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参照的核心期刊论文认定方式的思考_百

对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参照的核心期刊论文认定方式的思考_百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

第41卷第6期

2020年11月

肇庆学院学报

JOURNALOFZHAOQINGUNIVERSITY

Vol.41,No.6

Nov.2020

对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参照的

核心期刊论文认定方式的思考

卢妙清

(肇庆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肇庆526061)

摘要:探讨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参照的核心期刊论文认定方式,强调尊重学术期刊作者科研劳动的

重要性。通过对比2014年、2017年版《总览》的收录差异,分析并提出将《总览》前后2个版次收录期刊皆纳入认定

范畴的合理认定方式。最新版次《总览》出版前,作者发表论文的期刊被前一版次收录的,应予以认定为核心期刊论

文;最新版次《总览》出版后,作者发表论文的期刊被前一版次收录而未被最新版次收录的,在合理时间内应予以认

定为核心期刊论文。作者所发论文期刊被最新版次《总览》收录而未被前一版次收录的,应予以认定为核心期刊论

文;并且在数据统计年限内作者所发论文也应按核心期刊论文对待。从而更好地激励学术期刊作者的科研热情,使

其为科研、学术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论文;认定

中图分类号:G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445(2020)06-0096-05

户提供参考,不具备全面评价期刊优劣的功能,不

一、问题的提出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

从1992年第1版出版以来,已历经27个年头。2008

年之前,《总览》每4年更新研究和编制出版一次;

2008年之后,改为每3年更新一次,到2017年版为

止,共出版了8个版次。参与历版《总览》研究和编

制的专家和人员之多,所涉中文期刊之众,难度之

大,实属罕见。例如,《总览》2017年版,有29个单位

的126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了该项研究工作,来

自全国各地4174个单位的7941位学科专家参加

了核心期刊的评审工作

[1]80,91

。作为统计的我国正式

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高达9798种/数。正因为其统

计覆盖面之广,参与研究和评审的专家之众,其成

果有较高的公信度,所以《总览》一经出版,得到了

科研工作者个人和各科研单位的高度重视。

《总览》研究和编制初衷是为馆藏优化、读者导

读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1]1

。历版《总览》编者一再强

调,核心期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编制目的主要

为图书情报界、出版界等需要对期刊进行评价的用

能作为衡量期刊质量的标准,更不能作为学术评价

的标准

[1]98

。但事实上,核心期刊的作用范围已远远

超过以上定位,而在期刊评估、学术论文评估、研究

者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作用明显

[2]

。一

些科研、学术管理部门和高校将其作为学术评价的

重要工具和衡量尺度,不少人事和职称管理部门、

科研管理机构将是否刊载在核心期刊上作为衡量

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3]

。这说明了《总览》对学术论

文认定所产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以刊评文是我们所抨击和坚决反对的,但是当

科研量化和考核成为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时,

如何客观合理的评价和认定其发表的学术成果,也

就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所以,既然《总览》已

成为当下量化论文考核的参考,前后版次的《总览》

又存在变数,那么,如何依据《总览》对作者的科研

努力和成果进行合理的认定和评价,便是一个值得

探讨的问题。在中国知网上,以“中文核心期刊要

目总览+影响”为篇名搜索,可查到1998年、2002年、

2003年顾兆平

[4]

、孙景峰

[2]

、丁康和张燕

[3]

等作者围绕

核心期刊的作用和影响所探讨的少有几篇文献;以

收稿日期:2020-03-12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18年编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0313)

作者简介:卢妙清(1977-),女,广东饶平人,肇庆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

第6期卢妙清:对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参照的核心期刊论文认定方式的思考

97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认定”为关键词进行搜

索,则查无相关文献。希望该论题的探讨能够为当

下所盛行的科研考核提供有益的参考,更希望作者

的科研努力得到应有的认可,从而进一步激发作者

的科研积极性。

二、以《总览》为参照的核心期刊论文

认定方式

在高校,对教师及科研人员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进行量化评估已成为一种常态

[5]

。对论文的量化评

估,主要看其发表在什么样的刊物上,而该刊是否

被《总览》收录自然成为一项重要的参考。且各高

校和科研单位为了量化作者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

果,大都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核

心期刊表。科研考核和科研奖励依据所发表论文

刊物的不同级别进行科研分折算和相应的奖励。

《总览》并不是每年都出版的,目前是每3年出

版一次,最新2017年版的《总览》收录期限为2017-

2019年,其版权页上标示“2018年12月第1次印

刷”,也就是读者最快也要到2018年12月才能接触

到2017年版的《总览》;而2014年版的《总览》只管

2014-2016年的。可见,《总览》从前一版次的时效

已过到新一版次的出炉之间有一个为时不短的过

渡期,而且每一版次所收录的具体刊物都或多或少

存在变化。那么,在这前版已失效新版又未出版的

过渡期内,作者发表在上面的论文该如何认定才更

为合理呢?

通过走访调查和了解,参照《总览》,大多科研

机构尤其是高校对于作者所发表科研论文是否为

核心期刊论文主要有以下3种认定方式。

第一,新版未出,以前版为准。例如,虽然2014

年版《总览》已过期,但在2017年版《总览》没出版之

前,仍旧以2014年版的收录情况作为认定其所发论

文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论文的标准。

第二,前版作废,以新版为准。这种又可分为2

种情况,一是认为既然前版期限已过,理应作废,等

待新版出来再认定;二是新版《总览》未出前,迫于

考核工作需要,先以前版为参考,待新版出来后进

行复核认定。即前版中收录为核心期刊,新版中继

续收录的,依旧认定为核心期刊;而前版中虽收录

为核心期刊,但未被新版收录的,不予认定为核心

期刊。

第三,前后2个版次皆纳入认定。即不管作者

发表论文的期刊是被前一版次《总览》收录,还是被

最新版次的收录,都予以认定为核心期刊。如,

2014年版《总览》收录里属于核心期刊,但未被2017

年版收录的,或者相反,都纳入认定为核心期刊论

文的范围。

三、将《总览》前后2个版次皆纳入核心

期刊论文认定范围的合理性分析

对于作者所发表论文是否为核心期刊论文的

认定,应以维护作者权益为出发点,使作者的努力

和付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对于以《总览》为

参照的核心期刊认定方式,笔者认为上述第3种方

式更为合理,即作者所发论文的期刊只要被前后2

个版次《总览》中的任一版次收录,在合理时间内都

应予以认定为核心期刊论文。

《总览》(2017年版)共选出核心期刊1983种,

总量与2014年版一样,但在具体各学科数量分布上

略有变动。1983种期刊中,有1783种与2014年版

相同,继承率高达90.1%

[1]93-94

,但这也同时说明仍存

在近10%的变数。这近10%的变数具体体现为:一

是一些被2014年版次收录的核心期刊在2017年版

次中未被收录,即有些原来是核心期刊的,现在不

是了;二是2017年版中收录了一些新的核心期刊,

即原来未被列入核心期刊的,现在被列入了。而这

近10%的变数却关系到如何考量、评估相关作者的

科研成果以及众多作者的科研努力能否得到合理

认可的问题。因为成果奖励是最能反映科研人员

水平和付出劳动量的指标,只有科学有效、客观公

正地对科研人员的科研业绩和劳动进行评价,再根

据评价结果实施相应奖惩,才能更好地激励科研人

员的积极性

[6]

。之所以建议在认定作者所发论文的

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时把前后2个版次《总览》收录

情况皆纳入考虑,理由如下(被前后2个版次都收录

的,自然没有争议)。

(一)作者所发论文期刊被前一版次《总览》收

录的情况分析

1.最新版次《总览》出版前,作者发表论文的期

刊被前一版次收录的,应予以认定为核心期刊论

文。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在最新版次《总览》

出版之前,作者无从判定前一版次《总览》收录期刊

98

肇庆学院学报第41卷

是否会发生变化,只能在前一版次《总览》收录期刊

基础上选择投稿。二是作者投稿前对自己论文的

学术质量判断。作者通过发表原创性科研成果来

赢得同行认可,实现自身价值

[7]

。显然,作者认为自

己的学术成果价值越大,就越会将其投往层次越

高、质量越好的期刊。换言之,作者认为自己所研

写论文的学术质量达到了核心期刊的发表要求,才

(二)作者所发论文期刊被最新版次《总览》收

录而未被前一版次收录的情况分析

1.对于在前一版次《总览》中没有出现,而在最

新版次中出现的核心期刊,作者在上面所发表的论

文应予以认定为核心期刊论文。如表1所示,与

2014年版收录情况对比,海洋学类的《极地研究》

《海洋预报》、中国医学类的《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

向其投稿,至于其接下来是否被新版次的《总览》收

录,作者无从知道。三是作者对成果影响的期待。

作者一般都对自己的学术成果影响有着更高层次

的期待,而刊物质量和信息传播广度一定程度上决

定了作者期望价值的实现程度

[8]

。作者投稿前,一

方面考虑和选择与自己学术成果相匹配的期刊,另

一方面有针对性的投稿增加其录用的可能性。在

新版次出版之前,即便前一版次《总览》时效已过,

但它对作者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认为其中

某家期刊能够实现其预期成果影响,从而决定投稿

该刊,因此,对于那些在新版次《总览》出版前已被

前版次期刊录用的论文理应予以认定为核心期刊

论文。

2.最新版次《总览》出版后,作者发表论文的期

刊被前一版次收录而未被最新版次收录的,在合理

时间内应予以认定为核心期刊论文。笔者对比了

2014年版和2017年版《总览》的部分学类收录差异,

例如,表1中植物学类的《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海

洋学类的《海洋环境科学》,中国医学类的《辽宁中

医杂志》,化学、晶体学类的《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地质学类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物探》《地质

力学学报》,科学、科学研究类的《科技管理研究》

《科普研究》,等等,这些刊物都是

被2014年版《总览》收录了的,但却未被2017年版

收录。此种情况,在合理时间内作者发表在上面的

论文应予以认定为核心期刊论文。从前一版次《总

览》的失效,到最新版次《总览》的出版间,存在过渡

交叉期,而期刊从审稿、编辑加工到出版间又有一

个相对较长的时滞。也就是某些作者投稿前一版

次《总览》所收录期刊时,现版次的《总览》尚未出

版;但该作者论文发表时,现版次《总览》已经出

版。对此,笔者建议以投稿时间作为认定节点,例

如2017版《总览》于2018年12月出版,那么在2018

年12月前(含2018年12月)投稿,并被前一版次《总

览》所收录期刊录用发表的,应予以认定为核心期

刊论文。

现代化》、化学工业类的《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环境

科学的《地球与环境》《灾害学》《海洋环境科学》《水

资源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等都是2017年版

中新出现的期刊。作者在类似上面这些新

出现的期刊发表的论文,科研考核时当以核心期刊

论文计。作者投稿时,虽无从知道该刊是否能被评

为核心期刊,但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主要由其刊载

论文的学术质量来体现

[9]

,作者是学术期刊影响力、

竞争力的主要贡献者

[10]

。毫无疑问,是这些作者发

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支撑了该刊的学术质量,提

高了该刊的影响因子、被摘量、被引用量、他引量等

评价指标值,从而使该刊跃入核心期刊之列。如果

没有作者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支撑,这些期刊

也就不可能被评选为核心期刊了。

2.最新版次《总览》新出现的核心期刊中,在数

据统计年限内作者所发的论文也应按核心期刊论

文对待。《总览》是以过去的数据来确定现在的核心

期刊的,《总览》(2017年版)数据统计年限为2013—

2015年

[1]88

。如表1物理学类的《中国光学》、地质学

类的《西北地质》《新疆地质》《地球科学与环境学

报》等刊。显然,是因为在2013—2015年间这些刊

物所发表论文的学术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准,才使这

些刊物在各项指标评价中排名靠前,从而被列为核

心期刊。如果没有2013—2015年的数据支撑,它们

也就无缘入选2017年版《总览》核心期刊。那么,凡

是2013—2015年在该刊发表的论文,建议都按核心

期刊论文对待。在现实科研考核计量中,这点常被

忽略。如2014年6月,笔者曾有一篇论文在某理工

学院学报发表,该刊入选了2017年版《总览》,但在

当年的科研分计算中是以一般省级刊物计入,过后

也未曾追加,这样的考核评价显然不够科学和合

理,作者的科研努力未得到相应的认可。为重视作

者的科研付出和精神激励起见

[11]

,笔者认为对于最

新版次《总览》中新出现的核心期刊,时间节点上应

追认到支撑其数据统计的年限,即把该统计年限期

间所发表的论文都按核心期刊论文对待。

《科学管理研究》

《总览》

第6期卢妙清:对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参照的核心期刊论文认定方式的思考

99

表12014年版、2017年版《总览》部分学类收录对比情况

2014年版、2017版

学类

植物学类

海洋学类

中国医学类

化学工业类

出版事业类

数学类

物理学类

化学,晶体学类

地质学类

科学、科学研究类

大气科学(气象

学)类

农业基础科学类

矿业工程类

水利工程类

航空、航天类

《总览》入选刊种数量

2014

11

12

19

18

12

17

21

23

31

10

11

10

13

15

20

2017

10

13

19

19

11

16

20

23

32

7

10

11

11

16

20

刊种(数)

变化情况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减少

减少

《读书》

《数学杂志》

《大学物理》《光散射学报》《中国光学》

《合成化学》

化探》《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西北地质》《新疆地质》《物探与

物探》《地质力学学报》

《科技管理研究》《科学管理

研究》《科普研究》

《气象科技》

《水土保持通报》

《化工矿物与加工》《矿产保

护与利用》

《中国农村水利发电》

《宇航材料工艺》《航天返回

与遥感》

《载人航天》《航空发动机》

《地球与环境》《灾害学》《海洋环

环境科学2227增加境科学》《水资源保护》《农业资

源与环境学报》

2014年版、2017年版《总览》收录区别所在

2014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海洋环境科学》《极地研究》《海洋预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7

数量不变《辽宁中医杂志》

数量不变《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数量不变

讨会文集,2003:93-101.

四、结语

科研人员的不懈研究和长期支持,是学术期刊

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作者所发论文的学术成果是

否得到合理的认定和评价,直接关乎其科研积极

性,因此,应高度重视作者的科研努力,充分尊重作

者的科研劳动,以更好地激励科研学术工作者的科

研热情,使其为科研、学术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

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建龙,朱强,张俊娥,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

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孙景峰.论核心期刊作用的异化[J].出版广角,2002

(12):9-11.

[3]丁康,张燕.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及其学术评价

的负面影响[Z].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

[4]

[5]

顾兆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社会影响自议[J].

学报编裤论丛,1998(7):10-13.

沈文钦,毛丹,蔺亚琼.科研量化评估的历史建构及其对

大学教师学术工作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8(5):33-42.

[6]

[7]

[8]

[9]

[10]

王建阳.高校科技人员科研业绩分类量化评估[J].情报

科学,2004,22(2):159-161.

张红,程建霞,刘彤,等.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发表论文的

动机与投稿取向[J].编辑学报,2009,21(3):247-248.

夏登武.影响作者投稿动机的因素分析[J].编辑学报,

2008,20(1):5-7.

赵中波.科技期刊应重视发现与培育核心作者:以《有色

金属科学与工程》为例[J].编辑学报,2018,30(1):74-76.

郑洁,吕赛英,游滨,等.建设高水平作者队伍须重视潜

在核心作者[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

1005-1008.

[11]蔡晓东.英国出版特权制度与作者精神利益保护[J].科

技与出版,2018(9):76-79.

100

肇庆学院学报第41卷

ThoughtsontheIdentificationIdentificationofCoreJournalswithReferenceto

A

GuidetotheCoreChinesePeriodicals

LUMiaoqing

(JournalEditorialOffice,Zhaoqing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526061China)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identificationofcorejournalpapersbasedon

AGuidetotheCoreChi-

nesePeriodicals

and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respectingthescientificresearchlaborofscientificjournalau-

nthecomparisonofthedifferencesinthe2014and2017editionsoftheGuide,thepaperanalyzes

andproposesareasothepublica-

tionofthelatesteditionoftheGuide,thejournalspublishedbytheauthorsinthepreviouseditionshouldbeiden-

tifiedasthecorejournalpapers;afterthepublicationofthelatesteditionoftheGuide,thejournalspublishedby

notincludedinthelatestedition,itshouldberecognized

uthor'spapersareincludedinthelatesteditionofthe

Guideandhavenotbeenincludedinthepreviousedition,theyshouldbeidentifiedascorejournalpapers;and

thepaperssubmittedbytheauthorswithinthestatisticaldataperiodshouldalsobetreatedascorejournalpapers.

Thusthescientificenthusiasmofscientificjournalauthorscanbetterbestimulated,andtheywillmakegreater

contributionstot

hedevelopmentandprogressofscienceandtechnologyandscientificjournals.

Keywords:

AGuidetotheCoreChinesePeriodical

;corejournalpapers;identification

(责任编辑:禤展图)

(上接第84页)

到第五的顺序开展汉语修辞学课教学。五个环节

的顺序并不具有强制性,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

要作相应调整。其二,本文是立足于汉语言文学专

业(师范)汉语修辞学课教学来讨论相关问题的,但

实际上我们所倡导的这一教学模式,既适应于以汉

语为母语的汉语修辞学课教学,也适应于以非汉语

为母语的(对外)汉语修辞学课教学,只不过在具体

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作针对性调整。

[7]

[3]

[4]

[5]

[6]

(下)[J].当代修辞学,2016(3):13-23.

曾毅平.论领域变体性质的职场汉语教学[J].当代修辞

学,2018(1):74-81.

孟建安.口语交际教学新思维[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

社,2018:165-166.

陈光磊.汉语:跨文化走向世界[M].上海:上海三联书

店,2014:93.

李军.话语修辞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8:375-382.

郑荣馨.语言得体艺术[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65-66.

胡范铸.理论与现象:当代修辞学研究的五十个问题

(上)[J].当代修辞学,2016(2):1-11.

[9]徐子,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第3版)[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54.

[8]

参考文献:

[1]

[2]

周健,陈群.语感培养模式——对外汉语教学的理念与

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88.

胡范铸.理论与现象:当代修辞学研究的五十个问题

AnAnalysisoftheTeachingModelofChineseRhetoric

MENGJian’an

(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Zhaoqing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526061,China)

Abstract:TheteachingmodeofChineserhetoricistosystematicallydiscusstherelatedtheoreticalandprac-

ticalproblemsintheteachingofChineseRhetoricforthemajor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fromtheper-

rtoachievethepre-setteachingobjectives,weshouldadheretothenewteach-

ingconceptintheteachingofChineserhetoric,adheretothe"applicationfirst,ability-based"astheguide,and

constructthe"fiveinone"teachingandlearninglinkagemodeofclassroomteaching,comprehensiveanalysis,

simulationtraining,expansionofpractice,andfeedbacktesting.

Keywords:Chineserhetoric;teachingmethodology;teachingmode

(责任编辑:宋先红)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0743257a1807815.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