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
China Ancient City
Architecture and City
黑龙江省文物建筑保护中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刍议
——以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保护为例
魏笑雨
摘 要:
绿色建筑技术与文物建筑保护原则之间的关
随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系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绿色建筑技术在文物建筑保护与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
更新中鲜有应用。中东铁路建筑遗产是黑龙江境内建筑遗
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更新在遵循文物保护原则的
标识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我国已逐步建立起适合国
基础上,应倡导在环境整治、节能、节水等方面引入绿色
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以
建筑技术和理念。
新建、改建的住宅建筑和公用建筑为评价对象。由于经
关键词:
文物建筑保护;绿色建筑技术;中东铁路
济、历史、政策等条件的限制,文物建筑在保护与更新
建筑遗产保护
中很少考虑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本文以黑龙江境内中东
铁路建筑遗产为例,探讨绿色建筑技术在文物建筑遗产
Abstract: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the conservation
principles for heritage sites supplement each other. However, green
保护中可应用的方面。
building technology is found seldom applied to the protection and
1 绿色建筑技术与文物建筑保护原则之间的统一
renewal of the historic buildings. The historic buildings related to the
关系
Chinese Eastern Railway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architecture
heritag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Guided by the conservation
1.1 绿色建筑技术概念
principles for heritage sites,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concept
绿色建筑并非建筑表皮上的绿化工程,也不能简单地
should also be advocated in the energy and water saving, and treatment
等同于“生态建筑”或“低碳建筑”。绿色建筑是人类为
of setting when protecting the historic buildings.
Key words:historic building protection ; green building
应对环境问题在建筑领域的技术创新
[1]
。我国《绿色建筑
technology ; protec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related to the Chinese
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技术的定义为“在全寿命周期内,
Eastern Railway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
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
”。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由此可见,绿色建筑技术必须是有益环保的、能够节约并
文章编号:
1674-4144(2019)-09-45(4)
有效利用资源的和有利于人居的。
1.2 文物建筑及其保护原则
我国文化遗产由两大类构成: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
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又分为六大类别:古遗址、古墓葬、
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
其他
[3]
。其中,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也
被称为文物建筑,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此“三
大价值”的基础上,我国《中国文物保护准则》(2015年)
(以下简称《准则》)引导人们思考文物的社会价值和文
化价值。我国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必须遵循《准则》中
“原址保护”“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原状”和“可逆
作者简介
性”原则的要求,与国际遗产保护理念接轨,以保护遗产
魏笑雨,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
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
45
中国名城建筑与城市
1.3 绿色建筑技术与文物建筑保护原则之间的统一关系
大多数文物建筑历史悠久。由于建造时受到当时的技
术、交通、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建筑选址因地形、就山势;
建筑选材多就地取材,通过设计实现对场地、资源等最优
化的整合利用。比如,东北平原上聚落选址,多在河流冲
积平原的第二阶地上,既离水源近,便于生产生活,又不
会受到洪水的冲击。东北冬季寒冷,外围护墙是建筑保暖
防寒的重要防线,所以,东北地区建筑墙体很厚,大大提
高了保暖效能。甚至建筑色彩的选择也与地域、气候、光
照有直接的关系。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植被单一、光
照时间短,建筑色彩多用暖色;南方地区温度高,植被类
型丰富、光照时间长,建筑色彩多淡雅
[4]
。可见,文物建
筑从选址、设计到建造阶段都蕴含着朴素的绿色建筑理念,
与绿化建筑设计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地域性原则是不
谋而合的。正是在文物建筑保护原则——“原址保护”“不
改变文物的原状”“真实性”和“完整性”等的约束下,
文物建筑中绿色理念才得以传承。所
以,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不是对立的,
而且是相辅相成的统一关系。
育中学旧址、中东铁路早期典型医院建筑群旧址和昂昂溪
中东铁路职工俱乐部旧址,见图4)、宗教建筑(伊维尔
教堂旧址,见图5)、商服业建筑(秋林公司旧址)、工
业建筑(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旧址,见图6)及住宅建
筑(颐园街一号建筑)等。
从建筑结构材料上看,包括木结构、砖结构和石结
构等,建筑材料几乎都是就地取材。木结构,也称“木
克楞”,多用于中东铁路职工住房。木构技术表现在屋
架、围墙、门窗、地板、楼梯、山花和装饰上,技艺精
湛(如,一面坡中东铁路建筑群41号住宅,见图7)。
砖结构的建筑比例很大,砖构技术主要表现在墙体、烟
囱和窗洞上。由于自重的原因,砖砌墙体自下而上厚度
减小,大多采用“一顺一丁”间砌。石构技术主要用于
建筑基础、墙体和勒脚等处,结实但不失美观,多见于
中东铁路职工浴室建筑,如五里木车站附属建筑二(见
图8)
[6]
。
2 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中蕴含的
绿色建筑理念
2.1 中东铁路建筑遗产概况
1898年6月,为了独享远东地
区的利益,沙俄在我国东北境内借地
修建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史称
中东铁路,全长2489.2公里。为保
障筑路的进度和运营安全,沙俄在铁
路沿线建造了大量的建筑,分布于满
洲里、博克图、扎兰屯、齐齐哈尔、
哈尔滨、牡丹江、鸡西,长春、沈
阳、旅顺等地。截至2011年底,在
黑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文
物部门调查认定了1178栋单体建筑,
这些建筑现被称为“中东铁路建筑遗
产”
[5]
。
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从功能上划
分,有铁路建筑(如站舍、机车库、
水塔,见图1)、行政办公建筑(如中
东铁路管理局大楼旧址,见图2)、
金融建筑(如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银
行旧址,见图3)、文教卫生建筑(普
图5 伊维尔教堂旧址图6 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旧址
以上建筑图片来源:黑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数据库
图1 虎尔虎拉俄式水塔图2 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旧址
图3 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银行旧址图4 昂昂溪中东铁路职工俱乐部旧址
46
China Ancient City
Architecture and City
支线北起哈尔滨,南到旅顺。从西至东,线路依次经
过险峻的大兴安岭、连绵的长白山余脉和平坦的松嫩
平原。由于纬度高、温度低,山区地形复杂等原因,
中东铁路西部、南部沿线城镇选址多在平原地区地势
平坦处;东部沿线地形复杂,山脉纵横,城镇选址在
两山之间山谷平坦地带折中,尽量背山向阳,利用地
图7 一面坡中东铁路建筑群图8 五里木车站附属建筑二
41号住宅
形地势
[9]
。
其次,中东铁路建筑布局有利于保暖。中东铁
以上建筑图片来源:黑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数据库
路建筑布局大都东南-西北走向,与冬季主导季风
平行,采用有利朝向减弱冬季盛行的西北风对建筑的
影响,有利于保暖。
再次,中东铁路建筑的室外绿化既美观又具功
能性。中东铁路职工住宅外多种植物,形成防风带,
图9 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部分建筑
既起到绿化作用,又能降低寒风对建筑的影响。
照片来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东铁路建筑群(昂昂溪区)保护规
中东铁路建筑的建造技术节能实用,值得寒地
划(2014-2030)
建筑借鉴。中东铁路建筑平面以矩形为多,没有凸凹
从艺术风格上分析,主要荟萃了新艺术运动风格、折
变化,避免热量消耗;建筑一般南向布置,扩大南向房间
中主义风格和俄罗斯的民族风格等。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
的面积,增加热量吸收;砖石住宅墙体厚,开窗较小,减
在哈尔滨散布了近30年,发展得比较积极和健康
[7]
,没
小散热面积;木质住宅开窗较大,增加室内接受阳光的面
有步欧洲“新艺术”1900年之后的病态的、虚饰的后尘
[8]
。
积;大多数中东铁路建筑均设门斗,形成室内与室外的过
哈尔滨“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以哈尔滨火车站(已拆除)、
渡空间,降低人员进出造成的温度波动;大多民用住宅和
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旧址和莫斯科商场旧址为代表;折中
行政建筑都有地下室,不仅作为储藏之用,还起到了一定
主义风格多用在中东铁路沿线的公共建筑上,而俄罗斯民
的保温作用
[10]
。
族风格多应用在中东铁路职工住宅建筑上。
中东铁路建筑的布局、室外绿化、防寒保暖的设计
从规模上看,中东铁路建筑包括单体建筑和建筑群。
具有绿色建筑的理念,在保护和利用中应该加以保持和
单体建筑占大多数,如沿线车站站舍、行政办公场所、教
传承的。
堂建筑等;建筑群多为中东铁路职工住宅,现存建筑群有
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106栋,见图9)、一面坡中东
3 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保护现状
铁路建筑群(58栋)、横道河中东铁路建筑群(120余栋)、
3.1 中东铁路建筑遗产现状
穆棱市中东铁路建筑群(85栋)和安达中东铁路建筑群(74目前,黑龙江省大部分中东铁路建筑已超过了使用年
栋)等。这些建筑群多位于当时的二等站或三等站沿线,限,加上近几十年没有大规模维修,许多中东铁路建筑残
保存状态相对完好,街道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空间布局和破严重,出现建筑构件老化、变形、脱落,墙体出现风化、
肌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酥碱等病害;由于地面沉降等因素,部分建筑主体结构已
2.2 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中蕴含的绿色建筑理念
出现裂缝,如不及时进行抢救,将面临灭失的危险。另外,
中东铁路建筑遗产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外迁,许多中
宁四省区。这一广袤的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东铁路建筑无人使用,出现闲置的情况;为改善居住条件,
冷。因此,防寒、保暖是建筑首要考虑的问题。中东铁路对中东铁路建筑加建改建或修缮不当,致使部分建筑受到
建筑保暖设计充分体现在城镇的选址、建筑布局、单体建不同程度的损坏;很多中东铁路建筑被高楼大厦包围、遮
筑设计方面,顺应自然环境,与绿色建筑设计中因地制宜、挡,破坏了原有景观风貌。
地域性原则相协调。
3.2 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现状
首先,中东铁路沿线城镇选址因地制宜。中东铁路分黑龙江省境内现存中东铁路建筑中,近三分之一已被
为干线和支线。干线西起满洲里,经哈尔滨,东抵绥芬河;公布为全国重点、省级及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从保
47
中国名城建筑与城市
护状况上看,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和位于城市中
心的建筑、由国家政府、部门和院校使用的建筑,保护状
况较好;位于城乡接合处、出租商用的建筑保存状况次之;
闲置的建筑较多,建筑生存状况较差。
中东铁路建筑遗产目前使用方式可分为(一)保持原
有功能:如秋林商行旧址现仍为商业建筑-秋林公司,昂
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原为中东铁路职工住宅)现为民居,
中东铁路管理局旧址现为哈尔滨铁路局办公楼,江畔餐厅
现仍为餐饮用途等。(二)改变原有功能:如圣索菲亚教
堂(原为俄国随军东正教堂)现辟为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
馆,莫斯科商场旧址现为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舍,颐园街一
号建筑(原为俄国商人私人住宅)现为革命领袖视察黑龙
江纪念馆等。(三)闲置:现有大量建筑类遗产闲置,有
的是简单修缮之后空置,如道里区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
旧址;有的是搬迁原住户后未采取保护措施原位闲置,如
南岗区中东铁路俄国职工住宅建筑群,由西大直街、花园
街、海关街、耀景街、木介街范围内,包含单体建筑68栋,
现状令人担忧
[11]
。
查阅黑龙江省中东铁路建筑遗产部分保护方案可知,
在文物建筑保护原则的框架下,中东铁路建筑遗产当前保
护手段包括抢险加固、保护修缮和编制保护规划等,保护
措施主要是原址、原状、原材料保护,难以满足使用者对
舒适生活、当代审美的需求,且在保护与利用中采用绿色
建筑设计和技术的考虑也并不多。
4 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保护中绿色建筑理念及技术的
应用
绿色建筑不是一种新的建筑风格,而是面对环境问题,
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愿望由建筑专业做出的回应。这个理
念涉及建筑设计本身、建筑材料使用、外部环境优化、能
源节约等方面。文物保护原则不应成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的禁锢。在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保护和更新中,既要遵循《准
则》提出的保护原则,在尊重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
下,保护传承建筑遗产的原工艺、原材料,又要创新思想,
运用当代绿化建筑技术,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优化遗产外
部环境。
首先,黑龙江省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保护在保持原有的
建筑布局、保暖及采光设计的基础上,在不危害建筑本体
安全的条件下,可采用节能设计,适当增添改善室内通风、
照明、温度条件的基础设施,使文物建筑更有利于人居
[12]
;
其次,建筑周围可以使用当地植物恢复外部环境绿化,既
美观又防风,同时可示范节水设计,如利用雨雪水进行绿
48
化和净化,有效利用水资源;第三,合理利用东北风能与
太阳能资源,可以尝试建筑绿色采光照明设施,节约电能;
第四,在抢险加固、保护修缮过程中,尽量使用原工艺、
原材料。如不能实现,可使用新型节能材料,并满足“原
形制”“原体量”和“原色彩”的要求,使用的新材料要
具有可识别性和可逆性。最后,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中东铁
路建筑群的保护中,可应用智能化集成系统技术,监控照
明、消防等运行情况,及时做动态分析,协助文物管理部
门做出决策
[13]
。
为了实现绿色技术在文物建筑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绿色技
术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使用;在经济上,应对采用绿色技
术设计的文物工程应给予补贴;设计方也应主动有意识地
在文物保护工程设计中实践绿色技术理念。
参考文献:
[1]刘加平,董靓,孙世钧.绿色建筑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T 50378-2019. 绿色
建筑评价标准[S/OL].www. mohurd. .
[3] 雷鸣宇,黄明玉.从文物分类角度看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分类
标准[J]. 遗产与遗产保护, 2017(3):45-46.
[4] 李玲. 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1.
[5] 魏笑雨,刘松茯. 中东铁路历史建筑多种艺术风格的荟萃[J].
中国文化遗产,2013(1):20-23.
[6] 陈海娇,刘大平.安达、肇东及姜家火车站等中东铁路站房
建筑的建造技术初探[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37):218-223.
[7] 梁玮男. 世纪之交的华美乐意-哈尔滨“新艺术”建筑解析
[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8] 刘松茯. 哈尔滨城市建筑的现代转型与模式探析[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9][10] 司道光.中东铁路建筑保温与采暖技术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1]
[12]冯如飞.绿色建筑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策
略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
[13]李强.绿色建筑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改造中的应用[J]. 上海
房地,2013(9):36-37.
责任编辑:陈曦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0551594a1776002.html
评论列表(0条)