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妹岛和世的 森林住宅

解析 妹岛和世的 森林住宅


2024年4月3日发(作者:)

196

李丽妹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硕士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建筑师

“解析”妹岛和世的“森林住宅”

Analysis on the Villa in the Forest Done by Kazuyo Sejima

摘要:本文通过对“森林住宅”进行文字与图示分析,从若干视角“解析”了建筑的合理性与建筑师的设计意图,猜想出种种结果与意图的联系,这

个过程就像一个建筑的生成游戏。针对分析不热衷著述和理论表达的建筑师的作品,似乎提供了另一种分析的方法和可能性,猜想的结果或许与原作

相去甚远,但它就像一个游戏一样刺激着我对建筑的种种探索。

关键词:森林住宅 装置 生成 游戏

一、关于建筑师

妹岛和世是日本女建筑师,1956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1981年

获日本女子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妹岛和世在伊东丰雄建筑事务

所工作了六年后,创建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妹岛和世是一位非常理性的建筑师,她的工作往往从解决复杂的

实际问题入手,并花大量时间制作和研究工作模型来解决各种实

际问题,最后使建筑呈现出一种整体简洁的效果。人们往往会惊

讶于用这种极其理性、繁重的工作方式如何最后形成了她作品中

那种纤细、敏感、柔弱的氛围之美。

二、关于森林住宅

森林住宅是妹岛和世的早期作品,1994年完成。住宅位于日本

的千野市,建于一片森林里。建筑用地面积为1260平方米,占

地面积为1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98.84平方米,分两层,

主要用作居住,艺术工作室及展览室。(图1)

图2

1.环境分析

住宅位于一片森林中,此森林均质且缺乏方向感,但有很好的自

然环境和景观。建筑用地很大(1260平方米),建筑师却选择了

一种体块集中的建筑体量,占地面积仅为156平方米,约占建

筑用地面积的1/8,尽可能保留了用地的原有环境和肌理。森林

地面有一定的坡度,住宅建造在坡上,建筑处于基地深处,一条

图1

图3

197

最终方案——一套拥有灵活流畅、集约

有趣的建筑平面与巧妙合理的建筑剖

面的“森林住宅”。

在功能布置上,圆形空间为工作室/展示

厅,是建筑的核心部分。环形空间为生

活起居空间,根据环形的宽窄变化布置

了相应的起居功能(客厅、餐厅、厨房、

图4图5

卧室等),或者说根据不同的起居功能形

成的环形空间的宽窄变化。环形空间局部

有二层,单独布置了两个卧室,与一层空

间的暧昧性格截然不同,明确并有很强的

独立性。矩形(楔形)空间为生活辅助空

间,分别是建筑主入口、洗手间、储藏间、

采光庭院、浴室和露台。它们根据环形空

间的功能安插在不同的位置和高度,对环

形空间的功能作合理补充。辅助空间插在

环形外围,使建筑具有了很好的逻辑性,

三部分体量功能明确且层次分明,而且,

此处理手法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圆形空间

的整体性与环形空间的连续性。(图4)

长坡连接起建筑体与区域入口处,除了建

筑的插入与坡道的设置,其他地面都基本

保留了森林的原有肌理。

我猜想,为了获得建筑多个方向的均好

性,以充分享受优越的自然环境,建筑师

采用了圆形的建筑平面,同时回应了基地

中没有方向感的特点,这时建筑师对基地

采取了消极的回应手段。圆形建筑平面在

室内形成了连续不断的运动路线,人们在

室内行走很容易获得连续的景观印象。圆

形平面四周插入了六个不同大小的矩形

(楔形)体块,从外表看,这些体块给建

筑带来了一定的方向感。这时建筑师对基

地采取了积极的回应手段。(图1)

构形态,层层往内吸附,最后集中于圆形

空间的中心位置(图2)。

零散的外围体块中最为醒目的是位于东

南角的楔形体块,只有此体块为楔形,其

他都是矩形或矩形的变形。这是建筑师对

业主要求的一种积极回应——业主需要

一个景观很好的浴室,于是建筑师把浴室

安排于楔形体块之内,外挂于二层两个卧

室之间,位于楼梯的尽头处。建筑师采

用楔形,大口朝外,开口为整面玻璃窗,

室外景观直接引入浴室,这样的处理在视

觉上比矩形空间显得更为开阔。另一个较

为特别的小体块是露台,其他小体块的对

称轴都经过大圆圆心,只有露台体块的对

称轴经过小圆圆心,因此在平面上它与外

圆的边沿形成一定的扭动,且开洞尺寸很

大,这样的处理获得了内外圆空间的连续

性,可充分享受朝南的光线、通风与景观。

(图3)

4.私密性分析

从功能布置上可以看出,一、二层空间的

私密性区分度较高,而首层空间内各区域

的私密性区分度较弱。圆形空间为工作室

/展示厅,虽然在空间上被环形完整包裹,

但在功能上有很强的开放性,圆形空间为

顶部采光,形成了类似庭院的效果,呼应

了功能上的开放性。环形空间不管在空间

上、功能上、交通上还是在私密性上,都

是一种暧昧的区域,只能勉强区分为半开

放空间和半私密空间,而且根据不同的活

动区分度会有所转化。二层空间都较为私

密,只有一个小型观展台可以被区分为半

私密空间。从功能上看小观展台具有开放

性,但活动路线是私密的,从房间中通出,

2.空间分析

建筑的主体平面为圆形,大圆中内含一个

小圆,形成了一个圆形空间和一个圆环空

间;大、小圆圆心偏离,圆环的内外边界

变得不平行,形成了宽-窄-宽的连续变

化的环形空间。内圆为两层通高的空间,

使整栋建筑形成了一个强烈的中心;圆环

为局部两层通高空间和两层空间,形成一

种暧昧的空间,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又是

圆形空间与矩形(楔形)空间的结合处,

也是矩形(楔形)空间的依附界面,使它

们形成环形趋势的整体。矩形(楔形)空

间都是体积较小的“盒子”,外挂于圆环

外侧,大小高低各异,整与零的对比强烈,

主体部分的柔弱感与矩形(楔形)部分的

力量感对比强烈,从形体上使整个建筑具

有了很高的视觉强度。

此住宅的每个空间都有自己明确的形式

与性格。建筑体从内到外是一个从整到零

的过程。圆形空间是一个完整的空间体

块,环形空间与之相比多了一些虚空的地

方,是大小圆形相减的差,两部分都是曲

线型空间。矩形(楔形)空间是零散的单

体,它们虽然大小、角度各异,但仍是同

一类型的空间形态,为直线型空间。三个

空间层次通过形态上的呼应,或门窗的穿

透关系形成明显的向心性,有如花朵的结

3.功能分析

森林住宅的主要功能是居住和艺术工作

室/展示厅。业主拥有一个画廊,他希望

建成的是一个有起居空间和艺术展示空

间的工作室,并提供两个卧室和某些辅

助空间及车行入口。建筑师根据业主要

求和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处理,提出了

图6图7

198

图8图9

只属于卧室主人的使用范畴(图5)。这

些开放性、半开放性、半私密性、私密性

的区分都较差强人意,那是一个混沌交错

的整体,只是作为一个分析作品的过程,

为了寻找它们之间的对比度而生硬分开。

的空间流线统一于圆形空间中,具有了一

定的整体感。(图12)

对较小,以保证工作室的独立性,但局部

开口很大,使此空间又得到很好的连通。

外圆界面朝东南方向的开洞大,靠西北方

向的开洞小,南边为基地的下坡处,此方

向开口能获得很好的景观,人们能够俯瞰

坡下的风景,这样的处理手法也能满足一

定的日照需求和保温需求。(图8、图9)

6.界面分析

此住宅不管人们是从外部观看还是从内

部体验,都会觉得特征明显,过目不忘。

主体空间整体温和,辅助空间零散激烈,

坡地掩盖了一部分建筑实体,且屋顶有

一定的坡度,光线在整个建筑中不停地

变化,种种因素使建筑具有了很强的动态

感。立面上的开窗比例超常、尺寸悬殊,

位置高低错落,使人很难明了这种手法的

真正意图,但又不得不惊叹它的合理性。

独特的建筑形态加上建筑师匠心的流线

安排,处处强调建筑与人的互动,整栋建

筑看起来就像一个嵌在坡地上的巨大的

装置艺术作品。(图7)

此作品有内外两层圆形界面,界面上的开

洞独特,尺寸与位置都经过建筑师的仔细

考量,洞口位置或对位或错开,使原本

没有方向性的圆形空间与圆环空间有了

一定的指向特点,若界面上的开洞大小高

低一致,人在其中运动就会失去方向感,

而且会给原来生动的空间带来枯燥感。在

此作品中,门与窗的概念在某些地方区分

并不明确,它或许不是门,但人们可以

从中穿过。有些洞口内外对位,能使室内

具有很好的空间连续性和视觉连续性,同

时它们又为室内提供采光,引入一些室外

景观。从总体上看,内圆界面的开洞都相

5.交通流线分析

建筑入口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矩形空间,使

人的进入具有了过渡,入门后居住者可直

接进入圆形展示厅,再从展示厅的门洞进

入到环形空间或从楼梯直接上二层;也可

以先进入环形空间,由环形空间步入圆形

空间,或者由环形空间进入矩形(楔形)

空间,或者直接上二层卧室。若仔细揣摩,

环形空间与矩形(楔形)空间一起都可以

形成一串贯穿每个体块的连续不断的路

线。在此,环形空间具有了很强的交通空

间的性格。(图6)

建筑具有很强的交通连续性,尤其是环

形空间部分。环形空间的交通路线化增

强了空间的趣味性,空间感会随人在其

中的运动不停变化,给人留下很强的视

觉印象与路线印象,但它的功能分区不

明确且舒适度不够,处身其中似乎永远

都有一种运动趋势,空间视觉效果上也

比较紧张。(图11)

在整个交通空间中,最为特别的是二层空

间往圆形空间里出挑的观展台,它只能通

过卧室到达,具有很明确的主人使用标

签。恰恰也是这个挑台的设置,使得二层

7.采光分析

此作品中,艺术工作室/展示厅具有绝对

的主导地位,建筑的形态与界面的特点都

为它所支配。艺术工作室/展示厅这种特

殊功能的大厅需要很好的采光,此建筑

采光的最大特点为圆形空间的顶部采光,

展示厅犹如一个建筑中庭,使被圆环紧裹

的圆形空间具有了很强的开放性,符合了

它的空间性格。最重要的一点是,展览

室不能采用直接照射的太阳光,建筑师

巧妙借用基地上的坡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基地上的斜坡朝南,屋顶的斜坡朝北,从

剖面上形成了以水平线为对称轴的两个

1:7.7的坡。展示厅的屋顶整个就成了一

面朝北的天窗,并通过一定的构造处理,

最后投射进展示厅的光线明亮柔和,满

足了艺术工作室和展示厅的功能需求(图

10)。

圆形空间的屋顶采光是整栋建筑最主要

的采光,环形空间借助内圆界面上的开洞

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采光。这样来看,内

圆界面上的小尺寸开洞都变得合理而巧

妙,尤其位于高处的窗。外圆界面的开洞

为建筑提供了次要采光,使环形空间的光

线变得柔和,缓和了圆形空间对环形空间

的压迫感。同时,外圆界面上的洞口也给

建筑提供了通风与景观。二层空间的采光

主要由外圆界面上的开洞提供,卧室墙上

的圆形开洞也提供了一点采光,但它主要

为上下空间的交流而存在。(图11、12)

图10

三、总结:生成游戏——对建筑

的解析方式

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从面对建筑无从入

手到对建筑进行任意猜想,并将种种猜

想回附到建筑中以求论证。这就像一个

拆散积木并重新搭建的游戏,根据种种

对建筑师意图的猜想,揣测若不是我所

看到的这些处理方法,它将会是什么结

果,通过这种游戏般的分析似乎能推导

图12图11

(臆测)出建筑手法的种种合理性,并从

199

图13

中发现了许多趣味。

我设想了整个建筑的生成过程,建筑师根据基地与对连续空间的追求而选择了圆

形建筑体量,根据不同功能确定大小圆及其圆心的关系,设置了均匀的轴网,我

大胆设想了外挂的矩形(楔形)体块,假设它们本来是均匀分布在圆环外立面上,

有八个大小一样的体块,根据环形功能的安排去掉了两个,并挪动了它们的位置,

然后再根据每个体块的不同功能调整了它们的大小,最后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平

面。(图13)

在对建筑界面生成过程的设想中,我武断地以最简单的形式入手,就像一个游戏,

假设建筑都采用了最普通的窗户尺寸和放在通常的高度,取了其中一个窗户的尺

寸(900mmX900mm)和高度(与地面距离为一米),二层窗户由于净空的关系

从离地500mm的位置开始。然后将同样大小的窗户对角线交点与原作品的窗户

对角线交点重合,再根据原作的窗户大小调整正方形的尺寸,以高度为准,最后

调整窗户的宽度,以生成与原作一样的结果。虽然这种游戏较随意,但在游戏的

过程中似乎隐隐抓到了某些建筑师的意图和了解到一些设计手法的合理性,当然

文中的种种推断只是个人对建筑师设计意图的臆测,仅作为个人的一种建筑分析

方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图14)

图14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2079945a200189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