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发(作者:)
2012年8月第50卷第22期 ・调查与实验研究・
郑州市二七区2007~20 1 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监测分析
王 肃 尚学兰 王衡
郑州市二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了解郑州市二七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事件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
2010年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辖区4年报告发生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31起,发生病例338例,死亡5例;传染病疫情29起,占93.55%,食物中毒与其他中毒2起,占
6.45%。2009年事件发生总数高于2007、2008和2010年。辖区内大中专院校、小学及托幼机构发病人数达259例,
占发病总数的76.63%。传染病疫情暴发占我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构成比,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学校。结论
学校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卫生工作是目前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关键词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预防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2)22—0019—03
Analysis of surveillance of emergent public health events in Erqi district of
Zhengzhou city of Henan province in 2007-2010
WANG Su SHANG Xuelan WANG Heng
Erqi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Zhengzhou City,Zhengzhou 45005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s of emergent public health events in Erqi distirct in order to provide infor—
mation for preventing.Methods The information of emergent public health events in Erqi district was analyzed with China
Emergent Public Reporting System and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Results A total of 3 1 emergent public health
events were reported in 2007-2010 including 29 events(93.55%)caused by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2 events(6.45%)
caused by food poison,of which 338 cases were involved and 5 cases died.The number of events was higher in 2009 than
in 2007,2008 and 2010.The events mainly happened in university,primary school and children kindergarten concerning
259 cases.accounting fnr 76.63%.Conclusion The emergent public health events occurring in schools are harmful to stu—
dents.The public health broken out at school is the focus in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Measures in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re taken by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Key words】Emergent public health events;School;Prevention
近几年来,南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各级政府、卫生
系统各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报告意识逐渐增
1.2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强,我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
场所,报道学校、幼儿园暴发传染病流行或集体食物中毒事
件时有发生,易引发社会不良反应及人们的恐慌,应引起教
育和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对重点地区学校突发事件的控
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
郑州市二七区2007-2010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起,
制有助于降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总的发生数量。现就郑州
市二七区2007~20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流行病
学分析,以便做好学校卫生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发生病例338例,死亡5例。其中乙类传染病21起,丙类传
染病8起,其他1起,食物中毒1起。事件级别分类较大事件
1起,一般性7起,未分级23起。2008年发生1起,2007、
2010年分别发生2起,2009年26起。发生在大中小学和幼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托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8起,占58.06%;其他11起为
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1起夏令营甲型H1N1暴发事件;1起
饮食服务单位发生甲醇中毒事件。其中农村6起,占19.35%。
2.2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于郑州市二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
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现场流行病
学调查。
2007~2010年的3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前三位的
CHINA MODERN DOCTOR中国现代医生19
・
调查与实验研究・
2.5传染病疫情
2012年8月第50卷第22期
是马砦乡4起、嵩山路办事处4起、侯寨乡3起,均为传染病
疫情,建中街办事处3起(2起传染病疫情、1起食物中毒),
其他地区发生比较分散
2.3时间分布
29起传染病疫情中,发病319例,其中乙类传染病发病
数2l起85例,均为甲型H1N1病例,死亡3例。丙类传染病
发病数8起234例,手足口4起发病66例:风疹3起发病
157例;流行性腮腺炎1起发病1 1例。从传染源看,甲型
H1N1多为输人性病例,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多为新迁移的
4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间较分散,每年11月
份到来年4月份冬春季节发生10起(32.26%);夏秋季节6~
10月份21起(67.74%)较高于其他季节.其中新发疾病甲型
H1N1占有绝大比例。风疹疫情发生在春季;一起流行性腮腺
炎疫情发生在9月份学生开学新生入校时;手足1:3疫情发生
分散;甲型H1N1疫情于2009年6月份出现新发病例,主要
院校学生;从传播途径看,呼吸道传染病中甲型H1N1暴发
起数多病例数较少、风疹暴发起数少但病例数较多,肠道传
染病全部为手足口病暴发;人群易感性,对甲型H1N1普遍
易感,特别是幼儿、老人及孕妇患者临床症状加重,对风疹及
流行性腮腺炎易感者为大中小学校学生居多.学龄前儿童是
手足口病的易感者。见表1。
表1 二七区2007—2010年传染病突发事件分类起数构成比
为输人性患者,随着二代病例出现,9月份达到高峰。随后持
续到12月份结束。全部突发事件相对集中在9月份9起
(29.04%),7月份发生5起(16.13%),其次为6月份4起(12,91%),
3、4月份各3起(分别占9.68%),10、11、12月份各2起(各
占6.45%),8月份1起(3.23%),1、2、5月份未发生。食物中
毒l起,发生于4月份。其他1起发生于6月份。传染病疫情
29起:其中肠道传染病4起,均为手足El疫情暴发,3、4、6、11月
份各1起;呼吸道传染病25起,其中风疹3起暴发于4月
(1起)、3月(2起),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于9月份,甲型
H1N1流感共21起,9月份8起,7月份5起,6月、1O月及
12月份分别2起,8月、11月份分别1起。见图1、图2。
2.6食物中毒与其他
1起植物性食物中毒,发病数13例,波及360人,餐后
2~9 h内先后发病,集中于餐后2~3 h的占69.23%,主要症
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少数发热;现场采集7份相关样
1 1
l0H 6
品,经实验室检测未发现有肠道致病菌、亚硝酸盐及龙葵碱,
现场发现有发芽的马铃薯,由于没得到实验室诊断依据,定
性为一起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1起较大突发事件为6人甲
醇中毒,造成2人死亡,6人于一家饭店就餐,先后出现头
痛、头晕、乏力、昏睡等中毒症状,现场采集8份酒样,经检测
4份样品甲醇超标,由于饭店工作人员误将作为自助小火锅
8月3%
燃料使用的甲醇加入到自制土酒中。
2.7实验室检查情况
图1 2007~2010年二七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月发生构成比
31起突发事件中,有27起进行了实验室采样检测,分
:
7
别为甲型H1N1、手足VI、食物中毒、甲醇中毒突发事件;4起
未进行实验室检测.分别为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3讨论
萤:
蓑:
2
。 。
2007~2010年郑州市二七区疾控中心接报的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为31起,2008年1起,2007、2010年分别为2起属
_ lI ll }I
于正常水平。2009年突增至26起的原因主要为甲型HlN1
圈._。 目 __T几
流感的大流行.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单个病例发生即报告
1 2 :3 4 5 6 7 8 9 1O 1l l2
为传染病突发事件。
通过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看到,近4年来辖区内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逐渐维持一个平稳状态,主要集中在城乡大中小学
川份
图2 2007—2010年二七区传染病疫情暴发各病种分月发生情况
校及幼托机构内。4起丙类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3起发生
2.4人群分布
在乡级中学和村级小学内,占总发病数的80.96%,这表明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人群发病主要为中小学生144人.
大中专院校67人,幼托儿童48人,占总发病数的76.63%,
村学校内的公共卫生问题仍然是目前我们学校卫生管理_T
作的重点【l_]1。1起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在贾寨自然村暴发,
发病人数达31例,占手足口发病总数的46.97%,其中有12例
共波及人口数4 609人。
20中国现代医生CHlNA MODERN DOCTOR
2012年8月第5O卷第22期
・
调查与实验研究・
为幼托儿童,对当地幼托机构疫情暴发存在极大威胁,贾寨
村临近万客来大型批发市场,是辖区流动人口聚集迁移的地
方,未经过注册的非正规幼儿园管理不规范,卫生条件差,村
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提高重视程度,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
作条例》,严格执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
范(试行)》。②学校制定各项卫生工作计划和检查制度,在思
想上做到高度重视,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消除各种风险隐患,
庄内垃圾堆放,无统一规划,存在着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发生的隐患,所以应加强城中村环境卫生整治,加大对非正
规幼儿园的管理力度,宣传卫生知识,规范各项防控措施。
l起植物性食物中毒、3起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疫情事件发
生在市区单位幼儿同,这也和城市儿童活动范围较大,相互
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制度。③增加卫生经费的投入,有效改善
学校的卫生设施和环境尤其是加强食堂卫生状况。④加强学
校卫生的经常性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丁
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提高事件报告的敏感性和控制的有
接触广泛有关系,目前大多数幼托机构存在基本设施配备不
足,在食物的存放、加工场所没有低温保鲜措施;环境卫生及
食堂卫生状况欠佳.玩具、用具等一些公用物品没有实行有
效性,促使学校卫生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⑤加强对学校有
关人员的培训和师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学习和宣传食品卫生
法。⑥建立和制定各项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和预案,完善应急
处理体系,加强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联合专项整治工作 -7]。因此遏制学校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T作,是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效的消毒;饮水系统也有不符合卫生要求。学校内发生的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41.其中
以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及食物中毒最为常见。辖区
内学校丙类呼吸道传染病发生于2007~2009年,经过连续两
年对入学新生联合疫苗的接种。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
未发生疫情。2009年某夏令营基地发生1起甲型H1N1流感
[参考文献】
『11马晓晨,李可群,松凯,等.2005~2006年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流行病学分析l J1.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23(5):547—548.
f2]袁树华,路丽,高伟,等.河北省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
事件,持续时间从8月4日~11日,发病人数30例,波及73
人,发病率为41.10%,此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应对一些临时
性聚集活动场所更应高度关注,人群密集、生活方式临时改
变、来往人员频繁流动、没有快速的防范应急措施,一旦发生
分析叨.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78—179.
f3】林向利,陈德颖,周春莲,等.2006年威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传染病疫情,多数控制措施很难落实,必将迅速流行蔓延,造
成严重后果。另外,食品生产经营者应慎用散装食品及其加
工原料,注意使用后物品归类存放,标示明显,严禁与化工、
监测分析们.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1):1036—1037,1039.
[4]李启新,葛兰香.宾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l J1.应用预防医
学,2009,15(5):289—291.
化学物品混乱摆放,严格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卫生知
识培训,提高降低风险的意识。更应注意加强实验室检测工
作,做到用药前及时采样,尽早正确诊断,有助于控制疫情的
发展。
[5]江鸿,白杉.沈阳市2006和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分析 .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600—2601.
[6]丁胜非,陈碧云,段红英,等.湖南省2004~20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流行病学特征IJI.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54—655.
因此,要有效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应加强重点
地区学校突发事件的控制,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内突发
【7】陈观升,徐春华,朱伯健,等.商丘市2004~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分析l J1.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6):3161—3162,3170.
公共卫生事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①各级政府和教
(收稿日期:2012—04—17)
(上接第l8页)
【参考文献】
[5】
【1]郭志义,李平,胡纲,等.结直肠腺瘤恶变的相关因素探讨【J1.巾华胃
肠外科杂志,2003.6(6):371.
学学报,20l1,43(3):432—435.
■芳,李运于,林中,等.癌基凶STAT3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关系
的研究l J1.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6):833—835.
[6]刘昆,姚定康.分子标志物在结直肠腺瘤危险性评价巾的应用[J1.田
际消化病杂志,2010.30(1):36—38.
[2]周中银.脂类代谢与结直肠腺瘤fJI.罔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2,
22(1):34—36.
[7】付小释.2型糖尿病患者C肽、糖化血红蛋rt水平与结直肠腺瘤、腺
癌的关系fJ1.实用临床医学,2009,10(7):38—39.
[8]黄玉莲,张玫.结直肠高危腺瘤的危险 索分析l J1.L1I两医科大学学
报,2011,42(8):682—684.
【3]Winawer SJ,Zauber AG,Fletcher RH,et a1.Guidelines fur enlonoscopy
surveillance after polypectomy:A consensus update by the US Multi—
Society Task Force on Colorectal Cancer and the American Cancer Soei—
【9】黄丽韫,龚伟,毛华,等.广东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及腺瘤的临床症状
及危险因素分析lJJ.广东医学,2011,32(1):16-20.
(收稿日期:2012—02—10)
ety[J].Gastroenterology.2006.130:l872—1885.
【4】李传凤,李军,自鹏,等.结直肠腺瘤与患者血脂代谢水平lJ】.北京大
C:HINA M0DERN DOCTOR中国现代医生21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5656589a265160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