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 Octagon双环片上网络拓扑结构

一种3D Octagon双环片上网络拓扑结构


2024年5月14日发(作者:)

L■!—j C 巾hin国a Int集e成电路 grated Circuit 设计— 隅 ’1  

种3D Octagon 

双环片上网络拓扑结构 

王辉,王长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71 0071) 

摘要:随着片上网络IP核结点的增加,芯片面积受限的问题目益突出,利用3D拓扑,用体积换取芯片面 

积是一种可行的方案,这种结构使各个结点的物理距离更近,从而充分地利用了空间资源,可以有效地 

减少芯片面积。提出一种3D Octagon双环拓扑结构,在均衡负载模式和对称随机负载模式下分析了其 

网络延迟和吞吐率。结果表明,3D Octagon双环是一种性能良好、可行性高的片上网络拓扑结构。 

关键词:片上网络Octagon 3D拓扑路由算法 

3D Octagon Double Ring Topology for the Network-on-chip 

WANG Hui,WANG Chang—sha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Technology,Xidian University,Shannxi,Xi’an,7 1 007 1) 

Abstract:With the IP core of network—on—chip nodes increases,chip area is limited to issue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e use of 3D topology,with the volume for the chip area is a feasible solution,this structure make the 

physical distance of each node closer,and full use of space resources,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hip area.Proposed a 

3D Octagon Double Ring topology,In load balancing mode and symmetric mode of random load evaluated its network 

latency and throughput.The results show that,3D Octagon Double Ring is a good performance,high feasibility of 

network-on-chip topology. 

Key words:network-on-chip Octagon 3D topology routing algorithm 

随着片上系统(SoC)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传统 

点是如何在芯片中分布和连接的。拓扑结构的选择 

的总线结构已经不能高效地满足当前IP核之间通 

对系统性能和芯片面积具有显著的影响。拓扑结构 

信的需求。为了克服总线结构的不足,片上网络 

(Network on Chip,NoC)作为一种新的解决途径被 

提出。 

的衡量标准通常是以理论上影响路由成本和性能为 

基础的,除了要考虑普通网络中所关心的节点数量、 

边的数量、网络维度、网络直径、平均距离、对分宽度 

片上网络的拓扑结构体现了NoC中的通讯节 

之外,还要考虑通信模式的嵌入屙l生,例如消息吞吐 

h++n.Ih-^^^ ;m 

L设计 . lI 

量、传输延迟、功耗、芯片面积等因素。 

当IP核结点增加时,传统的2D拓扑结构芯片 

个Octagon,再把相应位置的节点连接起来,但这种 

方法的致命弱点是布线复杂度太高。 

为解决Octagon以上两种扩展方式的突 瓶 

面积受限的问题日益突出,利用3D拓扑,用体积换 

取芯片面积是一个可行的方案,这种结构使各个结 

颈,结合3D拓扑结构的特点,提出了3D Octagon双 

环结构,在3D Mesh基础上将垂直方向的对应节点 

相互连接形成3D Octagon双环拓扑结构(如图2), 

其中每层中的平面网络结构为Octagon双环结构 

(如图3) 。 

点的物理距离更近,从而充分地利用了空间资源,可 

以有效减少芯片面积。同时,结合集成电路工艺方面 

的先进技术,可以制成3D—Ic一3D—NoC的高集成 

度系统,从而实现更高级的功能。尽管3D拓扑现在 

还没有具体商用,但它必然是未来片上网络拓扑结 

构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I l。 

\毒 : := 0 

H—__1 一 

——

一,, 

\ 

¨ 

,_,一£ === .=1i ≥ 

1 3D Octagon双环 

—・ > :=二 ; 一。 

网络拓扑的基本结构 

,\_\1一 墨  : =:二= 2 一_ I ; 卜— 一/ 

 Ii ’ 

. 

一 三 == —、 

在NoC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在简单的环型总线 

\、 

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笼统的拓扑规范—— 

Spidergon,它是对环总线结构的一种改进,缩短了平 

,, ≤ P/ 

图2 3D Octagon双环拓扑结构 图3 Octagon双环拓扑结构 

均距离,并且使网络具有了一定的可扩展性。而 

Octagon是Spidergon当N=8时的特例。这种结构的 

2路由器结构 

3D Octagon双环结构采用的路由器是在2D 

最大特点就是网络距离短,任何两个结点之间通信 

最多只需两步即可完成。运用在其上的分组形式和 

路由算法均比较灵活,并且布线复杂度较交叉开关 

NoC路由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传统的2D NoC 

中,一个典型的路由器包括5个端口:东、南、西、北 

结构低很多。 

Octagon有两种扩展方式(如图1)。其一是两 

个Octagon通过一个中问节点连接的结构,但很显 

然这种结构的中间节点将成为通信的瓶颈。另一种 

和本地端口(连接路F}1器与本地处理单元的端口)。 

在3D Octagon路由器中,新增了“上”和“下”两个 

端口,用来连接纵向各层的节点。新增的端n同原 

结构是把一个Octagon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扩展成一 

端口具有相同的微结构。每个端口都有输入通道和 

输出通道。所有通道都能够从其他路由器或本地处 

理单元(PE)接收或发送数据包。每个输入端口由 

若干个虚通道组成,以避免网络中发生死锁。路由 

器中间设计了一个多项转换开关,为了将输入通道 

接收到的数据包传送到正确的输 通道[s-9]。 

3基于最短路径的3D路由算法 

(a) (b) 

路由算法是影响片上网络通信效率的重要因 

素。充分利用3D Octagon双环网络拓扑结构和节点 

图1 Octagon的两种扩展结构 

http://www.cicmag.com 

,—■■—r———————————————————————————————————————————————————————一  .

【■!■j C_ 巾hin国a In集tegr成ated电Circ路uit 

分布连接的特点,每个节点接收到消息后,由本节点 

1一k1 ̄,计— 丌.-一——— 

(cur_routero一1)rood8),返回步骤step4; 

决定是接收该消息还是计算路由将该消息发送到相 

邻节点,采用基于最短路径的3D路由算法,具体步 

Step9:若3 lout_router日一D。J≤6,则(cuLr(Jufe , 

cur

_

routero)=(cur_routern,(currouter +4)mod8), 

骤如下: 

输入:源节点( , ,S。),目的节点( , ,D ) 

输出:路由路径routpath 

算法步骤: (cur_routern,cur

_

router。) 

StepI:初始化当前路 由节点(cur

._

routerL。cur

_

routern 

cur routero)=(S, ,S );路由路径routpath= 

cur router; 

Step2: ̄i]断cur-router,= ?若是则执行step4;否则 

执行步骤step3: 

Step3:判断cur__routerL>D,?若成立则OHr

_

routerL 

=cur router ̄一1返回步骤2;否则cur_touterl 

=cur-routerL+l返回步骤2; 

Step4: ̄1]断cur-routern= ?若cur

_

routern=DR则执 

行步骤step5;否则执行步骤step6; 

Step5:检查cur router =D。?若是则算法终止,输出 

路由路径routpath;否则,执行计算ls。一D l值,并执 

行步骤step7: 

Step6:判断cu-rrouterR> ?,若cur_routern> 则 

执行(cur_routern,cur router。)=(cur

_

routern一1, 

cur

routero),routpath=[routpath,cur_router],并返回 

步骤step4;否则执行(cur._routern,cur

_

router。)= 

(cur routerH+1,cur routero),routpath:【routpath, 

cur

_

rout叫,并返回步骤step4; 

Step7:若,贝0 0断O<lcur__router8一D。l42,贝0 0断 

cur router。一D。>07,若是则(cur_muter ̄,cur_router ) 

(cur-routern,cur-routero—1),routpath=[routpath, 

cur-rout卅返回步骤step4;否则(our routern, 

cur routero):(cur_routerR,cur-router。4-1), 

routpath=[routpath,cur_router]返回步骤step4; 

Step8:若,贝0 0断6≤Icur._router 一D。I≤7,贝0 0断 

cur

__

router —D。>07,若是则(cur-routern。 

cur routero):(cur.routern,(cur

_

router +1)mod8), 

routpath=[routpath,cur router]返回步骤step4;否则 

(cur_routern, cur

_

router ) =(cur

_

routern. 

http:I/www.cicmaQ.com 

mu a =[fou a ,cur router]返回步骤step4; 

4仿真分析 

NoC拓扑结构设计的两个重要的性能参数是平 

均通讯延迟和平均吞吐量。为了进一步研究3D 

Octagon双环互连网络的性能,模拟和分析了3D 

Octagon双环,3D Mesh和3D Toms结构,3D Octag0n 

双环结构采用基于最短路径的路由算法,3D M h 

和3D Toms结构采用XYZ路由机制。采用一条虚信 

道,虫孔交换机制,链路速率为10kbps,仿真时,3D 

Mesh和3D Toms结构规模为4 x4×4,3D 0ctagon 

双环结构采用4层规模,这样保证了三种结构在对 

比中的节点数均为64个 。 

罢 

寺 

吾 

蠹 

吕 

器 

E 

墨 

主 

njection Ra ̄e(flit/cycldnode 

图4(a)均衡负载模式 

Injection Rate(lfit/cycle/node 

图4(b)随机对称负载模式 

 1L设计 ,几.。 巾国集成电路l…H 

11 flits/node/cycle。 

c宕Du[ l。 詈na 弓Ju』- 

4 2 0 

InjecUon Rate(lfiUcyclefnode) 

图5(a)均衡负载模式 

0 0o 0 02 0 04 n∞0 08 010 012 014 01G 018 0 20 0 22 

Injection Rate(tlifcyddnode) 

图5(b)随机对称负载模式 

图4(a)为均衡负载模式下的延迟,从图中可 

看 ,当注入率在0到0.12flits/node/cycle时, 

三种结构的延迟均很低,其中,3D Toms的延迟为12 

cycle,3D Mesh为l5 cycle。当注入率大于0.12 lfits/ 

node/cycle时,当注入率在0.16 lfits/node/cycle 

时,3D Octagon双环结构的网络延迟开始增长,但增 

长速度小于3D Mesh和3D Torus结构。 

图4(b)为随机对称负载模式下的延迟,从图 

中可看出,当注入率小于0.0476 lfits/node/cycle 

时, 种结构的延迟均很低,当注入率大于0.625 

lfits/node/cycle时,3D Toms的延迟开始增大,此 

后,在相同注人率下,3D Octagon双环结构的延迟一 

直低于另外两结构。 

图5(a)为均衡负载模式下的吞吐,当注入率 

小于0.15 lfits/node/cycle时,网络未发生拥塞,三 

种结构在单位时间收到的数据包相同,当注入率大 

于0.25 nits/node/cycle时,网络的饱和吞吐量为 

图5(b)为随机负载模式下的吞吐,当注入率 

大于0.059 flits/node/cycle时,3D Mesh吞吐量逐 

渐趋于饱和,而3D Octagon双环结构在注入率大于 

O.15 lfits/node/cycle时,才逐渐趋于饱和值,且吞 

吐量均高于另两者。 

5结论 

本文提出了3D Octagon双环拓扑结构,在同等 

网络规模及相关条件下将该结构与3D Mesh和3D 

Toms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从网络延迟和吞吐 

率两个方面对该结构进行了性能评估,仿真结果表 

明,3D Octagon双环拓扑结构具有较低的通信延迟 

和较高的网络吞吐,是一种高效可行的3D拓扑结 

构。四 

参考文献 

『1]A.Jantsch,et—a1.Networks on Chip.Hague: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3. 

【2]Pavlidis V F,Friedman E G.3-D Topologies for 

Netw0rks一0n—Chip[e1.IEEE Trans.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1 07),Oct.2007:1081—1090. 

[3】 Srinivamn Muralieta1.Synthesis of networks on 

chips ofr 3D sys-tems oi”Ichips[c】.Proceedings of the 

2009 Conference on Asia and South Pacific Design 

Automation 242—247. 

[4]Matsutani,Hiroki Koibuchi, Michihiro Amano, 

Hideharu Tightly—Coupled Multi-Layer Topologies for 

3一D NoCs.Parallel Processing.2007.ICPP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PP.75—76,Sept.2007 

f51 Salminen E,Kulmala A,Hamalainen T D.On 

Network-on-chip Comparison 【CJ//1 0th Euromicro 

Conference on Digital System Design Architectures, 

Methods and Tools.Lubeck:IEEE,2007:503—5 10. 

[6]N.Eisley,L-S Peh.High-level power analysis ofr 

(下转第65页) 

h什n.,^^^^^^,r、ir、m盘n nm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5618545a2645800.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