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苹果13mini最新报价)
dominant-negative的解释
从字面上理解,一个基因的两条等位基因中,有一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就能造成疾病
(或者产生异常的生物学效应),那么这种突变称之为显性的(dominant),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病的基础一般都是显性突变。
而这种突变的蛋白如果能够影响到正常蛋白的功能,那么其效应应该是“负”的
(negative),此类突变就被称之为显性负效应突变 dominant-negative mutation。
dominant-negative效应只是显性突变机制中的一种,这种突变的蛋白往往不会降解,
而且能与野生型的蛋白结合从而导致野生型蛋白的功能改变或者丧失。
dominant-negative效应有三个必须的条件,一、突变是显性的,也就是生物体内基
因组上野生型的等位基因与突变的等位基因分子数为1:1;二、突变不能影响mRNA以及
成熟蛋白的稳定性,也就是突变的蛋白亦会表达;三、突变的蛋白一定要与野生型蛋白相
互结合(或者称之为直接作用)而且影响到野生型蛋白的功能,这种结合不一定是1:1,
也有可能是1:2或者2:1或者其他比例,视蛋白的结构功能而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各类自身会形成多聚体的蛋白,以二聚体蛋白为例,无论是体外实
验还是体内,如果突变的蛋白与野生型按1:1进行相互作用的话,能检测到的正常蛋白的
功能通常要远远低于正常的50%,这是因为突变蛋白无论与野生型还是突变蛋白自身结合,
最终都将是功能丧失,而正常野生型与野生型蛋白结合的比例将会非常的少,不足以支撑
正常的生物学功能。
但Dominant negative 实际上还可能有一种延伸:突变蛋白A能与野生型蛋白a竞争
性结合蛋白B。突变蛋白A无功能但可能结合活性更强,产生竞争性抑制,导致野生型蛋白
a和蛋白B都无法发挥正常的生物学功能,产生Dominant negative 现象。
显性负效应 dominant negative effect
就是指当一个突变基因导入细胞后,不仅其表达的蛋白没有活性,而且该无活性蛋白
还能抑制细胞内正常有活性的蛋白发挥功能。
比如,突变的p53基因导入细胞后,表达的突变p53蛋白没有活性,这个无活性蛋白还
能和细胞内正常的p53蛋白结合,抑制正常p53蛋白的功能。
该突变称为显性突变体 dominant negative mutant
从knock down技术的角度来讲,实际上Dominant negative 和 RNAi的效应非常相
似,两者各有优缺点,可以很好相互补充。
dominant negative指的是某种蛋白的突变,而该突变导致了该基因的失活。说得再
通俗点,就是蛋白A发挥正常功能,但当蛋白A发生dominant negative突变,或者说
在细胞内存在蛋白A的dominant negative突变后,蛋白A就失去了功能。另外,只要
存在dominant negative突变了,那么即使仍然还有正常的蛋白A,也不发挥作用了。
那么这种突变在研究蛋白质功能方面就具有了很重要的作用了。说白了,就是一种基
因Knockout的方法。
研究某基因功能,通常的方法包括:
1。给与特定刺激,基因表达量改变;
2.Knockout或Knockdown该基因,再给与刺激,功能消失;
3.Rescue或Overexpression
其中第二步Knockout是很重要的一步。以前大多研究采用基因双交换的方法将该基
因替换为某些报告基因比如抗性基因,使得该基因敲除,但是操作麻烦,而且如果敲掉的
基因内部存在调控其它基因的元件则必须再做互补试验确证;新出现的RNAi技术具有很
好的应用前景,操作简便,但是也存在着问题,许多细节还不是很清楚,另外RNAi大多
为Knockdown而不是Knockout,也就是仍然会有少量基因表达,也是个问题。
因此dominant negative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knockout的补充方法。这种方法并不
是现在才有的,已经应用了很长时间,但是没有流行起来,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大多数基
因并不具有天然的dominant negative的形式。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0207383a171906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