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中国联通宽带)
二战中日本的战略轰炸机之梦
2007/10/30 17:33:26 | 楼主:三月春风 0
三菱 G4M 一式陸上攻撃機太平洋战争中最有名的日本轰炸机,粗而圆的机身象极一根大雪茄,日军称做飞行雪茄,早期的型号无任何装甲保护,因此很容易被美军击落,被戏称为飞行的打火机(Flying Lighter),后期安装了装甲与防弹油箱,但总是大量被击落,非常的倒霉,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与海军头号王牌西泽广义都是做为乘客乘坐1式陆上攻击机时被击落,1945年8月19日运载着日本投降谈判团前往硫磺岛美军基地的也是1式陆上攻击机1式陆上攻击机的研制计划是海军1937年提出的12试陆攻计划,当时需要设计96式陆上中攻的后续型,海军提出12试陆攻要有比96式陆上中攻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载弹量。1939年样机试飞,厂方编号G4M,但G4M试飞期非常漫长,直到1941年海军才决定正式采购G4M并给予1式陆上攻击机的称呼,太平洋战争初期1式攻击机少量参战,战争初期日军海军轰炸机得到了0战的有效保护,1式凭借大航程和高速度与96式陆攻一道,在太平洋战场逞凶一时,但1式陆攻取代了96式陆攻以后,美军已经找到了对付0战护航的战术,面对采取打了就跑战术的美机,0战再也无法有效的严密保护轰炸机了,没有装甲没有自封闭油箱的1式陆攻非常容易被击落,很快就得到了个空中打火机的称号,虽然如此,1式陆攻在整个大战中一直服役于日本海军,行踪遍及整个太平洋战场,绝对是战时日本海军的主力岸基轰炸机战后0战设计师崛越二郎曾就1式陆攻的打火机问题回答了记者的疑问,崛越二郎说:“当时海军要求1式陆攻能够依靠自己的机动性保护自己,而不是靠重装甲与自卫火力,所以1式陆攻设计时就没考虑过耐弹力问题,而是全力提高速度与回转性能,取消了以前陆攻都要安装的装甲,因此非常不耐打。而航空技术是一步步来的,在战争初期,海军提出的要求超过了日本的设计能力,1式陆攻根本就没有办法靠机动性来应付美军的战斗机,尤其是还带着炸弹的时候,怎么能去靠与敌人战斗机比机动性取胜???所以1式陆攻的设计思路就是有问题的”。飞机资料 (1式陆上攻击机 11型 [ G4M1 ] )翼 面 积:78.12m2自 重:7,000kg最大重量:9,500kg最大航速:426km/h(高度4,200m)续航距离:2,852~4,288km上升限度:8,500m螺 旋 桨:3叶定速变矩螺旋桨发 动 机:标称1410马力 三菱 [ 火星 ] 11型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 ×2乘 员:7名武 装:20mm旋回机炮×1,7.7mm旋回机枪×4 航空鱼雷×1 或 航空炸弹 1000kg总生产数:2416架主要型号11型(G4M1):初期生产型。一部分安装 [ 火星 ] 15型发动机12型(G4M2):公司内部对22型试制计划机的呼称13型(G4M1):安装 [ 火星 ] 15型发动机的11型机在公司内部的称呼22型(G4M2):安装
[ 火星 ] 21型(标称1680马力)发动机,使用4叶螺旋桨,载弹量增加22甲型(G4M2):安装了雷达的22型,机身侧面机枪用20mm机炮取代22乙型(G4M2):22甲型机身上部换装长身管机枪,相应改变了机身枪塔设计24型(G4M2A):安装 [ 火星 ] 25型(标称1680马力)发动机,其余与22型相同24甲型(G4M2A):安装 [ 火星 ] 25型(标称1680马力)发动机,其余与22甲型相同24乙型(G4M2A):安装 [ 火星 ] 25型(标称1680马力)发动机,其余与22乙型相同24丙型(G4M2A):前方旋回机枪改为13mm口径机枪24丁型(G4M2E):樱花弹母机,改造了炸弹舱,防弹装甲增强25型(G4M2B):安装 [ 火星 ] 27型发动机的试验型26型(G4M2C):安装 [ 火星 ] 25乙型(燃料喷射式)发动机的试验机27型(G4M2D):安装 [ 火星 ] 25乙型(附带推力排气装置)发动机的试验机34型(G4M3):24型的防御装甲加强型,续航距离缩小34甲型(G4M3):22甲型,24甲型按34型做了同样修改的修改型34乙型(G4M3A):22乙型,24乙型按34型做了同样修改的修改型34丙型(G4M3A):24丙型型按34型做了同样修改的修改型36型(G4M3C):安装 [ 火星 ] 25乙型(燃料喷射式)发动机的型号,与26型相同36丁型(G4M3E):36型改装的樱花弹母机37型(G4M3D):安装 [ 火星 ] 25乙型(附带推力排气装置)发动机
的型号,与27型相同中島 G5N 深山 陸上攻撃機
这种飞机1939年试飞,但航程与速度性能没有达到海军要求,海军要求G5N在带2000kg炸弹时航程达到7000公里,最大速度达到500公里/小时,最大载弹量为4000kg,而G5N试飞后达不到海军的要求,不为海军所接受,所以只产了6架,其中4架后来进行改装,用于运输物资,实际是当运输机使用飞机资料 (陆上攻击机 深山改 [ G5N2 ] )翼 面 积:201.80m2自 重:20,100kg最大重量:32,000kg最大航速:420km/h(高度4,100m)续航距离:5,660~7,760km上升限度:9,050m螺 旋 桨:4叶定速变矩螺旋桨发 动 机:标称1750马力 中岛 [ 护 ] 11型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 ×4乘 员:7-10名武 装:20mm旋回机炮×2,7.7mm旋回机枪×4 航空炸弹 4000kg总生产数:6架主要型号深山(G5N1):原型机,安装[ 火星 ] 12型(标称1480马力)发动机,使用3叶螺旋桨,共2架深山改(G5N2):修改型,安装[ 护 ]
11型发动机,共4架深山改输送机(G5N2-L):用深山改改装的运输机 共4架中島 G8N 連山 陸上攻撃機由于G5N研制并不成功,不甘心的日本海军决定让中岛公司继续研制更高性能的重轰炸机,这就是连山重型陆攻,不过连山出现时,太平洋局势已经逆转,当时最需要的是抵抗美国战略轰炸的截击机与战斗机,而不是重型轰炸机,另外连山的制造比较复杂,成本较高,当时日本海军正全力制造战斗机的同时也无力大量生产制造这种大型战略轰炸机,所以只生产了4架单从性能来看G8N连山轰炸机还是不错的,但开发的实在不是时候,反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该机1943年下旬以18式陆上攻击机的名义研制,研制倒还顺利,在1944年6月-10月制造了4架,后因资金紧张与生产任务转向停止了制造,战争末期曾计划将连山部署到南洋前线用于对美国本土实施特别攻击,不过还未来的及实施战争就结束了,并没有投入实战,战后全部4架连山都被美国接管飞机资料 (陆上攻击机 连山 [ G8N1 ] )翼 面 积 :112.00m2自 重 :17,400kg最大重量 :32,150kg最大航速 :593km/h(高度8,000m)续航距离 :7,470km上升限度 :10,200m螺 旋 桨 :4叶定速变矩螺旋桨发 动 机 :标称1850马力 中岛 [ 誉 ] 24型复列星型气冷18缸发动机 ×4乘 员 :7名武 装 :20mm旋回机炮×6,13mm旋回机枪×4 航空炸弹 4000kg总生产数:4架主要型号连山(G8N1):18试陆上攻击机,因战局恶化,生产4架以后停产日本海军发展的一种高性能远程万能轰炸机,由日本海军发展,1940年海军计划装备一种,飞行速度大,航程远,既可以采用空投鱼雷与水平轰炸手段攻击敌人大型舰艇,也可以对敌人目标进行俯冲轰炸的岸基轰炸机,并且可以依靠自身的高速摆脱对方战斗机的截击,此外还要求很好的空中运动能力,必要时可以攻击对方的轰炸机甚至战斗机,为己方轰炸机群提供一定的远程空中掩护,降低护航需求,减轻护航战斗机的压力。日本陆军的KI 67也是基于同样设计概念的轰炸机,由于试制P1Y与Ki67时日本的航空技术已经有了重大进步,使得这样性能的轰炸机开发成功有了可能海军提出要求以后,海军航空技术厂就开始设计,试制这种万能轰炸机,编号P1Y,海军命名为银河。为了满足海军的要求,该机运用了当时日本最新航空技术,机身为硬壳式结构,机身造型流线,机翼采用低阻力的层流翼型,为了提高运动性能还安装了空战襟翼,使之具备类似战斗机的飞行性能1943年8月银河样机首次试飞,既达到了速度300节,航程3000海里的高性能,机内装有精密的投弹瞄准控制设备,投雷,投弹准确度很高,空中运动能力也很出色,各方面性能均令日本海军满意,于是海军立即下令银河投产。不过由于其使用的 [誉] 发动机性能并不可靠需要改良,所以服役期一再推迟,到1944年10月虽然装备量已达453架,但仍然无法投入实战,直到1945年初银河才初步解决了发动机频繁发生故障的问题,小规模参战。并立即给盟军飞行员以深刻印象,银河的实战记录表明,在海平面高度飞行时,该机的速度比大多数盟军战斗机都快,银河在空中飞行动作敏捷无论防空火炮还是战斗机都很难击中他,此外该机装甲相当强大,耐弹力与他的前辈1式陆攻大不相同,美军战斗机使用的机枪很难
打落银河,战争末期银河是日军少有的几种可以凭借自身性能,在无护航情况下侵入美军重点防护目标上空的轰炸机之一,冲绳战役期间,美军富兰克林号航母就是被1架银河投中了2枚炸弹差点沉没,这架银河投弹后成功的逃之夭夭,当然银河也并不象彩云那样盟军的防空拦截力量拿他毫无办法银河在战争末期除了用炸弹鱼雷攻击美军舰艇外,有相当一部分被小心的储备起来,用来在本土决战中发射空对舰导弹以及樱花弹攻击美军舰艇,此外因银河有能力单独突入美军防御严密的特混舰队上空,据说也有很少量的银河充当了自杀飞机。银河轰炸机是公认的日本海军战争期间实际投入实战使用的轰炸机中,性能最好的型号,美国战后研究了银河后指出,银河在航程,运动性能,控制反应速度方面,远远超过盟军的轰炸机,而在速度,载弹量方面也不亚于同等重量的盟军最新型轰炸机飞机资料 (陆上爆击机 银河 11型 [ P1Y1 ])翼 面 积:55.00m2自 重:7,265kg最大重量:10,500kg最大航速:546km/h(高度5,900m)续航距离:5,370km上升限度:9,400m螺 旋 桨:3叶定速螺旋桨发 动 机:标称1670马力 中岛 [ 誉 ] 12型复列星型气冷18缸发动机 ×2乘 员:3名武 装:20mm机炮×1,13mm机枪×2 航空鱼雷×1 或 航空炸弹 1000kg总生产数:1002架主要型号11型(P1Y1):最初生产型,开始使用 [ 誉 ] 11型发动机,以后改为[ 誉 ] 12型发动机11甲型(P1Y1a):11型后上方13mm旋回机枪用2式13mm机枪换装11乙型(P1Y1b):11型后上方13mm旋回机枪用4式13mm联装机枪换装11丙型(P1Y1c):11型前方旋回机枪机枪用2式13mm机枪换装,飞机安装雷达12型(P1Y3):安装 [ 誉 ] 23型(2000马力)发动机13型(P1Y4):安装 [ 誉 ]
21型(标称1860马力)发动机14型(P1Y5):安装 HA43-11型(2200马力)发动机15型(P1Y2):安装 [ 火星 ] 25甲型(1850马力)发动机16甲型(P1Y2a):11甲型相同机体安装[ 火星 ] 25甲型发动机16乙型(P1Y2b):11乙型相同机体安装[ 火星 ] 25甲型发动机16丙型(P1Y2c):11丙型相同机体安装[ 火星 ] 25甲型发动机17型(P1Y6):安装[ 火星 ] 25乙型(1850马力)发动机中岛 G10N 富岳 陆上攻撃机1939年日本中岛飞机公司经理中岛知久平提出研制一种Z型机计划。该飞机是种洲际轰炸机,计划安装6台5000马力大功率发动,最大飞行速度770公里/小时,飞行高度13000米,航程15000公里,有三种机型:第一种是轰炸机,载20吨炸弹。中岛知久平计划用它轰炸美国的军工厂、海军基地等,同时对美国大城市进行地毯式轰炸;第二种是编队掩护机,设想在机腹上配备96门20mm口径机关炮,飞临美国上空,从1.3万米的高空,攻击飞行高度较低的美国战斗机群;第三种是鱼雷攻击机,携带20枚鱼雷,用以击沉美国的海军舰艇。中岛知久平认为,只要日本拥有5000架Z型飞机,就一定能打败美国。在当时Z型机计划毫无疑问是没有可能付诸实际展开研制的,只能说是个构想而已。不过,飞机进行洲际飞行的技术,日本则从1930年代开始一直在坚持不懈的进行探索,日本军方对于用洲际轰炸机轰炸美国本土的想法,事实上早就已经有了,只是当时条件不成熟,所以才没有对Z型机付诸实际试制1942年,日本陆军航程高达18000公里的Ki-77洲际飞行验证机试制成功,标志着日本已经解决了飞机洲际飞行技术,这使得日本军方大受鼓舞,认为试制洲际轰炸机的时机已经成熟,日本海军决定试制超级洲际轰炸机,并立即下令中岛公司进行预研,研究试制洲际轰炸机的可行性,1943年4月,日本海军正式命令中岛公司开始研制代号为G10N1的州际轰炸机,海军代号为富岳,富岳是在Z型飞机方案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超级轰炸机,长45米,宽65米,高8.8米,最大时速780公里,最大飞行高度16500米,乘员6~8人,装弹24吨,自卫武器为4具联装20mm机炮,航程16000公里。试制富岳,所展开的各种技术研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除了中岛公司以外,三菱公司,川西公司等都投入了大量研发力量配合,为富岳提供技术支持,包括5000马力大功率发动机,10000米以上高高度轰炸瞄准器等等,这都是对日本工业界的考验。富岳为了减轻重量以及降低结构复杂性采用了可抛弃起落架设计(这种设计最后用在了战争末期日军生产的专用自杀机上),起飞时利用多排主轮起飞,离
地后把外侧主轮与起落架扔在机场上,只留单式主轮,执行完轰炸任务后因机体大大减轻,可用单式主轮安全着陆。至于富岳的发动机为中岛公司的5000马力 HA-54-11 型四列星型气冷36缸发动机,这型发动机基本上可看做是由2具HA-44 复列星型气冷18缸发动机串联而成,由于Ha-54相当巨大,因此为了有效的散热,发动机前方还装有了强制冷却风扇;另外考虑到高空的功率输出,除了发动机本身装有的二级三速机械增压器外,另外还装有了高空用的排气涡轮增压器,使得发动机在10000米的高空仍然有4500马力功率输出。 为了防备HA-54的研制万一失败,还把三菱公司的 HA-50 复列星型气冷22缸发动机列为侯选发动机,HA-50的开发比HA-54早了很多,在1944年HA-50就已经完成了地面上的所有测试,并搭载到改装后的轰炸机上进行测试。 但不论是使用哪种发动机,富岳都将采用双重4叶对转螺旋桨,采用双重对转螺旋桨就算发动机转速较低也能输出很大的推进功率,可避免螺旋桨转速过高时在叶片顶端发生局部超音速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螺旋桨推进效率降低,阻力增加,因此要在高空进行大速度飞行就有必要采用这样的方案。1943年秋富岳完成了全部图纸设计,并制造出一个全尺寸木制模型停放在中岛公司小泉制作所内,这个模型按富岳设计图纸制作,内部还安装了包括投弹机构在内的部分机构,研究人员可在机身内走动,尽管计划如此宏伟,最终却连一台试验样机也没生产出来,原因是制造成本太高。富岳设计完成后,海军曾下令试制,但试制成本核算后令海军大失所望,富岳仅研制成本就已经高达430万日圆,生产成本则是海军原来预估的50倍,按当时海军的预算,除非海军停止订购其他一且必要兵器装备专买富岳,否则海军每2年才能凑出购买1架富岳的资金,富岳如此昂贵,从当时的日本国力来看,根本不可能进行批量生产。因此,富岳最多也就是只能试制1架,大失所望的海军很快下令富岳的试制暂时停工,不久经过海军内部反复讨论,决定正式放弃试制富岳,这样富岳的试制计划就此告终。按设计性能看,富岳绝对是当时最高水平的轰炸机,性能远远超过战后美国服役的B-36,在二战时期可以不受当时防空技术威胁的轰炸地球任何地点,但生产富岳所需的财力超过了日本国力允许范围,最终设计出来后却没有能够制造,白白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与人力飞机资料 (陆上攻击机 富岳
[ G10N1 ] )翼 面 积 :—自 重 :45,000kg空中最大重量:122,000kg地面最大重量 :160,000kg设计最大航速 :780km/h(高度15,000m)设计续航距离 :16,000km设计上升限度 :16,500m螺 旋 桨 :双重4叶对转定速螺旋桨发 动 机 :标称5000马力 中岛 HA54-11型四列星型气冷36缸发动机 × 6乘 员 :6~8名武 装 :20mm联装旋回机炮 × 4 航空炸弹 24000kg总生产数:无主要型号富岳(G10N1):洲际轰炸机,因制作成本超过国力承受范围,完成设计后,试制阶段终止。川崎 Ki-91 試作遠距離爆撃機日本陆军X系列秘密战机,是种高空远程轰炸机,计划用来部署南洋前线空袭美国本土, 这型机是日本海军富岳机试制取消后展开研制,日本陆军希望获得一种,制造成本可承受的重型轰炸机,不要求洲际航程,只要能从南洋前线地区起飞轰炸美国西海岸即可,也不再要求无法拦截的大飞行速度与大高度,但要求必需达到使美军难以拦截的飞行性能,使得在攻击美国本土作战中损失率最大限度降低。这型轰炸机1943年秋开始试制,利用了很多原为富岳开发的技术,并参考了缴获的美军B24轰炸机,很快就完成了图纸设计,并开始制造样机,不过该机制造途中太平洋战局恶化,陆军大量资金被抽出用于制造急需的战斗机以及地面兵器,因此该机制造进度缓慢,到1944年底陆军内部对此机前途有了争议,部分人认为目前情况Ki91继续制造是不明智的,因为已经没有足够资金支持量产,继续制造的话,最终恐怕也就是只能制造1架样机而已,但更多的人认为还是有必要制造,哪怕只制造1架也好,因为陆军在原子弹方面由于韩国铀矿的发现取得了进展,陆军对此寄以很大希望,所以必需拥有对美轰炸的工具,而且载弹量绝对不能小,所以要坚持制作出来,计划最迟在1946年初组建1个可以对美投掷原子弹的机组,因此Ki91得以继续建造,然而1945年2月,Ki91完成80%制造进度时,工厂遭美
军轰炸,用于制造Ki91的大量模具与设备被毁,无法进行关键的大型密封机舱加工以及发动机增压器制造,Ki91只得暂时停工,由于大量熟练工人入伍,迅速制作新的模具恢复制造的可能性很小,经估算要等到1946年才能恢复轰炸损失的设备重新开工,陆军只好放弃了Ki91的制作,已制成部分被拆毁,节约下来的资金与材料用于制造急需的战斗机飞机资料 (试作远距离爆击机 [ Ki91 ] )翼 面 积:224.0m2自 重:34,000kg最大重量:58,000kg设计最大航速:580km/h(高度10,000m)设计续航距离:10,000km设计上升限度:13,500m螺 旋 桨:4叶定速变矩螺旋桨发 动 机:标称2500马力 三菱 HA214 复列星型气冷18缸发动机 ×4乘 员:8名武 装:联装20mm机炮×5,单装20mm机炮×2 航空炸弹 8000kg总完成数:无主要型号Ki91:唯一试制机型号,生产中途停止。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3237064a1286521.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