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三星9500手机报价及图片)
《分析“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的大众传播效果》
内容摘要:传播效果是指传者通过一定的传媒渠道把发出的讯息传播给受
众后引起受众思想和行为所发生的变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方
式千奇百种,所带来的传播效果也是各式各样。其中的一些传播方式所带来的传
播效果却并不是最积极、最恰当的。本文将以近期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的
媒体报道为例,分析在这一事件上所表现出来的大众传播效果。
关键词:富士康 议程设置 媒体轰炸 传播效果
当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新闻出来时我并非是很关心的,因为在中国每天都会
有人跳楼,一天内同时跳几个都有可能,所以我对富士康事件并没有很在意。但
是当接连不断的富士康跳楼新闻翻盖网页、报纸和广播电视后,我发现其实我就
算不知道跳楼门事件的其中原委,但是我已经无意识的开始被事件牵引了。甚至
茶余饭后当朋友谈及富士康时我还会爆出一句“哦,就是那个中了跳楼魔咒的公
司吧。”富士康事件的大众传播效果显示出和以前很多类似事件报道很多不同的
地方,而这种不同让我联想到两个词:“议程设置”和“媒体轰炸”。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效果理论之一。是著名传播学者李普曼最早提
出的思想,他认为大众传播虽然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
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
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比如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报道,媒介不光局限于对事件本
身的报道,同时还安排转型期中国问题、农民工问题、80、90后的心理问题、
中国劳动力市场问题等的一系列问题的报道。哪些是最重要、最迫切的,哪些不
是那么突出,可以往后放放再说的,都进入了媒介的议程设置。
再进一步来说,大众对重要问题的认识与判断与大众传播的的反复报道和
强调,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说白了,可以算是一种正比关系。就是同等重要的
事情,大众媒体报道的多,强调的多,老百姓对此就认识的多。例如在富士康事
件出现的同时,还有很多事件发生。例如朝韩的天安号事件、温总理出访韩国、
矿难等等。那为什么老百姓们都去关心“富士康今天又跳了没”这个问题呢?这
就是媒介议程设置产生的传播效果。
理论上,将大众传播的效果分为“认知”“态度”“行为”三个层面,“认
知”针对思考对象的,就是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的关心和注意
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就像这次媒介对“富士康事件”的铺天盖地报道,今天
九连跳、明天惊现十二跳、跳楼当事人家属痛不欲生、反对富士康的人士游行示
威、富士康老总出门道歉,让受众不得不将目光和思想对准富士康。这就是大众
传播“议程设置功能”的表现。
再来说“态度”,这主要是指对人们“思考方式”的影响,也就是说通过
告诉人们“应该怎样想”来加强或改变人们对事件的看法或观点。例如,富士康
事件的报道角度,有关注80、90后农民工二代心理素质的,这是探讨心理层面
的。还有报道中国大背景的,转型期的中国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制度体制的不
健全问题,这是政治层面的。有从劳资市场切入的,中国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
劳动力市场是我们的主要经济市场,但是劳资不平衡却是现实。为什么会有这么
多富士康员工跳楼,有很好的收益、劳动力支出与回报对等还有这么多人会迫于
生活压力吗?从社会层面分析也是一种思考方式。媒介把所有可以想到的层面都
为受众罗列,告诉你应该要怎么想这个事件背后的东西。
最后说“行动”,富士康事件报道带来的行动是显而易见的。受众的关注、
热议、反抗行动。富士康的道歉、政策的出台、劳资和福利的调整。政府的介入。
从我们来讲,仔细想想你对这个事件的关注和举动有没有受过大众媒体上报道的
影响就知道了。除了受众的行动受到影响外,有一部分人认为当事人的行动也就
是跳楼也是受到媒介轰炸式报道的影响的。
富士康第十一名员工跳楼了,第十三名、第十四名或许正在准备中。在这
里传媒的轰炸式报道和议程设置作用不可忽视。传媒关于富士康的连跳事件不断
地报道和炒作,不断地评论和批评,不仅让社会各界人士意识到了富士康连跳事
件的危害性,也让备受压抑的员工们通过传媒传播,找到了一条不归路。传媒的
炒作暗地里宣扬了跳楼这一极端手段。
从富士康一直不断的跳楼来看,我个人觉得,与媒体以及大众的关注度有
关,前面几次的时候媒体太过关注,或是极端关注。造成了整个富士康甚至是更
大的一个群体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一时间跳楼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最大话题,就
给这个范围的人群造成了一个氛围一个气场,那些心里已经暗藏阴影的人,比如
一些之前心里已经脆弱或想过自杀的人,就无形中造成一种暗示,催化他们心中
的那种脆弱。
就好像当初大兴灭门事件和幼儿园砍杀事件也是一样,总是在媒体疯狂报
道第一起之后,社会的舆论以及关注度达到了一定程度后,激发了一些潜藏人群
的内心的一种情绪,造成后面连续几起事件的发生。我个人认为媒体对这种负面
事件的轰炸式报道并非人性化,而是妖魔化、娱乐化了。在媒体都乐于大力的、
集中的把矛头指向一个负面事件时,却没有考虑会将负面的情绪蔓延到更多的地
方。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会蔓延的。媒介需要抑制住这种不良的情绪,这种
危险的氛围,而不是火上浇油,去助长它,去催化它。我们转化过来想,如果没
有媒介对富士康这么激烈的轰炸式报道,富士康的跳楼魔咒会不会在第九起,甚
至更早的时候被结束呢?这虽然只是一个假设,但是我们却不能排除媒介传播在
富士康事件上的责任。
我认为,当富士康事件发生时,传媒理应行动起来。媒介的作用不仅仅是
让社会意识到危险或严重性,更要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出解决方法。此外,媒介
应该充分利用议程设置,让员工们,不管是富士康的还是其他公司的员工,都意
识到生命的可贵。批判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社会更加和谐的
发展。不能为了批判而批判。批判之余,我们更要建设。打倒对手不是本领,强
者是被打倒之后能够重新建立起来!
媒介的大众传播本来具有很好的传播效能,怎么去运用它的传播效能达到
最好的传播目的才是媒介应该去思考的。盲目的媒介轰炸和片面的议程设置只是
带来社会的恐慌或者舆论过热。在一片喧哗之后,媒介没有收获什么,甚至收获
的是受众的骂声。在富士康事件上,我自认为我们的传媒是失利的。本来我们可
以做得更好,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议程设置来达到更好的导向目的,而非使悲剧
越演越烈。
此文旨在分析在富士康事件上大众传播媒介的轰炸式报道带来的传播效
果,其中批评观点是个人见解,允许他人观点与之相悖。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1510414a191786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