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摄影器材网上商城)
20114585 徐建航
论海湾战争之“点穴式打击”
在古老而神秘的中国功夫中,有一种神奇或者说是神秘的功夫,叫做“点穴”。在武侠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只要瞄准敌人的要害穴位,“啪啪”地点上几下,即使功夫再高的大侠也只能束手就擒。当古老的中国功夫遇到了现代信息化战争,“点穴式打击”便应运而生了。
“点穴式打击”从海湾战争开始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到现在更是为军事专家们和军事爱好者们热烈追捧。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这场战争是二战后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它不仅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首先,伊拉克军队的实力并不容小觑。伊拉克军队先前经历了8年两伊战争,军队人员的训练基本上从未停止,军事装备也因为战争而不断发展。同时,伊拉克军队的机械化成都很高------
为了有更直观的认知,我们来看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的情况。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5时30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经过约14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7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8月3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8月6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20万人,坦克2,000余辆。8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再看看科威特的军事实力。
1 20114585 徐建航
科威特有约20000军队。但是面对伊拉克军队的袭击,却显得束手无策。伊拉克军队从开始进攻到占领其首都用了19个小时,用了约35个小时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而科威特军队只有大约5000人逃到了沙特阿拉伯,其余部队溃散或者投降。
伊拉克军队能够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一场战争足以说明了伊拉克军队的整体实力还是很强的。
但是在海湾战争中,当伊拉克军队面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时,为什么会显得那么束手无策呢?
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军队仅仅抵抗了42天就失败了。据战后统计,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在参战的43个师中共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门火炮被击毁或缴获,107架飞机被击落、击毁或缴获。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9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踪。关于海湾战争的伤亡数字有争议。盟军死亡人数可能是378人,其中美军因战事身亡的有148人,非战事身亡的145人。英军死亡47人,阿拉伯军队死亡40人,法军损失2人。盟军死亡最多的是在1991年2月25日,该日一颗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击中一个美国兵营造成28个美军预备队员死亡。盟军受伤人数可能少于1000人。伊拉克伤亡人数的争议比较大。有些估计说少于1500人死亡,有些说约20万死亡。大多数学者认为死亡人数在2.5万到7.5万之间。受伤人数也不清楚。被美军俘虏的伊拉克人为7.1万。估计的伊拉克平民死亡人数从100人到超过20万人不等。
不管精确的伤亡数字是多少,但是我们却足以看出,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败的非常惨!
之造成这种局面,“点穴式打击”在这其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
“点穴式打击”就是对敌方的重要节点或机构进行精确打击,以较小的代价改变战场态势,从而奠定胜利的基础。
“点穴式打击”的基础是节点的存在
一般指敌方的信息系统,指挥中枢,力量重心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人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军队指挥也是这样。上级对下级的指挥从以前的飞鸽传书或者传令兵传递变成了电话或者电报传递,这样以来各种通信站就成了通信顺畅的关键。类似的,发电厂、变电站、雷达站就成了维持社会正常运转,信息通畅的重要节点。而在敌人眼中,这些地方就成了致命的“要穴”。
在海湾战争开始时,联合国军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而空袭目标就是上面2 20114585 徐建航
所说的节点。空袭开始后,伊拉克的雷达站、中继通信站、发电厂、变电站相继遭到了打击,使得伊拉克军队的指挥系统基本瘫痪。军队指挥官无法对下面的士兵下达命令,下面的士兵也不知道向哪个方向进军。这就导致了伊拉克军队虽然有实力但是却不知道向那个方向发力。联合国军仅仅用了空军投下几十枚导弹就使得庞大而强大的伊拉克军队一下子变成了瞎子、聋子,无法发动有效进攻。
再如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主要打击了伊拉克50个重要目标。这些目标大多为伊拉克信息探测系统(如雷达站)、通信、指挥及控制中心等系统。对这些重要目标的破坏,造成了伊军防御部署的整体瘫痪。
“点穴式打击”的威力可见一斑„„
“点穴式打击”的保障是制信息权
在信息化战争中,保证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是情报信息。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尤其是美军使用的高技术兵器几乎包括陆海空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有军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夜视器材、新型坦克、隐型飞机、巡航导弹、防空导弹系统、电子战武器、军用计算机、C-31系统等等。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同时利用RC-12电子情报飞机在内的空中情报网,以及地面和海上的情报网,大范围、全时空地实施情报战,及时、准确地获取对方信息。同时,美英凭借在电子技术上的显著优势,出动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等,实施超强电子干扰,保障空中突防和地面进攻。在进行电子干扰的同时,又运用反辐射手段摧毁伊军雷达设施,并对重要电子目标实施无线电识别和定位,及时引导火力摧毁。军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夜视器材、隐形飞机、电子战武器、军用计算机等为联合国取得制信息权提供了条件。通常多国部队先通过卫星或者侦察机发现“要穴”然后再由EF—111、EA—6B和EC—130H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 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
这样以来就导致了战场信息的单向透明,简单地说就是多国部队能够实时了解伊拉克军队的一举一动,但是伊拉克军队却不知道对方在干什么。多国部队可以依次对伊拉克重要“节点”进行打击,而伊拉克虽然有飞机、导弹却由于失去了眼睛只能束手无策„„
“点穴式打击”的重点是精确打击
近年来,精确制导武器在命中精度、制导方式、投掷距离等方面均取得了飞3 20114585 徐建航
速发展。近年来,精确制导武器在命中精度、制导方式、投掷距离等方面均取得了飞速发展。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军的“阿帕奇” 攻击直升机、F-16战斗机、F-117A隐形战斗机、B-2隐形轰炸机等作战飞机的信息化比重,达35%以上。“战斧”巡航导弹、防区外对地攻击导弹、“铺路”系列激光制导炸弹,以及最新装备部队的电磁脉冲弹等武器信息化比重,达45%以上。由于这些信息化武器系统的使用,这场战争的空袭精度达到了50%。
海湾战争中最具有轰动效应的是B-52轰炸机在防区外对伊拉克一水坝进行攻击时,首先发射一枚导弹在厚重的混凝土墙上打开了一个洞,然后发射第二枚导弹,第二枚导弹恰好从第一枚导弹打的洞里钻进去,完成对水坝内重要设施的攻击。这可以说是精确打击最为传神的例子„„对于点穴打击,精确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防区外对敌方重要节点进行精确打击(即招招集中要害),既可以高效的对摧毁敌方的作战体系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存自身作战力量,还能够以很小的代价换取巨大的战场利益,可谓一举三得!
正式由于这个原因,精确制导武器(如战斧式巡航导弹)在战争局部战争中出现的越来越频繁,对战争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例如在距离我们最近的利比亚战争中,开战第一天美国就通过海基、陆基方式发射了10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对卡扎菲的重要军事节点予以了致命的打击,使其指挥系统处于半瘫痪状态。再之后以北约空军同样采取空袭中的方式对卡扎菲的兵营、机场、装甲部队、武装运输车队等进行了精确打击。卡扎菲面对着他花重金打造的装甲部队在一次次空袭中化作一团团火球,只能仰天长叹„„
这,非接触式打击、极小的附带损伤、极大的战场效益,就是精确打击的巨大优势。
综上所述,节点、制信息权、精确打击构成了威力巨大的点穴式打击。
海湾战争的结束不代表它对这个世界影响的结束。海湾战争中“点穴式打击”的震撼直接影响了21世纪世界各国的武器发展方向,同时间接推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改造进程„„
事实上,自进入新世纪以来,精确作战便已成为各军事强国竞相追逐的发展目标。而今随着军事科技的迅猛发展,精确作战的内涵日益丰富,已不再局限于使用先进武器系统和高技术弹药等进行单纯精确火力打击,而是延伸拓展至精确侦察定位、精确指挥控制、精确作战保障及效果精确评估等各领域,使现代军事行动在各个层面上均凸显出鲜明的精确化时代特征。可以说,“精确”如今已不仅成为联合作战制胜的重要“砝码”,更成为信息化战争必争之“高地”
4 20114585 徐建航
海湾战争结束后,各国的武器装备发展纷纷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以当事国美国为例,正是由于海湾战争,有“同温层堡垒”之称的B-52轰炸机大量被进行了现代化升级,主要是对B-52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得它可以进行精确攻击,能够在防区外对敌方“要穴”进行“点穴式打击”。B-52也是趁着这股东风服役寿命得以延长,上个世纪50年代出现的它可能服役到2020年后。除了对老旧的武器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美国现在正在研制X-51超高音速导弹,一小时内可以打击全球任意地点。“点穴式打击”正由近距离点穴升级为长远距离的点穴致命„„
而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而言,其意义更为深远。
在海湾战争之前,解放军对敌方的打击样式基本上是以面杀伤为主,对某一点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十分有限。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十分强大,但是设想一下,如果解放军的指挥作战节点机构都被敌方通过“点穴式打击”摧毁,那么我们是否会落到和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一样的境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基本上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解放军开始了现代化改造。“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战争”之类的词语开始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雷霆—2”激光制导炸弹、“雷石—6”制导滑翔炸弹、P12战术导弹系统、FT-1和FT-3精确制导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也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各种军事演习也越来越重视信息化条件下的精确打击作战。可以说,海湾战争中的“点穴式打击”作战样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进程,使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单纯的钢铁巨兽逐渐转型为具有信息化头脑的钢铁巨兽!
既然“点穴式打击”有如此大的威力,那“点穴式打击”是否是一种全新的战术呢?我的回答是:不是
在中国古老而神奇的兵书——《孙子兵法》中有“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的论述。就是指若迫不得已发生了战争,则应保证己方损失维持于最小,而同时这条要则又表现为在对对手的打击程度上。大规模军力交锋必然导致双方损失惨重,因此实施有效的打击使一国屈服或失去战斗力是比全面战争好得多的手段。这一点在古时先对而言比较难以做到,但时至今日,各种高科技应用于战争使“点穴式打击”,“外科手术式打击”和“斩首打击”成为现实。
“点穴式打击”应该说是旧思想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产生的战术。既有古典气息有颇有现代气质!
再让我们想一下,“点穴式打击”既然在局部战争中春风得意,那它是否可以主导一场大规模战争或者超大规模战争呢?
我觉得未必!
5 20114585 徐建航
首先,点穴式打击的关键在于打击要点,一击而致对方瘫痪。
其次,“点穴式打击”的作战时间短,强调作战行动的突然性。
再次,“点穴式打击“的打击距离远、范围大,尤其注重防区外、超视距远程打击。
但是面对大规模战争或者超大规模战争,点穴式打击就显得力不用心了。最为显而易见的是进行精确打击的武器造价都相当高昂。举个例我们很近的例子,在利比亚战争开始的第一天,美国从他在附近的舰艇上向利比亚的防空设施发射了10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而每枚导弹的造价在60万美金到80万美金不等。据专业人士顾忌,这100多枚导弹大约价值在一亿美元左右!而进行精确打击的飞机更是天价,几乎每一架飞机的造价都在一亿美元以上,特别是F-22和B-22这两型飞机。2005年时F-22的单价为3.546亿美元,而B-22轰炸机更是达到了单价20亿美元!大规模战争中的损失时不可避免的,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战争成本,又会有哪个国家能够支撑起大量的点穴式打击呢?
然后当大规模战争发生时,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就不会像海湾战争中那样悬殊,战争信息的单向透明就难以实现。缺乏战争信息强有力的支撑,精确打击武器就无法施展拳脚了。
其次,大规模战争的战场规模会显著变大,战略纵深会极大地延伸。整个战场上的连结就会明显复杂很多,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也就会复杂很多。能够使得一击制敌的节点就会少很多。想要做到通过一次打击便改变战争态势就不是很现实。
再次,正是因为战略纵深的极大延伸,使得攻击无法再短时间内完成,也就无法进行突然攻击。没有了突然性,点穴成功率就会明显降低„„
最后,战场扩大,战略纵深延伸,如果把重要节点放置在内部,那么即使进行防区外打击,也有点鞭长莫及的意思。另外随着现代反导武器的诞生,精确制导炸弹的效力也会相应缩水。
综上所述,虽然点穴式打击具有很多很多优势,但是它仍然难以主导一场大规模或超大规模战争。
在文章的最后,我有点天马行空的想法要说说。
“点穴式打击”基本上都是由美国使用,对其它国家进行致命打击,那我们是不是在迫不得已的时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我想这个很可行,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条件都具备。
首先看看现状,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国家对我们国家进行了层层围堵。比较著名的还有“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它们使得我们国家的海军的活动范围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同时美国在我们中国周边部署了很多军事基地,使我们有点腹背6 20114585 徐建航
受敌的感觉。
但是对于这些封锁,说它强大,言之有理;说它不堪一击,也不无道理。这些所谓的封锁线基本上是以某个或某几个基地作为战略支撑,然后通过舰艇船只的来回航行串联起来的。那么这些基地不就是我们需要寻找、需要进行打击的目标吗?它们距离我国距离比较近,为多种精确打击武器的突然袭击创造了条件。
假想一下,在迫不得已开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突然发射比较大量的导弹以冲破导弹防御系统对第一第二岛链的几个重要军事基地进行致命打击,同时通过高密度饱和式导弹攻击对游荡在西北太平洋的航母战斗群进行致命打击,使美国在短时间内便失去了西北太平洋的战略支撑,同时此举有利于我国在西北太平洋取得制信息权,占据单向透明的战略优势,为之后的海战打下基础。我们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对美国在中国其他方向的军事基地进行攻击,消除战略威胁。在此种情形下,美国的进攻就会显得缩水很多,因为失去西太平洋的战略支撑后它只能从本土发动远距离袭击,在袭击过程中又会面临信息支持不足的困难,它那些对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巨大依赖的战争机器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这样就能够在保卫国土的情况下冲破封锁,为以后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点穴式打击”作为一种依托现代高科技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作战样式,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7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2320581a1201968.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