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英语精读4UNIT8翻译及课后答案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4UNIT8翻译及课后答案


2024年4月7日发(作者:)

UNIT8

全球化的双重力量

世纪之交,全球化已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作为一种有力的工具,它能

够促进经济增长,推广新技术,同时提高富国与穷国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作

为一种引起巨大争议的进程,它侵犯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与传统,威胁经济

与社会稳定。

21世纪一个令人生畏的难题是各国将控制这一巨变,还是反过来被其控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球化不过是古老过程的一个时髦字眼。所谓的市场不

过是买方与卖方、生产者与消费者、储蓄者与投资者的结合而已。在很大程度上,

经济史就是市场扩张的过程,即从农场向城镇、从地区向国家,以及从一国向另

一国扩张的过程。在20世纪,经济大萧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阻滞了市场的发展。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政治压力与先进技术的推动下,经济又得到了加

速发展。

在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的冷战期间,美国极力捍卫以贸易自由

化与经济增长作为对抗共产主义的一种手段。一系列的主要贸易谈判使工业化国

家的平均关税由1946年的约40%降低到1990年的约5%。

两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认识到经济一体化是对付致命的民族主义的最有效

的解毒剂。技术与政治相辅相成。在因特网面世之前,日益下降的通讯与交通成

本——从喷气式飞机,质量更优的海底电缆到人造卫星——有利于提高商业全球

化的程度。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世界出口量(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几乎

是40多年前的10倍。

全球化推动了这一进程,但同时也至少在一个重要方面违背这一进程。直到

最近,国家一直被视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国家之间主要靠贸易连接起来。现在,

情况已经不完全是这样了。公司与金融市场在生产、营销与投资决策方面已经越

来越不看重国界了。

根据国际金融研究所(华盛顿的一家银行业研究小组)的统计,早在1990

年,各国政府——独自或是通过像世界银行这样的多边机构——向29个主要发

展中国家(包括巴西、中国、印度、朝鲜与墨西哥)提供了占半数的贷款与信贷。

10年后,甚至1997—1998年间的亚洲金融危机过后,私人资金流使得政府

的资金流相形见绌。根据这家研究所的统计,1999年私人资金流(银行贷款、

债券融资、在当地证券市场的股本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向这29个国

家提供的资金总额约为1360亿美元;相比之下,政府的资金流仅为220亿美元。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掀起了大规模的国际收购狂潮。仅在1999年上半年,

新近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进行的兼并与收购的总值就超过了5000亿美

元。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这一数字已大体相当于1998年全年

(5440亿美元)的水平,几乎是1991年(850亿美元)的7倍。最近在与英国

德国无线电巨头之间的斗争,仅就其规模与激烈程度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随着兼并的迅速发展,公司经营者渐渐认识到,许多市场真正变成全球性市

场了。公司极力在尽可能多的国家扩大势力,谋求发展规模经济——也就是说,

涌过扩大销售与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并且试图与几乎到处发生的技术革命

齐头并进。

另外,公司不断组织全球化生产,把产品设计、零部件制造、最后装配分散

到许多国家去完成。

但是,寻求更大的销售规模与盈利以推动全球化进程的不仅仅是跨国公司,

各国政府在这一进程中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欧洲对“单一市场”的不懈追求便是

一个信号。这反映出一种普遍认识,即如果欧洲公司在当地的运营由于支离破碎

的国内市场而受到削弱的话,他们将很难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取胜。

比较贫困的国家支持全球化的明显标志便是其强烈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的呼声。从1995年起,7个国家——保加利亚、厄瓜多尔、爱沙尼亚、吉尔吉

斯斯坦、拉脱维亚、蒙古和巴拿马——已一起加入了世贸组织。另有32个国家

在申请加入这一组织。人们相信,通过提供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式,全

球贸易和投资会有助于经济发展。

这不是天方夜谭。各国的成功与否主要依靠本国的工人、投资与政府的政策,

但融入更加广阔的世界经济则能够对本国经济起到推动作用。

就拿亚洲来说,虽然发生了景荣危机,但贸易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幅度降低

了极端贫困人口的数量。据世界银行估计,从1987年到1998年间,在包括中国

在内的这一地区国家中,日平均收入1美元或不足1美元者从占总人口的27%下

降到15%。

与此同时,拉丁美洲国家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他们融入世界经济

的时间较晚或步伐较慢——却没有亚洲那么幸运。例如,世界银行估计,1998

年非洲46%的人口日均生活费不足1美元,与1987年的比例几乎持平。

那么,如果全球化前景这么美好,为什么还充满风险呢?答案是以下两个方

面的问题有可能抵消潜在的益处。

首先是经济的不稳定性。与独立的本国经济相比,全球经济很可能会出现更

加严峻的繁荣——衰退周期。只有当投资基金得到合理利用,贸易流通得到平衡

发展时,国际贸易与投资将会提高生活水平的理论才会有效。

亚洲金融危机在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质疑。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亚洲多数

国家经济繁荣,因为他们吸收了大量外国资金流用于银行的贷款,给工厂的直接

投资,或给当地公司的股市直接投资等。

随之而来的消费狂潮,反过来通过从欧洲、日本和美国进口更多的商品,又

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接下来在1997年中期,这一狂潮骤然而止。很明

显,在“一切靠关系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不合理的政府投资政策及盲目乐

观等缘故,大量投资被滥用在不必要的工厂、写字楼和公寓楼建设上。

由于有了美国经济的惊人增长才没有使亚洲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经济的全

面下滑。

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帮助了外部世界,因为它需要购买越来越多的出口产

品。从1996年初,美国国际收入方面的经济项目赤字——美国国际贸易的最主

要指标——从1290亿美元到1999年的估计总额3300亿美元,翻了一番还多。

正如美国财政部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反复指出的,世界经济一直在靠着一个

引擎飞行。萨默斯先生还警告说,问题在于它无法永远持续下去。

极大的危险在于世界已变得过分依赖美国的繁荣,美国经济的减速或萧条—

—反映在股市的下跌、消费信心的丧失或较高的利率等方面——可能会像滚雪球

一样,导致国际经济的衰退。

根据经济预测,欧洲和日本经济将会升温。另据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织的预测,2000年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在1999年的2.1%的基础上增长

2.8%。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2491912a206934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