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尼康d2xs说明书)
蓝牙发展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标准是A2DP(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
蓝牙音频传输协议)。简单地说,现在的蓝牙耳机,都是建立在A2DP这个协议基础上,毕
竟,蓝牙从诞生之初并不是专门为传输音频信号而设计的,而是覆盖了更广泛的应用。最
新的蓝牙5.0版本在传输距离上相对之前的版本有大幅增加,对于音频信号传输本身也是
有益的。
A2DP解决的是“能听”的问题。如何让声音“好听”,如何让蓝牙耳机的音质更优
秀?这是业界目前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很多消费者最关注的话题。从A2DP协议最基础的
SBC、到AAC再到aptX、aptX™ HD、LDAC和HWA,各种更先进的编解码方式不断涌
现。可以说,如今蓝牙耳机的音质飞速进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编解码技术的进步。
不同的编解码技术如何会影响到蓝牙的音质表现?这涉及蓝牙音频传输的流程:实际
上,整个蓝牙音频传输过程要经历两次解码和一次编码。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如果播放的原本是一个FLAC无损音频文件,那么整个默认过程就是播放设备将FLAC
解码为PCM,再将PCM编码为SBC,SBC文件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将SBC解码为PCM
输出,整个流程后,我们听到的已经不是最早播放的那个无损音源了。如果我们播放的音
源是MP3这类有损压缩格式,这个过程就会变得更糟。
我们都知道“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
对于蓝牙耳机来说,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蓝牙耳机的音质瓶颈为蓝牙传输。即使耳机单元
很昂贵,音质也会被影响。
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蓝牙耳机开始支持各种更先进的编解码技术,比如aptX™ HD、
LDAC、HWA,配合更高的传输带宽,极大地提高了蓝牙耳机的音质表现——至少在传输
端是这样。所以我们不妨先来一一了解那些对于一般人来说稍显晦涩的蓝牙编解码技术。
尽量用最通俗的语言描述技术和原理。
SBC:
SBC是A2DP协议强制规定的一种编码格式,为最基础的编码格式所有的蓝牙音频芯
片也支持这个协议。
在兼容性和性能方面,SBC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兼容性,但其性能受限:SBC是码流最
低的一种编解码方式,码流约为328kbit/s,音质不太好,而且SBC编码本身也谈不上优
秀。根据实际测试的结果,最常见的SBC编码在相同码率下要比MP3格式的音频音质还
要稍弱一些,最高328kbit/s的SBC音质在224~256kbit/s的MP3范围内。
SBC可以用于普通的单声道语音通话,因为语音的频响窄。但如果用于听歌,SBC就
容易出现声音毛躁生硬、撕裂感强、整体频响窄、细节模糊等问题,与传统有线耳机相比,
SBC音质有明显的劣化。
由于SBC是一种出现最早、最基础的编解码方式,所以应用范围也是最广泛的。可以
不夸张地说,很多人对于蓝牙耳机音质的刻板印象,要由SBC来背锅。
AAC:
AAC是Advanced Audio Coding的缩写,译为“高级音频编码”,此词出现于1997
年。和MP3类似,它也是一种通用的音频编解码标准,而不限于在蓝牙音频领域使用。
和我们熟知的MP3相比,在同码率下,AAC音质也要好得多。比如说128kbit/s的
MP3音频简直没法听,但128kbit/s的AAC的音频要自然很多。即便是320kbit/s的MP3
仍然被人嫌弃为“声音干硬、延展不佳、缺乏活生感”,而320kbit/s的AAC,声音要细
腻饱满一些。
可以这么打比方,MP3是VCD级别的音频,而AAC则是DVD级别的音频,音质自
然要好很多。事实上,MP3的压缩技术确实与VCD同源,而AAC的压缩技术则与DVD
同源,1999年后,AAC加入了更高级的MPEG-4压缩技术。
应用在蓝牙上,AAC的声音质量也明显比SBC要好很多。很多人也许不知道的是,如
果你使用的是iPhone,以及苹果的AirPods,它们之间的连接使用的是AAC。而迄今为
止,苹果的iPhone(包括最先进的iPhone Xs MAX)、iPad,都不支持更先进的编解码技
术。另外,大多数人对AirPods的音质评价也是在水准之上,不认为它声音干硬毛躁撕裂,
但对它的低频不满,而且还是在跟BOSE这类传统上以低频著称的耳机相比而得出的结论。
aptX、aptX™ HD:
aptX和aptX™ HD来自英国厂商CSR。其实这个技术并非CSR自己研发,而是源于
收购的另一家公司apt,故而有了这个略显奇怪的名字。其后,CSR被手机芯片的制造商
高通收购,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高通所力推的一种编解码标准,并随高通的芯片在蓝牙领
域蓬勃发展。
和SBC相比,aptX其实在传输带宽上并没有显著增加(384kbit/s),但它的延时更
低,容错性好,编解码算法上也有改变。在SBC编码的条件下,蓝牙立体声音频传输延迟
时间大概在120ms,而采用aptX的编码标准,蓝牙立体声音传输延迟时间则降低到40ms。
作为对比,大部分人能感觉到的延时在70ms。
aptX的Logo,如果你的蓝牙耳机包装盒上印有此标志,那么它就是支持这个标准的
如果你的手机和蓝牙耳机都支持aptX,那么蓝牙耳机不但能获得音质上的提升,同时在连
接稳定性上也有加强,而且延时也会更低,就和使用有线耳机一样。在听歌的时候延时可
能不是问题,但看视频或者打游戏,一丁点儿的延时都会让你感到不悦,如果出现声画不
同步,会严重影响人的体验。
aptX™ HD则是由aptX发展来的一种编解码标准。它把传输带宽提高到了576kbit/s,
因此可以容纳更高清晰度的音频标准(24bit/48kHz)。同时,aptX™ HD配合特殊的频响
调整技术,使得音频信号相较于aptX的提高主要在于丰富度,利用较高的压缩比增加了细
节的合入。但在失真与动态的表现上,aptX™ HD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以至于听感上的改
善有限。
另外,尽管aptX™ HD支持24bit/ 48kHz的音频,但依据现在的标准,并不是对Hi-
Res音源(至少从24bit/96kHz起步)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在更高规格的LDAC和HWA
出现之后,aptX™ HD处于一种尴尬的、不上不下的地步。所以aptX™ HD在市场上的知
名度不如aptX,支持它的产品也并不多。
如何判断自己的蓝牙耳机是否支持aptX?一般情况下,产品的包装盒上一般都会做相
关的标注。如果你的手机和蓝牙耳机同时支持aptX,在配对连接后也会有清晰的显示。
LDAC:
LDAC是由索尼研发的一种标准,它提供的传输带宽达到了990kbit/s。2015年,索
尼在推出LDAC标准时,Hi-Res音源已经是方兴未艾,因此LDAC从一开始也考虑了Hi-
Res音源的传输,支持24bit/96kHz音频的传输。同时,不同于诸如SBC这样的传统蓝牙
编码技术,LDAC号称在传输高解析音频内容时,不会经过任何的劣化。因此,从理论上来
说,蓝牙耳机也可以欣赏高清音源所带来的效果。
请注意这个“理论上”。因为要达成高清音源的效果,会有很苛刻的条件。首先,播
放器和蓝牙耳机都要支持LDAC;其次,要播放高清音源,而不是网易云音乐或者QQ音
乐里的流媒体,甚至是无损音乐。再次,要选对播放模式。
与aptX/aptX™ HD相比,LDAC在规格上是明显优胜的。但并不意味着它能和市场
上的成功画等号。历史上,索尼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并不少。20世纪70年代的Betamax
录像带规格,败给JVC主导的VHS格式;2000年前后音质全面胜出的MD(Mini Disc,
一种小型化的、可录制的磁光盘),最后也让位于音质远不如的MP3。当然,从技术的角
度来看,MD所代表的是人类在光、电、磁和机械方面的高度结合,它的价值,已经从实
用性转向了收藏层面。
截至目前,推崇LDAC技术的,以日系厂商居多。除了索尼自家的产品之外,还有松
下等品牌的蓝牙耳机也支持LDAC协议。同时,也许几次规格大战的失败让索尼变得更加
开放,从安卓8.0系统开始,索尼将这套编解码技术授权给安卓系统免费使用。也就是说,
只需要采购支持它的芯片,不需要另写代码,就可以实现对LDAC的支持。
但LDAC技术发布以来,它在市场上的号召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一方面,占蓝牙
耳机份额最大的高通,其生产的芯片并不支持LDAC。另一方面,LDAC有一个潜在的劣
势,本身对设备天线设计的要求极高,对环境干扰也比其他编解码技术更为敏感,常常无
法维持“音质优先模式”(990kbit/s),而必须降到标准模式(660kbit/s),甚至是连接优
先模式(330kbit/s)。这可能是因为,索尼并不是一个通信厂商,所以对这方面考虑得并
不是太周全。而经常处于降级模式下运行的LDAC,其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HWA:
HWA是High resolution Wireless Audio的英文缩写,直译为高清无线音频,由华
为牵头研发,于2017年发布。因为同样支持Hi-Res音源,所以与之对标的是索尼的LDAC。
而相比之下,高通的aptX和aptX™ HD已经有代差了。
但和索尼的LDAC不同,HWA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编解码标准,更是一种蓝牙音频
的链路标准,除了采用了最新的编解码技术(被称为LHDC)之外,HWA在蓝牙芯片、天
线设计以及蓝牙耳机的DAC芯片上都有更强的“约束性”。所以,HWA实际上贯穿蓝牙
音频的整个链路,而非蓝牙传输的这个过程。这是在设计概念上,HWA比LDAC更超前
的地方。
为了理解两者的差异,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
HWA意味着我们想看4K视频。播放器是4K的,HDMI连接线是支持4K的,而电
视机也是4K的。只要我们播放的片源是4K的,所以就能呈现出4K的效果。
LDAC只能用4K HDMI连接线进行连接,但电视机有可能只达到2K的清晰度——电
视机效果如何,与LDAC无关。这样一来,虽然也能让你看到显示画面,但效果也会大打
折扣。甚至,这根4K HDMI连接线有时候会出现没信号的情况,只能换成支持2K标准的
HDMI连接线才可以,这就更无法实现4K效果了。
在蓝牙传输的带宽上,HWA可以达到900kbit/s,略逊于LDAC所提供的990kbit/s。
但HWA内部采用的LHDC算法,则比LDAC有所改进,因此最后的实际效果反而优于
LDAC。LDAC的编码技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所有的音频细节,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压缩方式,
使得其在对某些类型的音乐处理后会产生明显的高频噪声,增加失真。
而根据目前的听音测试显示(现阶段还没有支持HWA的蓝牙耳机,此项测试通过支
持HWA的播放器设备无线传输音频信号判断),HWA要更加圆润自然,尤其是失真度明
显降低。
以下是三种最先进的编解码算法所能提供的理论数据。
主流蓝牙耳机对各种传输协议的支持情况:
主流蓝牙耳机对各种传输协议的支持情况
从SBC、AAC到aptX、LDAC和HWA,技术上越来越先进,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出
品的蓝牙耳机就一定支持这些更先进的编解码协议。事实上,直到2019年,只支持最基
本的SBC和AAC的蓝牙耳机,仍然数量不少。那么,市面上各种各样的蓝牙耳机,它们
对各种编解码方式的支持度究竟如何?
老实说,我在这里并不想要精确到每一款产品,因为这工作量太大了,而且没必要(想
详细了解的话,直接去官网看产品的规格是最准确的)。但大致上,不同的品牌之间仍然能
找到一些规律。
仅支持SBC和AAC的:苹果/BOSE/Beats
迄今为止,市面上仍有两大品牌的蓝牙耳机,仅支持最“传统”的两种编码格式——
SBC和AAC编码,而且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大牌——苹果(包含旗下的Beats)和BOSE。
其中,苹果的蓝牙耳机AirPods,以及苹果旗下的品牌Beats,支持AAC和SBC两种
编解码协议连接,如果搭配iPhone使用,那么默认使用AAC;如果搭配安卓手机使用,
情况则比较复杂,实际连接时,使用AAC和SBC的情况都有。甚至可能出现老版本的安
卓系统使用AAC,而更新后的新版本默认使用SBC的情况。
除了苹果的蓝牙耳机,iPhone其实也只支持SBC和AAC两种编解码协议。唯一支持
aptX和aptX™ HD的苹果设备,只有Mac。截至目前,没有任何设备支持LDAC和HWA。
苹果的蓝牙耳机为何不支持aptX/LDAC/HWA?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几种更高级
的编码协议aptX/aptX™ HD、LDAC和HWA分别属于高通、索尼和华为,而苹果一向喜
欢同时掌控软、硬件,而不像SBC/AAC是通用标准。也许你会说,为什么iPhone和AirPods
不支持aptX,而Mac又支持aptX呢?猜测可能由于专利授权的费用问题。iPhone和
AirPods的销量远高于Mac,苹果若要在这两款产品上支持高通的这两项技术,就得付出
不菲的费用。
另外,苹果一直非常偏爱AAC格式。前几年,苹果还提供iTunes曲目购买下载服务
的时候,曲库中的歌曲已经全部以AAC格式作为编码了。现在,Apple Music的流媒体音
乐服务,也是建立在AAC格式的基础上的。不管是以前的音乐下载,还是现在的流媒体服
务,苹果曲库里的歌曲,音质都很不错,这也是苹果用AAC的原因吧。
同样,BOSE的蓝牙耳机在规格上也很“原始”。包括头戴式降噪耳机QC35 II、传统
入耳式的SoundSport,真无线的SoundSport Free……这些大热门产品也都只支持SBC
和AAC。即便BOSE的产品使用的也是高通的芯片,但官方从未声称过支持aptX和aptX™
HD,也许是所谓的专利授权费在作怪吧,毕竟BOSE的销量是非常大的。
什么决定了蓝牙耳机的音质?
以上,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的编解码算法的优劣。那么,买了支持更优秀编解
码技术的蓝牙耳机,就可以获得好音质了吗?
并不是。影响音质的因素其实有很多,编解码技术只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其他
的因素,也会在不同方面影响蓝牙耳机的音质表现。
播放设备
从1979年索尼的Walkman面世,标志着个人音频时代到来之后,经历了磁带、CD、
MD以及后来的MP3,我们欣赏的随身音频设备也经历了多次变化。如今,手机已经是现
在大多数人的主要音源。
手机的品牌、型号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阵营:iPhone和安卓手机。相对来说,安卓手
机的各种新的编解码技术的支持较好,aptX/aptX™ HD基本上是保底支持,现在各种新
款安卓手机都采用了安卓8.0甚至9.0版本的操作系统,对LDAC的支持变得越来越完善。
由于HWA是华为提出的标准,所以目前支持HWA的手机仅有华为和旗下的荣耀两
个品牌。华为对HWA的支持,从Mate10/Mate10 Pro产品开始的。
另一大阵营iPhone,只支持SBC和AAC两种蓝牙编解码技术,也就是说,即便买了
支持LDAC的索尼顶级降噪耳机WH-1000XM3,如果手机是iPhone,也只能在AAC模
式下运行,实际上并不能发挥WH 1000XM3的最佳音质效果(但不影响它的降噪效果,
降噪效果的好坏与蓝牙没有关系)。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Hi-Fi无损播放器也开始提供对蓝牙的支持,索尼、Astell&Kern、
飞傲等品牌支持LDAC,而HIFIMAN、山灵、TempoTec(节奏音频)、Radius等品牌均
支持最新的华为HWA。
播放音源
从播放设备到传输协议,再到蓝牙耳机,都为高音质做好了准备。这时候,实际听到
的效果就取决于音源质量了。这一点,其实很容易理解。
如果你仍然坚守传统的播放本地文件的模式,那么想必你一定很清楚不同格式之间的
差异。MP3、WMA、AAC等是有损格式,音质弱于CD(尽管差距可能会很小)。而WAV、
FLAC、APE等是无损格式,音质与CD并齐,甚至有超越CD的实力(因为几种无损压缩
格式都是可以承载高清音源的),DSF、DFF等则100%是DSD编码的高清音源格式。码
流越高,音质越好。
在目前可以接触到的流媒体音乐服务中,音质最好的为TIDAL和索尼的Hi-Res服务
“索尼精选”。两者都提供Hi-Res音源,理论上来讲,音质是超越CD的。TIDAL在国内
并没有上线,可能缺少本地化的付款购买试听服务,而且一度传出经营不善的新闻。
2018年,索尼在国内正式推出了这项服务,不过价格较高。“索尼精选”服务的包月
收费方面,分为会员和Plus会员,其中前者可欣赏最低44.1kHz/16bit(CD音质)、最高
48kHz/24bit的音乐,收费标准为68元/月或358元/年。后者可欣赏全解析度曲库,最
高96kHz/24bit的音乐,收费标准为298元/3个月或998元/年。
曲库方面,两者都以古典和爵士乐作为主打,因为Hi-Res音源在这两种音乐题材上具
有更大的优势。(一般的流行歌曲,伴奏非真实乐器演奏,而是由合成器合成出来的MIDI,
没有太多细节和高低频延伸可供玩味的)。索尼提供数万首正版Hi-Res音乐,涵盖索尼音
乐娱乐、拿索斯音乐集团、挪威2L、荷兰Challenge Records、日本维纳斯唱片等。
格式方面,TIDAL提供了FLAC格式,而“索尼精选”除了提供FLAC格式,还提供
了独家的DSD音源。
在国内正式推出的苹果Apple Music也不错,每个月的费用是10元,如果包年的话
更优惠,只需100元。对于iPhone,不需要安装第三方App,即可享受到Apple Music,
而且Apple Music的曲库来源素质很高,主要用于制作CD的母带,加上AAC格式的压
缩,所以Apple Music的音质是有一定保证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Apple Music是可以
装在安卓手机上使用的,并非iPhone独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常用的应该是QQ音乐、虾米和网易云音乐这一类的App,因
为它们无须付费即可听到上万首歌曲。这类App的音质如何呢?情况稍微复杂些。
这类音乐的App,无论是在线聆听还是下载后聆听,音乐都是MP3格式,音质自然
稍微粗糙些。但一般来说,在线聆听的时候,它们的码流更低,而选择下载到本地聆听,
码流会高些,获得好一些的音质表现。
如果你想获得无损音质的享受,则可以成为会员,像QQ音乐还提供无损格式的下载。
虽然你听的是无损音源,但也不能保证你听到的效果就一定好。因为无损只是一种格
式上的保证,实际的母带有可能是早期录音,而这个母带的录音质量决定了实际的音响水
平。比如,现在听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录音,因为当时录音技术欠发达,所以录制
的效果就不会太好,更早的时候,录音甚至是单声道的,或者是录制在蜡盘上,音质跟电
话差不多,即便使用无损格式也不能改善音质。类似于用4K电视机播放20世纪60年代
的黑白老电影,是无法实现4K效果的。
但这种无损有没有意义呢?答案是肯定的,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母带、黑胶唱片甚至蜡
筒转成数字化的无损音频格式,就更容易保存和复制,也能让更多人穿越时光,听到以前
的声音。所以,它更多是文献和历史价值,而不是从Hi-Fi这个层面来考量了。
声学素质
让我们说回蓝牙耳机。尽管蓝牙耳机增加了蓝牙信号接收、解码和DAC等元件,但在
最后基本的电声转换上,它跟普通的耳机没有什么区别。耳机单元、分频器、声学腔体设
计等方面,都会影响到蓝牙耳机的音质表现。
为什么同样的有线耳机,有的只需要几十元,有的需要上千甚至上万元呢?蓝牙耳机
也存在着这样的差异。传统耳机的生产商大多是专业音频品牌,而蓝牙耳机的生产商则多
了更多的消费电子厂商,两者在Hi-Fi上的经验和积累差距,放大了这种音质上的差异。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拜雅动力(正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新的官方称呼叫拜雅)的Byron
BT/BTA,以及qdc的海王星蓝牙版的音质被一大批发烧友肯定了。因为这两个品牌本身就
是Hi-Fi耳机品牌,在传统有线耳机上的造诣高,也有着丰富和成熟的调音经验,推出蓝牙
耳机自然也会延续Hi-Fi路线。
非Hi-Fi品牌,也不是音频厂商,从其生产的蓝牙耳机听出多么Hi-Fi的声音。音质技
术需要更长时间的经验和积累。
前些年,因为受到蓝牙编解码技术的限制,大多数Hi-Fi耳机厂商没有重视主打音质
的蓝牙耳机。而现在,随着各种高级编解码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拜雅、铁三角、qdc等
传统Hi-Fi耳机品牌迅速推出主打音质的蓝牙耳机,而且风评都不错。
蓝牙耳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蓝牙技术采用的是通用的2.4GHz频段,这个频段正好与普遍使用的2.4GHz Wi-Fi采
用同一个频段,频谱资源非常拥挤。在连接个数较多时,就会造成连接不稳定、声音断续、
时延长的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尤其是真无线耳机出现后,这种问题被放大了。因为真无线耳机不仅要求播放器和耳
机之间的连接同步,左、右耳之间也要连接同步。市面上的很多真无线耳机都受此问题的
困扰,甚至BOSE、SONY等一系列品牌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随着新一代芯片的
上市,这个问题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
真无线也被称为TWS(True Wireless)类,是现在流行的一种蓝牙耳机。它也是真正
意义上做到极致的蓝牙耳机,左右耳之间都采用了无线传输,从产品形态上来讲,是完美
的。从技术上来讲,真无线蓝牙耳机还有不足。虽然看上去只是剪掉了左右耳之间的连接
线,但技术难度却是成倍递增。
传统的蓝牙耳机不管是普通佩戴,还是后挂或者是颈挂,以及要讲到的头戴式,因为
左右耳之间是通过耳机线相连,无须考虑左右耳之间的同步问题,只需要考虑耳机和手机
之间的同步问题就可以了。
但真无线耳机则不同,厂商必须要考虑左右耳之间的信号串流和同步问题。所以除了
耳机和手机之间的同步外,也得考虑双耳之间的同步,这两个中任何一个连接出问题,体
验感受都会直线下降。
真无线耳机的鼻祖是苹果AirPods,到目前为止,也是最完善的,因为它从设计之初
便很好地考虑了同步这个问题。苹果为其开发了专用的芯片W1/H1,优化了连接的稳定
性,而且任何一只耳机都可以拿出来单独使用。同时,收纳包兼做充电盒的概念,也奠定
了这一类产品基本的设计模式。
除了苹果之外的其他品牌就不同了。因为在AirPods发布之初,主流的蓝牙芯片并未
考虑过真无线的产品概念,所以匆忙之下推出的产品都不太完善。和AirPods相比,其他
品牌蓝牙耳机在很多功能上受限,比如,两只耳朵分为主副耳,单耳使用时,只能使用主
耳,无法使用副耳;用蓝牙耳机通话时,只有主耳有声音,副耳无声音;蓝牙连接的稳定
性较差,时延较长,看视频或者打游戏时可以感知到明显的声画不同步等,这些会影响用
户体验。
当然,也不是说其他品牌蓝牙耳机就全无优点,它们在一些附加功能上比AirPods优
胜。比如主动降噪、防水、音乐播放等,都是AirPods不具备的功能。苹果AirPods是选
择做好基本的连接性和易用性,而其他产品因为受限于蓝牙芯片的限制,只能靠其他功能
来弥补。
不过这种现象目前已经改善不少。越来越多的真无线耳机采用了新一代芯片,从“转
发模式”(主耳转发到副耳)改成了“广播模式”(手机直接连接两个耳机),在连接稳定
性和延时方面都有较大提升。
蓝牙耳机分类及热点功能解析
传统的有线耳机是一种无源设备,即它的工作不需要额外的电源,只需要将它插在手
机/播放器或者其他带音频输出的设备上,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但蓝牙耳机则不同,它是一种有源设备。蓝牙信号的接收、解码和放大都需要额外的
芯片和电源。与有线耳机相比,蓝牙耳机的复杂度要高很多。通常而言,蓝牙耳机比传统
耳机要多出三种东西。
芯片:用来接收蓝牙信号,并将其解码成传统音频信号并放大输出。目前,主流的蓝
牙耳机大部分使用高通的芯片,也有一些蓝牙耳机使用自家的芯片(比如苹果的AirPods
采用了自家的W1芯片)。
从功能上划分,芯片包括三个模块:负责蓝牙信号的同步和收发,将数字信号转换成
模拟信号,以及耳机放大。当然,现在大多采用单芯片设计,三个模块都被集成在一个芯
片上。
而其他的功能,比如主动降噪、音乐播放、心率监测等就要依靠额外芯片的支持,单
纯的蓝牙芯片,对此难以望其项背。
天线:耳机内的天线,用来实现蓝牙信号的收发。天线性能的好坏,决定了蓝牙连接
的稳定性,以及对各种高级蓝牙编解码技术(aptX、aptX™ HD、LDAC和HWA)的支持
度。通常,这些高级编解码技术,需要更宽的传输带宽,以及更快速的传输速率,这些都
需要更好的天线设计。
天线的设计受到空间的影响很大。所以会发现,小体积的入耳式耳机在连接稳定性上,
比体积更大的头戴式耳机要差一些。
电池:现在的蓝牙耳机都内置锂电池。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可以随用随充。电池容
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蓝牙耳机的连续播放时间。一般而言,头戴式蓝牙耳机因为体积大,
所以能容纳更大的电池,连续播放时间通常能达到几十个小时。而最流行的真无线蓝牙耳
机,则受限于体积,无法容纳大容量的电池,也就造成了这类耳机的连续播放时间普遍不
长,为3~5h,厂商必须要在体积和续航这两个跷跷板的两头寻找平衡。
主流蓝牙耳机热门功能
主动降噪
主动降噪是目前蓝牙耳机的流行功能,而且几乎成了高价位蓝牙耳机的标配。从BOSE
的QC系列,到索尼的1000X系列,有这个功能的蓝牙耳机,基本上都是爆款。可以这么
说,没有主动降噪功能的耳机就不能称为旗舰蓝牙耳机。
主动降噪之所以流行,在于其主动降噪功能带来体验的明显提升。很多发烧友追求音
质上的提升,但不是每一个消费者都有金耳朵,能分辨出这种细微的差异,这就是手机Hi-
Fi迅速被拍照取代的最大原因——后者更能被普通人感知。同理,降噪耳机给用户带来体
验上的差异,是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的。它不像Hi-Fi耳机,需要极端安静的环境,相反,
越嘈杂越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故而,它也被很多人视为“最能提升幸福感”的装备。
智能系统
如今已经是一个智能时代,似乎产品加上“智能”或者“AI”都会成为一个卖点,蓝
牙耳机也不例外。
与手机相比,蓝牙耳机上的“智能”元素仍然十分有限。基本上,打着智能招牌的,
并不是将智能助力内置在耳机上,而是可以通过耳机,以一种简便的方式(触摸或者是语
音控制)唤醒手机系统内置的智能助理,实现调节音量、切换歌曲、查询天气等系统操作,
而不必掏出手机来操作。在很多场合下,这会方便很多。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1018730a184983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