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发(作者:网上手机批发商城)
龙源期刊网
也谈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领作用
作者:孙亚欣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年第02期
小学生作文指导从何下手?这是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既关心又感到困惑的问题。大部分
的教师都会这样教学:首先,我们要审题立意,题目让我们写什么;其次,怎样选取材料;第
三,怎样组织材料等等。这样教学不但教师讲着枯燥无味,学生写起来也是绞尽脑汁,仍然觉
得写不出什么来;即使写出来了,也会趋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造成了作文难,学生学着
难,教师教着更难。那么,如何使作文“简单”起来呢?
一、 内容与形式并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美国的威廉·W·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指出:“当然,你既需要形式,也需要内
容,所以,对你来说,重要的不是你需要哪一个,而是哪一种途径可以帮助你写得更好。”到
了高年级,学生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坚持“从内容入手”的同时,
不妨灵活一些,有时可先提表达形式上的要求和进行表达指导,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材写作。
这次作文是要求写身边关爱主题的,这一主题的作文一直是中高年级的训练内容之一,作
为教师,如何让学生在以往的经验中得到作文水平的提升,成了我思考的主要问题。结合本单
元训练的重点,结合本单元安排的文本,考虑学生的作文畏难心理,作文课上,我引领学生关
注生活,罗列出身边给予我们关爱的人,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使他们有了写作内容。可光
有这些,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写,写些什么、怎么写永远是困扰学生作文的最大难题。这就需
要写作形式的指导。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关注他们的写作心理,解决学生的困难。为此,我
结合身边的人物——后勤保安王老师,抓住他为班级师生服务的场景,选择同学们最为熟悉
的、有目共睹的材料,指导学生如何表达、如何写作。本次习作力求在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及
文章的构思方面引导学生有更新的突破。
二、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让学生实现写作突破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
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
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学习了《草虫的村落》这一组课文,着重引导学生利用拟人的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
己的独特感受,于是冯麟翔写出了《蚊子》,读罢,我自叹不如。学习了《少年闰土》李思锐
写出了《我的同学——王碧莹》,言辞颇有鲁迅遗风。
三、 扩大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龙源期刊网
高年级学生的作文语言逐渐要求精美,表达的意思准确深刻,可由于他们自身情感体验的
局限,往往不能恰到好处地发表议论、抒情。为此,从本学期开始,加大课外语句的积累,有
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句段,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加以应用。在学生的日记、作文中,我们可以欣喜
地看到学生学以致用的句段,而且用得恰到好处。课外积累,要考虑到学段的要求,考虑到学
生的习作需求,如低年级、中年级可以积累描述相对细腻的句段,侧重描写,高年级就应该积
累语言精美、表意深刻的句段,侧重议论和抒情。
四、 积极赏识,在肯定中促进学生写作
我的作文讲评就是读好的作文、日记,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几年下来,每个
学生的作文和日记,我都不会打“良”,更别提“及格”。我觉得,孩子只要坚持写,哪怕只有一
段好,就应该成为鼓励其写作的动力。好的范文,经常常换常新,不局限于几个人,要让每个
学生在赏识别人中学习、进步。在学习上都吃力的孩子,习作对于他们那更是难上加难。就在
这样一贯的坚持下,我欣喜地看到他们的进步,(读他们的习作片断),他们的习作也常常被
我在班级宣读,并破天荒地给个全班的最高级别“十星级”,引起的轰动那可是相当大的,不亚
于核弹爆炸。
应该这样说,每一次,我都在习作批改中享受着做语文教师的快乐,在诚挚的对话中感受
着那一颗颗跳动的心。每当我们心与心走得那么近时,我总会在他们的喜怒哀乐中感受到一个
语文教师的幸福。因为,这一切,源于我们艰辛的付出!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2696512a2105372.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