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9高效课堂优化练习

2012.9高效课堂优化练习


2023年11月25日发(作者:lgkf700)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随堂优化练习

第一课:1.如果你计划去考察元谋人的遗址,应该去(

A、北京 B、陕西 C、河南 D、云南

2.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能不能直立行走 B、会不会说话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火

3. 在北京人 生活的山洞里,有6米多厚的灰烬。这说明了

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B、北京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C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4. 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群体一起生活。这主要是因为

A、当时的生活环境恶劣 B、人们的体质发育 不全

C、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近 D、当时的生产工具 简陋

5.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比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兽骨和树

子。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气而人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

氏。 ------《韩非子》

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做怎样才能够生活下去?

②、材料二证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③、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个远古居民时期?

6.互动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和你最亲近的人谈一谈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第二课:1. 1、下列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是(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

A、玉米 B、水稻 C 小麦 D、粟

3、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原始农耕生活特点的一项是(

A、种植粮食 B、饲养家禽 C、制造陶器 D、定居

4、如果你去西安旅游,你能就近参观(

A、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B 谋人遗址

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5、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A、水稻、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玉米、粟

6、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①会种植粮食

会饲养家禽 ③会制造陶器 ④会建造房屋 ⑤用针缝制衣服 ⑥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

7、请你判断这是哪一处文化遗址 。发掘的实物有:①灰烬堆 ②磨制的 石刀、石斧 ③骨针④

彩陶片⑤有房屋痕迹(

A、元 谋人遗址 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处古民遗址 ,出土了大量的稻谷 、用水牛骨骼做的

农具„„。

材料二:195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 许多磨制石器的农具、

粟粒、白菜种子„„。

请回答:

①、材料一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

②、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③、材料中“„„”说明还有出土文物,你结合所学知识能补充几点?

9.互动交流: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第三课: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

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

A、炎帝 B、黄帝 C、舜 D、尧

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

A、黄帝 B、尧 C、舜 D、禹

3、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

A、禹想当国王 B、禅让制被破坏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贫富分化的出现

4、原始社会终结的标志是(

A、禹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B、禅让制被破坏

C、禹建立了夏朝 D、社会生产的发展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 ,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

C、我们尊称炎帝为 “人文初祖” 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6、下列对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禹建立了夏朝 ,是夏朝的第一个国王

B、建立于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C、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

D、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

7、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国的人类文明起源于哪一原始人类?

②写出几个你所知道的我国远古人类代表。

③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

④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互动交流: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第四课:1、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是(

A、出现了阶级剥削和压迫 B、生产力不断提高

C、出现了私有制 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有人因触犯法律而被投入监狱受到惩罚,你推断一下他不可能生活在 下列哪一时期(

A、黄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3“执政为民”这种思想,早在几千年前的奴隶社会时期就有所体现。 夏、商、周时期,要求大臣勤于

政事,“有功于民”的国王是(

A、启 B、汤 C、武王 D、盘庚

4、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 映的是西周的(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君主制

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打击商朝的残余势力 B、发展社会经济

C、保卫镐京的安全 D、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6、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奴隶和国人的暴动 D、少数民族的入侵

7 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C、实行分封制 D、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

8、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

A《三国演义》 B《封神演义》

C《隋唐演义》 D《西游记》

9、阅读下列材料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天之下,莫非王臣 请回答: 《诗经》

①这句话大体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③写出几个你知道的反映这种现象的朝代。

10.互动交流:我们常说“学史明智”“以史为鉴”,那么我们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五课:

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

C、奴隶的命运 十分悲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2、我国古代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是(

A、元谋人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三星堆文化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A、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4、在夏、商、周奴隶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部门是(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畜牧业

5、在奴隶社会中,从事经济生产的主要是(

A、奴隶主 B、奴隶 C、平民 D 诸侯

6、商朝时的贵族可以把某些人随意转让和买卖,甚至杀死或活埋,而贵 族不受处罚。这是因为(

A、这些人欠他们的钱 B、这些人是他们的奴隶

C、商朝时没有法律 D、这些人是罪犯

7、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8、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 )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A、原始社会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9、我国的青铜冶炼历史上已有

A3000多年 B4000多年 C5000多年 D6000多年

10、夏、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包括(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畜牧业 ④商业

A、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 武官村大墓是王陵之一。„„墓室两侧埋着41个殉葬人,„„ ①墓主是什么人?

殉葬者又是什么人?

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互动交流:猜想一下当时奴隶们怎样制造青铜器?

第六课:1.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A.晋文公 B.楚庄公 C.齐桓公 D.越王勾践

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标志是

A.打败周围的诸侯国 B.周围诸侯国臣服齐国

C.各诸侯王参加会盟 D.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3.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

4.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卧薪尝胆 D.退避三舍

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

A.齐和秦 B.燕和楚 C.韩和赵 D.赵和楚

6.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①“田氏代齐”②三家分晋③桂陵之战④马陵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下列即属于春秋时期又存在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赵国

8.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

A.赢得周天子的信任 B.表白自己无政治企图

C.提高齐国的政治影响 D.维护周天子的地位

9.阅读上列材料:

“管仲相桓公,霸诸假,一匡天下”——《论语》

请回答:

⑴桓人霸诸侯成功是在什么时间?

⑵管仲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利措施?

互动交流: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出你的理由。

第七课:1、后人写诗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

A.兴修水利,使关中成为沃野 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

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 D.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

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使用铁器 C.推广牛耕 D.兴修水利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阶段矛盾尖锐 B.周王室日益衰微 C.生产力迅速发展

4、我国实行县制最早是在

A.春秋 B.战国 C.夏朝 D.商朝

5、商鞅变法中提出的选官的标准是

A.开科考试 B.门第高低 C.地方推荐 D.军功大小

6、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的方式是

A.革命斗争 B.变法或改革 C.农民与地主阶级的出现 D.地主阶级统治建立

7.阅读下列材料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是谁的名言?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为了“治世”“便国”他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进行变法?

④从中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互动交流:商鞅变法作为两千多年前效果显著的一场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8课:1.据说今天的农历来源于夏朝,所以又叫

A. B.周历 C.商历 D.阳历

2.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3.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诗人是

A.宋玉 B.屈原 C.李白 D.杜甫

4.闻名中外的甲骨文的发现时间和地点是

A.19世纪末的河南安阳 B.19世纪末的河南商丘

C.20世纪初的陕西西安 D.世纪初的河南洛阳

5.最早留下哈雷慧星的记录是在我国

A.商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6.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

A.齐国 B.燕国 C.楚国 D.秦国

7.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 ,也叫

“铭文”

8.望、闻、问、切四诊法,是由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总结出来的。

9.楚国优秀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千古传育的抒情长诗《

10.“大篆”这种字体出现在 晚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11.阅读下列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

①这句诗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②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课: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颜子 C.孟子 D.曾子

2.下列关于老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姓李名耳 B.道教创始人 C.他的思想反映在《道德经中》D.春秋楚国人

3.“知已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A.朝非子 B.墨子 C.孙膑 D.孙武

4.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进出伐树,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是

A.孔子 B.韩非子 C.孟子 D. 墨子

5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庄子

6.下列哪 些不是韩非子的观点

①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②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③支持正义战,反对不义战争④提倡法治,主张改革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⑥

7.“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A.庄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孙膑

8.提出“制命而用之”观点的是战国时期的

A.孙武 B.孟子 C.韩非子 D.孙膑

9.“齿以坚折,舌以柔存”包含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此语出自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0915246a1036535.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