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家长花7000买平板进重点班)
由“富士康跳楼”事件
看企业危机公关
由“富士康跳楼事件”看企业危机公关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危机层出不穷,对企业处理危机公关的能力提出很大挑战。
富士康的连续跳楼事件,更是表达出企业公关的重要性。通过对富士康跳楼事件公关缺失的
分析,得出一些启示:企业不仅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加强危机意识,还应和媒体建立良
好关系;与此同时,做好企业的内部公关,并通过正面事件来不断改善企业的形象;善始善
终,将危机转化为契机。
关键词 危机公关 富士康 企业形象
作为一家庞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有着成熟的企业运营经验,但对于危机管理成熟度却
没有上升相应的高度。2006年,富士康与当时批评其为血汗工厂的《第一财经日报》打了
一场轰动全国的诉讼战,就显示出这家庞大企业严重欠缺的危机管理能力——官司最后的狼
狈收场不仅使富士康名声扫地,而且给公众造成傲慢、自大、对抗舆论的负面形象。2010
年的跳楼事件教训,使得富士康不仅认识到危机管理重要性,更认识到在一个透明化的时代
企业进行透明化管理的重要性。而我们呼唤的是,富士康在经历这次危机事件后,能够好好
反思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内的公关和对外的公关,在如此沉重的代价之下进一步完
善企业内部机制,重塑品牌的形象和美誉度。
一、富士康危机公关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富士康出现职工连续跳楼事件之后,2010年5月26日,富士康负责人、台湾鸿海集
团总裁郭台铭从台湾飞赴深圳揭开了“危机处理序幕”。其实危机并非灭顶之灾,只要处理得
当,往往可以化险为夷,重塑企业的良好形象。但在这次危机公关过程中,富士康明显存在
以下问题:
1.对危机的反应迟钝,处理不及时
在危机公关中,素有“黄金24小时”理论,危机爆发的前12—24小时之内,企业应当机
立断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危机的继续蔓延升级。在这个信息传播高速发达的时代,负面
消息更是很容易被公众接收。但明显的是,一直到了富士康职工发生“第十跳”时,富士康高
层都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对跳楼者的死因也没有表态,而是消极拖延,导致了各方对危机事
件不断的各种谣言和猜疑,事态变得严重且不可控制。
2.企业内部管理存在很大问题
富士康内部管理存在很大问题成为招来媒体和公众指责的焦点。有台湾学者曾指出:富
士康的军事化管理模式,是典型传统的台湾企业的管理风格:即重视伙伴,不重视伙计,企
业内部极度缺乏人文关心。富士康中台湾干部地位和福利都远远高于大陆干部,这引发了企
业内部两岸职工的矛盾,使企业中无形中潜藏了许多不平等的因素。这些内部的矛盾不仅激
发了危机的进一步产生,并且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
3.对公众不真诚、不坦率
遇到危机时,企业不应该试图掩盖错误,以混淆视听,要做到诚意、诚恳和老实才能挽
回公众的理解。在富士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富士康公司企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郭台铭对
接连出现的职工跳楼自杀事件表示抱歉。郭台铭说:“大家产生冷漠才造成这些心理因素,
而这些呢,我们是没有做得很好,我们也没有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有效地来防止。”富士康
将连续跳楼事件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心理原因,而不谈媒体对他们进行的“血汗加工厂”评价,
很明显具有避重就轻的嫌疑。
二、富士康公关工作的挑战
1.富士康企业形象已大幅受损
长期以来,富士康已经爆出了很多负面新闻,比方:“血汗工厂”的评价、2009 年的“职
工因丧失 自杀”等,再到这次引发极大舆论的“十二跳”,经过各种媒体的传播,富士康已
经在公众中形成了一种自私冷漠,不尊重职工和不够人性化的印象。以至于一提到富士康,
人们难以产生正面联想,所以这次富士康连续跳楼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并引发了
整个行业的震动。如何改变企业自身形象已成为富士康公关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2.富士康与媒体关系紧张
富士康与媒体的关系,自从2006年起诉媒体事件之后,一直都比较紧张。这样的环境
下媒体对于富士康做出的任何不利消息的激烈程度,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企业应首先获取媒
体的理解和支持,向公众正确地传递企业处理危机事件的态度和措施,坦诚地向社会公众说
明造成危机的原因,防止公众因误导而诱发不利于企业的联想,赢得媒体和公共舆论对企业
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富士康如何转变公关思路,加强公关工作
1.建立相应的危机公关职能部门、加强危机公关意识
危机公关意识不是泛指能够防范和应对企业危机的所有管理意识,而是特指在危机公关
中如何创造一个能让企业克服困难、不被干扰的良好舆论环境的思维意识。在这次危机中,
富士康明显暴露出来该企业的危机公关意识与企业实力不匹配的问题。不仅仅是富士康,目
前我国很多企业都还没有设置危机公关的职能部门,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在危机爆发后才开始
想对策,或是求助于一些专业的公关公司。而危机的到来往往是突如其来的,企业通常被打
得措手不及,不仅错过了处理危机的黄金期,还需要投入更多的金钱和时间,取得的效果也
甚微。任何一个成熟的企业都应该成立一个危机公关职能部门,加强危机公关意识,有效防
止危机的产生。即使产生了危机,危机公关也会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坦城面对媒体与公众,真诚与之沟通
媒体是把双刃剑。对于新闻界必然来的采访,与其在他们来之后被动地受访,不如自己
主动地提供资料和背景材料,使媒体真正了解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防止被媒体和公众不
着边际地猜疑。
3.重视企业内部公关
危机公关的范围主要分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危机公关。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当危机出现
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倾向于把应对危机的中心放在了对媒体和对公众的公关之
上。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危机公关的内部公关。很多时候,危
机的产生,往往与企业内部公关有着密切的联系。。危机发生后,企业内部容易发生混乱,
职工是危机的受害人和承担者。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促进组织内部的协调与合作,是内部公
共关系的首要目的。因此,富士康管理层应当召开职工大会,说明公司的立场;对职工应该
开诚布公,一次获得多数职工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就此事件展开内部管理的纠错和改良,并
适度开辟一些内部沟通、对话和交流的渠道以稳定军心,以协调全体职工的步调,消除内耗。
通过这一系列的内部公关活动,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培养职工的归属感。
4.用正面事件改善企业形象
企业的危机一旦爆发,退缩和推卸责任绝不是明智之举,企业应该及时分析危机的原因,
坦诚面对并勇敢地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因为如果等到事情曝光后再来解释,就很难在公众
中产生说服力,还会使企业失去公信力,企业的良好形象则不易恢复。而且,任何事情都是
有后续影响力的,一次危机处理的不得当,则会轻易毁掉企业多年苦心经营的良好形象。所
以,企业危机公关既要着眼当前危机事件本身的处理,又要立足于企业形象的重新塑造,要
从全面、整体高度进行危机公关,争取长期效益。在追求利润与维护职工正当权益之间到达
平衡、如何采取措施尽企业所能提高职工的福利和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等方面,富士康作出
了一些努力。然而没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在短时间内恐怕
很难有所改善。富士康可以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如向灾区或希望工程捐款,从而改变公众心
目中富士康只知道赚钱,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形象。
5.善始善终,化危机为契机
危机事件平息后,企业首先要对此次危机公关有关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
实事求是地撰写出详尽的事故处理分析报告,为以后处理类似的危机事件提供参照性资料依
据。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危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切实改良相关工作环节,从根本上杜
绝此类危机事件的再次发生,设置一整套危机预警机制并不断完善来提高企业应对各种危机
的能力。当企业的公众形象重新建立之际,企业如能主动地、有意识地将事件作为契机,变
坏事为好事,不但可以恢复企业的信誉,而且还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确立重建
公关形象的明确目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去实现既定目标。此外,企业还要做好一系列危
机善后工作,与社会各界广泛建立良好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来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
持。
“富士康跳楼事件”告诉我们,在这个市场竞争多变、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几乎每一个
成功的企业都是伴随着危机长大的,对于诸多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新课题。企业
不仅要未雨绸缪,建立一整套科学而有效的危机应急机制,提前做好应对危机事件的准备,
在遇到危机时要处变不惊、不能回避、更不能企图遮掩,而应及时、系统地应对以求化解危
机。们在危机公关中,要思考,如果平抑危机,转移焦点,最好的方式就是将非系统性错误
向社会性、系统性问题去延伸,危机出现,盖是盖不住的,要疏导。还应注意企业的内部环
境,做好内部公关,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危机的发生。这就
是“富士康跳楼事件”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其次,在媒体高调炒作同时,要想到如何
为我所用,借免费宣传之机,重塑形象,打压对手,相机改革,危机中的改革和调整,阻力
最小,成本最少,要充分把握。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1432089a190518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