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缩写

海底两万里缩写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会议平板)

《海底两万里》缩写

第一章 神秘的海麒麟

从1886年到1887年的两年间,海上连续发生了几次船舶被撞事件。到底是什么原

因造成这些事件的呢?有人说是海洋中有力大无穷的怪物,有人说是撞上了会移动的暗礁,

有人说海洋中有强大的潜水艇,阿龙纳斯教授认为是一只犹如战舰般的海麒麟,众说纷纭。

为了消除“海怪”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美国政府派遣“林肯”号战舰前去清除这个怪物。

对海洋有独到研究的阿龙纳斯教授也受海军部长的邀请随船参加远征。

第二章 “林肯”号的远征

“林肯”号如期启程,在茫茫海洋上寻找将近三个多月,一直没有发现“怪物”的行

踪,就在船长终于决定再无发现就要返航的时候,“怪物”出现在了他们面前。鱼叉手尼

德兰首先发现了“海怪”。 但“林肯”号在去追“海怪”的时候被撞坏,阿龙纳斯教授与

他的仆人康塞尔一起掉入水中,并到达了 “海怪”的上面,遇见一同掉水的尼德兰。此时

阿龙纳斯教授才发现所谓的“海怪”原来是一艘“潜艇”,然后他们被一群神秘人带到了

潜艇里面。

第三章 神秘的船长

又累又饿的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人被被带到潜水艇关了起来,并最终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这是一艘超出了当时的科技水平的潜水艇,名叫“鹦鹉螺”号。它的动力速度和内部

结构远远领先当时的时代。这艘潜艇的船长尼摩更是一个神秘的人物,他学识渊博,精通

各国语言,而且性格清高、孤僻。

第四章 奇妙的海底世界

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三人开始了他们的海底旅行,当“鹦鹉螺”

号上灯光熄灭又亮起的时候,出现在教授三人面前的情景使他们毕生难忘。他们通过潜艇

客厅的玻璃看到了奇妙无比的海底世界,感受着潜艇的一切设备和吃穿用度均来自广袤的

海洋。尼摩船长还邀请阿龙纳斯教授一行到海底森林打猎,猎枪是特制的,子弹是有高压

电的玻璃珠,利用压缩空气把子弹发射出去,威力无比。

第五章 海底森林

阿龙纳斯教跟随尼摩船长展开了海底森林打猎之旅,在海底森林中,他看到了众多奇

异而美丽的动植物,并对美妙的海底世界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他们猎杀了一只海蜘蛛和一

只海獭。

第六章 “鹦鹉螺”号搁浅了

阿龙纳斯教授被这次神奇的海底探险之旅深深吸引,渐渐沉浸在充满神秘未知的旅程

中,谁料想,“鹦鹉螺”号在向印度洋的航行过程中搁浅在一个暗礁上。正当阿龙纳斯教

授感到绝望时,尼摩船长却提出了一个在教授看来是十分荒谬的想法——让“月亮”帮助

“鹦鹉螺”号脱困。在此期间阿龙纳斯教授提出要去小岛上游玩,出乎意料,尼摩船长竟

然答应了。

第七章 小岛上的土著人

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人被关在“鹏鹉螺”号后第一次登上陆地,无论是阿龙纳斯教授, 还

是康塞尔都高兴异常,最高兴的还是尼德兰,他们在这个小岛上不仅吃到美味的面包,还

吃到了渴望已久的“四脚动物”的肉,但最让他们惊心动魄的是一这个小岛 上竟然有那么

多的土著人。由于和土著人发生了冲突,他们不得不躲进了“鹦鹉螺”号。最后“鹦鹉螺”

号果然如尼摩船长希望的那样脱离了困境。

第八章 海底的葬礼

本章写在航行过程中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尼摩船长不愿意让阿龙纳斯教授他们知道

这件事情的真相,所以把他们关了起来。事情过后,船上的一名船员受伤,尼摩船长请求

阿龙纳斯教授医治他的同伴,但是船员受伤严重,不治而亡。大家为他在海底举办了一次

奇特而又悲痛的葬礼,一向冷漠的尼摩船长居然也落泪了,令人十分惊奇。

第九章 印度洋的珍珠场

“鹦鹉螺”号航行到了印度洋的锡兰岛,这里是著名的采珠场。 阿龙纳斯教授跟随尼

摩船长展开了一 次海底采集珍珠之旅,从尼摩船长的话中体会到采珠人充满艰难而又危险

的生活。尼摩船长为了救一个可怜的采珠人不惜以身犯险,和鲨鱼勇敢战斗,看似冷漠的

尼摩船长其实有颗善良的心,他同情弱者和被压迫的民族。

第十章 穿越海底隧道

离开锡兰岛后,尼摩船长不走好望角而直接由红海穿越阿拉伯海底隧道进入地中海。

在进入地中海之后,阿龙纳斯教一行人就是否逃离“鹦鹉螺”号发生了矛盾。教授想继续

自己的科学研究,不愿离开,而尼德兰渴望自由,希望早点儿逃走。尼摩船长没有给他们

靠近欧洲海岸的机会,潜艇驶入大西洋。

第十一章 沉没的大陆

当“鹦鹉螺” 号靠近葡萄牙海岸的时候, 尼德兰再次提到他的逃跑计划。因为“鹦

鹉螺”号的突然停泊,逃跑计划再次败,他们不得不留下来。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教授

去海底探险,经过漫长的旅程之后,教授在大西洋底发现了一座城市的废墟,尼摩船长告

诉他那就是传说中的神秘大陆亚特兰蒂斯。

第十二章 海上的屠杀

由于逃跑计划的失败, 鱼叉手尼德兰一直郁郁寡欢。“鹦鹉螺”号回到自己的港口—

—一座已熄灭的海底火山的中心补充原料后,继续向南航行。 这一天,他们遇到了一群长

须鲸,这个发现唤醒了尼德兰的捕鲸热情。但是尼摩船长并没有答应他去猎捕这些无害的

南极鲸鱼,为了保护这群长须鲸,他反而驾驶着潜艇展开了对长须鲸的天敌——大头鲸的

屠杀。

第十三章 南极的历险

“鹦鹉螺”号一路向南,目标明确,但前行的道路却困难重重。等到终于穿过冰山的

阻挡来到 南极之后,却又因太阳始终不出现无法进行准确的测量,幸好凭着尼摩船长和阿

龙纳斯教授的机智,使他们顺利地渡过了难关。在这个人类还未曾到达的地方,尼摩船长

成了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

第十四章 恐怖的冰山

从南极返航的过程中,“鹦鹉螺” 号突然遭遇冰山夹击, 既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

而“鹦鹉螺”号上的空气无法支持他们一直停留在海底。在危急时刻,船上所有人都没有

放弃希望,他们团结互助、 坚持不懈地同困难作斗争。尼摩船长带领所有人克服空气稀薄

的困难,用铁锨开挖冰墙,用开水延缓海水结冰,最终在众人的努力之下,“鹦鹉螺”号

脱离了险境,浮出海面。

第十五章 与章鱼的肉搏

“鹦鹉螺”号从南极返航后,开始了在大西洋上的航行,一帆风顺的航行因为一只枪

乌贼的下腭骨卷进轮叶中而停止。船上的人员与章鱼在平台上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章鱼

被打退,然而一名水手不幸遇难。

第十六章 可怕的复仇

阿龙纳斯教授企图说服尼摩船长放他们离开,但遭到了拒绝。在航行中,尼摩船长特

意去瞻仰了沉没的“复仇”号。由于内心的仇恨,尼摩船长驾驶“鹦鸡螺”号撞沉了一艘

战舰。 阿龙纳斯教授看到这种残酷的场面后,决定逃离“鹦鹉螺” 号。

第十七章 逃离“鹦鹉螺”号

“鹦鹉螺” 号复仇以后继续行驶,但船上的管理和监督已经没有了。阿龙纳斯教授一

行成功地逃到了“鹦鹉螺”号的小艇上, 却突然遭遇“北冰洋风暴”,这种风暴会形成“海

洋肚脐眼”一样的巨大深渊,但他们最终还是获救了,可是,尼摩船长和他的“鹦鹉螺” 号

却下落不明。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写于一八七0年,是凡尔纳着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

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在我读过许多科幻小说后我发现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

强烈的可读性。《海底两万里》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

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名副其实

的科学启蒙小说。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

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凡尔纳的

一切幻想或是推理都是有现实作为基础的,例如:海底森林,穿越海底隧道(阿拉伯海底

地道,苏伊士下面一条通往地中海的地道),一块沉没的陆地(大西洋洲),在未来世界,

一切幻想皆成为了现实。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

来趣味盎然;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

力。

《海底两万里》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南极潜艇被困于冰下船内极度缺氧的情况下,船

中人们奋力开凿冰盖的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大西洋与章鱼进行肉搏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在

印度洋与鲨鱼展开殊死搏斗的知难而上的精神……其实在真实的人生里,面对大大小小的挑

战,每一个人都必须单打独斗。如果我们永不放弃奋斗,就能主宰自我。放弃,是一个念

头;而永不放弃,则是一种信念!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前者,因此

我们极易成为普通得没有一点棱角的人;而有些人却坚定得近乎倔犟地选择了后者。这种

人虽然是少数,但他们却往往能赢得大多数人的掌声。

这使我想到吴斌,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客车司机,然而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

淡定的做出一系列职业规范的动作,不放弃、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用自己的职业操手保

护住了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这看似平凡的举动但在关键时刻体现出了永不放弃的高尚精

神。用生命诠释了立足岗位,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也许他

的一生都是平平凡凡、默默无闻的,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是永存

的,那就是永不放弃的精神。

“不服输、永不言弃”这几个字简单,说来容易却做来难。许多人都对邓亚萍在赛场

上“鹰隼一般的眼神、猎豹一般的吼声”记忆犹新,对她拿到120多块金牌羡慕不已。然

而谁知她甚至从小到大都让一些教练不屑一顾!但她刻苦训练,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正如萨马兰奇赞扬她说:“邓亚萍所表现的永不服输的劲头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员应有的

精神风貌”。在平时的训练中只要输了就拉住对手不放,非要和人家再打一场不可,正是

由于她有一种不放弃、永不服输精神,所以意志力很强,当时很多运动员都怕她,这对我

们学习、工作也很有启迪,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服输,困难就会怕我们;就能取得好的成

绩。

这又令我想到徒步走遍全中国的探险家余纯顺。在进行了近10年艰苦卓绝、九死一

生的漫长旅程后,就只剩下生命禁区、杀人洼地、全世界至今尚无一人征服的罗布泊了。

在生存几率几乎等于零的残酷现实面前,余纯顺没有退却,没有放弃。临行前,他对随行

采访他的记者说:“我也许真的会失败,但我不能放弃这个梦想,就是失败,我也要当失

败的英雄!”吴斌、邓亚萍、余纯顺等等那些拥有无所畏惧、永不放弃的坚定信念,不正

给我们树立了新时代不倒的丰碑吗?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1951207a198314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