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_高等教育-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_高等教育-语言学


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

【本章导学】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语言学的概念、定位、类型、流派,社会语言学兴起的原因、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及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习内容】

第一讲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语言学

一 社会语言学的定义

社会语言学的定义很多,由于研究者的学术背景、出发点、研究目的等的不同,他们对社会语言学的理解

也不同。举几个比较经典的定义。

(英)赫德森():社会语言学是联系社会研究语言的一门学科。

(英)特鲁吉尔(Peter Trudgill):社会语言学是把语言当作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的那一部分语言学。

(英)戴维·克里斯特尔(David Crystal):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之一,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

(美)威廉·布赖特(William Bright):社会语言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指出变化或差异并不是随意的,

而是与系统的社会差别有关的。

(中)陈建民、陈章太(1988):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共变,语言与文化共存的一门应用科学。

(美)拉波夫(Labov)社会语言学就是语言学。因为社会本身就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语言不可能离

开社会而存在,语言变化也是社会因素影响下的变化,所以社会语言学就是语言学。

从以上定义可以总结出:

美国:一般认为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变异”的语言科学。

英国:认为社会语言学是把语言当作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的那一部分语言学。

前苏联:倾向于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同社会生活诸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门语言学学科。

中国: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社会关系”的语言学的分支学科。

二 社会语言学的定位

分支说。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中最为人所喜爱的分支(赫德森)。特鲁吉尔、美国Fishman、尤金·奈达,

中国戴庆厦。

边缘说。德国社会学家T.勒克曼(Thomas Luckmann) 、美国 A.什维策尔(社会语言学是独立的边缘学科)

和海姆斯(Dell Hymes,社会语言学仅仅是社会学和语言学相接壤的边缘研究领域,而不是一门独立的新学科)。

中国陈原。

语用说。美国社会语言学家佐伊基(Arnold M. Zwicky)认为社会语言学一直想回答的就是语言与使用者的关

系。日本真田信治。

两属说。前苏联的尤尼斯·D.德舍里耶夫认为:社会语言学不仅属于语言科学的范围,它诞生于其他学科

之间,是一门学科际的学科。

应用说。陈建民、陈章太(1988)认为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共变、语言与文化共存的一门应用学科。

1

三 社会语言学的类型

类型一: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

赫德森(1990:8):区分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后者是“联系语言研究社会的一门学科”,两者之间的差

异“取决于研究者对语言还是社会感兴趣”。

类型二: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

韩礼德(Halliday):宏观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带全局性的、整体性的问题,如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

言关系等。微观社会语言学,研究个人的、局部的问题,如不同的社会因素造成个人语言变异。

类型三:广义的社会语言学和狭义的社会语言学

戈洛温(前苏联):广义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变异的全部系统。狭义的社会语言学只研究语言变异的一

部分内容,如研究年龄、职业、阶层等造成语言功能与语言结构的差别。

四 社会语言学的流派

4.1流派一:语言社会学

属于宏观社会语言学范畴,研究的重点是语言和社会之间全局性的相互作用,主要任务是解决社会所面临

的重大语言问题,如确立官方语言、发展通用语、实施语言和文字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等。主要代表人

物有费什曼(Fishman)、福格森(Ferguson)等。

4.2流派二:社会方言学

以拉波夫、特鲁吉尔(Trudgill)为代表的社会方言学派(亦称变异学派Variationists)主要考察语言变异与

社会因素(比如年龄、性别、社会阶层、民族等方面)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话,

核心问题是语言变异。

拉波夫称其为“一种来自于社会现实的语言学”。

4.3流派三:语言社会心理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全社会或某个社会集团对语言的评价和态度,比如客家人“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

就是对客家话的语言态度。态度研究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心理实验的方法获

取研究素材。兰伯特(Lambert)、贾尔士(Giles)是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4.4流派四:言语交际民族文化学(En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海姆斯(Hymms)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和这一术语。它侧重于研究言语交际的方式、特点和规范,

认为只有在对言语环境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才可能弄清人们在特定环境中所做出的言语行为的原因。

4.5流派五:互动社会语言学(交际社会语音学 Interactional Sociolinguistics)

用语言学的知识解释人际交流的过程和结果。主要任务:研究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在会话过程中的作用、说

话人的社会文化背景等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甘柏兹(Gumperz)、坦嫩(Tannnen)等人。

第二节 社会语言学的兴起

“社会语言学” 最早出现于1952年美国语言学家哈佛·丘里(Haver C. Currie)的论文《社会语言学的设

计:语言和社会阶层的关系》。

该术语开始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一般认为,社会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

1964年5月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召开的第九届国际语言学大会标志着“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开始兴起。

一 社会语言学兴起的外部原因

2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3394604a2240427.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