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就业焦虑研究

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就业焦虑研究


2024年4月11日发(作者:)

智者论道

智库时代

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就业焦虑研究

刘美 李雁冰 王晓宇 张辉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

摘要:本文探讨了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困难大学生相比,在就业焦虑的生

理行为就业焦虑的主观感受、自尊方面得分显著低于非经济困难大学生,在朋友支持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经济困难大学生。从自尊、

社会支持、就业焦虑与家庭经济水平的相关分析得出,就业焦虑的生理行为与家庭经济水平、自尊、消极应对呈现显著正相关,就

业焦虑的生理行为与积极应对、家庭支持、朋友支持成显著负相关;就业焦虑的主观感受与家庭经济水平、自尊、消极应对成显著

正相关,就业焦虑的主观感受与积极应对、家庭支持、朋友支持成显著负相关。应结合经济资助与心理辅导两方面对经济困难大学

生进行就业帮助。

关键词: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焦虑;社会支持;自尊

中图分类号:R749.7+2

一、前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20)05-0290-003

3.应付方式问卷(1)全日制统招毕业生:专科大三

学生、本科大三大四学生、研究生研三

学生。

(2)经学校认定为经济困难学生(享

受学校资助)。

(3)排除存在精神障碍、生理障碍

等不能完成问卷的学生。

2.非经济困难毕业生组

(1)全日制统招毕业生:专科大三

学生、本科大三大四学生、研究生研三

学生。

(2)未经学校认定,且家庭经济不

存在困难的学生。

(3)排除存在精神障碍、生理障碍

等不能完成问卷的学生。

(三)测量工具

1.就业焦虑量表

二十一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

式发生转变,同时“统包统分”的就业

模式被“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所取代。

激增的毕业生数量、有限的就业岗位等

使得就业难成为一项社会问题

[1]

本研究采用肖计划

[5]

编制

的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该问卷具有良

好的信度和效度,全量表共有62个题目,

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

和合理化6个分量表,采用是否两级记

分方法,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在

实际应对时越倾向于采用该方式。

4.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本研究采用Zimet

[6]

编制姜乾金

翻译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量表含

12个自评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7七级

计分法,即分为极不同意、很不同意、

稍不同意、中立、稍同意、很同意、极

同意七个级别。“社会支持总分”由所

有条目分累计。

访谈方面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作为

问卷调查的补充。访谈前与研究对象写

上访谈时间,并签署保密协议。在访谈

过程中,征得被访谈者同意进行录音,

并在访谈结束当天整理好访谈记录与备

忘录。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对就业政策、

满意度、焦虑程度及原因等方面。每次

访谈30~60min。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描述、独立

样本 t 检验、相关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

(一)经济困难大学生与非经济苦难

大学生就业焦虑、自尊、社会支持的差异

。近半

数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时存在承受能力

差,自我调节偏差等现象。这种由就业

情景引起的对现实的不适加担忧就业结

果、将来及他们的反应以及由此引起的

一些行为、生理上的反应称为就业焦虑。

调查数据显示,就业焦虑已成为影

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第四大因素(前

三为学习压力、情感困惑和人际交往),

探寻切实可行的措施以缓解高校学生就

业焦虑至关重要。本文采用访谈与量表

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其中的特殊

群体经济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掘学

生就业焦虑与其家庭经济水平、朋友支

持、个人自尊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就

业焦虑引发的外在生理行为和内在主观

感受,并以此为依据,初步提出从提高

学生自尊水平的角度改善其就业焦虑,

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期对高校

学生身心健康有所裨益

[2]

二、实验方法及内容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任化娟

[3]

在张晓琴

[2]

就业焦虑问卷的基础上编制的大学毕业

生就业焦虑问卷。该问卷共包含16个项

目,其中1个项目为测谎项目。问卷共

分为就业焦虑生理行为和就业焦虑主观

感受两个维度。问卷为likert式四点累

加量表,分数越高,说明研究对象的就

业焦虑程度越高。

2.自尊量表

本研究采用Rosenberg于1965年

编制自尊量表

[4]

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回溯研性究实

验设计,向河北省西部以及辽宁省东部

某高校发放问卷。研究共分为两组,收

回有效问卷经济困难毕业生组124例,

非经济困难毕业生组225例。经分析比

较得出影响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焦虑

的因素。

(二)入组标准

1.经济困难毕业生组

(The self-Esteem

Scale,SES)。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

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测定的方便。受试者

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

分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

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

Dobson和Fleming报告的Cronbachα

系数分别为0.77和0.88,重测相关系

数是0.85。

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与非经济困难

大学生相比,在就业焦虑的生理行为

(t=2.567,P=0.011)、就业焦虑的

主观感受(t=2.245,P=0.016)、自尊

·290·

智者论道

(t=3.389,P=0.001)上得分显著低于

非经济困难大学生,在朋友支持(t=-

2.435,P=0.015)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经

济困难大学生。

表1 两组大学生在就业焦虑自尊社会支

持上的差异

组别

非困难

(n=225)

困难

(n=124)

tP

智库时代

焦虑的主观感受与家庭经济水平、自尊、

消极应对成显著正相关(P < 0.05),

与积极应对、家庭支持、朋友支持成显

著负相关(P < 0.05)。

为进一步探索就业焦虑与自尊及朋

友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对四个变

量进行了中介分析,采用温忠麟的三步

回归法分析考察变量间的关系。结果显

示,自尊在家庭经济水平与就业焦虑的

主观感受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家庭经

济水平与就业焦虑的生理行为中同样起

完全中介作用;朋友支持在经济水平与

就业焦虑的生理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

用,在家庭经济水平与就业焦虑的主观

感受中不构成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

四、分析与讨论

就业焦虑的

14.83±5.1213.33±5.272.5670.011

生理行为

就业焦虑的

14.42±4.5213.21±4.432.2450.016

主观感受

自尊

朋友支持

21.51±4.0919.85±4.513.3890.001

16.93±4.6718.16±4.42

-2.435

0.015

经济困难的毕业生与非经济困难的

毕业生相比,在就业焦虑的生理行为与

主观感受、自尊和朋友支持上呈现出显

著差异,并且自尊、家庭经济状况、社

会支持与就业焦虑水平呈现显著相关。

黎月清关于大学生毕业应对方式的研究

表2 自尊、社会支持、就业焦虑与家庭经济水平的相关分析

家庭经济水评

家庭经济水平

就业焦虑

生理行为

就业焦虑

主观感受

自尊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家庭支持

朋友支持

其他支持

1

0.136*

0.129*

0.179**

-0.097

0.020

-0.087

-0.130*

0.020

1

0.867**

0.536**

-0.178**

0.351**

-0.164**

-0.182**

-0.139*

1

0.556**

-0.142**

0.296**

-0.142**

-0.114*

-0.103

1

-0.485**

0.241**

-0.419**

-0.361**

-0.379**

1

0.212**

0.518**

0.525**

0.521**

1

0.108*

0.097

0.138**

1

0.804**

0.770**

1

0.8291

就业焦虑的生理行为就业焦虑的主观感受自尊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

表3 自尊在家庭经济水平和就业焦虑的主观感受中介作用

步骤

2(路径a)

路径c’

因变量

自尊

自变量

家庭经济水平

家庭经济水平

自尊

家庭经济水平

Beta

0.129

0.179

0.551

0.031

调整R2

0.014

0.029

0.306

0.306

SE

0.499

0.488

0.046

0.426

t

2.425

3.389

12.135

0.673

p

0.016

0.001

0.000

0.501

1(路径c)就业焦虑的主观感受

3(路径b)就业焦虑的主观感受

对本研究结果产生支持:认为就业期间,

毕业生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社会支持与

焦虑呈显著负相关。黄炯华关于农村籍

贫困大学生就业的研究进一步对本研究

结果产生支持:贫困大学与非贫困大学

生在焦虑程度上有较明显的差异性,家

庭经济条件越差,就业焦虑就越严重。

p

0.011

0.001

0.000

0.365

0.015

0.002

0.031

表4 自尊和朋友支持在家庭经济水平和就业焦虑的生理行为中介作用

步骤

2(路径a)

路径c’

2(路径a)

路径c’

朋友支持

3(路径b)就业焦虑的生理行为

因变量

自尊

自变量

家庭经济水平

家庭经济水平

自尊

家庭经济水平

家庭经济水平

朋友支持

家庭经济水平

Beta

0.136

0.179

0.529

0.042

-0.130

-0.167

0.115

调整R2

0.016

0.029

0.285

0.285

0.014

0.040

0.040

SE

0.583

0.488

0.055

0.505

0.504

0.061

0.581

t

2.567

3.389

11.484

0.908

-2.435

-3.151

2.169

1(路径c)就业焦虑的生理行为

3(路径b)就业焦虑的生理行为

这是由于贫困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支持能

力有限,同时还背负了整个家庭未来的

期待,这些都加重了其就业焦虑的程度。

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导致的

个体精神健康领域的差异,这些很难在

高等教育阶段消除。但是,社会支持

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这为减少这种

不平等提供了可能性。在未来的就业指

导课程中应增加相关的领悟获取社会支

持的意识,使学生掌握更多社会支持的

技巧。

从成立的三个中介模型可以看出,自

尊在家庭经济水平和就业焦虑的生理行为

和主观感受中都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这表

明就业焦虑的原因并不完全由经济水平所

引起,所以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以自信心

(下转第294页)

(二)自尊、社会支持、就业焦虑与

家庭经济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为15.96%。

从自尊、社会支持、就业焦虑与家

庭经济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就

业焦虑的生理行为与家庭经济水平、

自尊、消极应对呈现显著正相关(P <

0.05),与积极应对、家庭支持、朋友

支持成显著负相关(P < 0.05);就业

·291·

智者论道

(二)增强育德能力,强化公共基础

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发展机制

智库时代

育资源,并标注到对应的知识章节中,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在

课后记录教学实施效果和反思,力求做

到“配方科学”(教学内容讲政治)、“工

艺精湛”(教学方法讲科学)、“包装

时尚”(教学手段讲故事)。第二,建

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逐步提升

教育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能力。比

如可以通过“说课”“讲课”“教案设

计比赛”等多种方式让教师展示教师风

采、分享课程建设经验;同时采用多种

成果方式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比如论文、

讲义、课程PPT、学生作品、案例选集等,

并将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成绩纳入教

师考评体系中。

(四)加强制度配套,强化公共基础

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保障机制

品课为骨干,300余门综合素质课为支

撑,1000多门专业课为辐射的“协同育

人”同心圆,为“课程思政”与“思政

课程”的“同向同行”绘制了上海“路

径图”,也为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

提供了案例。

【参考文献】

[1]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

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

刊,2018(9):67-70.

[2]潘瑞娇,李雪,桑瑞聪.课程思

政背景下高校教师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培

养浅析[J].大学教育,2019(11):204-206.

[3]卢杨,刘芳.高校课程思

政建设的关键点位思考[J].高教学

刊,2019(23):164-166.

[4]朱广琴.基于立德树人的

“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

[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9(6):84-87.

[5]胡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

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索[J].当代职业

教育,2019(6):88-95.

[6]李丹,蒋家胜,任心甫.论“价

值引领、能力本位”视阈下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毛泽东思想

研究,2016(5):153-157.

【作者简介】李丹(1984-),女,

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教师,研究方向为

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职业

院校教育类教指委公共基础课程立项课

题“‘课程思政’背景下公共基础课教

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

2018GGJCKT1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首先,高校应将“以科研促教学”

作为关键切入口,搭建校级“课程思政”

科研平台,鼓励教师从学术的角度探讨

教学改革理念、教学方法改进、德育元

素挖掘与融合的思路与途径等;同时创

设校级“课程思政”精品课项目,从打

造试点到全校推广,从理论研究到课堂

教学,从校内精品课到省级示范课,逐

步建立并打通课程纵向发展通道。其次,

要做好公共基础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对接”工作,

打破专业壁垒,打通课程横向“对接”

渠道。比如可以通过党支部的“党建联

建”、教研室的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相

互了解各类课程的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

课程目标,共同推进“协同育人”。第三,

可以通过开展“传帮带”活动,由老教

师向青年教师传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所

积累起来的经验,同时还针对青年教师

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然后

找出问题的应对策略,这对于育德能力

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考核评价,强化公共基础

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激励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党委在大力倡

导并推行“课程思政”建设上发挥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上海的经验值

得借鉴。早在2014年,上海就启动了“课

程思政”的试点工作,其中整体试点学

校12所、重点培育学校12所,一般培

育学校34所,给予每校20万元至150

万元不等的经费支出,并连续投入4年。

在经费和政策的充分保障下,上海构建

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质

课程为骨干、专业课程为支撑的三位一

体育人“同心圆”。上海所有高校全覆

盖开展专业课程育人改革,每所学校至

少选择两门以上专业课程开展试点,同

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

和需求,实现分类、分层、分级的教学

模式,形成了以数10门“中国系列”精

高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第一,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这其中,探索和

建立“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和量化体系

是评价机制成败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

通过数据等客观信息及时反馈课程实效,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整合。比如,

可以设立“‘课程思政’一页纸管理清

单”,全面梳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德

(上接第291页)

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D].苏州:苏州大

学,2005.

[3]任化娟.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与

职业决策困难特点及关系[D].河南:河

南大学,2010.

[4]韩向前,江波,汤家彦等.自尊

量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

行为医学科学,2005(8):96.

[5]肖计划.“应付方式问卷”效

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1996,10(4):164-168.

[6]A Blumenthal-J,M Burg-M,J

Barefoot. Social support ,type

A behavior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Psychosomatic medicine,

1987,49(4):40-331.

【作者简介】刘美(1992-),女,助教,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家庭治疗与危机

干预。

【通讯作者】申静(1980-),女,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创

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厅2019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厅项目《几经困难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影

响因素研究》(JRS-2019-1046)。

训练等提高自尊的心理辅导作为经济资

助的补充,减少毕业生的焦虑。朋友支

持在经济水平与就业焦虑的生理行为中

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占比较少,是因为

朋友支持可能与就业焦虑之间仍存在其

他的中介因素。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

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等变量与就业焦

虑之间的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建洲.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

对策研究[D].江苏:东南大学,2016.

[2]张晓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

·294·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2792053a2122851.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