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
经济管理类读书笔记
【篇一:经济学名著的读书笔记】
《垄断竞争理论》读书笔记
说到垄断竞争与垄断的区别,张伯伦认为,如果说一个行业中的每个生产者拥有对他自己
产品品种的垄断,并不是说该行业被垄断了。相反,在该行业内部可能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
这种竞争当然不是纯粹竞争理论所描述的那种竞争,因为每个生产者拥有对他自己生产的产品
品种的垄断,因而每个生产者都面临着对替代品的竞争。 当说到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区别,
张伯伦这样认为:垄断的普通意义是对供给的控制,因而同时也就控制了价格;纯粹竞争则没
有一个人有任何程度的这种控制。这是因为纯粹竞争需要两个条件:第
一、必须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第二、产品是同质的,没有差别的。然而,现实生活中每
一个生产者的产品在品质、包装、销售等方面都会存在一些差异,商品的差异使得每一个生产
者对他自己的商品都有一定的垄断权,但是这些商品或多或少都有替代品存在,再加上消费者
的自身偏好的不确定性,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依然是存在的。所以明
显肯定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自由企业们组成的市场并不是纯粹竞争,而是垄断竞争。
关于他对垄断竞争这种定义,我有着自己的理解。这个暑假我去了埃及做国际志愿者,在
开罗我们看见了一个巨大的售卖埃及纪念品的市场——哈里里市场。市场里有着许多店铺都在
出售不同的纪念品,其中最多的便是小件的雕塑。虽然每个店铺都卖雕塑,但是不同材料制作
而成的,例如有木刻,有石刻,也有金属刻成的。除了材质有所不同,它们的形状也各异,有
人像,有动物,有建筑,也有埃及法老棺椁的形状。凭着这些产品的差别,这个市场就成为了
一个垄断竞争市场。因此,这里每家的雕塑的价格都是有些不一样的——商家有着对自己制作
的雕塑的垄断权力,因此可以自己定价。但是他们也不能够随心所欲地乱要价,因为怕顾客会
因为价格过高而转向竞争对手那里购买替代商品。这个活生生的例子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垄断竞
争理论的含义。
读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示有很多。其一,我发现了垄断竞争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人们
接触最多的市场结构。了解它的特性,对于我们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
我们要多把理论联系生活,从生活中的例子来给理论找落脚点,以便于更好地让理论为我们服
务。其二,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泾渭分明的,就像市场结构并不是除了垄断就是纯粹竞争,
很多时候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以现实的证据为出发点,多思考,多钻研,这样才能走
出有所创新,找到黑与白之间的灰。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书笔记
合上书本后,我脑海里浮现出李嘉图最有意思的理论就是他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说到劳动价值理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劳动包
括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两者有所不同,直接劳动可以创造价值,而间接劳动不能创造新的价
值,只能把旧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从价值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价格。在李嘉图看来,商品的价格分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出
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几乎所有的商品都不能长期地按人类的需要和愿望得到充足的供给,因此,
没有一种商品能免除价格上的偶然的和暂时的变化。这让我联想到了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如今,
房子的价格还在不断攀升,这并不是说房子的价值越来越高,建造它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量。
其实,房子的市场价格是因为市场供不应求而不断攀升的,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城市谋求工作,
他们要生活在城市里,人们对房子的总需求就增加了。再加上有些人故意囤积房子想要高价卖
出,这使得市场上的房子更少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愈发严重。于是,房子的市场价格就离它的
自然价格越来越远了。 而讲到产品的分配理论,李嘉图认为可以将社会分为三个等级:地主阶
级、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地主阶级占有土地,资本家阶级占有资本,工人阶级拥有自己的
劳动。因此,劳动和资本投资于土地而生产出来的农作物应该归三个阶级共同占有。分配给地
主阶级的那
部分是地租,分配给资本家阶级的那部分是利润,而分配给工人阶级的那部分则是工资。
由此又引发了对工资的思考。工资,在李嘉图看来可以看做劳动的价格,他说过:“劳动
是第一价格,是支付一切商品的最初购买货币。”因此劳动也会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劳动
的自然价格是在增长不变的情况下让劳动者继续生存并维持后代所必需的价格。劳动的市场价
格是按供求比例的自然作用实际支付的价格。就像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大批的大学经济金融专
业毕业的学生往往只能找到薪水很低的工作,并且往往不对口。而专业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却
很容易谋到高职,薪水也很不错。白领比不过蓝领也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了。这就是劳动力供求
比例惹的祸。在经济金融的劳动力市场,新鲜的劳动力很多而空缺的职位很有限,于是形成了
供过于求的局面,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因此下降,工资下跌;相反,在蓝领的劳动力市场上,新
鲜的劳动力不多而需求却很大,所以才导致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上升,工资上涨。
《财富的分配》读书笔记
克拉克的代表作《财富与分配》被誉为当代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
理论的奠基之作。它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开拓性又十分有价值的观点,下面是我读这本书的
一些小小总结和感悟:
首先是边际生产理论——当劳动量不变而资本相继增加时,每一增加的单位所增加的产值
依次递减,最后增加一单位资本所增加的产值就是决定利息高低的“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
理,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则决定工资的多寡。因此他认为,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在创在各人的收入,
说劳动力受到剥削是没有依据的,阶级斗争和革命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很明显,“边际生产
力”这套理论是为了资产阶级服务的,它把矛头都指向了无产阶级,反对马克思剩余价值论。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克拉克同意资本主义社会下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了呢?
不然。克拉克也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有一个潜在而活跃的自然规律,在这个自然规律的
作用下每个人可以得到自己赢得的报酬。他认为可以把社会总收入分为性质不同的三个类别,
也就是说把每年的社会总收入分割成总工资、总利息和总利润三个部分。工资来自从事劳动,
利息来自提供资本,而利润则来自管理和调节作用。在他看来,只要掌握了这三个生产要素各
自创造财富的功能,以及它们在生产中各自贡献的份额,就可以确定这些财富如何分配。并且,
如果“自然规律”能发挥作用,那么任何生产职能所得到的收入应该用它的实际产出来衡量。
因此,克拉克呼吁给予劳动者他们应得的收入以维持社会治安。他说:“如果他们创造的
财富很少,但是全部都分配给了他们,他们或许不会闹革命。相反,如果他们创造了巨额财富,
而分配到的只是
【篇二:经济管理学书读书心得】
经济管理学书读书心得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是以小说的形式介绍企业管理知识的一本书。主人公罗
哥是一家工厂的厂长。罗哥本人虽然每天辛辛苦苦工作到很晚,以至于妻子也不能原谅他,家
庭关系非常紧张。但是工厂就是不景气,不断出现亏损,总公司决定如果他的工厂三个月内不
能扭亏为盈的话,就会关闭这家工厂。客户的抱怨和来自上级的压力以及家庭关系的紧张使他
很苦恼。苦苦思索如何解决遇到的麻烦的罗哥遇到了大学期间的老师钟纳。在他苏格拉底式的
提示下,罗哥逐渐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一步一步解决掉一系列麻烦。三个月后不但工厂扭亏为
盈,避免了被关闭的危险,而且罗哥的家庭关系也得到了转机。 读这本书最大的心得就是一定
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一定要把眼光放在整个组织上,不着眼于局部效益,解决问题要围绕目标
抓住关键点。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复杂而且多变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如果把目光紧紧盯在所遇到的
具体问题上,而忽略了全局的思考就有可能陷入被动。《目标》这本书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越
复杂的问题越需要化繁为简的智慧,而确立目标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就像书中主人公的老师钟
纳问罗哥的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一样:“对一个制造业的工厂来说,他的目标是什么?”主人公
罗哥,脑子里会有很多答案,但他的老师告诉他,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赢利”。只有纵观全
局,系统思考,明确了目标才知道做事的方向,接着才会想到如何去做事。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经常陷入诸多复杂的流程和惯例之中不能自拔。一种情况就是典型
的本位主义,整个集体的目标与每个部门和单位的目标不一致,导致局部最优却不能保证全局
最优。另一种情况就是复杂问题的复杂化,甚至简单问题的复杂化,以至于与目标背道而驰。
把目标量化和分解为具体的衡量指标是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组
织本身的变化和组织所处环境的变化,时常将量化指标与目标相对照,始终保持量化指标与目
标一致。
一个组织中每个局部环节的最优不一定意味着全局的最优!书中罗哥的工厂里使用了机器
人之后,确实在个别工序中得到了优化,但是却没能解决效率最低的工序,即瓶颈工序的效率
问题,因而不但不能带来全局性的优化,凡而损害了整体的最优,只有当他解决了瓶颈工序的
效率问题后才达到了“赢利”这一目标。这使我们认识到,那些认为“只要所有环节各自能做
到最好,企业整体必然会有最大改进”的观点并不正确,而单单个别改进每个环节,往往事与
愿违。大多数局部环节的改善无助于全局的改善,须围绕目标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即书中
所指的“瓶颈”,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应用于全局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关键环节得到了解决,才
能达到最大的效益,达成目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越复杂的问题越需要简单的解决方法!所
谓提纲挈领就是这个意思,千头万绪之中如何以目标为导向,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解决之,
不仅是一个管理者必备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一种能力!
书中老师钟纳对主人公罗哥的“苏格拉底式”的引导方式对我也有很大的启示。很多人一
遇到问题就会去找答案,而不会先去分析问题的本身,总是期待别人能给自己答案,却又对所
给的答案永远不满意。书中告诉我们要帮助一个人解决问题不是给他鱼吃,也不是教他如何钓
鱼,而是以问问题的方式来告诉他如何判断哪里有鱼可钓,让他自己研究用什么方法才能钓得
到鱼。我们在遇到问题时都应该学会在没有外力协助的情况下,要具有回答三个问题的能力:
“应该改变哪些事情?”、“要朝什么方向改变?”、“要如何改变?”。每个人都要学会做自
己的“钟纳”。
【篇三:经济学 读书笔记】
不想看以下废话的,直接翻至第二页读书笔记
说明感谢:
非常感谢您有心或无心的点击,本文内容并非本人原创,(非常感激原创作者^_^)而是从
网上各处搜集资料,自己加以整理,小幅度修改,并制成统一格式,便于大家不用阅读全文,
而能了解全书的大致内容,更方便大家摘抄。(建议不要全抄0.0) 当然!在此!坚决!不提倡!
快餐式阅读!衷心希望您有机会有时间有兴趣,可以仔细翻看本书籍。(本人显然不属于”您
“的范围里的 t-t )
若对本文的格式有其他要求建议的,请您留言!
若您需要某书的读书笔记,请您留言,我将尽快搜集,整理并上传,或者直接发您的邮箱。
考虑到下载其他资料所需财富值从0-n不等,所以本站所有资料均只收取1个财富值。
在此向本文内容的原创作者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bingo海彬
《经济学》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
里单独安排。第一篇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第二篇是
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三篇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以上两篇也是
我们在任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题。第四篇从微观的角度主要讨论了下国际贸
易、政府以及环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讲述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纵观全书,所有的经济理论都建立在三大假设上面:稀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理性人假
设。稀缺性假设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至今没有人
对其产生过怀疑。但经济人假设与理性人假设则从理论和实践上备受质疑。经济人假设与
理性人假设可以归结为 “理性经济人”假设。其基本含义有两点:自利与理性行为。古典的
“经济人”假设以完全理性为条件,即经济人无所不知,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通天文下
知地理,市场方面也是一路绿灯,就是说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且产权明晰。这显然超出了经济人
的能力范围。西蒙则把完全理性修正为有限理性,也就是添加了约束条件,比如人的自身理性
能力的限制,信息的不对称,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第二篇供求关系这章讲述各种经济关系受供求关系这一亘古不变的原理影响的现实生活中
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鲜艳画面。雪灾时期小城市里,纯净水、蔬菜、蜡烛、大米短时间内涨价
数十倍,春运时的火车及高速公路的汽车上一包方便面售价五十元,等等。物价短时间内上涨
了一些这也都是正常的,只要此后物价恢复正常就行了,实际上必定也会回到原来的价位。适
度的进行管制允许物价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才是明智之举.我们都知道消费物价指数cpi在不断上
涨,长期的物价上涨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短期的由供求关系造成的物价上涨也如此。
第三篇有关效用论及产品市场的篇章,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的各个公式、可变生产要素
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图、mc曲线与ac曲线之间关系的数学推导过程、完全竞
争市场的条件、垄断竞争市场的定义、规模报酬递增的定义等精彩绝伦,在书本中举出的
大量实例又让我对他们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四篇里讲到了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知识和对公平与效率这个永恒话题的讨论。大量
的数据和图表很直观地让我了解到世界各个角落的国民收入分配现状。收入分配问题的严峻性
在这些年来我国大刀阔斧摧枯拉朽式的经济发展中渐渐浮出了水面,收入分配是否和谐是整个
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构成。
第五篇至第七篇萨缪尔森在宏观经济学方面,对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轨迹进行了研
究,并指出了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四个重要的因素,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他
指出,如何积累资本以求得持续高速发展是经济落后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这些国家的产
出少,可能刚刚能解决生存的问题,无法进行积累以求得未来的发展;而有的国家也许产出较
高,但也存在将产出中的多少用于当期的消费,又有多少用于投资的问题。这些国家应当尽量
减少当期消费,把尽量多的产出继续投入,使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萨缪尔森的整个经济学逻辑体系并非完美无缺,随着岁月的流逝,对其《经济学》批判的
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凯恩斯主义者批评其过于为自由放任的市场制度辩护,而斯密
的追随者则又批评其过于追随凯恩斯。斯蒂格利茨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现代经济学被人
为分割为“宏观”和“微观”是患了精神分裂症,但是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理论,为后人留下
了思考的空间,值得后人认真揣摩学习的。
凯恩斯曾说,“从长期来看,我们都要死去。”萨缪尔森虽逝,但其非凡的成就以及那本
不朽的著作必将永久地教导一代一代学人,并继续影响着这个世界。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1436212a1905878.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