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地理试题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地理试题


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华为手机助手下载2021新版)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成功

发射。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

功发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美国新奥尔良(90°W,30°N)的华人在当地准时收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直播的

时间是( )

A. 6月16日23时22分

C. 6月17日23时22分

B. 6月16日19时22分

D. 6月17日19时22分

2. 在两次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间,福州白昼的变化情况是( )

A. 先减短后增长

C. 先增长后减短

〖答 案〗1. B 2. C

〖解 析〗

〖1题详 析〗

根据材料,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点火成功发射。美国新奥尔良(90°W,30°N),为西六区,与北京相差14个时区,区时

相差14小时,且位置更西,当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美国新奥尔良的区时

为6月16日19时22分,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题详 析〗

根据材料,两次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间,即2021年6月17日-2021年10月16日,6月17

日-6月22日,福州白昼变长,6月22日-10月16日,福州白昼变短,所以两次载人飞船

成功发射之间,福州白昼是先增长后减短,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广义的峰林是指在基岩上发育形成的聚峰成林的景观。湖南是我国峰林景观最丰富的地区之

一,喀斯特峰林、花岗岩峰林、丹霞峰林以及石英砂岩峰林,应有尽有,彩纷纷呈,下图示

意宁远县九嶷山南部“三分石”花岗岩峰林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B. 一直变短

D. 一直变长

3. 湖南省集齐多种峰林地貌的主要条件是( )

①不同岩层集备,且厚度均较大

③岩层垂直节理裂隙发育

A. ①②③

C. ①③④

②岩层水平节理裂隙发育

④气候湿润,地表水流充沛

B. ②③④

D. ①②④

4. 推测“三分石”花岗岩峰林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

A.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剥蚀—流水差异侵蚀

B.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流水差异侵蚀—外力剥蚀

C. 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剥蚀—流水差异侵蚀

D. 地壳抬升—外力剥蚀—流水差异侵蚀—岩浆喷出

〖答 案〗3. C 4. A

〖解 析〗

〖3题详 析〗

根据材料,湖南是我国峰林景观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峰林、花岗岩峰林、丹霞峰林以

及石英砂岩峰林,应有尽有。各类峰林的地貌发育形成得益于各类岩层齐备,且厚度较大,

①正确;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有利于形成峰林形态,岩层水平节理裂隙发育与峰林形成关系不

大,②错误,③正确;湖南位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地表径流丰富,有利于

流水侵蚀形成峰林,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4题详 析〗

根据材料,“三分石”是花岗岩峰林景观。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

固形成,后由于地壳抬升,岩层上覆物质被剥蚀后,岩石出露地表,在流水侵蚀下,难以被

侵蚀的部分保留下来形成峰林。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漫水桥是建在河流上面简易的普通桥,多按常年水位设计桥梁标高,洪水时允许水流从桥面

漫过。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5. 图示地区的人们发现河水漫过图中桥梁的时间多在每年3-4月。据此推断,导致图中河

水漫过桥面的主要水源最可能来自( )

A. 大气降水

C. 积雪消融

B. 冰川融水

D. 湖泊水

6. 图中漫水桥的桥梁一般都较低矮,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

A. 制造人造的景观

C. 降低桥梁的建造成本

B. 便于河流的泄洪

D. 阻止洪水时人们通行

7. 当地居民常喜欢在涨水时到河边钓鱼,但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水流平缓,

饵料丰富且易存留食物之地。据图分析图中最适宜垂钓的地点是( )

A. ①

C. ③

〖答 案〗5. C 6. B 7. D

〖解 析〗

〖5题详 析〗

根据题干信息“人们发现河水漫过图中桥梁的时间多在每年3-4月”,从等高线的高度并结

合东北地区可知,3-4月该河主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C正确;3-4月降水较少,A

错误;图示地区海拔较低,没有冰川融水,B错误;湖泊水补给不会出现峰值,D错误。故

选C。

〖6题详 析〗

由于该河位于我国东北,全年流量的变率较大,桥梁低矮便于河流的泄洪,B正确;制造人

3

B. ②

D. ④

造景观并不是首先考虑的因素,A错误;桥梁低矮虽然可以降低成本,但不是首先考虑的因

素,C错误;阻止洪水时人们通行也不是首先考虑的因素,D错误。故选B。

〖7题详 析〗

根据题干信息“钓点宜选在水流平缓,饵料丰富且易存留食物之地”可知,钓点应选择在有

回水,水流平缓的点位,④地处于凸岸,且河道变宽,有回水,D正确;①位于河流入湖口

处,不易存留食物,A错误;②地位于急流处,③位于河流凹岸,水流速度都较快,不适合

垂钓,BC错误。故选D。

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及M(14°S,75°W)、N(13°S,38.5°W)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M、N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B. 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D. 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9. M、N两地的气温差异较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C. 大气环流

〖答 案〗8. C 9. D

〖解 析〗

〖8题详 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M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全年降水稀少,为热带沙演气候。N地最

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5℃,全年降水丰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9题详 析〗

M、N两地纬度相当,太阳辐射差异不大,A错误;两地都地处沿海,地形地势没有太大的差

异,B错误;M地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作用明显,气温较低,N地沿岸有暖流经过,

4

B. 地形地势

D. 沿岸洋流

增温作用明显,气温较高,D正确;根据纬度位置来判新,两地均受信风的影响,N地位于

信风迎风一侧,降水多,M地位于信风背风一侧,气流下沉增温,不会因为大气环流导致M

地气温低于N地,C错误。所以选D。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左图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右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

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

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

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区域谷底的中生乔木主要是( )

A. 硬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B. 针叶林

D. 常绿阔叶林

11. 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是( )

①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

②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地下水资源短缺

③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蒸发加剧,土壤变干

④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

A. ④→①→②→③

C. ④→②→③→①

〖答 案〗10. C 11. C

〖解 析〗

〖10题详 析〗

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

带,植被是森林草原区,而图中中生乔木地带位于谷底,水分条件好,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5

B. ④→③→②→①

D. ②→④→③→①

水热较充足的条件下,自然植被应为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植被,落叶阔叶林。C正确;硬

叶林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条件下的植被,在此不能生长,A错误;针叶林是亚寒带气候条件

下的植被,在此也不适合分布,B错误;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植被,也不

可能在此分布,D错误。故选C。

〖11题详 析〗

坡面大面积退耕还林后,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树木生长需要水量大,大量吸收地下水,坡

面地下水资源短缺,部分林木缺水,枯萎,林地 变得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蒸发

加剧,土壤变干,进一步导致森林退化;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

最后坡面林地土壤出现明显干燥化的趋势。因此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是④→②→③→

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贺兰山东西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甲自然带最可能是( )

A. 冰雪

C. 山地针叶林带

B. 常绿阔叶林带

D. 温带荒漠带

13. 造成甲自然带在东、西坡分布范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坡降水多

C. 西坡坡度缓

〖答 案〗12. C 13. A

〖解 析〗

〖12题详 析〗

由图例可知,甲自然带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自然带均为灌丛带,且甲自然带在东坡分布范围

6

B. 东坡气温高

D. 西坡光照弱

更广;据贺兰山的走向和该地的盛行风向可推断,东坡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形成地形雨,降

水稍多,可发育森林植被;又由于甲自然带分布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可判断甲自然带

最可能是针叶林带,C正确;灌丛之间温度较高,不可能形成冰雪带,A错误;常绿阔叶林

带所需水热条件较高,不会分布在灌丛之间,B错误;温带荒漠带,为山地的基带,D错误。

故选C。

〖13题详 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因为贺兰山大致呈南北走向,所以东西坡热量条件差异不大,B错误;从

图示信息看,坡度差异也不明显,C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东坡降水多,西坡降水少,由此

可知光照条件西坡更好,A正确,D错误。故选A。

下图为2020年9月7日17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 图中台风移动的方向最可能是( )

A. 东偏北

C. 正西

B. 东偏南

D. 西偏南

15. 据图,正确预报9月8日城市天气的是( )

A. 重庆:多云,21℃/11℃

C. 广州:晴,20℃/3℃

16. 此季节,拉萨( )

A. 为亚洲低压的中心 B. 为我国高温区域

B. 拉萨:多云,33℃/25℃

D. 长春:大雨,17℃/15℃

7

C. 受热带低压影响大

〖答 案〗14. A 15. D 16. D

〖解 析〗

〖14题详 析〗

台风移动方向主要受海洋上稳定的副热带高气压的位置和气流方向决定,图中显示台风中心

东南方向有高气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存在,外围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引导台风中心向

东偏北方向移动,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5题详 析〗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9月8日重庆处于低压槽线附近,可能出现阴雨天气,而不会是多

云天气,A错误;拉萨海拔高,9月份不可能出现33℃/25℃的高温天气,B错误;广州纬度

低,9月份最低气温不可能低于10℃,C错误;长春处于台风中心附近,可能出现暴雨或大

雨,天气较为凉爽,D正确。故选D。

〖16题详 析〗

9月7日为夏末秋初季节,亚洲低压的中心在印度,不在我国拉萨,A错误;拉萨由于海拔

高,为我国夏季的低温区域,B错误;青藏高原面积大、海拔高,受高原本身影响大,受热

带低压影响小,C错误;夏秋季节,气温较高,冰川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丰富,D正确。

故选D。

〖『点石成金』〗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系统、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

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称为台风或飓风。台风通常在热带地区离赤道

平均3-5个纬度外的海面(如南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上形成,其移动主要受大尺度

天气系统等影响,最终在海上消散、或者变性为温带气旋、或在登陆陆地后消散 。

二、综合题(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也叫“沃克环流”。下图示意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附近地理事物分布。

D. 河流水量较丰富

8

(1)在图中南太平洋3支洋流(实线)上分别画上箭头表示其流向,在图中沃克环流圈(虚

线)中用4个箭头画出其大气运动方向。

(2)当东南信风减弱时,从海一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太平洋西岸甲附近气候可能出现的异

常情况。

〖答 案〗(1)

(2)当东南信风减弱时,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附近自东向西的暖流减弱),赤道附近太平

洋东西部海面温差减小,甲地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下沉气流),气候由炎热多雨

转变为干燥少雨。

〖解 析〗

〖小问1详 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正常年份,赤道附近表层暖海水,在信风吹拂下向西流动,使西侧暖海水

堆积水温升高,导致洋面温度偏高;而东侧冷海水上涌,表面温度低,所以东侧温度低,气

流下沉;西侧气温高,所以气流上升,从而形成顺时针的大气环流。如图所示:

〖小问2详 析〗

9

由所学知识可知,当东南信风减弱时,赤道附近自东向西的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附近太平

洋西部水温降低,导致平洋东西部海面温差减小,甲地上升气流势力减弱或消失;由于上升

流降水多,而上升流减弱后,降水减少;所以气候由原来的炎热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

1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汉堡比较,描述瓦伦西亚的气候特点,并说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2)说明图示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3)下图为北欧传统民居。说出该民居的主要特点,简述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 案〗(1)特点:气候的海洋性较强;气温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较多。影响因素:海

陆位置、洋流。

(2)影响航运的速度,顺航速度加快(节省燃料),逆航速度减慢;图中为暖流,使流经海

区的海水的温度增加进而影响海水的结冰期(形成不冻港),影响通航的时间;与沿途的寒

流相遇时可能产生海雾,影响航运的安全性等。

(3)窗户多或大,利于采光(纬度高,气温低);屋顶坡度大(降雪量大);材料多以木材

为主(当地森林资源丰富)。

10

〖解 析〗

(1)读图,根据两地的气候资料分析,瓦伦西亚气候的海洋性较强,气温年较差较小,年

降水量较多。汉堡的气候海洋性较弱,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较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

置和洋流,瓦伦西亚受海洋影响更多。

(2)图示洋流能够影响航运的速度,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节省燃料,逆洋流航行速度减

慢,耗燃料多。图中洋流为暖流,使流经海区的海水的温度增加,冬季没有结冰现象,形成

不冻港,影响通航的时间。与沿途的寒流相遇时可能产生海雾,影响航运的安全性等。

(3)读图,北欧纬度高,气温低,所以民居的窗户多或大,利于采光。北欧降雪量大,屋

顶坡度大,不易屋顶积雪,压损房屋。民居建筑材料多以木材为主,主要是当地森林资源丰

富,建筑利于就地取材。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冲积扇有“湿扇”和“旱扇”之分。“湿扇”多分布在湿润山前地区,通常面积较大,扇上

的河流多为常年性的;“旱扇”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山前地区,扇上的河流多为季节性的。

与“湿扇”相比,“旱扇”的石块棱角明显、磨圆度较低。我国中西部干旱地区是“旱扇”

的主要分布地区,但中西部高大山脉的山麓地带形成的“旱扇”与低山丘陵山口处形成的

“旱扇”规模明显不同。

(1)根据所学,运用资料描述“湿扇”的形成过程。

(2)与“湿扇”相比,说明“旱扇”石块棱角明显、磨圆度较低的原因。

(3)判断我国中西部干旱地区高大山脉和低山丘陵处“旱扇”规模的差别,并分析其形成

原因。

〖答 案〗(1)“湿扇”所在地区降水丰富,多有常年性河流,水流量较大;当地上游多为

山区,地势较陡峭,河流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携带大量碎屑物质;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

11

缓,河道展宽,流速减慢,碎屑物质在山前堆积形成“湿扇”。

(2)形成“旱扇”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弱;石块被侵蚀、磨损时间短,

石块棱角相对明显、磨圆度较低。

(3)高大山脉地区形成的“旱扇”规模大,低山丘陵地区形成的“旱扇”规模小。原因:

高大山脉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洪水期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携带的碎

屑物质较多,形成规模较大。(或低山丘陵地区河流无冰雪融水补给源分河流流量小,搬运

能力弱,携带的碎屑物质较少,形成规模较小。)

〖解 析〗

〖小问1详 析〗

根据材料信息“‘湿扇’多分布在湿润山前地区,通常面积较大,扇上的河流多为常年性

的”可知,“湿扇”多分布在湿润地区,降水较多,多有常年性河流发育,河流径流量较大;

河流流经上游山区,地势较为陡峭,落差较大,河流流速较快,侵蚀能力较强,河流搬运能

较大,携带大量的碎屑物质;当河流流出出山口之后,看到突然拓宽,河流流速降低,河流

的搬运能减小,携带的碎屑物质在山前堆积下来,从山口向外作扇形成锥状铺展,形成“湿

扇”。

〖小问2详 析〗

根据材料信息“‘旱扇’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山前地区,扇上的河流多为季节性的。”可

知,“旱扇”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的径流量较小,

侵蚀、搬运能力较低;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较低,所以导致“旱扇”的石块在形成冲积扇的

过程中承受的侵蚀、搬运、磨蚀作用较少,所以石块的棱角相对明显,磨圆度较低,而“湿

扇”石块的磨圆度较高。

〖小问3详 析〗

根据材料信息“‘旱扇’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山前地区,扇上的河流多为季节性的。”可

知,“旱扇”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主。所

以在高大山脉地区,河流的补给量较大,河流在夏季的流量较大,侵蚀搬运能力更强,携带

的碎屑物质更多,形成的“旱扇”规模更大;而在低山丘陵地区,河流的补给量较小,河流

的流量较小,侵蚀搬运能力较低,携带的碎屑物质较少,形成的“旱扇”规模较小。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地理试题

12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1280277a187768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