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7:二、当仁,不让于师

课时作业7:二、当仁,不让于师


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小米8手机怎么样)

当仁,不让于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舍瑟而作

.C.为国以礼

.D.其言不让

.答案 B

解析 舍:放下。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②夫子矢之曰 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④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⑥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⑦莫春者 ⑧唯求则非邦也与 ⑨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⑦⑧⑨ D.③⑤⑨

答案 D

解析 ①“知”通“智”。②“矢”通“誓”。④第二个“以”通“已”。⑥“希”通“稀”。⑦“莫”通“暮”。⑧“与”通“欤”。

3.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乎.(1)

以吾一日长乎尔.何如点,尔.(2)

鼓瑟希,铿尔.以:因为

舍:舍弃

为:治理

让:谦让

A.(1)中“乎”的意义不同,(2)中“尔”的意义相同

B.(1)中“乎”的意义不同,(2)中“尔”的意义也不同

C.(1)中“乎”的意义相同,(2)中“尔”的意义不同

D.(1)中“乎”的意义相同,(2)中“尔”的意义也相同

答案 B

解析 前“乎”为句末语气词;后“乎”为介词,于。前“尔”为第二人称代词,你;后“尔”为音节助词。

4.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B.博我以文

C.如会同,端章甫

.答案 B

D.风乎舞雩

.解析 B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A、C、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5.下列与“不吾知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非曰能之,愿学焉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答案 B

解析 B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B.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C.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D.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答案 A

解析 “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句中“曰”是停顿的标志,“由”是子路的名,应该单独停顿。“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中“学道不倦

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具体写孔子的“为人”,语意明确,应该断开。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皋陶(ɡāo yáo),偃姓,又作咎陶、咎繇,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人物。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B.庙堂,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常用来借指朝廷。

C.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如刘备《出师表》中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句子。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D.六艺,含义有二:①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②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现代多指前者。

答案 C

解析 《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对郑国人对他的外在形象的描述认为是恰当的,而不赞成“累累若丧家之狗”的评价。

B.孔子认为自己“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突出表现了孔子好学的一面。

C.“《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句话表明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颂扬之情和敬仰之情。

D.孔子的影响在当时已经很大,学者推崇他,天子王侯都以孔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

答案 A

解析 孔子对外在形象的描述认为是不恰当的,认为“累累若丧家之狗”的比喻是恰当的。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的确是这样啊!的确是这样啊!

(2)叶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招徕远方贤人而安抚身边百姓。”

参考译文

孔子前往郑国,和弟子互相走失,孔子独自站在城外的东门。有个郑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然而从腰以下比禹差三寸,憔悴颓丧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把实话告诉了孔子。孔子欣然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的确是这样啊!的确是这样啊!”

第二年,孔子从蔡国前往楚国叶县。叶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招徕

远方贤人而安抚身边百姓。”有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作回答。孔子听说此事,说:“仲由,你为什么不回答说‘他为人呀,学习道理不感疲倦,教诲别人不觉厌烦,发奋努力废寝忘食,乐于此道而忘却了忧愁,不知衰老将要到来’等等。”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结。孔子是个平民,(却)传世十几代,学者们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三、语言表达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人文音乐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人文音乐教育既利于传承民族精神文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古代社会,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认为音乐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 在《论语》中有“兴于 《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说法。一个人通过学习诗,在内心修养、情感意象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通过学习礼,使行为修养、人际交流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然后再通过“乐”的教化,将前面的学习有机融合,③____________________。人通过“乐”的教化功能,修养成一个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

答案 (示例)①又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②音乐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③使人外在修养与内在修养融为一体

解析 解答此题,要通读一遍,了解大意,找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断,然后再写出答案。根据空①前一句“既利于……”可推知空①后应填“又利于……”,再根据“人文音乐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这句话可推知空①的内容应为“又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根据“孔子认为音乐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一句可知音乐很重要,由此可推知空②的内容可为“音乐教育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一个人通过学习诗,在内心修养、情感意象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通过学习礼,使行为修养、人际交流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可知人的外在修养和内在修养均很重要,而音乐恰恰把二者有机融合,由此可推知空③的内容应为“使人外在修养与内在修养融为一体”。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全国首款以孔子以及《论语》为主题的福利彩票,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发行。这套名为“中华名人——孔子”的彩票,票面选取了三幅作于明清时期的孔子画像,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用作奖符,对应不同级别的奖金,如一等奖奖符为“礼之用,和为贵”,中奖者可领取30万元的奖金;最低第八级能够拿10元奖金,奖符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孔子彩票发行一个星期以来,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万元,表现明显好于其他同类别的即开型彩票。中心最初设计彩票的理念其实十分简单,希望在销售彩票募集公益金的同时宣传儒家文化,但不少人认为发行“孔子彩票”与弘扬儒家学说和孔子思想没有任何关联,这是借文化之名行敛财之举。

你对孔子彩票的发行持何种态度?请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不少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我赞同孔子彩票的发行。首先有利于宣传儒家文化,在彩票上印孔子画像和《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及其言论,甚至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孔子彩票借用文化主题的影响力来扩大福彩公益金的募集能力。在满足彩民购彩心理的同时,引导彩民关注社会困难群体。这恰恰符合孔子“仁者爱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仁爱精神。

(示例二)我反对孔子彩票的发行。首先福利彩票之于广大民众而言,博彩的乐趣可能才是第一位的,购买彩票的普通群众对儒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通过这些奖符让他们学习孔子思想,有点缘木求鱼。其次孔子彩票的发行亵渎孔子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虽然孔子也主张言传身教、有教无类,但“寓教于彩”“寓教于赌”,已经歪曲了儒家文化的本意,逾越了儒家学说以及文化传播的底线。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3788112a1315789.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