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左右

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左右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游戏大全)

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左右

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左右篇1

说起《儒林外史》,可能非常多人听说过,但不知道它的内容。其实它是有

清代的吴敬梓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精品,是他独特思想与艺术构

思的产物。

它主要讲述了 元末明初的一段 断 考场官场趣事,用了幽默诙谐的笔触进

行讽刺,鞭棘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不仅如此,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吴敬梓不是简单的直接叙述自己对人物的好

恶,进行讽刺或赞扬,而是通过白描的手法,把人物的形象用他生动的语言直接

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读者自己明辨是非,这样做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作者在全书中塑造了许多读书人的形象,其中给人印象最深,也是作者最想

突出的无疑是那些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书生。如进了几十年考场,后来侥幸考中

又出尽洋相的周进;因为考中喜极而疯的范进;获得名利地位后就无恶不作的严

大位 ; 虽为女流却热衷八股的鲁小姐等等。儒林中人为了地位,为了财富而废

寝忘食地读书。

读完全书,虽然作者在其中列举了许多反面人物,也深刻批判了这些疯狂地

追求金钱和地位的愚蠢的读书人,但除此之外也作者也列举 众多古代优秀读书

人的形象 如 庄绍光、虞博士等人,以杜绍卿最为突出。杜绍卿才华超群,却蔑

视八股,仗义疏财,迁居南京后,宁愿过贫寒生活而不愿征召为官。这些人构成

了《外史》所写“儒林的”中坚。 所以我觉得 “文行出处”尤其“德行” 也 是

全书关注的中心,这些人物形象也都被寄托了作者的人格思想,借这些优秀的人

才来匡扶德行。在我看来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持反对意见是非常明显的 , 但他

反对的也 只是“世人一见了功名富贵,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儒林外史》并

无教人一定不科举,不征辟,不做官,不要“功名富贵”的意思。 只是过分的

追求这些外物会造成精神上的负担,让人奔溃。他在批判这些的同时,其实也颂

扬了人的德行,它作为“人生立命”的根本,时行时止,而决不为“功名富贵”

和科举、征辟等所奴化、异化,成为“没品行”的人。

读完之后才发现《儒林外史》犹如一首“凄清婉转”的长歌,其内涵深微的

感伤情味 ……

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左右篇2

作文罗金宝马上闪入苇丛失踪,于是我常常把脸贴在母亲的手上,觉得十分

温暖、舒适。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只小巧玲珑的乌龟。只有快快乐乐地成长,

长大,才是一种可爱的理想,一种美好的结果!我的父亲有两条火烧云似的眉毛,

又粗又黑,仿佛在冲我们微笑,那样迷人。我可是大家公认的天才。

看了《儒林外史》的第二回,我又认识了一个历史上颇有点名气的读书之人,

一个屡考屡败最后却大器终于晚成的——周进老先生。

明宪宗成化末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一位教书先生,名叫周进,花白花白

的胡子,头上总是戴着一顶旧帽子,已经是一个老人家了。他为了自己能够出人

头地,荣耀乡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到了60多岁了,居然连个秀才也不

能考上。一天,他与他的姐夫一起来到了省城,走进了贡院。周进由于联想到了

自己没有考上秀才,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

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可怜,于是凑齐了二百

两银子替他捐买了一个监生。于是,他马上就向替他捐监生做的商人们磕头,说:

“你们是我的再生父母,我周进将来如变驴变马也要报效你们!”不久,周进凭

着监生的资格居然最终还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

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0743682a180789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