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荣耀平板6和v6区别)
案例:从国美和苏宁来看外包物流和自营物流的优劣势
苏宁电器大张旗鼓采购了200辆轻卡,宣布自建物流体系;国美电器随即与大田签署
了合作协议,将手机配送业务外包。两种完全不同的物流模式运行效果如何?是否适应企
业各自的发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苏宁:送货不及时率大大降低。苏宁电器华北区老总范志军对半年来区内的物流运作
相当满意,“运行效果是相当不错的,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范表示,首先就体现在服
务质量上,经过这么短时间的运作,服务质量的提高是看得见的,送货的及时率有了很大
提高,不及时率由原来的千分之八左右降为现在的千分之二。同时,管理成本费用也有大
幅度降低。范认为,拥有了自己的车队和专业的配送人员,无形中缩小了“管理半径”,管
理成本也随之降低。对于初期的大笔投入,范表示,都在预算之内,几年后收回成本没有
问题。
苏宁自建物流体系的目的最终还是“服务”。在家电零售连锁业竞争激烈的今天,价格
竞争已经很难取得成功,注重长久而优质的服务才是取胜之道。“所以,我们接下来还会坚
持走这条路,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而且不考虑将所建的物流体系用于对外营利。”据范介
绍,目前的车辆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商品配送服务的,以后根据业务的发展还将会有所增加。
目前苏宁电器在北京共有11家店,今年年底还打算开1家,覆盖北京的10个城区、1000
万人口,市场占有率可达20%到30%,范表示,北京苏宁整体发展相当好。
国美:寻找服务与成本之间的平衡点。国美将手机配送业务外包给大田的时候,大田
曾给予承诺:将使国美的城际物流成本降低20%,目前是否实现了这一目标?国美售后服
务中心物流部经理乔艳华说,这一目标已经实现。乔表示,大田采取资源整合的方式,成
本上占有绝对优势。目前,与大田的合作业务还仅限于城市之间的干线运输。
“在市内为客户提供的配送服务,我们采取界于自己和外包第三方之间的方式,尽可
能地运用第三方物流的资源。”乔表示,国美的配送车辆和司机都是用第三方的,但管理权
掌握在自己手中,国美有一套完整的送货服务标准化手册,而且送货员和驾驶员要经过培
训并考核,达到标准才能上岗作业,由此保证服务质量。
“为我们提供服务的承运商不止一个,这样他们之间才会有竞争,有竞争才能更好地
保证我们的服务质量。所以我们并不会因为业务外包给第三方而担心服务质量下降。”乔表
示,他们对承运商的选择也是有针对性的,“就全国范围内来看,我们都会挑选当地实力比
较强的运输公司,并会严格考核它的资质,因为大公司会更注重服务质量”。
家电零售业的运力需求淡旺季差别很大,如果配适应平时销售需求的车辆,旺季时候
就很难有足够的配送队伍应付;如果配够旺季的运力,在平时又是一种浪费。将配送业务
外包后,国美如何能保证淡季时合适的运力能满足旺季的需要呢?乔告诉记者,原来他们
只签约承运商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车辆作为常备车,并对所有的运力循环培训,以保证
旺季时都可以上。“这是我们为确保服务质量、控制经营风险而决定的。”乔表示。
据了解,国美也有自己的配送车辆,但仅限于门店之间大批量的配送,因为这些货值
比较高,而且成批次的配送是有计划性的,用自己的车配送成本就比别人少得多。
“我们有一个理念,花同样的钱,谁的服务好用谁;如果别人都不能保证服务质量,
自己能做下来,并且花同样的钱,肯定是自己做;如果别人能保证质量,而且成本比国美
的低,国美肯定用别人的。我们花同样的钱,肯定要得到最好的服务。”乔表示,国美一直
在寻找服务和成本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说白了就是性价比吧,就像人们都愿选择性价比较
高的商品一样”。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应两种截然不同的物流配送模式,目的却是大同小异,都紧紧地围
绕着服务与成本做文章。而且两家企业不约而同地都对自己选择的物流模式表示了满意。
在商务部公布的2004年上半年中国前30家商业连锁企业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国美电器
和苏宁电器分别以148.3亿元、105.5亿元的销售额排在二、三位。两家企业同时在目前
的家电零售业取得了短期内难以逾越的成功。
由此看来,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对于物流模式的选择,没有最优的选择,只有相对比较
合适的选择,原因在于不同企业追求重点的不同。苏宁更注重对服务质量的提升,短期内
在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希望获得满意度的提升,进而获得长期的收益;国美基于对承运商
强有力的控制,自然希望能够获得成本与服务的双赢。总之,不同的企业都在根据自己企
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模式,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但现有的
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以及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对自己的
物流模式也可以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
对于总体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的国内家电流通市场,即便是国美,也不过只占有5%
的市场份额,国内家电渠道市场发展空间仍然很大。而获取市场的再发展,物流无疑是其
中相当重要的一环,知名零售连锁企业的成功无不依赖高效的物流体系支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入世后国外领先企业的不断涌入,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
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下,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物流,希望通过高效
的物流管理来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效率。然而国内生产企业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物流管理经
验的同时,必须针对国内的宏观环境、结合自身的经营现状和特点来决定自身的物流管理
模式。目前物流管理模式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三方物流、自营物流以及第三方和自营相结
合的混合模式。据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全国物流需求状况调查显示,有43%的生产企业从
事自营物流,36%的生产企业物流管理采取第三方物流和自营物流的混合模式,而把物流
全部交给第三方的生产企业却只有21%。可见,生产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多样化的,这是
国内生产企业客观选择的必然。
一、第三方物流的特点和正负面效应
(一)第三方物流的特点。从字面上来看,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发货人和
“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它超越了传统基础物流一单对一单的服务内容,增加了一些新
的特点,如长期性??一年以上的稳定关系;正规性??通过合同确定合约双方关系;密切性??
第三方从货主的角度管理物流业务,服务的增值性??除了运输与仓储业务,还涵盖了相关
的管理、分析、设计等增值服务内容。
(二)第三方物流的正面效应。第三方物流越来越受到工商企业的青睐,原因就在于
它使企业能够获得比原来更大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核心力的优势。一般来说,生产企业的关键业务不会是物流业务,并且物流业
务也不是他们的专长,而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从事多项物流项目的运作,可以整合
各项物流资源,使得物流的运作成本相对较低,物流作业更加高效,生产企业如果将物流
业务交给他们来做,将得到更加专业的物流服务,同时也可以集中精力开展核心业务。
2.在业务方面的优势。(1)使生产企业获得自己本身不能提供的物流服务。由于客户
所从事的行业不同,由此带来的客户服务要求也是千差万别,例如生鲜产品对快速、及时、
冷藏的要求,危险化工品对安全、仓储设备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差异往往是生产企业内部
的物流系统所不能满足的,但却是第三方物流市场细分的基础。生产企业通过物流业务的
外包就可以将这些任务转交给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他们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定制化物流
服务。(2)降低物流设施和信息网络滞后对企业的影响。小企业的物流部门缺乏与外部资
源的协调,当企业的核心业务迅猛发展时,需要企业物流系统快速跟上,这时企业原来的
自营物流系统往往由于硬件设施和信息网络的局限而滞后,而物流第三方恰好可以突破这
种资源限制的瓶颈。
3.固定投入营运成本优势。(1)第三方物流可降低生产企业运作成本。专业的第三方
物流提供商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费用
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对于生产性企业来说,物流成本在整体生产成本
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另外,由于企业使用外协物流作业,可以事先得到物流服务供应商
申明的成本或费用,可变成本转变成不变成本,稳定的成本使得规划和预算手续更为简便,
这也是物流外包的积极因素。(2)第三方物流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现代物流领域的设
施、设备与信息系统的投入是相当大的,企业通过物流外包可以减少对此类项目的建设和
投资,变固定成本为可变成本,并且可以将由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所带来的财务
风险转嫁给第三方。尤其是那些业务量呈现季节性变化的公司,外包对公司资产投入的影
响更为明显。
4.客服方面的优势。(1)第三方物流的信息网络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具有的信息
网络优势使得他们在提高顾客满意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利用强大便捷的信息网
络来加大订单的处理能力、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反映时间、进行直接到户的点对点的配送,
实现商品的快速交付,提高顾客的满意度。(2)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
所具有的专业服务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周到的服务,加强企业的市场感召力。另外,
设施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具有对物流全程监控的能力,通过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讯
技术对在途货物的实施监控,及时发现、处理配送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保证订货及时、
安全送到目的地。
(三)第三方物流的负面效应。不难看出,第三方物流确实能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利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1016607a184956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