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华为p20pro电池容量)
专题强化五 天体运动的“三类热点”问题
【专题解读】 1.本专题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行中的特殊运用,同步卫星是与地球表面相对静止的卫星;而双星或多星模型有可能没有中心天体,近年来常以选择题形式在高考题中出现。
2.学好本专题有助于学生更加灵活地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加深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
3.需要用到的知识: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规律等。
热点一 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和赤道上物体的区别
1.卫星的轨道
(1)赤道轨道:卫星的轨道在赤道平面内,同步卫星就是其中的一种。
(2)极地轨道:卫星的轨道过南、北两极,即在垂直于赤道的平面内,如极地气象卫星。
(3)其他轨道:除以上两种轨道外的卫星轨道,所有卫星的轨道平面一定通过地球的球心。
2.同步卫星问题的“四点”注意
v2Mm4π22(1)基本关系:Gr2=ma=mr=mrω=mT2r。
(2)重要手段:构建物理模型,绘制草图辅助分析。
(3)物理规律
①不快不慢:具有特定的运行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②不高不低:具有特定的位置高度和轨道半径。
③不偏不倚:同步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必须处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只能在赤道上方特定的点运行。
(4)重要条件
①地球的公转周期为1年,其自转周期为1天(24小时),地球半径约为6.4×103 k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约为9.8 m/s2。
②月球的公转周期约27.3天,在一般估算中常取27天。
③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半径最小为r=6.4×103 km,运行周期最小为T=84.8 min,运行速度最大为v=7.9 km/s。
3.两个向心加速度
产生原因
方向
大小
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
由万有引力产生
指向地心
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
由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分力为重力)产生
垂直且指向地轴
a=rω2,r为地面上某点到地轴的GMa=r2(地面附近a近似等于g)
距离,ω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随卫星到地心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减小 特点
4.两种周期
(1)自转周期是天体绕自身某轴线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天体自身转动的快慢。
(2)公转周期是运行天体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T=2π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和运行天体到中心天体的距离。
【例1】 (2020·湖北荆门市上学期1月调考)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在地球的近地圆轨道上正常运行;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r3GM,
图1
A.a的向心加速度大于b的向心加速度
B.四颗卫星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a>vb>vc>vd
C.在相同时间内d转过的弧长最长
D.d的运动周期可能是30 h
答案 D
解析 因为a、c的角速度相同,根据a=ω2r,因a离地心的距离小于c离地心的距离,所以a的向心加速度小于c;b、c是围绕地球公转的卫星,根据万有引MmGM力提供向心力Gr2=ma,得a=r2,因b的轨道半径小于c的轨道半径,所以b的向心加速度大于c,综上分析可知,a的向心加速度小于b的向心加速度,故A错误;因为a、c的角速度相同,根据v=ωr,知a的速度小于c;b、c、d是v2Mm围绕地球公转的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2=m,得v=rrGM,因rb的轨道半径最小,d的轨道半径最大,所以b的速度大于c,c的速度大于d,则vb>vc>vd,vb>vc>va,故B错误;因b的速度最大,则在相同时间内b转过的弧长最长,故C错误;c、d是围绕地球公转的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m4π2Gr2=mT2r,得T=2πr3GM,可知因d的轨道半径大于c的轨道半径,d的周期大于c,而c的周期是24 h,则d的运动周期可能是30 h,故D正确。
【变式1】 (2020·福建三明市5月质检)关于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同步,因此同步卫星的高度和线速度大小是一定的
②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的角速度虽被确定,但高度和速度可以选择,高度增加,速度增大,高度降低,速度减小
③在赤道上空运行的地球同步卫星一定相对地面静止不动
④为了避免同步通信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必须让它们运行在不同轨道上
A.①③
C.①④
答案 A
解析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面一定静止,③正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步卫星也绕地球自西向东转动,由于卫星轨道的圆心在地心,因此地球同步卫星一GMm定在赤道的正上方,且运动周期为24 h,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r2v2πGMm=m(T)2r,可知,轨道半径是确定的,而根据r2=mr2,线速度大小也是确定的,①正确,②错误;由于所有的同步卫星转动方向相同,运动速度大小相同,B.②④
D.②③
因此不会相撞,④错误。因此A正确,B、C、D错误。
【变式2】 (多选)[2020·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已经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具有定位、导航、授时、5G传输等功能。A、B为“北斗”系统中的两颗工作卫星,其中A是高轨道的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卫星,B是中轨道卫星。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卫星A可能经过江苏上空
B.卫星B可能经过江苏上空
C.周期大小TA=T0>TB
D.向心加速度大小aA<aB<g
答案 BCD
解析 A是高轨道的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卫星,静止在赤道上空,不可能经过江苏上空,故A错误;B是中轨道卫星不是静止同步轨道卫星,所以卫星B可能经过Mm4π2mr江苏上空,故B正确;根据Gr2=T2,可得T=4π2r3GM,半径越大,周期越MmM大,所以TA=T0>TB,故C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r2=ma,a=Gr2,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所以向心加速度大小aA<aB<g,故D正确。
热点二 卫星变轨和能量问题
1.变轨原理
(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如图2所示。
图2
(2)在A点(近地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卫星在轨道Ⅰ上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
(3)在B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Ⅲ。
2.变轨过程分析
(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1、v3,在轨道Ⅱ上过A点和B点时速率分别为vA、vB。在A点加速,则vA>v1,在B点加速,则v3>vB,又因v1>v3,故有vA>v1>v3>vB。
(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卫星在轨道Ⅱ或轨道Ⅲ上经过B点的加速度也相同。
(3)周期:设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r3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T2=k可知T1<T2<T3。
(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若卫星在Ⅰ、Ⅱ、Ⅲ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1、E2、E3,则E1<E2<E3。
【例2】 (多选)(2021·1月湖北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9)嫦娥五号取壤返回地球,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如图3所示为嫦娥五号着陆地球前部分轨道的简化示意图,其中Ⅰ是月地转移轨道,在P点由轨道Ⅰ变为绕地椭圆轨道Ⅱ,在近地点Q再变为绕地椭圆轨道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在轨道Ⅱ运行时,嫦娥五号在Q点的机械能比在P点的机械能大
B.嫦娥五号在轨道Ⅱ上运行的周期比在轨道Ⅲ上运行的周期长
C.嫦娥五号分别沿轨道Ⅱ和轨道Ⅲ运行时,经过Q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D.嫦娥五号分别沿轨道Ⅱ和轨道Ⅲ运行时,经过Q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 BC
解析 在同一轨道上运动时,嫦娥五号的机械能守恒,A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a3律T2=k可知,半长轴越大,周期越长,故嫦娥五号在轨道Ⅱ上运行周期比在轨
GMmGM道Ⅲ上运行的周期长,B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r2=ma可知a=r2,从不同轨道经过同一点时,加速度相同,C正确;由Ⅱ轨道在Q点减速才能变轨到Ⅲ轨道,可见vⅡQ>vⅢQ,D错误。
【变式3】 (2021·1月湖南普高校招生适应性考试,7)在“嫦娥五号”任务中,有一个重要环节,轨道器和返回器的组合体(简称“甲”)与上升器(简称“乙”)要在环月轨道上实现对接。以便将月壤样品从上升器转移到返回器中,再由返回器带回地球。对接之前,甲、乙分别在各自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且甲的轨道半径比乙小。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对接,处在低轨的甲要抬高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在甲抬高轨道之前,甲的线速度小于乙
B.甲可以通过增大速度来抬高轨道
C.在甲抬高轨道的过程中,月球对甲的万有引力逐渐增大
D.返回地球后,月壤样品的重量比在月球表面时大
答案 BD
v2GMm解析 对在圆轨道上运转的卫星,由r2=mr得:v=乙GMr∝1r,故v甲>v,A错误;甲需增大速度才能做离心运动,与高轨道上的乙对接,B正确;在甲Mm抬高轨道的过程中,由F=Gr2知,r增大,F减小,C错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6倍,故相同的物体在地球上重量大,D正确。
【变式4】 (多选)(2020·福建厦门市五月质检)2019年2月15日,《Science》刊登了一幅地月同框照,浩瀚深邃的太空中,在蔚蓝地球的衬托下,月球背面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这张照片由一架搭载在龙江二号上的相机拍摄,该相机的设计者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学生。已知龙江二号是伴随着嫦娥四号中继通讯卫星“鹊桥”发射的一颗小卫星,在近月点350千米、远月点13 700
千米的环月轨道上运行,主要进行超长波天文观测,则( )
图5
A.龙江二号在环月轨道运行时,速度大小不变
B.龙江二号在环月轨道运行时,机械能不变
C.若龙江二号在近月点要变轨进入圆轨道运行,应点火加速
D.若龙江二号在远月点要变轨进入圆轨道运行,应点火加速
答案 BD
解析 龙江二号的环月轨道是椭圆,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近月点速度最大,远月点速度最小,因此速度大小变化,A错误;龙江二号在环月轨道运行时,由于只有月球的引力做功,因此机械能守恒,B正确;在近月点的椭圆轨道运动时,GMmmv21通过该点之后做离心运动,因此r2<r,而在与该点相切的圆形轨道上运动GMmmv22时r2=r,因此在椭圆轨道通过该点时的速度大于圆形轨道上通过该点的速度,因此从椭圆轨道进入圆形轨道要点火减速,C错误;在远月点的椭圆轨道运GMmmv23动时,通过该点之后做近心运动,因此r2>r,而在与该点相切的圆形轨道GMmmv24上运动时r2=r,因此在椭圆轨道通过该点时的速度小于圆形轨道上通过该点的速度,因此从椭圆轨道进入圆形轨道要点火加速,D正确。
热点三 双星或多星模型
1.双星模型
(1)定义: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6所示。
图6
(2)特点
①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
Gm1m222=m1ω1r1,
LGm1m222=m2ω2r2。
L②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T1=T2,ω1=ω2。
③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1+r2=L。
m1r2④两颗星到圆心的距离r1、r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m=r。
21⑤双星的运动周期T=2πL3。
G(m1+m2)4π2L3⑥双星的总质量m1+m2=T2G。
2.多星模型
(1)定义:所研究星体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各星体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
(2)三星模型
①三颗星体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质量相等的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7甲所示)。
②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如图乙所示)。
图7
(3)四星模型
①其中一种是四颗质量相等的星体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沿着外接于正方形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丙所示)。
②另一种是三颗质量相等的星体始终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另一颗位于中心O,外围三颗星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丁所示)。
【例3】 (多选)(2018·全国卷Ⅰ,20)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
A.质量之积
C.速率之和
答案 BC
解析 由题意可知,合并前两中子星绕连线上某点每秒转动12圈,则两中子星的12π周期相等,且均为T=12 s,两中子星的角速度均为ω=T,两中子星构成了双星模型,假设两中子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速率分别m1m2m1m2为v1、v2,则有GL2=m1ω2r1、GL2=m2ω2r2,又r1+r2=L=400 km,解得ω2L3m1+m2=G,A错误,B正确;又由v1=ωr1、v2=ωr2,则v1+v2=ω(r1+r2)=ωL,C正确;由题中的条件不能求解两中子星自转的角速度,D错误。
【变式5】 (多选)(2020·山西阳泉市上学期期末)如图8所示,A、B、C三颗行星组成一个独立的三星系统,在相互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一个共同的圆心O做角B.质量之和
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速度相等的圆周运动,已知A、B两星的质量均为m,C星的质量为2m,等边三角形的每边长为L,则( )
图8
m2A.C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为3GL2
m2B.A星所受的合力大小为7GL2
7C.B星的轨道半径为4L
L3D.三个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2πGm
答案 BC
m·2mm2解析 C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为FC=2FACcos 30°=3GL2=23GL2,2选项A错误;A星所受的合力大小为FA=FBA+F2,其中FBACA+2FBAFCAcos 60°Gm22Gm2m2=L2,FCA=L2,解得FA=7GL2,选项B正确;因A、B所受的合力相等,12Gm2Gm2+L22LL2cos 60°m27均为FA=FB=7GL2,由几何关系可知R=,解得R=BGm24L,B7L2m24π2选项C正确;对星球B:7GL2=mT2RB,解得T=πL3Gm,选项D错误。
【变式6】 (2020·广东广州市二模)如图9,“食双星”是指在相互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彼此掩食(像月亮挡住太阳)而造成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两颗恒星。在地球上通过望远镜观察这种双星,视线与双星轨道共面。观测发现每隔时间T两颗恒星与望远镜共线一次,已知两颗恒星A、B间距为d,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可推算出双星的总质量为( )
图9
π2
2π2
答案 B
解析 设A、B两天体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两者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相同,设为T′,由于经过时间T两者在此连成一条直线,故T′=2T
对两天体,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mAmBmAmB2π2πGd2=mAT′2r1,Gd2=mBT′2r2
π2d3其中d=r1+r2,联立解得mA+mB=GT2,故B正确。
π2
4π2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2868084a125708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