄弱
,
很少会仔细查看合同
,
了
解借贷的具体条例
。
各个借贷平台也只是强调低
门槛
,
零首付
,
对学生进行诱导
,
使得一些自我控制
能力差且消费欲望强的学生在不清楚状况的情况
下上当受骗
,
甚至有些不良网络借贷平台故意隐瞒
实际的资费标准
,
将学生引入这一金融陷阱
。
许多
学生在还款日到来之时或者是债主上门催债之时
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
负债资金已经超出自己实
际的承受范围
。
从根本上说
,
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
者在交易过程中的知情权
,
并且侵犯了消费者的公
平交易权
。
(
三
)
企业涉嫌非法经营
,
放高利贷的行为
一些贷款平台大肆宣传其低利率的贷款服务
,
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诱骗
,
因为借贷平台除了收取
利率之外
,
主要是收取高额的手续费
、
逾期费
、
以及
通过促使借贷人
“
贷新换旧
”
等方式大幅提升实际
贷款成本
,
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
实际上就是人们口
中的高利贷
。
国家有关借贷的规定明确指出
,
如果
借款年利率低于
24%
,
法律对其予以保护
,
年利率
超过
36%
的无效
,
借款人有权请求返还
,
当年利率
处于
24%
到
36%
这一区间时
,
借款人自愿支付且
没有损害国家
、
集体和第三个人利益
,
该约定受到
法律的保护
。
然而在现实中
,
在不触犯年利率红线
的前提下
,
一些网络借贷平台采用不直接计息的方
式
,
将交易成本以各种名目进行拆分收取费用
,
企
图钻法律条款的空子
,
但实际贷款利率远远高于法
律规定的贷款年利率
,
是经过包装了的高利贷
。
(
四
)
追讨债款手段不当
,
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
校园贷款对学生身心危害最大的是一些不良
贷款平台追讨债款的方式
。
校园网络借贷平台或
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对债务进行催收
,
在债务催收过
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的收债方式
。
依照法律规定债
务程序
,
如果借贷者不能按时还款
,
放贷者可到相
关法院办理起诉
,
法院审理通过后依照法定程序追
回欠款
,
也可申请强制执行
,
冻结或抵押贷款人的
财产
,
从而追回债款
。
但实际上
,
有许多不良网络
贷款平台经常采取一些暴力的非正常的手段进行
追债
,
其中包括电话骚扰
、
胁迫亲属
、
恐吓跟踪
、
暴
力殴打以及非法拘禁方式
。
更有甚者唆使女大学
生进行
“
裸贷
”,
使学生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
。
学生
还存在向多个网贷平台重复贷款
,
拆了东墙补西
墙
,
结果利息越滚越大
,
成为一个无底洞
,
甚至有学
289
生因无法承受催债压力而自杀
,
给校园网络借贷行
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
三
、
不良校园贷迅速兴起扩张的
原因
(
一
)
校园贷平台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迅猛
发展
“
互联网
+
”
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进
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得到接受和认可
。
互联网金
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呈现野蛮式增长
,
成为
金融创新的产物
。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毫无疑问地
向我国金融市场化的相关改革注入了巨大活力
。
相对于传统金融
,
p
2
p
网络借贷利用便利与低成本
的网络渠道盘活了社会资金
,
增加其流动性
,
加快
资金流动速度
,
引导资金合理流动
。
校园贷作为
2
p
网络借贷平台向校园方面延伸发展的产物
,
在
国家
“
惠普金融
”
的政策背景影响下
,
蓬勃发展
。
所
以
,
校园贷随时代发展而来的产物
,
其产生发展具
有必然性
。
(
二
)
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
,
自控能力不足
大学生群体有限的经济收入根本无法满足其
旺盛的消费需求
,
他们相比老一代人来说特别敢花
但是又苦于没有钱来花
,
大多数大学生还没有做到
经济独立
,
其经济来源还是父母
,
再加上一些额外
的奖助学金或勤工俭学作为补贴
,
但依然不能完全
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
。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
相互攀比
,
这些都会刺激其消费需求
,
促使大学生
冲动消费
、
盲目消费
。
所以许多金融借贷平台发现
其中的商机
,
不断开发市场
。
但实际上
,
不少校园
贷平台都暗藏圈套
,
他们打着低利率的旗号诱导学
生贷款
,
然后以各种名目向学生收取高额利息
,
学
生因为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而落入圈套进而无力
还款
,
不得不求助父母同学
,
随之而来的是暴力催
款
,
这些行为往往会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及生
活
,
甚至对家庭造成恶劣影响
。
(
三
)
学生贷款需求无法从银行等渠道获得
自从校园银行卡被迫退出市场
,
学生就基本失
去了通过银行进行贷款的渠道
,
而且学生贷款金额
较小
,
主要用于日常消费
,
或者学费及创业
,
这些金
额难以通过银行借到
。
所以大学生借贷无门
,
校园
贷这才应运而生
,
从而代替信用卡并在短时间内收
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
,
迅速发展
。
(
四
)
政府对校园贷的监管体制不完善
p
290
校园贷平台在互联网的传播下爆发式发展
,
但
发展初期政府对这一新兴事物的相关制度并不完
善
,
政府的监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
互联网金融模
式是对传统金融产业的创新
,
介于多种传统模式之
间
,
而传统监管模式分工明确
,
导致这一新兴模式
无法划分到准确的监管部门
,
所以给校园网络借贷
平台的不良发展提供了土壤
,
使其野蛮生长
。
由于
没有明确的监管体制
,
所以缺乏统一准确的行业标
准
,
准入门槛较低
。
大部分
p
2
p
网络借贷平台只需
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备案登记
,
然后建构一个网络
运营平台
,
运营成本极低
。
此外我国对于这方面的
立法规范也存在诸多空白和不足
,
其中包括市场准
入原则
、
借贷双方的身份认证
、
客户信息的保管统
计
、
以及市场监管等
。
(
五
)
各校园贷网络平台缺乏统一的征信体制
目前网络借贷行业尚未全面与中国人民银行
的征信系统对接
,
平台与平台之间的信贷信息彼此
之间彼此信息闭塞
,
属于块状分割
,
缺乏统一的监
管
,
各个平台信息缺乏共享
,
以至于大学生能够在
多家网络平台上注册登记进行贷款
。
与此同时
,
各
个分期平台并没有进行约束甚至还为大学生提供
渠道
,
这就使理财意识和金融意识薄弱的大学生盲
目进行校园网络借贷
,
甚至没有考虑自身收入及家
庭情况
。
学生首先在一家分期贷款平台上进行贷
款
,
如果到期无法偿还就会找另外一家平台继续贷
款来偿还之前的债务
,
这样在多个平台反复举债
,
最终必然导致债台高筑进而无法偿还借款
,
最终给
自身学习生活和家庭都带来严重伤害
。
2016
年
8
月银监会同有关部委共同颁布了针对网络借贷平
台的相关规定
,
其中提到监管机构应适时建立网络
借贷行业统一的数据库
,
加强与人民银行等统计部
门信息的共享与对接
,
拓宽网络借贷平台之间交流
的广度与深度
,
落实中央数据库对行业发展的信息
支撑作用
,
以实现网络借贷行业的良好发展
。
(
六
)
家庭
、
学校与社会的教育监管不足
校园贷之所以能肆无忌惮
,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
吉首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由于家长的
“
溺爱
”
以及学校的
“
息事宁人
”。
大学
生在学校与家长联系相对较少
,
当家长得知这一消
息时恐怕事态已经十分严重
。
不少家长即使明知
这是陷阱
,
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的前途考虑
,
不得
不选择支付巨额赔偿
,
尽快平息事件以降低对孩子
可能造成的伤害
。
所以大多家长都不会考虑报警
,
诉诸法律途径解决
,
这就给了不良借贷平台可乘之
机
,
这些平台也正是了解学生和家长这一心理
,
才
能如此肆无忌惮
。
从学校角度来说
,
为了减少学校
的一些负面舆论及不良影响
,
学校也希望家长和学
生能尽快平息事件
,
也不想让学校惹上麻烦
,
所以
大多会规劝家长大事化小
,
私下解决事件
。
这些行
为在很大程度上给那些不良校园贷款平台可乘之
机
,
相应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纵容学生的不良消费
观念
,
陷入恶性循环
,
责任意识缺失
。
参考文献
:
[
1
]
肖岳
.
失控的校园贷
[
J
]
.
法人
,
2016
(
5
)
.
[
2
]
林燕霞
,
许再佳
.
关于
“
校园贷
”
乱象的背景分析及对策
[
J
]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
2017
(
2
)
.
[
3
]
黄志敏
,
熊纬辉
.
“
校园贷
”
类
P2P
平台面临的风险隐患
及监管对策
[
J
]
.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
2016
(
3
)
.
[
4
]
郑春梅
,
贾珊珊
.
国内外校园贷平台比较及规制分析
[
J
]
.
财经界
(
学术版
),
2016
(
17
)
.
[
5
]
叶岩
.
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J
]
.
中国管理信息
化
,
2016
(
16
)
.
[
6
]
王康
,
周君君
.
我国
“
校园贷
”
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
基
于上海
、
河南两地的实证分析
[
J
]
.
青少年犯罪问题
,
2017
(
6
)
.
[
7
]
胡滨
,
尹振涛
.
中国网络借贷行业研究
[
M
]
.
北京
:
经济
管理出版社
,
2016.
[
8
]
闫瑾
.
昂贵的
“
校园贷
”[
N
]
.
北京商报
,
2016
-
03
-
21.
[
9
]
陈威中
.
校园贷的发展与影响探讨
[
J
]
.
农村经济与科
技
,
2016
(
13
)
.
[
10
]
杨晶茹
.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J
]
.
东方企业文化
,
2012
(
23
)
.
(
责任编辑
:
粟世来
)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2918016a2147762.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