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6日发(作者:手机中关村在线报价)
国外“王牌军”军事历史2000年第1期美国海军特种部队———“海豹”小队●樊高月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诞生了美国海军的第一批特种作战部队———侦察与袭击小队和海军战斗爆破小队。这些部队便是今天闻名遐迩的“海豹”小队(SEAL,实际上是sea,air,land的缩写,又译为“海、陆、空”小队)、特种舰船小队和“海豹”运送艇小队的前身。“海豹”小队虽然规模不大,人数不多,但他们是美国武装部队中体能最好、机密性最高、个个身怀绝技的精锐之师。无论哪次战斗,只要有美军地面或海上部队参战,几乎都能找到“海豹”小队的足迹。洋战区的水下爆破小队,继续活跃在太平洋战区。美国太平洋海军部队最初没有吸取美军在非洲和欧洲的经验教训,忽略了海滩侦察和清障工作的重要性,结果在进攻塔拉瓦的两栖登陆作战中损失惨重。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太平洋战区的海军组建了9支水下爆破小队,并建起了“水下爆破战术试验站”,研究水下爆破技术和战术。组建4个星期后,太平洋战区的这些水下爆破小队便在进攻夸贾林的战斗中经受第一次考验。在太平洋战争的剩余时间里,水下爆破小队十分活跃,白天黑夜地进行侦察,摧毁障碍物,引导登陆部队上陆。在对塞班岛、伊沃岛和冲绳岛的进攻中,都使用了水下爆破小队。在1944年7月进攻关岛的战斗中,水下爆破小队连续工作3天3夜,摧毁和清除人工的和自然的障碍物。敌人用粗铁丝网装上珊瑚礁石,连绵不断地堆在暗礁正面。第3水下爆破小队用了3000多磅特屈儿混合炸药,摧毁了150多处障碍物,最后引导进攻部队登“海豹”小队的前辈们1943年7月,日军袭击珍珠港8个月后,美军正式组建陆海军海滩联合侦察小队———侦察与袭击小队。其任务是直接支援两栖登陆作战:引导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上陆。1942年11月,侦察与袭击小队参加了“火炬作战行动”。那是他们的第一次战斗,也是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场战斗。“火炬作战行动”的目标是夺占阿尔及尔和法属摩洛哥附近的北非海岸。这支由17人组成的侦察与袭击小队,从地中海一艘美军舰艇换乘一艘小木船,偷偷进入一条有重兵把守的摩洛哥河。他们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斩断横拉在河面、用于固定栅拦网的钢缆,使美军战舰能够沿河而上,以实际行动显示了侦察与袭击小队的价值。此后,侦察与袭击小队先后参加了西西里登陆、萨莱诺、安齐奥、亚得里亚海、诺曼底、法国南部等地的战斗。他们还在太平洋战区执行各种任务:充当海滩勤务队,实施水下爆破,甚至帮助训练中国国民党游击队,对日军作战。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成立于1943年1月,其任务是准备清除欧洲战区海滩上的人工障碍物。1943年7月10日早上,在进攻西西里岛的战役中,海军战斗爆破小队首次执行作战任务,表现令人满意。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参加了“奥马哈”和“犹他”滩头的突击作战。他们的任务是清除滩头的障碍物,为美军登陆部队开辟道路。战役结束后,有3支海军部队得到罗斯福总统的嘉奖,在“奥马哈”海滩作战的海军战斗爆破小队便是其中之一。而在“犹他”海滩作战的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则荣获海军颁发的嘉奖令。欧洲的战事结束后,海军战斗爆破小队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许多队员带着自己的经验和专业技术,加入了太平上了关岛。“海豹”小队应运而生60年代,由于肯尼迪政府对特种作战感兴趣,海军水下爆破小队和特种作战受到重视。海军作战部长指示第21水下爆破小队指挥官比尔・汉密尔顿在东海岸和西海岸各组建一支“海豹”小队。新组建的“海豹”小队承担了水下爆破小队的水中侦察任务,同时强调内陆作战,增强了特种作战能力。这两支“海豹”小队于1962年1月正式组建。新建立的“海豹”小队指挥官由于不满意海军的供给系统,进行了许多激进的技术革新,很快就声名鹊起。那些革新包括高空低开伞、新水下呼吸器和AR-15自动步枪。直到今天,"海豹”小队仍然保持着这种锐意革新的进取精神。“海豹”小队于1962年4~5月间进行第一次作战部署,一支6人小组被派往古巴执行侦察任务。他们游到岸边进行侦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他们测量了3公里多长的海滩,然后被潜水艇接回。在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他们对古巴实施了进一步的侦察。1962年初,第1“海豹”小队开始准备去越南作战。象陆军特种部队一样,“海豹”小队被广泛用于越南战场。“海豹”小队在东南亚的行动可单独著书立说。尽管-71-©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军事历史2000年第1期国外“王牌军”陆战队登陆。10月23日夜,格林纳达海面刮着时速25节的大风,海上巨浪翻滚。12名“海豹”队员和4名空中控制人员乘坐2架MC—130飞机前往格林纳达附近海面,准备登上格岛侦察。他们每人携带了37~150公斤的武器和器材,准备伞降入海后换乘摩托艇上陆。由于当夜气候恶劣,他们无法在张伞瞬间判断离海高度,结果有4名“海豹”队员不是由于负荷过重缺乏足够的浮力,就是由于张伞过迟导致入水太深,再也没有浮出水面。幸存的8名“海豹“队员急忙爬上前来接应的2只摩托艇,向格林纳达海岸驶去。为了保密,他们在离海岸较远的地方关掉了发动机。不料风浪太大,发动机进水,无法再启动。摩托艇被狂风巨浪推回大海深处,首次侦察行动流产。由于先期侦察和放置雷达指示器是“紧急暴怒”作战行动能否成功的关键,负责此次行动的斯考特将军建议将“紧急暴怒”行动推迟24小时。但国防部不愿因推迟时间而失去战术突然性,只同意将进攻发起时间由凌晨2点推迟3个小时,要求早上5点准时实施“紧急暴怒”行动。10月24日夜,“海豹”小队和空中控制组只好再次出动。在离格岛不远的海面上,他们突然碰上了格林纳达的海军巡逻艇。为了不暴露自己,他们关掉了发动机。格海军的巡逻艇远去后,他们想重新启动摩托艇,可是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他们又失败了。在海上漂流11个小时后,他们才被美海军驱逐舰救起。10月25日凌晨5时,“紧急暴怒”行动准时开始。100多名“海豹”队员和陆军别动队第1营C连分乘9架“黑鹰”直升机,在陆军160航空营的支援下首先在格岛垂直着陆。他们的目标是黎明前夺取电台、政府大楼和里士满山监狱。战斗开始后,8名“海豹”队员乘第一架直升机直奔格林纳达广播电台,很快就将其占领并俘虏了数名格军。得悉电台被占,格军1个步兵连在数辆装甲车的掩护下向广播电台发起反冲击。由于寡不敌众,“海豹”队员只好且战且退向海边撤去,战斗中两名队员受伤。退到海边后,他们潜入水中,摆脱了格军的追击。在海中游了3公里多,他们才被美军直升机救起。幸运的是,没有一个“海豹”队员阵亡。与此同时,另有22名“海豹”队员前往营救英国驻格林纳达特别代表鲍尔斯库恩。6点15分,他们分乘两架直升机飞抵政府办公楼上空,但无法找到隐蔽在丛林中的办公楼。当他们在空中盘旋寻找时,遭到了格军轻武器的射击。要想机降已不可能,“海豹”队员用绳梯降到地面,同格军展开战斗。激战中“,海豹”队员俘虏了1名格军警卫,并让他带路找到了政府办公楼,营救出斯库恩夫妇和9名随从。他们还没有来得及离开政府办公楼,就被格军1个步兵连和两辆装甲车包围。他们一面坚守,一面用无线电请求军舰提供火力支援。4小时后,军舰到达预定位置,用猛烈的舰炮火力遏制住格军的攻击,但“海豹”小队仍无法突围。他们只好一直坚持战斗,直到次日凌晨海军陆战队到达为止。在战略层次上他们的影响力有限,但“海豹”小队完成的许多任务,对习惯于在欧洲和朝鲜进行高强度冲突的美军来说,却是前所未遇的新问题。1963年初,第一支“海豹”小队在美国常规部队到达越南以前抵达岘港。“海豹”小队受美国中央情报局控制,其任务是派特工人员潜入北越组织抵抗运动。他们训练的第一批突击队员是越南人,但后来的受训者都是越南少数民族。1964年,中央情报局把对“海豹”行动的控制权交给了美国军事指挥官。1964年7、8月间,美国海军突击队的一次袭击行动使美国在越南越陷越深。美海军的4艘鱼雷快艇驶近北越中部海岸的两个岛屿,打算让南越突击队员上岛实施袭击。但负责此次行动的指挥官接到通知说,袭击行动取消。于是,他决定从艇上向目标射击。随后,4艘鱼雷艇返回南越,途中曾靠近美国“马多克斯”号驱逐舰。该舰当时在离北越海岸不远的地方游弋,截获北越的无线电通信。北越认为那次攻击行动与这艘情报船有关,便于3天后派3艘鱼雷快艇攻打“马多克斯”号驱逐舰。接着,美国海军的另外两艘鱼雷艇攻击了北越的另外两个设施。“马多克斯”和另一艘美国驱逐舰“特纳乔埃”再次遭到北越鱼雷快艇的攻击。这一系列交火事件被称之为“北部湾事件”。美国政府很快就声称,北越未受到任何挑衅就攻击了美国军舰。8月5日,从两艘美国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轰炸机对北越目标进行了报复性攻击。8月7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北部湾决议》。从1965年到1966年,第1“海豹”小队和第11、12水下爆破小队深深地卷入了越南冲突。从1967年起,第2“海豹”小队开始部署到越南。“海豹”和水下爆破小队所进行的大多数作战行动,都是在江河、丛林、沼泽地环境中进行的小部队、步兵式作战行动。侦察活动仅限于战术作战,他们的特种作战能力从来没有同总体作战行动结合起来。“海豹”小队主要受海军江河部队或“浅水海军”,尤其是1964年成立的船艇支援部队的支援。船艇支援部队使用小船,包括江河巡逻艇、迈克小汽船和波士顿捕鲸船,运送“海豹”小队和水下爆破小队侦察员进出敌人后方地域。作战行动从特制的潜艇(如“河鲈”、“塔尼”“、灰背”等)上发起。也许,“海豹”小队在越南最鲜为人知的功绩是营救战俘。当评论家把注意力集中在美国未能成功地从北越战俘营中救出美军战俘的时候,却没有注意到“海豹”小队成功地救出了南越战俘。美军在20次成功的营救行动中,共营救了300多名南越战俘。在这些获救的战俘中,有152名是“海豹”小队救出来的,占越战中被营救战俘的48%。“紧急暴怒”中大显身手1983年10月14日,格林纳达发生政变,举国一片混乱。美国决定乘此时机实施入侵格林纳达的“紧急暴怒”计划,将其纳入“民主”国家之列。进攻发起日定在10月25日。但美军却没有任何有关格林纳达的情报。于是,第4“海豹”小队受命进行先期侦察,并在海岸放置雷达指示器,负责引导陆军和海军-72-©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外“王牌军”另有两组“海豹”队员分乘两艘“海狐”袭击艇于24日夜开始侦察格林纳达东北的珍珠机场及其附近的情况。午夜时分上陆后,一组队员进入内陆侦察珍珠机场,另一组留在岸边侦察海滩情况。凌晨4点,海滩侦察组发回报告,“此处海滩不适合登陆,陆战队必须用直升机机降”。机场侦察组也发回报告“,机场有格军防空系统,陆战队的直升机不能直接在机场降落”。这些情报使陆战队在登陆行动开始前的最后一分钟改变了行动方案,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重大伤亡。此外,“海豹”小队还渗透到格军后方,充当火力观察校射员,指示从“独立”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攻击机和AH1T———“眼镜蛇”直升机对登陆部队进行火力支援。在入侵格林纳达的“紧急暴怒”行动中“,海豹”小队发挥了别的部队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军事历史2000年第1期“正义事业”中损失惨重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决定除掉不听美国指挥的巴拿马总统诺列加,以便长期控制巴拿马。12月20日凌晨1点,2万多名美军兵分5路,同时向27个巴军目标发起进攻。第2和第4“海豹”小队这次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2月19日午夜,第2“海豹”小队的4名队员悄悄潜入巴拿马运河的波尔波港,其任务是炸沉巴拿马海军的2艘巡逻艇,截断诺列加总统的海上逃路。他们设置好定时炸弹后,又戴上水下闭路呼吸器,潜入水中,悄悄地离开波尔波港,到外面与接应他们的第26特种舟艇小队会合。凌晨1点,波尔波港传来定时炸弹的巨大爆炸声,巴拿马战争由此拉开序幕。根据事先掌握的情报,第2“海豹”小队的其他队员分别扑向其他几个地方,企图一举抓获诺列加。但他们全都扑了个空,连诺列加的影子都没有见到。第4“海豹”小队任务是炸毁停在帕蒂拉机场的总统专机,截断诺列加总统的空中逃路。但美军对帕蒂拉机场的设防情况并不清楚,估计守卫总统专机的卫兵大约在20~40人之间。为了确保行动取得成功,第4“海豹”小队使用了3个排的兵力。他们在离岸不远处离开运送艇,游泳上陆。但他们上陆后的行动被巴军察觉。当他们接近机场跑道一端的楼房时,遭到了巴军的伏击,4名“海豹”队员当场死亡,8人受伤。这是“海豹”小队历史上在一次行动中所遭受的最惨重的损失。尽管遭受了重大伤亡,“海豹”小队还是以熟练的军事技能和少见的勇敢精神,击退了总统卫队攻击,冲上前去将诺列加总统的座机炸毁,完成了预定任务。“沙漠风暴”中巧设骗局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的第10天,即1990年8月12日,20名“海豹”队员被派抵沙特阿拉伯,成为第一支到达海湾的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在海湾战争中,美海军第1特种作战大队派出了第1和第5“海豹”小队(各2个排)、第1运送艇小队和第12特种舟艇中队参战。其主要任务是训练盟军、海上扫雷、特种侦察、两栖欺骗、营救被击落的飞行员和直接参加作战行动。在“沙漠风暴”行动前,1个“海豹”小队在沙特的哈利吉附近海域执行侦察任务,监视伊海军行动。“海豹”特种舟艇中队在科威特海域巡逻,对伊军布雷艇的布雷活动进行拍照,为联军提供水雷情报。在空中战役开始后4小时,“海豹”小队引导空军飞机摧毁了沙特边界以北的1个边防站。在争夺海夫吉的战斗中,“海豹”小队发现伊军部队向南调动,马上引导支援飞机压制伊军,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证多国部队海上行动的安全,海军派出数架直升机搭载“海豹”队员到海上搜索和清除水雷。一发现水雷,“海豹”队员就从盘旋的直升机上跳入海中,游向水雷,在水雷上安装定时炸弹,然后再攀上直升机飞走。他们用此法一共查明和摧毁了25枚水雷,清除了多国部队海军舰艇面临的威胁。“海豹”小队对海湾战争的一大贡献是成功地配合海军陆战队进行了两栖战役欺骗。在准备地面进攻时,美军中央司令部将海军第4、第5陆战远征旅和第13陆战远征分队部署在科威特城以东海面,准备从此地发起进攻,解放科威特城,因为这里离科威特城最近。“海豹”小队对可能的登陆地域进行侦察,发现伊军抗登陆防御十分坚固,登陆地带的地理条件也很恶劣。如在此处发动两栖登陆作战,将冒极大的风险。据此情报,施瓦茨科普夫上将决定实施两栖佯动,欺骗萨达姆,而把真正的主攻方向放在西南面,由第7军和第18空降军实施“左勾拳”行动,从伊军的侧后给其致命的一击。为了使萨达姆确信美军的主攻将是两栖登陆作战,美军在发起地面进攻的前夜,即2月23日夜,由15名“海豹”队员分乘4艘高速登陆艇,驶抵离科威特海岸500米的地方,6名队员下艇游向岸边,设置浮标线,标出陆战队的登陆地带。他们又在岸上放置了6个装有7公斤C-4高爆塑料炸药的定时炸弹,将起爆时间定在24日凌晨1点,即地面进攻开始前3小时。当夜12点30分,乘坐另两艘高速小艇的“海豹”队员从离岸300米处向滩头射击,欺骗伊军。他们设置的另一些漂浮爆炸物也开始持续爆炸。半小时后,即凌晨1点,设置在岸上的爆炸物准时爆炸。在一系列的猛烈爆炸声中,美国空军又派出近距离支援飞机对滩头伊军进行空中打击。这一切都使伊军确信美军的两栖登陆作战即将开始。直到24小时后,准备抗登陆的7个伊军师被美军从翼侧包抄时,伊军指挥部才大梦初醒。2月26和27日,“海豹”小队与第3特种作战大队一起行动,乘直升机进入美国驻科威特大使馆,封锁了使馆周围地区,配合地面进攻部队解放了科威特城。作者:樊高月,军事科学院外军部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编辑:徐飞主题词:美军特种部队“海豹”小队-73-©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8046025a153706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