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佳能E-TTL闪光灯的使用

浅谈佳能E-TTL闪光灯的使用


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摩托罗拉edgespro)

浅谈佳能E-TTL闪光灯的使用

作者:单骁寅 上海 中国

上个月,被单位领导临时抓丁,赶鸭子上架去拍摄一场会议。由于事出仓促,没时间熟悉会议现场环境,所以事后对自己拍摄的照片不太满意,总觉得自己可以拍得更好些。于是深入研究了一下闪光灯使用原理和佳能E-TTL闪光灯的使用原理。研究之后我认为,还是可以通过一些细节的调整来提高拍摄效果的。现把个人的体会总结成文,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对也请指点。

先介绍一下器材:使用了佳能(非全画幅)APS-C机身、24-70L红圈镜头的24mm端和一个佳能原厂E-TTL闪光灯热靴天花板反射。由于不是全画幅,实际可用的ISO上限只能是ISO400。

再介绍一下拍摄环境

拍摄环境1:会场外的走廊;光线——走廊中的天花板日光灯,由于数量少而使得整个走廊比较昏暗。不用闪光灯、ISO400、1/10s、F2.8才能拍出正常曝光的人像和背景。

拍摄任务:会议主要领导进入会场前互相之间的握手问候。由于重要领导有多个,且希望照片中都能清晰可见,所以景深要求范围在2.5米,为此光圈被定在F8了。再考虑到走动握手时人物动作还是很快的(不是摆拍),所以速度不能低于1/100s,因此,最后决定上闪光灯。所以最后拍摄数据为ISO400、相机M档(1/100s、F8),一个佳能原厂E-TTL闪光灯热靴天花板反射。

拍摄结果的成功是:多位重要领导握手区域内曝光满意。 拍摄结果的遗憾是:握手人群范围之外、悠长走廊远处的背景光线显得较暗;由于闪光灯回电需要时间,错过了不少珍贵的瞬间。

拍摄环境2:会场——室内70平米;光线——窗户都拉上了窗帘,主要靠房间上方的普通办公室、非会场专用照明;会议桌比较狭长的长方形。要拍摄的对象围坐在这个长方形会议桌四周。主要领导们对坐在长边两侧。会议桌短边两侧也坐了普通与会者(他们遮挡了拍摄的角度,只留下两个唯一的拍摄窗口。

拍摄任务:长方形会议桌长边两侧主要领导们开会发言、讨论时的照片。由于重要领导有多个,且希望照片中都能清晰可见,所以景深要求范围在2.8米,为此光圈被定在F8了。再考虑到是手持拍摄,且人物本身的运动(不是摆拍),所以速度不能低于1/60s,因此,最后决定上闪光灯。当时忙晕了,任然选用了1/100s作为快门速度。所以最后拍摄数据为ISO400、相机M档(1/100s、F8),一个佳能原厂E-TTL闪光灯热靴天花板反射。

拍摄结果的成功是:2.8米景深范围内的多位重要领导都清晰且曝光满意。

拍摄结果的遗憾是:会议桌之外、会议室四周墙壁处的背景光线显得较暗。

接下来,谈谈使用闪光灯的理论知识研究:

网站上有许多这方面的文章和论坛。他们都谈到了不少正确使用闪光灯的知识。但一般比较侧重在M控制闪光灯输出时的闪光灯应用。下面简单摘录一些(

使用闪光灯,得到准确曝光值至少有两个途径:

1、根据闪光灯输出指数和光圈大小以及闪光灯和主体的距离,计算曝光量——其实并不复杂;

2、闪光灯对灰卡闪光,用专业测光表对灰卡测光,得出光圈值。

如果不考虑背景,闪光灯对主体曝光,决定因素有三:

1、闪光灯输出指数(亮度)

2、闪光灯和主题的距离(闪光有衰减率的问题)

3、光圈大小及ISO高低

如果清楚了这三个因素各自在闪光曝光过程中的影响,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_^

对主体的曝光,在闪光正面强辐射的范围内,快门并不是常委之一,没有发言权,也就是说不管您设置的快门是1/10,还是1/100,只要没有超出相机和闪光灯的同步速度(如1/250),闪光的曝光量是一样的。如果超过同步速度,影像上将留下快门帘半开的黑影。

2、用闪光灯的时候,实际有效的快门速度就是闪光灯有效的同步速度,而不是您和相机设置的快门速度,因此不难理解,AV档下,当光圈已定时,相机根据内置测光系统而自动设定的快门速度只对背景有效,而主体曝光的变化取决于闪光输出指数和闪光距离——这需要您人为去控制,相机并不知道您想如何表现。

3、当闪光灯的工作模式设在ETTL时,控制闪光输出指数的方式就是相机的“闪光曝光补偿”调节;当闪光灯工作模式设在M档时,控制闪光输出指数的方式就是直接加减(1,1/2,1/4,1/8,1/16„„)

本文并不想就此再做解释。本文只想谈谈佳能E-TTL闪光灯与本文会议拍摄任务有关的相关知识。

根据E-TTL自动闪光灯系统操作流程可以知道:

1. 半按快门对焦时,相机利用多区传感器连接到对焦点使用评价测光对周围的环境光线进行测光。如果你拍摄时相机模式选择自动挡、P档或AV档的话,基本基于这个来决定自动的参数。

2. 完全按下快门拍摄时,会在快门打开前先预闪。预闪时是使用多区传感器使用评价测光对反射的光线进行测光。

3. 比较周围环境光线和预闪的测光读数,并考虑测光距离这一因素来计算出最佳的主闪光输出(当然你可以通过调整闪光级别来修改这个主闪光的输出量)。并根据你相机的图像感应器尺寸自动调整闪光缩放机制,以此为有效视角提供理想的闪光角度。

4. 最后开拍和开闪。

现在让我们回头看看第一个拍摄环境中的两点拍摄遗憾:(1)握手人群范围之外、悠长走廊远处的背景光线显得较暗;(2)由于闪光灯回电需要时间,错过了不少珍贵的瞬间。

对于第一个遗憾,其实很好理解。在ISO400、相机M档(1/100s、F8)这样的拍摄数据下,闪光灯的照明已经成为整个照片场景中的主要光源(请参考:当时如果要得到正常的曝光和背景需要的拍摄参数是:ISO400、1/10s、F2.8)。神灯虽然厉害,但也不是万能的,它无法违背光线亮度随着距离递减这一规律。一个佳能原厂E-TTL闪光灯热靴天花板反射无法照亮整个狭长的走廊。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有两个。一个方法是在走廊里架设其它光源。如果常亮的光源领导不喜欢,可以考虑无线闪光灯组件。佳能相机能同时控制最多3组闪光灯(A、B和C),并为A组和B组之间按需要选择一种照明比(8:1到1:8)。这样只要每隔一定距离放一个闪光灯就能照亮整个走廊。这个方法的额外好处是可以让走廊拍出按需明暗交替的艺术效果。但弊端是毕竟不是摆拍,额外摆放的设备容易被人碰倒,或者领导不愿意走廊中有这些额外的设备。这时如果你能说服领导给你加米,你还有第二个方法。第二个方法是使用全画幅相机(比如5DmarkIII)。这样可用的ISO就能提高到ISO6400,从而使得相机M档(1/100s、F8)这样的拍摄数据下(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把快门上升到1/160s以上),也能获得正常的曝光。这种方法能让拍摄主体(握手的领导们)和背景都曝光接近正确。这时再通过一个佳能原厂E-TTL闪光灯热靴天花板反射来确保主体的曝光。

至于第二个遗憾,只能通过使用全画幅相机(比如5DmarkIII),采用高ISO来予以解决。否则必须使用闪光灯,而闪光灯回电又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

最后再让我们回头看看第二个拍摄环境中的拍摄遗憾:会议桌之外、会议室四周墙壁处的背景光线显得较暗。道理和第一个拍摄环境中的第一个遗憾是一样的。解决方法也相同——无线多闪或全画幅机身高ISO。如果没钱升级机身,又不想无线多闪,那么考虑到开会时,大家相对比较静止。若愿意再牺牲部分景深并优化焦平面的摆放,则可以把光圈放大到F5.6,从而允许把实际拍摄参数从(ISO400、1/100s、F8)修改为(ISO400、1/25s、F5.6)。这样环境光的影响力将提升8倍,从而改善会议室四周墙壁处的曝光,获得更为明亮的背景。

啰嗦了半天,还是无法给出只使用了佳能(非全画幅)APS-C机身、24-70L红圈镜头的24mm端和一个佳能原厂E-TTL闪光灯热靴天花板反射时有何解决方案。有嘛?没有。如果有,就是和领导商量,允许摆拍并听从你的拍摄指令,同时让你的相机上三脚架。用何种参数就作为作业留给你了。如果你前面看懂了,应该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本人单骁寅,水平有限。有不对的地方还望高手指正。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2251460a119253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