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发(作者:360游戏助手下载)
部编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检测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
1
.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2
、“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3、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
A.炎黄战蚩尤 B.皇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4、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
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5、“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5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华儿女
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 )
A.蚩尤 B.炎帝 C.黄帝 D.大禹
6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
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7、下图是根据考古人员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而绘制的一张宫殿复原
图,请你判断一下这是哪一朝代的宫殿(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8.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哪一朝代的建立(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9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在该遗址中,考古
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
址。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 )
A.种植作物 B.磨制石器 C.饲养家畜 D.打猎捕鱼
10.下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牧野大战的图片,图中倒戈投降的是谁的军队( )
A.夏桀 B.商纣
C.蚩尤 D.周厉王
11.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
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奴隶制
12.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右图所示的形势图是( )
A.商朝
B.西周
C.战国
D.秦朝
13
、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14.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鹳鱼石斧纹陶缸(约5000年前) 司母戊鼎 战国铁犁铧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15“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实行世袭制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
16.《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17.下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
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
器典型风格的是( )
A.司母戊鼎 B.青铜立人
C.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
18
、青铜器是商周文明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青铜器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C.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
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19、从下列图文中,不能解读的信息是( )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20、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关于文字的图文表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B.C.D.
图A如图文字里记载了许多商朝日食、月食的现象
图B汉谟拉比法典是用图中文字刻写的
图C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某人立刻用图中文字记载下来
图D在如图文字里能找到“立春、立夏、立秋、秋分”等节气的记载
2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22.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
七鼎,卿大夫五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23.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所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
24.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25.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
A.铁制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C.水利工程的修建 D.金属货币的流通
26、下表内容是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这项水利工程是要作用
部位 主要作用
鱼嘴 将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主要用于排洪,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
飞沙堰
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氓江,起到泄
洪减灾作用;排出内江水中挟带的沙石,确保内江通畅
宝瓶口
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内江水流入宝瓶口后,经过不断分闸调节,形成灌溉成
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
( )
A.都江堰 B.灵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
27.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
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 )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28.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
其中最合适的是( )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30.如图是在邵阳市爱莲文化广场拍到有人站到周敦颐雕像上的不文明现象图片.假如时光
倒流,儒家学派对待这种不文明现象的态度是( )
A.模仿拍照 B.听之任之 C.严厉处罚 D.批评教育
3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3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33.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
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
思想”应该是( )
A.“兼爱”、“非政”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34.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
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
35.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本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
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
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违法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二.非选择题。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小雅·北山》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 ·季氏》
材料二:如图
西周等级示意图
材料三: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
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封的对象有哪些?
(3)据材料三,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3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三: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
从人,不知饥馑”,因此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1)材料一是我国哪一著名水利工程的示意图?该水利工程主要由哪两大系统工程组成?
(2)材料二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为什么能获得这样高
的赞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水利工程有哪些作用?它的修建有何重要意义?
(4)上述材料中这个水利工程曾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它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被秦孝公封于商(今陕西商洛),后人
称之为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
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即五马分尸)。
——《史记•商君列传》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请指出其主要措施。
(3)分析导致商鞅“车裂而死”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0915227a103653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