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视角下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对比研究

语言哲学视角下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对比研究


2024年4月29日发(作者:)

龙源期刊网

语言哲学视角下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对

比研究

作者:闫达

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3期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演进,程序设计语言正在逐步从单一学

科工具进化成为一种通用的实用人工语言,如何将在自然语言研究中行之有效的语言学准则和

理论运用与人工语言之上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立足借助语言哲学提供的理论工具,结

合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理论对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力图展

示作为人造语言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在其内部构造中映射出的与自然语言类似之处。

关键词:语言对比、程序设计语言、自然语言、语言哲学

* 本文是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

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生成语法视阈下跨语言语法比较研究的价值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5-QN-4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20世纪语言哲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是语言学和哲学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一些哲学家开始走出传统的哲学研究范

畴,将语言当作自己的研究目标,于此同时一些语言学家也开始从传统的哲学中汲取养分,随

后一些哲学家开始提出语言哲学的概念。维特根斯坦正式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学主要

研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发生了什么。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

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

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不再以新技术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中,而在更多的场

景中,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扮演者骨干和中流砥柱的作用。甚至可以好不夸

张的说,当今时代所享受的快捷高效的节奏正是由于有了无数的计算机网络节点构成的网络骨

架才得以实现。

人类自然语言,伴随着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从简单粗糙的雏形逐步发展成为翔实丰

富、表现能力极强的语言体系,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充分的体现。自然语言的发

展经历了人类主动的选择和进化,而程序设计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这些来自自然语言与人类文

明的启示能否发挥相应的作用呢?这些都将是吸引学界的新视角、新话题。

二、 Lisp程序设计语言介绍

龙源期刊网

本文立足借用语言哲学提供的方法论和理论依据结合自然语言和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对比分

析研究,从语言生成的内部对自然语言和程序设计语言(亦可理解为人工语言)进行比较。为

了更好的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需要阐明所选择的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自然语言方面,选

择使用英语与汉语两种主流语言。而在程序设计语言方面,则选择使用Lisp语言的方言

Common Lisp程序设计语言来进行与两种自然语言的对比。

Lisp语言是现在仍然在使用的所有程序设计语言中第二老的。Lisp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

它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Lisp由图灵奖获得者 John McCarthy 发明。Lisp最

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人工智能发展的需要,尽管人工智能早期的发展非常缓慢,但是Lisp作

为一种理想化的工具却的到了长久的关注和支持,久而久之,越来越多来自与计算机行业其他

领域的专家加入到Lisp的开发队伍中。随着时代的变迁,Lisp逐步从一种单一的语言变化成

一个语言家族,从一种实实在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变成了一种规范,所有遵循这种规范、

有在特殊领域进行深度挖掘的语言被称为Lisp的方言。而我们这里涉及的Common Lisp则是

一种通用的Lisp方言。

三、 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对比研究

1. 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

语言作为表达思想的外在工具,是由基本的单位构成的,从词法的角度,语素和语素合成

单词是有一定规则的。例如汉语中的‘库’字,作为一个语素,和其它语素结合成单词时有一个

限制条件,必须是单音语素。如:库存、库房、车库。程序设计语言所使用的基本单位也有着

类似的规定,从而保证其基本构成单位的有效与合法,在程序设计语言中,这些基本的构成单

位可以成为identifier(标示词),而在Common Lisp中这些单位则又被称为Symbol(符号)

或者atom(原子)。例如this-is-a-symbol 就是一个合法的Symbol,而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

Symbol可以出现在Common Lisp语言中,例如关键词,比如,:keywords就是一个合法的关

键词符号。这一规则,严格的规定了可以作为语言构成单位的基本元素的组成方式,从而保证

了更高一级语言表达的整洁与合理。

2. 语言内部的逻辑关系

有了基本的表达单位,便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更加复杂的表达结构,从而表达逻辑关

系。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汉语与英语的逻辑关系构成方式。两种语言在构成逻辑关系表达结构

的最大差别在于,汉语使用的是隐性的逻辑关系表达方式,也就是不一定需要借助明确的逻辑

关系连接词来构成逻辑关系,而英语与此相反,英语中所有的逻辑关系,都需要借用逻辑关系

词语来表达,否则就会被认为是缺失或者不符合语法规定。

例如,汉语句子中“车未停稳,不要下车”就将表达逻辑关系的“如果”省略掉了,而其英语

地对等表达方式“If the car is not steady, please don’t get off the car”中的“if”则不能省略,否则

便会造成整个句子的缺失和不完整。

龙源期刊网

而Common Lisp语言中表达类似的逻辑判断,也需要借助明确的语法标志词,例如:

(if (> x 0) x 0)

在这个语句中,如果x大于0的先决条件得到满足,则语句会返回x的值,反之则会输出

0作为整个语句的返回值。

参考文献:

[1] P. Graham. On Lisp: Advanced Techniques for Common Lisp [M],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1993.

[2] 陈嘉映. 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M],商务印书馆,1996。

(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 Upper Prentice Hall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390400a243758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