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5日发(作者:三星最新a系列手机)
龙源期刊网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业转型必由之路
作者:
来源:《互联网经济》2017年第01期
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对制造业在推动贸易增长、提高研发和创新水平以及促进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认识,纷纷提出制造业国家战略,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和日本的《制造业白皮书》等。制造业正重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面对各国的战略举措和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中国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工信部在2016年12月份也出台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力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业面临挑战
在全球需求结构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加入WTO以来的我国制造业出口黄金十年已不再。在国内,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高速投资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在以上背景下,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和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各国积极发展制造业
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力图抢占高端制造市场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2010年以后,美、德、法、英等国率先抓住产业变革的风口,先后发布了《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战略》、《新工业法国计划》、《英国工业2050战略》等。发展中国家利用更低廉的人力和资源成本,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附加环节转移。2014年9月印度推出了“印度制造”战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外资,并改革劳动法规、简化审批程序等,旨在利用本国的人口数量和成本优势,吸引外资在印度投资设厂,打造新一代的“世界工厂”。巴西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也在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和印度等地区转移,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范围内围绕市场、全球技术、资本和产业转移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将带来深远影响。
我国工业经济转折点到来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人口红利、结构调整、环境制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有明显下降,2015年我国GDP增速为6.9%,为二十年来最低,2016年预计将进一步放缓到6.7%左右,我国工业经济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转折点已经到来。经济增长放缓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产能过剩造成的工业经济持续下滑,如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是70%,而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还接近100%。从增长速度看,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13.9%,随后一路下降至2016年上半年的6%。虽然2016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6.2%,但整体仍处于低速增长区间。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7990220a153402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