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华为nova参数)
表面粗糙度参数Rz、Rmax、Rt、R3z、RPc等的
测量
在GB/T3505-200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表面结构 轮廓
法 表面结构术语、定义及参数》中定义了表面粗糙度幅度参数
(纵坐标平均值)
R
a
、
R
q
、
R
sk
、
R
ku
和间距参数、混合参数等,虽
然该标准等效采用了ISO4287:1997《几何产品规范(GPS)表面
特征:轮廓法 表面结构的术语、定义及参数》,但这些参数远远
不能满足我国目前工业生产的需要,特别是在涉外产品中常常
会提出一些非标的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技术要求,例如
R
max
(DIN
EN ISO 4287)、
RP
c
(prEN 10049)、
R
3
z
(Daimler Benz
Standard 31007)等。这些参数的正确测量直接影响产品符合性
的判断,因此生产部门对这些参数的准确测量都有迫切的需求。
同时,对这些参数的正确认识及理解能有效地指导生产过程,
在使产品技术指标满足要求的同时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为一些厂家测量这样的参数,如发
动机冷凝管内表面的
R
max
、
R
t
等参数、轴类零件的
RP
c
参数。
现结合实例对这些参数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作一些说明,以供参
考。
一、参数的定义
1.参数
R
z
(GB/T3505-2000)
在一个取样长度
lr
内,最大轮廓峰高和最大轮廓谷深之和的
高度如图1所示。
图1 参数
R
z
示意图
这里
R
z
的定义和GB/T3505-1983《表面粗糙度术语 表面及
其参数》中的定义已经完全不同。GB/T3505-1983中
R
z
符号
曾用于指示“不平度的十点高度”。正在使用中的一些表面粗
糙度测量仪器大多只能测量以前的参数
R
z
。因此,采用现行的
技术文件和图样时必须小心慎重,因为用不同类型的仪器按不
同的规定计算所取得的结果之间的差别,并不都是非常微小而
可忽略的。
2.参数
R
max
(DIN EN ISO 4287)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1925416a1978692.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