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事件始末

中兴事件始末


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宝马760li)

中兴事件始末美国商务部宣布再次处罚对中兴是一次惨烈的打击,全社会都能感受到中兴的地震。中兴董事长殷一民4月20日在集团深圳总部简短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美国的出口禁令可能导致中兴通讯立即进入休克状态,并将伤害到公司8万员工、30万股东,以及全球数百个运营商客户与数亿终端消费者。事件起因已经路人皆知,中兴为违反美国禁止向伊朗出口商品的禁令,在长期和美国政府谈判后妥协,接受8.9亿美元的处罚并承诺开除4名高管及追究其他35名涉案员工的经济责任。2018年2月份美国商务部接到指定律师的调查报告,要求中兴提供履行处罚员工承诺的证明,中兴承认除开除4名高管以外未按承诺处罚其他涉案员工。美国商务部估计是动了肝火,声明中使用了一连串“ZTE made false statements”的指责。中兴面对的不仅是支付3亿美元违约罚款,更严重的是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实施为期7年(截止2025年才结束)的出口禁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如果严格实施,仅出口禁令一项就有可能给中兴造成致命打击。美国商务部的禁令让中兴、芯片、中美贸易战集体成为一周以来所有大众媒体的头条。通讯行业内外对中兴踩雷的原因、禁令本身的合理性以及中美政治关系与经济科技力量的消长做了不同角度的解读。除了某水产动物一如既往抛出的惊人言论以外,其它很多解读与爆料都颇有意义。不过我依然想对美国商务部一项禁令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的原因以及对未来的启示做综合的反思。一、商业生态危机这次中兴危机暴露出的全球性风险是商业生态危机,这是每一家企业都可能置身其中的巨大风险。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产业链独立生存,也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完全控制一项复杂技术的全球产业链。再强大的企业也只构成供应链的一部分,和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关联行业、竞争行业共同形成有竞争有合作的商业生态。辖下高通、博通、英特尔、谷歌、康宁等一众巨头,掌握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全技术链的美国政府有足够的信心处罚中兴。即使是全球第四大通讯设备制造商,中兴在美国政府和全硅谷面前也只是随时被碾压的小石子。很多分析认为,如果中兴无法及时和美国政府达成和解,包括网络设备和移动设备业务的供应链都可能遭遇毁灭性打击。然而商业生态既赋予美国看似更大的碾压力量,也给美国自己带来挑战。首先,供应链上每个环节都是互相影响的,对上游的伤害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中兴被追罚当天就引发美国供货商的股价震荡,在纳斯达克挂牌的Acacia、Oclaro和Lumentum等股价掉头直下。其次,技术全球化,不但意味着美国作为技术霸主有机会把触角伸得更远,也意味美国以外的企业有机会崛起和反击。美国虽然始终在通讯领域技术版图上占有最大的一块领土,但包括中兴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也在5G等技术上占据局部优势,孙正义囊中的ARM更控制着移动产品都无法绕过的基础架构授权。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处罚所依据的EAR(出口管理条例)立法已经脱离当今世界贸易和技术格局的实际,不但在可执行性上有严重瑕疵,还会给包括全球贸易基本稳定带来重大隐患。美国传统时代的贸易立法在互联网世纪是非常不合理的,如同依圣经管理罗马一样滑稽。二、处罚合理性很多人批评美国以国内法处罚国外企业违反法律基本原则,这个批评在这个个案里未必站得住脚。美国对伊朗的禁运制裁在联合国多次获得通过,中国投过赞成和弃权票却没有投反对票。中国政府既然同意加入对伊朗的禁运,也没有理由单方面反悔。根据行政法原则,行政处罚力度是和违法情节对应的。中兴缴纳巨额罚款已经实质性履行和解协议,这次被查出未履行对35名员工经济处罚的承诺很难说有严重损害结果,更多是给美方造成不可信任的印象。美国商务部对中兴近乎致命的禁售处罚很可能是出于情绪的反弹,中兴要寻求转机也只能靠自己争取了。至于有观点认为美国商务部再次处罚中兴违反一事不二罚的原则,这里就需要解释中兴违反和解协议和违禁与伊朗交易是一件事引发的两个行为,美国商务部对违反和解协议的行为做出的处罚是独立的。三、中兴应该背什么锅“芯太软”已经成为中兴在处罚面前毫无还手之力的公认原因。但缺乏芯片技术未必就应该由中兴来背锅。每个企业都要面临技术、运营、产品、品牌、销售、供应链控制等众多难题,这些是无法在一个阶段里就解决的,只能在不同阶段里重点解决不同问题。技术本身也是错综复杂的,通讯行业极少有企业可以掌握所有核心技术。三星这样的技术巨人,软件水平也还在初级阶段。不要说中兴一家,即使中国的国家科技实力在芯片这样的核心领域中,也必须尊重发展规律,一步一步来。中兴推不掉的锅,是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冒重大风险来隐瞒事实。既然已经明确承诺,无论是否合理中兴都应该对指定35名员工给予处罚,这也是非常简单可以解决的事。然而中兴宁可隐瞒真相,在2016年11月和2017年7月两次提交美国的文件中虚假陈述,最终激怒了美国商务部。相信中兴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太聪明。这是一种中国生存语境下的聪明,换了美国监管环境就走向了反面。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755854a114420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