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语中文解释

禁忌语中文解释


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哪个牌子的空气净化器效果好)

1、 introduction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尤其是跨文化的交往中常常会遇到一个十分敏

感的问题,这就是禁忌,禁忌像一种无形的戒律束缚着人们的语言和行为,使他

们在禁忌区内不敢越雷池一步。禁忌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而语言禁忌则是社会禁

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存在语言禁忌,英美

社会自然也不例外。在同一种文化中,由于地区或者次文化的差异,禁忌有相同

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不同的文化中,禁忌的差异就更大了。由于这一点,禁

忌就更为人们的交际活动,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设置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障碍,使人

们不得不注意它,不得不避开它,以期交际的顺利进行。实际上,中国人自古代

起就十分注意这个问题了。《礼记·曲礼上》就明确记载着“入境问禁”的礼仪规

范。而且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甚至把某些重要禁忌写成条例公布于众,以引起

人们的注意。英语国家的人们同样十分注重禁忌。在日常交往中,如果谁触犯了

禁忌,轻者表示不快,重者翻脸不认人,甚至断绝来往。因此,我们不难看出,

了解中西禁忌有助于国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2、 the evolution of linguistic taboo 语言禁忌最初是从塔布产生的。塔布是因人类还不理

解或不能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本质产生的。18世纪英国航海家James Cook到了南太平

洋的汤加群岛Tonga,发现那里的居民有很多奇特的社会现象,如某些东西只允许特定的头

等任务(神、僧侣、国王、酋长)实用,而不允许一般人使用;或只许作特定的用途,而不

准用于一般目的;或不需某一社会集团或某些人(如妇女)使用等等。那里的居民称这种禁

忌为塔布。塔布这个词后来就进入了人类学、人种学和社会学领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

象(禁忌)的专用名词而被广泛使用。塔布现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许

随便使用,另一方面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因此,语言塔布,实质上也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语言的灵物崇拜,二是语言的禁用或代用。①

The primitive superstitious stages

The feudal patriarchal stage The modern democratic stage

the earliest linguistic taboo emerged as a result of the ignorance and

superstition of the primitive people in ancient times.

Most linguistic taboos during this period were put into effect by ruler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superior social position and keep the society under their

control. However, some of them, because of their deep-rooted influence on

people’s mind, still remain in language even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social system

since the third stage, people today show more respect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 right so that the superstitious and feudal elements in

linguistic taboos tend to reduce while those reflecting the advance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end to increase.

3 语言禁忌的特征

3.1 含蓄性

含蓄性是禁忌语的非常明显的语用特征,表现为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不

直接作出符合其本质的概念和判断,而运用替代、抽象的、模棱两可的概念

或比喻的、褒义的手法,或根本与客观对象相悖的概念与判断,从而使交际

双方能采用比较间接地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而且不必为谈论这些事感

到内疚、不安或窘迫。

3.2 普适性

语言禁忌是世界各族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

都广泛存在。人生活在一定的社团中,会受到该社团的一套规约的束缚,人

类的行为和语言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必须符合该社团的规约的内容。语言是

人类的交际工具,人们在运用语言过程中也会有某些规则的束缚。

语言禁忌的范围非常广泛,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产、日

常生活、职事、节庆活动到有关人自身特征的名称、取名方式、对他人的称

谓等都有语言禁忌的影子。如“死亡”一词,东西方尽管文化不同,但都不

愿谈及,人们更愿意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英语用to pass on, pass over, cut the

painter, 汉语用去世、老了、走了等语言形式。

3.2 民族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都有一套独特的文化模式,各个民族社会

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各有不同,文化模式的差异性会使各民族语言禁

忌的内容和形式不同。英国人的问候语往往趋向于一般行为,很少涉及个人

的具体问题。而中国人一般针对具体的问题而问候对方,因为中国人觉得这

样能突出对别人的关心。哈萨克部落忌讳别人赞美自己孩子“胖”、“漂亮”、

“胃口好”,因为他们相信语言有威力,赞美的言辞会使人中邪。

3.3 时代性

语言是一个活的生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在遵循自身规律的基础

上也发生着变化,语言禁忌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随着时间的流逝,语言禁忌的观念逐渐淡化。在人类蒙昧时代,人们对

自然界缺乏深刻地认识,对语言持敬畏的态度。以中国年节为例,人们在年

节到来之日,祈求各种神灵保护全家,忌讳一切不吉利的言语。当人类对自

然界和自身有了进一步清晰地认识后,人类看到了自身的力量,一些具有迷

信色彩的语言禁忌便淡化了。现代社会,语言禁忌渐渐失去了原始的迷信色

彩,人们避讳某些言语不同于原始的迷信观念,而是寄予了人们一种美好的

愿望。

某些时代的禁忌语在新的时代已不再属于禁忌的范畴。几百年前英语里

不说trouser, 据认为该词语容易使一些神经过敏的假道学之流想入非非,联

想到不道德的行为。人们喜欢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如“我买了一条不能够描

写的东西。”现在没有这种禁忌了。“怀孕”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却经历

了由委婉表达到直接说出的过程。陈原先生在《语言与社会生活》举了一位

美国幽默作家所列的一串关于“怀孕”一词的说法:

(1) 她取消了她所有的社会交际。(1856)

(2)

她处在很有兴味的情况中。(1880)

(3)

她处在很微妙的情况中。(1895)

(4)

她正在编织小女的袜子。(1910)

(5)

她快要当家了。(1920)

(6)

她快生孩子了。(1935)

(7)

她怀孕了。(1956)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捷,所以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少说转弯抹角的委婉词语,

而更倾向于简单明了坦率说。

本不属于语言禁忌的范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成为禁忌语。在文革这一特殊

时期,领导人的名字不能随便说出,也不能分写,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3.4 地域性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语

言禁忌也会表现出地域特征。比如,侗族在收获季节不仅禁止在田边或吃饭时吹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0944244a1841619.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