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苹果6屏幕多大)
编辑导语:B端产品中经常会遇到表格的形式,筛选的存在对于整个表单来说是非常
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用户,在表单茫茫多的数据当中进行快速的定位;本文作者分享了关
于表单筛选功能的思考,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B端产品中,表格是最常出现的内容形式,在个人最近跟的一款交通客流数据的分
析系统中,表格也被大量运用到系统中,这是一款汇聚了市级的交通刷卡数据、每天的数
据增量达到千万级别的平台。
在我跟进的这款产品中,前人因为缺乏相关设计经验,不了解用户的业务场景,同时
忽视了刷卡数据量庞大及表单字段类型繁多的客观情况,并未提供表单筛选功能,导致用
户在查找诸如“2019年3月15日14点至15点,在A站的103闸机刷卡标识为刷出的
所有数据”等具有相同特征的块状信息时,都需要用户在平台一条一条地人工筛选。
忽视业务场景的结果,就是粗暴地完成了用户的初步需求后,让用户产生了新的问
题:用户需要从海量的表格中人工查找块状数据,明知需要的结果就在这里,却只能一条
一条地将它们找出来,付出大量人力和时间,耽误业务进度,影响办事效率,这是作为B
端产品设计者的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当用户需要在大量的数据中查找具有相同特征的信息时,他会希望能够尽快地
找完数据,此时为其提供有效的数据筛选手段,替代原本费时费力的人工处理方式,帮助
用户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定位数据以完成查找任务,从而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实现产品服
务用户的价值。
讨论功能前,需要先明确功能的定义。
筛选,也叫过滤器,是将数据中符合用户需求条件的范围内的数据快速地查找并显示
出来,将范围外的数据暂时对用户不可见,是针对一个模糊的范围,通过对数据特性设置
两种或以上的条件进行操作的功能。
经常有人混淆了筛选和搜索的区别,实际上他们背后的差异是被动与主动的差别。
数据项中,某些数据项的内容是高度一致且不轻易变动的,如状态、性别等,此类数
据内容具备一致性,可以供用户对内容进行局部提取。
筛选就是系统结合此类数据的特征,主动将此类数据项预置给用户,提供展示局部数
据的渠道,把内容打碎成多个局部内容,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规则性的提取,
更快捷地查找出特定内容,精确缩小数据的展示范围,从而帮助用户更快地找到需要的结
果,此时用户是被动的。
而搜索,则是用户带有明确目标的寻找,系统提供可精确寻找的数据项,帮助用户快
速精确地找到想要的结果,此时用户是主动的。
例如,手机品牌、机身颜色、通讯频段等字段是手机属性中内容高度一致的数据项,
此类数据项可以作为筛选项提供给用户,实现平台海量数据内容的局部展示。
当用户想买一部华为的5G手机时,他可以在电商平台增加品牌是华为,通讯频段是
5G的筛选条件,对平台售卖的手机商品数据进行规则性的提取,这样用户就只能看到平
台所有在售的华为手机中支持5G的手机了,缩小了用户的查找范围,这是筛选。
对于平台而言,手机型号也是的常用属性之一,但因为手机型号种类繁多且更新频率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0161154a1710880.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