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attentive)
论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环境设计的启示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回到实践如此循环往复向前发展的辩证过程。实践的唯物主义要求对事物一定要从主体、人的实践方面来理解,寻找人与世界之间的联系点和关节点。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艺术作为马克思揭示的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环境设计在本质上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对环境设计的认识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之中加强对两者的理解。
关键词:环境设计;方法;马克思主义;平衡;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是指对于某一或一些主体的客观环境,以设计的手法进行整合创造的实用艺术。环境设计包含的学科相当广泛,主要由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等内容组成。它包括作为环境的主体的建筑设计及相关的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设计。同时,各环境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和规划内容也属于这一范畴。环境设计是个新概念。大,涉及整个人居环境的系统规划;小,关注人们生活与工作的不同场所的营造。设计一词可以理解为创造,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制造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设计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现代环境设计理论,把平衡社会利益、公众参与、信息交流和价值评估等概念引入设计中,对环境的视觉质量、“环境行为关系、环境形式与意义的关系、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保护,使用者的特殊需求,环境生态平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使环境设计在协调人与物、人与自然、物与物、物与自然的关系上,得到完美体现。
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回到实践如此循环往复向前发展的辩证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为人们正确解释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伟大变革。作为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时不在指导着我们的生活。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与环境设计的联系
马克思的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而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给人类带来一个温馨舒适,能够满足人类的生理、心理以及较高层次需求的生存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与客体都是以人为本的新时代背景下的任何设计都离不开以人为本的需求,具体包括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与此同时设计理念还应该能够协调好人与自然、人的实际交流等多个方面的关系,只有建立在为人服务基础之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才是成功的设计。“人性化”设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现如今社会主流的“AI”,在它的推动下所出现的一系列智能家居、智能系统,为我们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智能扫地机器人可以大大减轻上班族生活上的压力,地铁、火车的智能化自助售票检票使人们出行更加便利的同时也减轻了城市工作人员的负担。这些设计的意义不仅是存在于商业作用上,他们对社会发展促进,对人类产生的便利才是他们的最终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与环境设计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包括矛盾分析法和唯物辩证法。其中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坚持一分为二,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包括分析部分把握整体的方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通过偶然认识必然的方法;有利可能变成美好现实的方法。主要概括为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是如此,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一个好的设计必不可少的原则。人、自然、社会是构成我们生存环境的三要素,而且人是这三个要素当中的核心环节,能够对自然以 及社会活动起到掌控、调节的作用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拥有巨大的能力,也是在这三者当中身处最底层的要素,尽管对其它两个要素起到了绝对的、统治和掌控作用,却也是最脆弱的因素,受到其他两个要素的制约和影响。
三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只有三者实现了和谐统一的发展,环境设计的任务才能够真正地完成。因此,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我们最先要做的就是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这也是我们在开展一切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坚持的基本设计原则,此外,一个设计项目的评价标准也是建立在这个原则之上的。不仅是环境艺术设计者,甚至对于规划整个城市的设计师而言,都应该拥有这样全面客观的强烈意识,正确地辨别城市化、全球化、唯物主义等几个概念之间的正确关系。如今很多的现代设计师追求设计中的“灵感”,他们认为设计无需刻意,而是凭感觉去创造。但如果设计师过分的注重设计的偶然性,而将本有的设计理念弃之于不顾,那么往往会适得其反,设计的作品也许会太过浮夸,缺乏现实感。故而我们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出发,以现实为基点来发挥每个人独有的遐想。景观,随着经济水的提高,需求的不同,也必然随之发展和变化。继而人们对景观的功能性要求更加看重,正是在这些功能要求下,才继而出现了兼具各种功能的景观构筑物,如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了解决公园中大型露天广场未能好好利用的问题装置了景观筑物—像索之墙。覆盖反光材料的模块,用堆叠错落的形式,把景观墙摆成了高低错落的曲线形,将这个广场划分成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空间。当人们随意穿梭其中,可以随意和墙体光影互动,继而增加广场与人的和谐相处关系....景观中的功能因素正是社会发展中的各项要求而为一种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发展的因素。作为一个环艺专业的学生,我们所做的每一个设计都要从现实出发,以实际为主。关心到人的每个方面,从人本身到周遭的环境,不断深入设计。将设计的本质内涵通过对人的服务折射至社会环境、生态环境。而与生活更为息息相关的产品设计也尤其重视这点,根据受众人群的不同每个产品都要做出不同的改变,比如我们最常用的电子设备—手机, 根据使用人群的不同分为不同种类,大屏智能机、翻盖手机、学生电话手表、老年机等等,这都是设计师们实事求是思考后的产物。从社会发展的总体看,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社会认知同“自然”认知相比,显著特点就是它同人们的利益有关,因而只有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的科学认知。社会评价是指对社会现象、社会活动的意义评估,这种评估当然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现主义,进行科学的评估;而鉴别是不是科学评估,其根本标准是生产力标准,最高标准是人民利社标准。
五、结语
马克恩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的,是宽广的,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学习设计,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尊重人民、规律、自然、实践等,才能做出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设计,而这样的设计,才是符合原则、符合规律,符合意志的作品,才能够被使用者更好、更快的接受与使用,这也应该是一个设计师做每一个设计最衷心的目的。作为一个尚未毕业的学生,我们更要时刻谨记设计的本质,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自觉地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坚持辩证思维,反对片面性、绝对化;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从而在重大理论是非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正确的学术方向,设计出既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又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向北,李文霞.论马克思主义联系的观点与景观设计[J].知识经济,2010(23)
[2]杨春贵,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2367997a1208600.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