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发(作者:)
灿若寒星制作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3章第1节从闪电谈起同步检测卷
1.两个带电体接触后都不带电了,说明它们原来带的电是( )
A.同种电荷 B.异种电荷 C.等量同种电荷 D.等量异种电荷
答案:
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因为同种电荷排斥,不发生电荷的中和现象,所以A错;
异种电荷吸引,但如果不是等量的异种电荷不能中和完全,物体也会带电,所以B错;
如果带等量同种电荷接触后不能发生电荷的中和现象,物体还要带点,所以C错。
两个带电体接触后都不带电了,说明它们原来带的电是等量异种电荷D正确。
故选D
分析: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接触,发生了正负电荷的中和现象,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物
体。
2.“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
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凝固
D.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静电
答案:
A
知识点:摩擦起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所以A错;
挂衣钩是被大气压压在墙上的,所以B正确;
冰棒会“粘”住舌头,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固成冰,所以C正确;
化纤衣服与皮肤摩擦时,会产生静电,吸引较小的毛绒,所以D正确;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对物理现象的分析。
3.下列学习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铅笔芯 B.塑料尺 C.铁质铅笔盒 D.金属小刀片
答案:
B
灿若寒星制作
灿若寒星制作
知识点:
绝缘体
解析:解答:在日常生活中,铅笔芯是石墨做的,石墨能导电,所以铅笔芯是导体,塑料尺
不能够导电属于绝缘体,铁质铅笔盒和金属小刀片是金属,金属都是导体。
故选B
分析:物质分为导体与绝缘体,其中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
体。
4.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
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C.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答案:
B
知识点:
电流的形成
金属导电的实质
解析:解答: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由题意知: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
棒流向B,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B流向A ,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故选项B是正确
的。
故选B
分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即自由电
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5.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果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
的带电情况是( )
灿若寒星制作
灿若寒星制作
A. 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B. 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C. 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D. 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答案:
D
知识点: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带正电,则甲乙带同种电荷——正电
荷,甲、丙相互吸引,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收,同时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丙可
能带与甲相反电性的电荷——负电荷,也有可能不带电,故本题正确选项是D。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基础题。
6.下列用品中,一般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 钢尺 B. 玻璃瓶 C. 纸杯 D. 橡皮擦
答案:
A
知识点:
导体
解析:解答: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地表、石墨和电解质溶液;常见的绝缘体有:玻
璃、橡胶、塑料和陶瓷等。
故选A
分析: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地表、石墨和电解质溶液;常见的绝缘体有:玻璃、橡
胶、塑料和陶瓷等。
7.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橡胶棒( )
A.失去一些电子 B. 得到一些电子 C. 失去一些质子 D. 得到一些质子
答案:
B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解答:用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做摩擦起电,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时,毛皮失去电子,
橡胶棒得到电子,毛皮由于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橡胶棒由于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所以橡
胶棒带负电。
故选B
灿若寒星制作
灿若寒星制作
分析:本题考查摩擦起电实质,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
8.东汉《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指的是摩擦过的玳瑁(海龟)外壳吸引草屑的现
象,这种吸引力是( )
A.分子间引力 B. 电荷间引力 C. 磁极间引力 D. 摩擦力
答案:
B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解答:摩擦过的玳瑁(海龟)外壳吸引草屑的现象,这种吸引力是电荷间引力。
故选B
分析: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
小物体的现象。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荷
B.只有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C.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
答案:
C
知识点:
电流的形成
摩擦起电
解析:解答: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将正负电荷分开;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包括自由电子和阴阳离子;
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有电源并且电路是闭合的,才一定有电流。
故选A
分析: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将正负电荷分开;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
流;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有电源并且电路是闭合的,才一
定有电流。
10.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片金属箔片一定带( )
A.正电 B.负电 C.同种电荷 D.异种电荷
答案:
C
灿若寒星制作
灿若寒星制作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相互排斥,则这两片金属箔片一定带同
种电荷。
故选C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1.金属导体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因为金属导体中存在大量的( )
A.原子 B.自由电子 C.质子 D.中子
答案:
B
知识点:金属导电的实质
解析:解答: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导体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因为金属导
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电子的动向移动形成电流。
故选B
分析:金属导体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因为金属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电子的
动向移动形成电流。
1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
A、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原子核转化为电子
B、摩擦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电荷 D、原子发生了转移
答案:
A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解答: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当某种物
质失去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质子少,带正电;当某种物质得到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
质子多,带负电.
故选A
分析:摩擦起电过程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13.将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球(非常轻小的小球),通草球会被吸引,如果
换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通草球,则通草球( )
A、一定吸引 B、一定排斥
C、可能被吸引,也可能不动 D、可能被吸引,也可能被排斥
灿若寒星制作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342182a242839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