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对数字与日期禁忌

西方国家对数字与日期禁忌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

西方国家对数字与日期禁忌

西方人普遍认为“13”这个数字是凶险或不吉利的,常以“14(A)”或“12(B)”

代替。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总是尽量避开这一数字。有的人甚至会在13日这一天产生莫

名其妙的恐惧感,停止一切工作和活动。西方人最忌讳的还是13人同桌共餐。对“星期

五”和“3”这个数字,也为很多西方人所忌。特别是点烟时,忌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

点燃三支烟。若恰逢13日又是星期五,西方人更认为是“凶日” ,被称为“黑色的星期

五” 。因为这一日是耶稣的受难日。日本人则忌讳“4”和“9” 。在美国还有“零年灾

难”之说。自1840年以来,凡是在年尾数为“0”那一年当选的美国总统,除里根外,都

没有活着离开白宫,其中有4人被刺身亡,3人病死。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

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

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

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

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

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

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通常是见面点头致意,握手或行拱手礼,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

西方人认为欠身显得自卑,拥抱是最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与吻手礼也较为常见。

在我国除了见面和告辞时使用,在表示祝贺、感谢或互相鼓励时也使用。发展到现在,被

简单的“你好”,“再见”所取代。可是西方的贴面礼、亲吻礼、吻身礼,让国人仍很不

习惯接受。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

亲切感。西方则认为这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或盘问,是很失礼的。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

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afternoon(下午好)!”“Good evening(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

天天气不错啊!” 送客离开时,中国人习惯挽留,说“走好”“慢走”,而西方仅微笑作

再见就可。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

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

“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Take care(多

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在西方国家见面打招呼是很自然的。打招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跟对方有进一步的

交往,只不过是一种礼仪形式。其实不论任何人,当有人微笑着和自己打招呼时,都会受

到感染,像是见到阳光一般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一样,这时可以很自然地打招呼回应。因

此,在西方国家旅游的时候,如果迎面而来的人对我们说“Hello!”,别露出一副莫名其

妙的表情,甚至置之不理哟!那可是非常失礼的呀!

那怎样打招呼呢?当对方跟你说“How do you do?”时,只要同样回答说“How do

you do?”就够了。有时候他们会说“Hello!”,其实相当于我们的“嗨”,回答“Hello!”

就可以了。另外,他们也会问候“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或“Good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1971024a1986635.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